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花园里会有缤纷,也会有荒芜;有芬芳的夏天,也有寂静的冬季。很多人想走进这个花园,于是找到一把开启它的钥匙——心理学。而你同样需要这把钥匙才能进入自己的秘密花园。在了解自己之前先了解心理学吧!要知道,这可比女人的心事容易懂。
心理学里有也“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自古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话题。许多爱情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流传千古。其中有我国著名的古代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甚至《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外国爱情故事,也被许多中国人所熟知。这些爱情故事,让我们在感受那份浪漫时,又深刻地体会到那份悲怆,在面对现实时,又多了一份对山盟海誓、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向往。“罗密欧”与“朱丽叶”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的代称,然而,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心理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要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心理学也有男女之别。
无论是人类的繁衍生息还是世界的丰富多彩,都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同时存在着男人和女人。因此,我们才可以在欣赏男人伟岸刚强的壮美时,也欣赏女人优雅多情的柔美;才可以在感受男子汉的豪气冲天时,也感受女人的心细如尘。是的,男人和女人就是如此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大部分可以归于男人和女人在心理上的差别。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心理差异确实存在,这在学术界也可以得到肯定和支持,只是究其原因,到现在也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心理学家们众说纷纭。例如,弗洛伊德著名的“Anatomy isdestiny”理论,即“我们的性别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虽被人们广为认知,却仍存在着争议。
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别是决定他们心理差别的重要因素之一。最明显的,男女的大脑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造成了男女在性格和行为上的不同。例如,有些性格和心理因素只在特定的性别群体中出现,而在另一个性别群体中则表现得并不明显。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既包含着男性心理,同时也包含着女性心理。那么,为什么会存在男女的心理之别呢?其实,这是因为心理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化的词语,传统或历史对男人和女人社会化角色的定位,是造成男女心理差别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长期的社会传统中,女人是依附于男人的,因此女人较男人更易存在依赖心理。而男人则不同,男人的社会化角色更多地被定义为坚强、勇敢、无畏等,因此,男人更多地是要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于是,“爱面子”、“男儿有泪不轻弹”便成为了男人心理的真实写照。
也许会有人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的女人已经越来越多地以经济独立、能力卓越的女强人的身份出现,而男人似乎也少了几分刚强而多了几分温柔,甚至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家庭主夫”这样一个新的群体。那么,在这样的现实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心理还存在着差别吗?或者,这种差别会发生转化吗?诚然,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理的可塑性;另一方面,由于男女社会角色的改变,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会逐渐减弱,这是一种趋势。然而,男女之间基于生理差异上的心理差别却永远不会消失,更不可能相互融合。
男女在心理差别方面表现出了许多很有趣的现象。例如,科学研究表明,男人的心理年龄要比生理年龄平均年轻13岁,而女人的这两个年龄则表现得较为接近;又如,面对压力,男人更多的是一个人思考解决的方法,而女人则会去寻找更多的人讨论、发泄;另外,女人较男人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许多商家喜欢针对女性进行很多所谓的优惠、降价活动。
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曾说过,经过他三十年的苦心研究,对于女人他给出了最终结论——难懂,看来女人心比心理学更难了解。但是,读懂一个人并不难,一定的了解、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总结,换位思考,都有助于我们读懂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
趣味启示录
对于婚姻的看法和认识,男人的心理首先倾向于性爱的满足,接下来依次是玩伴、漂亮的老婆、家庭的支持。而女人则不同,她们对婚姻的看法首先是爱情,之后依次是沟通、诚实和开明、一定的经济基础、对家庭的承诺。只在婚姻这一个问题上,男人和女人的心理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或许也是许多婚姻和家庭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看来,要想拥有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心理,之后才是互相理解和包容。
心理学就是跟弗洛伊德做游戏
只要是对心理学有些接触和了解的人,肯定不会对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犹太人,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专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行医,并深入研究了人的精神和生理,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的理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共同的研究成果《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出版,这也标志着弗洛伊德开始了相关理论的研究。而《梦的解析》是他最伟大的研究成果。
弗洛伊德一生成果不断,被人们所熟知的著作便有17本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和《精神分析引论》等。然而,说到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贡献,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三大理论: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弗洛伊德的这三大理论。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
精神层次理论——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这个理论的关键在于他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并指明人的欲望、冲动、思维、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层次发生。
简单地说,意识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和刺激的感知,它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和概括。意识属于人精神层次的最表层,而且是自己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意识和潜意识的过渡,也被称为下意识,它可以被回忆、召唤从而变为人的意识。然而前意识的最重要作用还在于它对潜意识的过滤,必要时甚至会阻止潜意识过渡到前意识,进而成为意识。那么,潜意识怎么了?为什么要被阻止呢?
潜意识也叫无意识,它更多的是人类最深层、最隐秘,然而又是最本能的情感冲动,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内驱力。也正是因为潜意识是最本能、最原始的冲动,因此必须有前意识来阻止其中野蛮、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心理活动。
举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过马路与闯红灯。人类社会化的结果便是一系列的约定、法则等,如禁止闯红灯。然而,也许你着急赶时间,也许你没有等待的耐性,总之你的内心产生了闯红灯的冲动。这里,闯红灯就是潜意识的心理冲动,而前意识则会阻止你的这种冲动,它告诉你闯红灯是不符合社会规则的,并阻止你的这种想法,最终反应到你的意识中便是你耐着性子等红灯结束。这也告诉我们,生活中每个人表面的言行也许并不是他真正的心理反应。
人格结构理论——你如何是你
人格结构也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有趣的是,这三个层次可以与精神层次理论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相对应。
本我是一个人内心中最底层的冲动,也是最为混乱的,它盲目地追求快乐和满足。也正因为本我的动物性和缺乏理性,因此,便需要自我来规范和控制。自我联系着本我和外界社会,它会根据外界社会的要求和规范,调节本我的心理冲动,使之符合社会规范,这之后便出现了超我。超我是对本我的盲目取乐和满足的本能冲动的抑制,按照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自我理想行动是超我的外在体现。
还是以闯红灯的例子来说,想闯红灯的是本我,制止这种不符合社会规范行为的是自我,最后遵循社会道德而没有闯红灯的便是超我。
人格发展理论——你的发展基于你对性满足的追求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也叫性心理期发展论,他依据人体不同部位在不同阶段对性冲动满足的需求,划分了五个人格的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对应的每个阶段人的心理都会有新的发展。例如,性器期时,儿童的生理分化导致心理分化,男孩和女孩分别会产生恋母、恋父情结。而到了潜伏期,儿童会将更多的注意和兴趣转向外界的同学、朋友,他们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来满足他们心理的好奇。而到了生殖期,人们会从两性活动中得到这种满足,进而便成为了更现实的、社会化程度更强的成人。
通过以上分析和介绍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理论,尤其是他的精神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将人的心理分为了外在的可知和内在的不可知两部分。也就是说,你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但你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最初是不是想要这样做。这似乎是个很有趣的心理游戏。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行为和性心理作为人的行为和心理的本源,虽然他的这一理论显得有些片面,然而后世心理学的研究很多都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进行的。
趣味启示录
弗洛伊德有一个心理治疗法的理论,其中第一条便是自由联想。他认为任何出现在人脑海中的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人可以借助这些东西展开自由联想,从而挖掘出某些潜意识的症结所在。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借鉴,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些困扰自己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挖掘出问题的症结,从而能够有的放矢,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了解点心理学的历史,充实自己的谈资
知道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吗?《天下无贼》里的黎叔告诉我们——是人才。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和市场化,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于是我们周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其中更不乏优秀的女性。而且现在的女人大多开始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人交流的内容也开始逐渐丰富。那么,女人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人往往更容易让人感到神秘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你是否在人们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总是无话可说呢?你是否羡慕那些在谈到这些话题时滔滔不绝的人呢?你是否也想多了解一些这样的知识来显示自己的才华和素养呢?又或者,你是否很希望了解一些这样的知识,从而多一些对这个世界以及对周围的人的了解呢?
这么多是否,只是想告诉你,美丽的女人,你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那样,你将会更有魅力。所以,下面心理学的简史一定要认真学习!
虽然我国先秦时期就有了心理学思想,但心理学还是一个西方学科,它诞生于西方、成熟并发展于西方。在现代心理学诞生以前,不论是“灵魂说”,还是“白板说”,这些对心理现象的研究都没有脱离神学和哲学的束缚,都不能被看作是真正的心理学。直到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真正被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而诞生。同时,在这个实验室里,冯特带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心理学研究者进行了100多项心理学实验,无论在科学理论、人才支持上,心理学都有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的基础。1874年冯特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也被公认为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
冯特的努力使心理学真正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进行研究。冯特之后,许多心理学家或是继承其理论,或是反对其理论,又或是从其他角度研究心理学,使得心理学呈现出繁荣之势。从1879年到现在,心理学可谓是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这些学派的理论也是心理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体现。下面,就让我们一一认识这些心理学上的重要流派。
产生于19世纪中叶德国的内容心理学派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一学派,其代表人物便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这一学派侧重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种直接经验并不是人的心理活动,而是人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冯特也提出心理元素是构成心理的最小单位,而人通过联想或统觉将这些心理元素综合后形成了直接经验,这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因此,内容心理学派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构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
心理学的第二学派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行为主义学派。它的研究是对冯特理论不足之处的革命,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并研究人意识所反应出来的那些看得见的、客观的行为,其代表人物是华森和斯金纳。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意识的刺激与反应出来的行为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从而预测或控制人的行为。
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三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以威特曼、考夫卡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最大特点便是对冯特心理学的反对。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个具有特殊内在规律和整体原则结构的完整历程。但是这一学派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感觉、知觉的范围,并没有继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