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7100000009

第9章 《弥陀经》“临命终时”的真正含义(1)

你们打坐瞌睡的时候,自家跑到哪里去了?能否看见自己这个“四大”坐在下面打瞌睡呢?在座的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纵然达到了,当你离开“四大”,看着在打瞌睡的这个东西时,它是否知道自己的去向呢?有的人修到这个程度,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明师、佛菩萨接引的就是这个能脱离四大的你。如果你不能修到脱离“四大”,明师怎么接引你呢?佛菩萨更无法接引你,只有等到死的时候,脱离四大的时候,才能接引。

《弥陀经》上有一句话:“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意思是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才能接引我们。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通常大家都是“依文解义”,把它理解成:只要我们好好念佛,死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们。因为经上写的是“临命终时”。实际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很多人曲解了!

佛法真正的精神是注重“当下”!也就是说注重活着的时候,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死后。如果你活着的时候都解脱不了,指望临终时能解脱,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太小了!

过去确实出现过“中阴身”得度,“中阴身”成就的人,但究竟有几个呢?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我们不能把凤毛麟角的个别现象理解成佛法的精神。

《弥陀经》上讲到“五浊恶世”,“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种排列顺序是有特定含义的。为什么把“命浊”放在最后,而把“劫浊”摆在第一位呢?前面四浊我们暂且不谈,只谈最后一浊——命浊。

如何超越命浊?就是通过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使妄念的“根”断了,把烦恼降伏了,四相超越了。一个超越四相的人已经没有烦恼了,生死的根已经断了,他也就超越了“命浊”。真正“临命终时”的含义就是指超越了“命浊”!绝不是指临终咽气的时候。

超越了命浊,阿弥陀佛自然现前。这时候也就没有生死、来去了。若还有生死、来去,则不是佛,更不是道!佛与道是无名无相,无来无去的。当一个人的“命浊”结束了,他已经跳出了三界。

大家是否还记得上次到我们这里来的“老斋公”?当初我们见到他的时候,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说“两岁”。当时好几个人说他胡言乱语,是个“疯子”!也有的人从侧面去理解:何为“两岁”?生一岁,死一岁!意思是说他已经超越了生死。他看出大家不理解他的意思,马上又说:“我八十岁了。”大家都相信!他经常骂那些到他身边的人。因为大家都不懂他说的话,他只能装疯卖傻地骂大家!

为什么大家读经书都是依文解义呢?因为没有内在的实证功夫,只能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推敲。而经书是圣人悟道后的思想心得,是他们对佛、对道的认识。对于没有入道,更没有证果的人来说,读那些证了果的圣人的作品,怎么可能读得懂呢?只能凭自己的小聪明,从字面上去理解。所以佛才说:“依文解义,三世诸佛都喊冤啊!”

大家已经把《阿弥陀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如果我们念佛能达到一心不乱,而且这种状态能持续七天,还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干什么?我们自己就去了,就解脱了!而我们现在连七分钟的一心不乱都达不到!

如此说来,佛是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呢?他明知道我们连七分钟的一心不乱都达不到,却偏偏说念佛只有达到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才能往生极乐净土!

实际上如果你能在一念之间达到一心不乱,必然会出现第二个一心不乱;能出现第二个一心不乱,就会出现第三个……大家可能会说:“一念”不乱还不容易吗?难道我们连一秒钟的一心不乱都达不到吗?达不到,根本达不到!所以《地藏经》上讲:“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也就是说阎浮众生念念都在散乱中。

既然念念在散乱中,就无法把修学佛法的种子储存进阿赖耶识;既然没有储存进阿赖耶识,也就无法带到来世受用。既然如此,我们生平的修学怎么才能存进阿赖耶识呢?为什么我们这一世能闻到佛法,对佛法深信不疑呢?正因为过去的某一世,我们曾经在一念之间与道相应过,把这个种子种进了阿赖耶识,所以才能带到今生受用!当我们闻到佛法时,内在的种子就慢慢萌发了。

一个修学佛法的人要想把种子种进阿赖耶识,除非超越“四相”。《金刚经》里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你有人我是非存在,就意味着你永远在烦恼堆里打转!

如果大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不闻不问,哪里会有是非烦恼呢?为什么大家就做不到呢?因为没有超越“四相”。

为什么四相中把“我相”摆在第一位?因为超越了“我相”,后面的三相很容易就超越了。“我相”都没有了,哪里来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就像六度里的第一度“布施”一样,如果大家把“布施”这一法修好了,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很容易就修到位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了“我相”,“布施”这一法你就修成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布施”呢?因为“我相”太重了!“布施”不仅指施舍财物,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列入布施。吃饭的时候,我让你先吃;走路的时候,我让你走在我前面;你骂我的时候,我不还口,让你骂;辩论的时候,我不跟你辩;有个师父在这里讲法,我来听……这些都是布施。

正因为这个法太容易修了,所以我们修不好,总喜欢修一些高难度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修高难度的呢?因为“我执”太重了!你接触一个高难度的,超越一个高难度的,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从表面上看,你的确胜利了;从实质上讲,你的“我执”又膨胀了一次!

不敢布施是因为有“我相”。我相没有超越是因为“命浊”没有突破,也就是怕死。一个超越了命浊的人,就是一个超越了生死的人。一个超越了生死的人,还会有“四相”吗?既然没有四相,“布施”这个境界就已经突破了。这时候就真的能达到要左眼给左眼,要右眼给右眼了,“以身口意供养”根本不值一提!

回想起当初我对拉蒙师父说把身口意供养给他时,他哈哈大笑!把我搞得莫名其妙,很不好意思。现在回忆起来,我当初真的是说大话!敢把身口意供养给佛菩萨的,或者说能把身口意供养给佛菩萨的,必然已经超越了四相,超越了五浊,“六度”早已经修好了!

你们可以想一想,五浊、六度、四相都超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把身口意供养给师父,供养给佛菩萨,施舍给众生!

前些日子有一位女信徒来到这里,说要拜我为师,把身口意供养给我,希望我为她皈依!我三天没给她说皈依,结果她就跑掉了。她的愿力不轻哪!能做到把身口意供养给我!结果给她皈依晚了一点,她就跑掉了!

你们以后出去弘法,碰到这样的信徒,怎么对待呢?你们是否愿意在这种信徒身上下功夫?这种信徒,你早晚都会得罪他,不值得在他身上下功夫!

心量小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就,无论你干哪一行,学佛还是不学佛,乃至做世间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就。因为你没有这个“量”,没有这个容器。干多大的事,必须有多大的量,也就是要有多大的承受力。

我们每个人都打着“学佛”的幌子,但是我们很少想过我们打的这个“幌子”实在太大了,我们根本举不起来。我们都打错了,结果让自己活得很累,活得人不人,鬼不鬼,僧不僧,俗不俗。如果打的是出家人的牌子,你还能活得轻松一点,自在一点。出家人未必就想成佛嘛,只是出家而已。

也许我们学佛的人跟社会上的人相比,名利心会比他们轻一点。可是我们在另一方面的名利心、欲望,一点也不次于他们。虽然彼此追求的不一样,但是这两种追求都是欲望,都是理想。而且我们的欲望比俗人的欲望更大。想“成佛”,想“了脱生死”,这种欲望还不大吗!

社会上的人只想赚点钱,发点财,生活过得好一点。他们才是活在当下。而我们却是活在未来,活在理想的王国里。可是佛法对于上根器的人来说是没有三世的,连这一世都没有,只有当下。对于中根器的人来说有这一世。对于下根器的人来说有三世,甚至有四世、五世、六世,更多世!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一曲离殇舞凄凉

    一曲离殇舞凄凉

    前世,他为功名利禄置她于死地。重生,她为报仇雪恨潜伏他身边。“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杀了她吗?那个你口口声声说爱她的女人。”“我想我还是选择这么做,可是我不会让自己活下去。”“如果我就是她,心心念念地想找你报仇,你会怎样?”“赐你一剑,任你讨伐。”她终究还是放下仇恨,却不曾料到,他的匕首再次插入她的胸膛。奈何桥上,她听着一曲离殇。樱花树下,他舞着一世凄凉。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我还注意到集子中的多篇作品都有一个叫“另维”或“另小维”的人物。作者也许是有意以此突出故事的真实感?许多前辈作家都说过,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作者显然很会讲故事,善于在营造情节的跌宕起伏上下功夫。但那些明显过于突兀的结尾、那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过于完美的人生结局的憧憬又难免给人以落入俗套的感觉。毕竟,作者还太年轻了吧。因此,如何经营结尾(其实关系到如何写出人生的复杂与难以逆料)就成为作者下一步面对的挑战。
  •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本书是适应当前各地学习、培训工作需要而编写的。该书多数作者直接参与了《条例》的起草工作,对《条例》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有较深的理解、认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的出版,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学习、宣传、理解、执行《条例》,是有所裨益的。
  • 兄弟难当

    兄弟难当

    一声兄弟一杯酒,一生相携一起走;喝最烈的酒,走最烂的路,交最铁的兄弟,交最好的朋友。我们一直在路上……
  • 玄女神宗

    玄女神宗

    公元前105年一支由十二人组成的西班牙探险队,根据一份不曾考证的寻宝图深入亚马逊原始森林寻找传说中的遗失之国圣利亚斯,领队枚拉丝带领这路人马在途径一处蛇林时意外发现了一块写满虫形碑文的石碑,这碑文之中确确实实提到了他们正在寻找的圣利亚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密密麻麻的虫形文字好多都已经被损坏模糊不清,而后探险队枚拉丝一伙在原始森林里游荡了一个多月,终因食物匮尽和不断遭遇野兽袭扰不得已被迫终止这次探险活动。固执的枚拉丝始终不肯放弃寻找圣地的想法,直到有一天被破译后枚拉丝大惊失色……原来碑文里真正记载的并不是有关于遗失之国圣利亚斯的方位或者国家历史事件的任何信息。而是一场名为圣利亚斯之战的记载
  • 帝道九重天

    帝道九重天

    【火爆爽文,巅峰推荐!】十万年前,天道崩毁,九阳大帝被女皇及手下七武海出卖,身死道消;恰逢九天轮回开启,大帝一缕灵魂遁入其中,消失不见;十万年后,九天轮回出现,九阳大帝一缕灵魂夺舍重生,王者再次归来!只是此刻,曾经一代女皇成为女帝;曾经王下七武海成为古皇!但,大帝长撒英雄血,斩尽仙神尊九天!“九天之主,娇人红颜,以前是我的,以后还是我的!我褚(chu)千行,早晚归来!”这是一本专属于男人和女人的书。热血兄弟,浪漫爱情,都在书里,敬请期待!对了,这还是一本万族生,百家行;诗词歌赋可杀敌,圣人名章灭九天的奇幻篇章!
  • 剩下的盛夏之前世轮回

    剩下的盛夏之前世轮回

    他,穷人之子,盛夏。她,豪门贵族,韩安辰。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走到了一起。事与愿违。他们私奔之夜,他出了车祸。她苦等不见人影。最后,她与家族决裂,孤身一人前往远离家乡的地方。三年后,她带着独自一人打拼出来的事业,回到这里。她遇见了一个与盛夏无比相似的人,她,改如何选择?
  • 衣锦还乡系统

    衣锦还乡系统

    带着天使般笑容问:“过年想回家吗?”答:“想,可是……”面目狰狞起来:“什么?!没钱?又没房?也没车?还没有女朋友?你这样怎么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比?!怎么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中狂刷存在感?!你拿什么证明你混的比别人好?!”“这样还想回家!回个毛啊!”……一个声音传来:“不用怕!快开启衣锦还乡系统,进入超级回家装逼模式,瞬间变身高富帅,牵手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祝愿看本书的人都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 末法纪行

    末法纪行

    兽人:他是从地狱来的魔鬼!精灵:我要用手中之箭射穿他的心脏。巨龙:这个不知羞耻的强盗!教廷:玷污了吾主光辉的异教徒!法师:此子不可欺!亡灵:咔哒咔哒咔哒……咔嚓!安迪:趁年轻,就得量一量天到底有多…………(希尔你这个混蛋!快点把我语言神经恢复连接!)———————————————————————————————————————这是一个腹黑少爷带着傲娇芯片的异世界热(zuo)血(si)之旅。
  • 竹马竹马的故事

    竹马竹马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竹马竹马的故事平凡而又热血。”#¥%*(*&&%¥##@“”说人话。“”沈墨我爱你!“”恩,我也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