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7100000014

第14章 见性后修的是什么(2)

问:悟到佛的智慧,就能满足自己世间、出世间的需求了,是这样吗?

师:那是肯定的。悟到佛的智慧就是佛了,怎么可能满足不了自己的世间、出世间的需求呢?但是凡夫永远不可能悟到佛的智慧。

问:不是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是佛吗?

师:你没有找到佛性,仍然是凡夫一个,纵有佛性也无用。佛门里有个比喻:你有一大笔存款,但找不到存款单,你仍然是个贫穷的人,仍然要饿肚子。你有佛性,没有明师指点,不依法而修,没有找到自己的佛性,仍然是一个凡夫!

我们每个人都有智慧,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用”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智慧。即使你找到了智慧,找到了佛性,你也未必会用你的智慧和佛性。有些人悟道以后仍然不会起用。并不是开悟的人都会生大智慧,都能起大用。

过去很多人开悟了,为什么没有开智慧呢?为什么他的“用”没有产生呢?因为还有距离。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开悟,却很会做事,很会讲经说法,人们往往以为他开悟了呢?佛说这叫“世智辩聪”。为什么有的人悟道了,明心见性了,却不能像那些世智辩聪的人那样,讲经说法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呢?因为虽然他明心见性了,但还没有产生“用”。

学佛的根本就是要产生“用”。你有了“根本智”,仍然玩不转“后得智”。何谓“后得智”?就是悟到根本智之后,出去参学,通过广学、博闻、经历、磨练而获得外在的智慧,把它融入自己的身心,与它同一体,变成自己的智慧,并产生“用”,这才是“后得智”。

在这方面社会上就有一些很典型的例子,比如有些博士生、研究生,你让他做事,他做得一塌糊涂。而有些目不识丁的人却很会为人处事。这种情况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那些博士生、研究生是冒牌的吗?牌子绝对是真的。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能产生妙用,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却能产生妙用呢?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们也见过很多自以为修行很高的人,说话办事一塌糊涂!从哪方面看像修行层次很高的人呢?哪一点像开了大智慧的人呢?

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菩萨再来,某某祖师转世。既然如此,菩萨、祖师都是智慧无碍,神通无碍,一切无碍的,为什么在他身上看不到这些呢?既然你是菩萨转世,就意味着你是接着前世继续在修,不可能不如前世。哪有越修越不如前世的?只有这一世比前世更“厉害”,才证明你修得好,才证明你是菩萨转世!

佛门里讲体、相、用,一个明心见性的人虽然已经掌握到了“体”,见到了“相”,但只有继续修下去才能产生“用”,才能把握住用,否则都是口头禅。当“四大”分裂的时候,平时的体、相都一概无用!

过去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把生死看透了,把一切放下了,可是到临命终时,仍然表现得跟凡夫一模一样!即便平时你已经做到了念念能看,临终时,你也未必能在一念之中把握自己。

大家修行如果不出偏差,会快很多。因为你已经看到了前方的目标,方向已经不会偏差了,你的认识也不会进入误区,误以为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当你明心以后,就会面向东方等待太阳。当你熬过黑夜,迎来了黎明,再继续坚持,就会见到太阳!要想见到太阳,首先要明白太阳升起的方向。如果你面向西方,就看不到太阳是如何升起的,因为方向不对!

明心见性以后才是修行的开始。究竟修什么呢?除习气,离四大,来去自由。只有到了这时候,才能把自己的习气毛病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它拔除掉,而且一拔一个准!

问:明心见性了,习气毛病马上就能断掉吗?

师:断不掉。

问:这时候的功夫该怎么做呢?

师:你能照顾住自己的念头,就是在拔除自己的习气毛病;你照顾不住自己的念头,就无法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拔出来。

如果你是个大根器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间用自性之光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全部照遍、照透,在刹那间全部超越!但是这样的人很稀有。就像六祖惠能一样,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不识字就能讲经说法,而且还能注解经典!我们不能拿六祖的模式往自己身上套,为自己开脱。

所谓的“闭关”,只不过是把你“观”的功夫培养起来,让你“照”的功夫跟上。如果你观与照的功夫没有培养起来,还跟不上,你出去做事,功夫很容易就会断掉,也就是会“断线”。

即便你在洞里把自己观照的功夫培养起来了,出去做事,有时候还是会断线。因为你在洞里闭关,虽然切断了前五根,但是意根无法切断。当你走出山洞,前五根同时打开,再加上第六根一起收集信息,全部朝你扑来,你怎么能不乱掉阵脚呢?

你在洞里,前五根全被切断了,只剩下一根——“意根”在收集信息,你怎么可能不感到自己很清净呢?你在洞里,只有一个“人”给你传递信息;你出去以后,有六个人给你传递信息,吵闹你,你怎么招架得住呢?你必须训练到在洞里能六根关闭,出了洞也能六根关闭。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问:……)程序是这样。但是在闭关之前没有明心见性,你坐在洞里怎么用功呢?能做什么呢?你说打坐、拜佛,这些严格来说与“道”不相干。不过对于凡夫而言,这些也算是修道。等你真正悟道、得道以后,就会知道这些与道不相干。

就像小时候我们喜欢捏泥人,把那些小车子当真车子。在那个年龄里,我们以为那些就是真的,不会把它们当成假的。而现在我们之所以知道那些是假的,是因为我们长大成人了,智慧打开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误以为烧香、拜佛、诵经、打坐就是修道呢?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绝对会把这些当成真的!等到有一天我们开悟得道了,回过头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很可笑,简直是闹着玩的!

大家都认为自己目前是在修行,是在与“道”打交道,实际上根本不是在修道,而是背道而驰!

问:师父,您现在是怎么修行的?

师:我也不打坐,也不诵经,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有时候我也逢场作戏地盘盘腿,打打坐,诵诵经。如果是形势所逼,到了其他寺庙,我也去参加早晚课。但是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认为是在修行。只是用心在做,安住在当下。

从功夫上讲,我在做这些事情时是全身心投入,不考虑其他事情。譬如今天我陪大家打坐,我就会把我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不再考虑。当我出了这个洞,就会考虑我今天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完,我就会接着白天的事情继续考虑下去,做下去。

当一件事情来到我面前时,我会全身心地扑到这件事情上,不再考虑其他事情。当这件事情做完以后,我就会把它扔到一边,让它结束,不会再把它装进心里,而是去承接下一件事情。我绝对不会打坐的时候还在考虑寺庙的工程,考虑明天如何接待哪位来客。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训练到每时每刻活在当下,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这就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即便你做不到,也要做到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再考虑其他事情。

我们每个人一天当中都是一心多用。何为“一心多用”?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打坐,一个念头在打坐、念佛、参禅、观想,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菜地呀,厨房啊,家庭啊,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师父的某段开示,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某段经文,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我都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了。因为大家的念头太多了!

问:“三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师:“三心不可得”指的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哪一个心也不能保持一个不变的状态。我打个比喻:你不可能做到一天就一个念头,譬如“吃饭、吃饭、吃饭……”你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如果能做到,也能成就。

何为无念?何为无住?何为一心不乱?它们三个是一个意思,当念头产生以后,不要跟着念头跑,不要去迎合这些念头,满足这些念头。譬如“贪”的念头肯定会出现,出现不是错,错就错在出现以后,我们还不知道,还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它。

问:“妄想、分别、执著”是什么意思?

师:散乱心就是妄想,不实际的想法也可以叫妄想。分别,谁不会分别?是活人都会分别,有智商的人都会分别。所谓的无分别,不是什么都不分别,而是无住,无住就是无分别。今天天气冷不冷,难道你不知道?今天的菜你说太咸了,我就说你分别,怎么不像个修行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肯定会分别。分别而无住,即是无分、无别。

要想把自己的大智慧修出来,而且产生妙用,靠你自己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即使你认为修出来了,也绝对产生不了妙用,尤其是大用!要想产生大用,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人、事、物、理打成一片,不断地训练自己,否则你的大用不可能产生。所以说你的“根本智”找到以后,不修“后得智”,仍然无用。

“后得智”决定了你的层次,“根本智”决定了你的见地。你花一年时间掌握了“根本智”,“后得智”至少要花十年时间才能圆满。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为什么开悟得道的人必须出去行脚、参访呢?目的何在?就是为了获得后得智,把它建立起来,充实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大用。

锻炼自己的后得智要比锻炼自己的根本智严峻十倍、百倍!你经得起根本智的修炼考验,未必经得起后得智的修炼考验。所以老佛爷告诉我们:大修修于闹市,小修隐于山林。大贤大圣都是隐于红尘,小贤小圣才隐于深山。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热门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小窗幽记)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小窗幽记)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最难的抉择

    最难的抉择

    安冉欣有个要好的朋友,她们离开了很久,直到在一所学校而相遇,在高中生活里,安冉欣喜欢一个帅气的男孩,但代价是很残酷,安冉欣会放下一切吗?{岁月无语,青春有言,时间无声无息的带走了多少人的青春与生命,青春真真实实的映照了多少人的苍老与无助,岁月永不会支付任何人的青春,然而青春却给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与悔恨。}
  • 凤求仙

    凤求仙

    少神离云和南昭真君的恩怨爱恨,三世纠葛。一个宁可轮回自此相忘,方悟了所谓情缘为何,一个却执迷不悟迷失本心,看不到身边美景。爱不成,便成怨念,恨不归,怨念便将这六界焚毁。前生与今世的纠缠不清,一场梦百回千转万年不断,待得海誓山盟烟消云散。到头来,良辰美景都似昙花一现,心机枉然道有缘终究无
  • 追妻上瘾:娘子你是我的菜

    追妻上瘾:娘子你是我的菜

    这是一个心怀仇恨扮猪吃老虎的真爷们儿和一个妙手逢春长相娇美的女汉子从相遇到亲亲爱爱携手改变命运过上幸(毫)福(无)甜(节)蜜(操)日子的故事。某皇帝陛下(痛哭):我失散多年的兄弟啊,江湖赚钱路漫长,不如跟我回去吃皇粮;叶子瑜(撇嘴):朝廷如履薄冰心机深,我等自讨苦吃又为甚!某女(哀怨):斗转星移再相遇,你丫怎能私奔弃我去?某男(欺身):娘子,敌人太奸猾,咱们还是继续生儿砸吧。叶子瑜(踹飞):给姐圆润的离开!某男凑上前:牙床奏乐章,帷帐似风绕,只叹春宵苦短多寂寥,心似狂潮......叶子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主神游戏之无限文明

    主神游戏之无限文明

    当无限主神落入张慕手中,他会用来做什么?啥?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做游戏服务器?你这是想干嘛?让我玩单机也就算了,竟然还只能用他玩游戏。啥?现在只能做个网页游戏?还要搜集用户情绪才能给自己兑换物品?现在还不能玩意识流游戏,还要等升级?无限主神你有没有搞错,什么都不能,那你能做什么?
  • 异种之名

    异种之名

    从感染蜕变的那一刻起,异种之名便以铭刻于心。
  • 魂与生

    魂与生

    吞人魂魄的黄泉妖花,杀人取心的诡秘狼妖,千万年前的神秘宿命,一个阴谋套着另一个阴谋,究竟是家族的使命,还是有人在背后指使,重生后…那消失的身份,究竟是有人篡改,还是…根本就没存在过,生,或死,均在一念之间……
  • 死神来了:弒妖者

    死神来了:弒妖者

    身为普通高中生的小萤,每天为了准备大考而忙碌着,直到某天遭到袭击,有个人救了她,她的生活开始产生转变。隔天,自称救了她的人来找她,并将她带回事发现场,此时,却出现了另一个声明自己才是救她的人!救她的人有两个?哪一个才是她的救命之人。
  • 入戏三分:棋定天下

    入戏三分:棋定天下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我说,我爱过一个人,也恨过一个人,但我无怨无悔。本以为自己是最幸福的,有爱人有家人,却不曾想到这一切只是假象,家族斗争,利益勾结,皇位争夺,在爱情这条路上渐渐迷失自己。到最后才发现,这不过就是他的一盘棋局而已,我们只是他的棋子,一切都是戏中戏,局中局。
  • 武侠征程

    武侠征程

    卫翼有些搞不懂自己所处的世界,到底是一个游戏,还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说是真实的世界吧,自己却还能够升级,可以看到自身数据化的属性。说是虚拟的游戏世界,可是却无法退出,又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活的很快乐!”卫翼洒脱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