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7200000025

第25章 无心

通了禅,就通了心。很多科学家在不断地学习、钻研、探索,都解决不了“心”的问题,最后回归宗教来学禅。由心产生了禅,又通过禅学来剖析心。我们的言行举止和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真实的显现和写照。所谓的“内生其念,外显其形”,内在起心动念以后,才和外在事物产生关联。唐朝有个和尚不会用功,修了很多年都没办法入道。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正好路过一个戏台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的鞋带被踩散了,就在他弯腰系鞋带的那一瞬间,他听到台上的戏子唱道:“我若无心,他便休。”一句话让他豁然顿悟,心想:是啊,这么多年来我之所以用不上功,被烦恼所牵,被境所转,都是因为我有心,我的心一直住在烦恼上。如果我无心,烦恼和外面的事物又怎么会牵动我,转变我呢?

实际上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禅宗有一句话叫“色不迷人,人自迷”。这个“色”指的是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如果我心里没有色,它怎么会迷我呢?它之所以把我迷了,是因为我先把它装在心里。禅宗还有一句话叫“外魔好治,心魔难调”。如果你心里装着它,抱住它不放,执著它,你就被它转了。

学佛修禅只在心地上下功夫,可是学佛的人却总在相上打转,总是抱怨外境。实际上外境对每个人都一样,是公平的。如果你有见地,会用功的话,外境就是你修道的助缘,成长的助力;如果你没有智慧,没有见地,它就成了你修道的障碍,障道之缘。所以圣人是“修心不除境”,凡夫则是“除境不修心”。

佛法最终是要在红尘中起用。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社会,它还有什么用武之地,它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既然最终都要面对人和事,那么在修行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阶段需要面对人和事,如果不面对,就失去学佛修道的意义了。所谓的“学佛先自利,再利他”,实际上利他还是为了更好地圆满自己。

所谓“大道无情”,它不会喜欢一个人或怨恨一个人,也不会对一个人产生善意或恶意,道就是道,它没有分别。如果我们得道了,就与道同一体,我们就可以无分别地加持每一个人。

禅就是每时每刻看住自己的心,把握和转变自己的心,如果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就会被外境和外缘所转。

前几天讲到,所有用功的法门不外乎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什么是加法呢?比如密宗的修法,先让你观想;你还有多余的力量打妄想,就让你结手印;结了手印还有多余的力量,就让你念咒语,摇铃铛,持金刚杵,敲法器……给你的六根全都施加压力,让你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多余的力量打妄想。当你不再打妄想时,再开始一样一样地减,减到最后,不念咒,不观想,不结手印,不需要借助和依赖任何一个方法了,你自然就安静下来,就专注了。禅宗是大根器人修的,一上来就万缘放下,不需要加了之后再减,一上来就用减法。

过去的祖师大德都是通过学禅,在禅堂里摸爬滚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成就的。过去的修行人跟着一个明师参学,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到处跑。他们都是一边在寺庙里做事,一边忙里偷闲打坐学习。哪有现在的人这么好的条件:你是念佛的就专门到念佛堂去念佛,你是打坐的就专门到禅堂去打坐,你喜欢敲打唱念就专门敲打唱念。过去不是这样,你什么都要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修行是你个人的事,你要先满足常住的需要,常住需要是第一,个人修行是第二。实际上过去的修行人越是忙里偷闲,越容易用上功。而现在的修行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反而用不上功。因为时间太多了,心灵有了空间,打闲岔的机会也多了。

在汉、南北朝、唐、宋、明时期,开悟的祖师都是成批成批的,到明清以后就越来越少了,到现在就更少了。过去好多祖师在开悟之前,文化、智慧都平平,但是开悟之后,个个都是做博士的料子。这让俗人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本来没有多少知识学问,可是开悟以后,世间知识对他而言都变成了小儿科?事实上这正符合了佛教的说法:我们的八识心田收藏了累世所学,只要你把这个仓库打开了,里面储存的信息全都可以拿出来用。内在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宝藏打不开,你能发挥的只是今世所学,非常有限。

但是,要把八识这个仓库打开太难了,这不是通过一个方法就可以做到的。如果说一定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方法都丢掉,一空再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放下放下再放下,什么都放下了,你的本来面目——无始以来的宝藏就打开了。

当一个人的心空灵到一定程度,他打个妄想都力大无穷。为什么说“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禅和子不能轻易打妄想”呢?修道人的心灵是空空荡荡的,很少有念头,一旦生起一个念头,即便是个妄想,因为他已经有念力了(这时候的念不是第六识的念,而是接近于真心的念,但又不完全是真心的念),他想什么就能招感什么。所以说一个修禅的人要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一定要生念,只能生善念,不能生恶念。如果生恶念,当下就会很惨。因为此时你的心念有力量,可以招感一切。而一个没有修行的人,或者一个刚刚起步修行的人,他所谓的“起心动念”只是妄想,没有力量,他想什么也招感不来。

一个学佛习禅的人修到一定程度,他的起心动念就如同一块磁铁,他所想的很快就能招感过来。所以过去的人都怕学佛的人,怕他诅咒使坏。为什么学佛的人诅咒人会有力量,为人祈福也有力量,俗人这样做却没有力量呢?因为俗人的心力不够,他的起心动念仅仅是他个人的力量。而习禅的人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了,他起个心,动个念,就意味着能调动宇宙和大自然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信徒才不远千里万里来到一个明师面前,请明师为他们摸顶祈福。

空掉一切,提起正念——参!!!

2010年4月10日

同类推荐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龙源夜话

    龙源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如何摒弃坏习惯,培养和保持好习惯,是提升业绩的关键。亚龙老师的这本书从常见的职场现象切入,结合大量生动、经典的故事和案例,提炼和总结出了有效提升业绩的50种习惯,观点简约睿智,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让读者得以在轻松的阅读中对照、思考、学习和借鉴,优化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方式。
  • 轻笑天下终为后

    轻笑天下终为后

    (本文贯穿着阴谋......)她是众星捧月的大小姐,她爹是位高权重的左相...家里从来就有着一个计划,需要她去完成于是,她嫁了在众皇子中最不显山露水的雍王他和她为了利益甩了爱情。她助他登基,他助她复仇...只是到了后来,她爱上了他...只是到了后来,复了仇,已满足不了她的欲望只是到了最后,她只能做一个太后
  • 这神奇的影视世界

    这神奇的影视世界

    让我们来看看这神奇的影视世界!还有这位神奇的辅助系统?宏大的场面?或许吧从细节入手,走进真实(大雾)的世界
  • 七窍玲珑仙

    七窍玲珑仙

    合欢教一个资质平平的小杂役,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在修仙大道上越走越远,最终站上三界巅峰,成为名动仙界的玲珑仙尊。
  • 独孤剑皇不孤独

    独孤剑皇不孤独

    此身为剑之骨。此身为剑而生。钢铁为身,而火焰为血。血潮如铁,心如琉璃。手制之剑已达千余。纵横无数战场而不败。不知所失,未尝一次败北。亦不知所得,亦未得一次胜利。伴常痛以制诸兵,候伊人之来。在此孤身一人,铸剑于剑丘之上。了无憾事。
  • 重生之校园王者荣耀

    重生之校园王者荣耀

    三生三世,我又获得了重生,为了当初的诺言,儿时的梦想,不甘于平凡的我再一次重新踏上征程。美女云集,羡煞众人。兄弟万千,踏破长城。酒煮天下,孰谁豪杰。我主沉浮,谁与争锋。
  • 神奕九天

    神奕九天

    天地万物皆为棋子,然弈者何人?又与何人弈?天地大道是何人之道?大道之上又是何道?再上可有穷尽?凌奕言:“道之极,吾虽不可及,却可教九天皆为吾之棋子也。”
  • 倾恋雪之沁缘梦

    倾恋雪之沁缘梦

    时光飞逝,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是天上闪烁的星星,一个个春夏秋冬,一年年春暖花开都从他们身边拂过,她会选择谁?是长久的深情,还是意外的爱情?最终是刻骨铭心的惆怅,还是天长地久的美好?《倾恋雪之訫缘梦》是一部古风小说,皇宫内斗,皇子公主及皇妃明争暗斗,楚国公主楚依语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她也被人羡慕嫉妒恨,他们在她的身边帮助着她。看见她笑,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她,楚依语,到底会选择谁?
  • 习武修神

    习武修神

    平凡的少年,却因为不平凡的遭遇,开始了属于他的习武修神之路。且看他是如何由默默无名到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