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7700000020

第20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提到徐祯卿,郑德又突然想起了另一人,看着张升忍不住吐糟了一句,“对了,这次新科进士还有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你说凭着他这一大把年纪还能做什么?”

“自科举实行以来从未限制年龄,虽然六十多登科极其罕见,却也不是未曾没有过,昔有唐朝状元尹枢七十中举,传为千古佳话。再有姜子牙七十方被周文王看中拜为太师,辅佐武王克殷,不可谓是大器晚成。”张升这话可谓是赤裸裸的打脸,让郑德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忍不住狠狠瞪了他一眼,“这么一说你还有理了?”

“臣不敢,只是就事论事。”

“哦”郑德玩味的看了他一眼,“既然他像你说的这么有才,为何六十多才进士及第?”

“这……”张升倒是没想到这样会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人家或许直到六十才成为真正的大才。”这理由实在够勉强的,当他自己说完都有些心虚的看了皇帝一眼。

“就算你说的对,二三十岁进士及第和六十及第相比,哪个更能够为大明奉献更长时间?”郑德却毫不在乎自己这位下属的蹩脚借口,笑呵呵的反问了一句。

也不待张升回答,又说了一句,“或则他能够像姜子牙一样,刚刚进士及第就能够位极人臣,为我大明江山社稷做出巨大贡献?”

张升闻言一时默然,皇上说的也的确在理。毕竟现在不比先秦时期,只要有君王赏识,一个人就可以从布衣一夜之间成为一国宰相。若是慢慢苦熬资历的话,六十多中举的进士又还能熬几年了?

“你说这是制度的问题还是教育的缺失?”郑德笑着问了他一句。

“啊?”张升被这句问话给问的顿时愣住了。制度的问题?教育的缺失?这都哪跟哪啊,他实在有些搞不懂这件事和这些也能扯上关系?不过皇上的问话不可能不回答,“或许是教育的缺失吧。”他有些不确定的回答,毕竟制度能和祖制牵扯上,有可能出错吗?

郑德满意的笑了笑,其实无论张升如何回答他都会感到满意。他现在要的其实只是一个借口,一个突然想做点事情的借口。

“既然张爱卿都说是教育的缺失,那我们就从大明的教育制度入手吧,你觉得如何?”

“请陛下明示。”张升已经被郑德的问话方式问的快要疯掉了,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怎么事事都要征求我的意见。

“我大明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我决定将各州县学校改为小学,学制六年,凡年满六周岁孩童均可入学,再另设初中学制三年,小学毕业者均可入学,小学以及初中负责基础教育。再增设高中,学制三年,凡中考优秀者均可入学。将南北国子监改为大学,负责高等教育阶段,学制四年,凡高考优异者可入学。另外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者才可以获得科举资格,张爱卿以为如何?”

张升闻言却是微微蹙眉,提出了疑问,“以前士子需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成为生员后方可入府、州、县学,现在垂髫小儿均可入学,陛下是不是将门槛放的太低了?”

“门槛太低?”郑德对张升的话嗤之以鼻,“难道在张爱卿眼中,读书识字是一件需要很高的门槛才能做的事情吗?”

张升闻言冷汗直流,“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哪个意思?”郑德颇为不满的反问了一句,“或则在你眼里读书识字只为了科举吗?”

“难道不是吗?”张升闻言差点脱口而出,不过看到郑德眼中流露出的一丝冷意,吓得赶紧改口,“自然不是。”

“若是我大明的读书人有你这样的觉悟就好了!”郑德冷嘲热讽了一句,显然连他自己都明显感觉到张升有点口不对心,“现在我大明的读书人十个有九个半都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我大明学校设立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读书人如何考取功名,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步步只为金榜题名。我大明的官位有多少?天下的读书人又有多少?其中又能有多少人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那些屡试不中的落榜士子又是何种境遇,你想过吗?”

张升被郑德这一连串的质问问的哑口无声,作为科举进士的成功人士,成化五年己丑科状元,他自然未曾想过这些问题。不过现在细细想来,若是自己屡试不中,恐怕现在境遇未必有多好,最好的境遇估计也不过做一个穷教书匠罢了。

轻叹一声,恭恭敬敬起身一礼,“皇上教训的是,微臣愚钝。”

“所以朕才会想对大明的学校做出改变,成为一个真正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是一个培养官吏的地方。”郑德看了一眼张升,“不知爱卿愿不愿意帮助朕。”

“可这毕竟是太祖皇帝设置的,毕竟是祖制……”张升有些犹豫,尽管皇上说的很有道理,可毕竟事关祖制,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昔有商鞅变法图强,改变秦国祖制,最后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可见祖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合适的。再说太祖皇帝设置学校,好像也没说不可以改变的啊!”郑德苦口婆心的劝道。

“可是祖宗之法乃是国本,不可动摇。”张升还是摇了摇头,坚决不同意。

郑德现在倒是看出来了,自己在这位礼部尚书身上的口水都半是白费了。按照改革派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位守旧的保守顽固派,想要做通他的工作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是不可能的了。想了想,“朕决定将参加科举的年龄限定在四十岁之下,这可就没有违反祖制了吧。”

“果然还是个孩子啊!”听着皇帝看似有些赌气的话语,张升无奈的摇了摇头,“刚才陛下责怪臣以相貌取仕,现在又提出限制参加科举士子的年龄,是否有失公允?”

“若是四十了都无法科举高中,还想继续科考之路又不懂的放弃的人,除了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外,我实在想不到这种人还有什么用?”郑德却是毫不客气的说了一句。

张升虽然觉得皇上说的话在理,不过还是觉得有失偏驳,“民间有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足矣说明科考高中之艰难。若是陛下加以限制参加科举年龄,岂不要寒了天下士子的心,臣斗胆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郑德笑了笑,不以为意地看着他,“听说张卿乃是状元出声,不知当时张卿年龄多少?”

张升不知道皇帝怎么问起这个,不过回答道,“当时臣年方二十八。”

郑德点了点头,“谢阁老好像也是状元出身,成化十一进士及第也不过二十有七。再则我们六部九卿加上三位阁老又有谁是四十岁后中的进士?”

听到皇帝的追问,张升一时哑口无言。毕竟皇上说的也是事实,可怎么感觉还是很别扭呢。

“即便你满腹经纶,还不是被我问的说不出话来。”郑德忍不住笑了笑,对这个老顽固总算出了一口恶气,“朕设置参加科考的年龄限制,限制的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防止一些人为了功名蹉跎一生,岂不可惜?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何非要热衷于官场之上?”

张升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显然也是赞同郑德的话。

“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若是人到了四十岁还看不清自己的人生应该在何方;还不知父母已经年迈需要你来赡养,妻儿柔弱年幼需要你来抚养;连自己肩上的责任都不懂的人,又能够为我大明百姓做些什么呢?”

郑德所言句句振聋发聩,连孔子都搬了出来了,让张升这下也是彻底无话可说了。

“当然这个限制措施也不是马上实行。”郑德话微微一顿,自然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是急不来的,总得给那些已经年过四十的士子们一个机会吧。

“下次科考应该是正德三年吧!”郑德看向张升,见后者微微颔首才继续说下去,“科考年龄限制的这个举措就从正德三年科考后开始实行吧,张卿以为如何?”

“这个臣做不了主。”张升轻叹了一口气,毕竟关系太大,他还是不敢妄下决定。。

“我知道你做不了主。”郑德闻言实在忍不住嘲讽了一句,自己这位礼部尚书做事也太没有魄力了,总是老拿“祖制”说事,难怪能力评级会这么低,也不知他是怎么坐上礼部尚书的位置的,估计十有八九也是托他那顶状元桂冠的福。最后他又颇为不忍的嘲讽了一句,“我只是想问问你的意见罢了。”

张升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后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即使再迟钝的人也明白,今天他这样可是彻底把皇帝惹恼了,估计仕途到这也就断了。不过想到自己毕竟为了大明,一片拳拳忠心天地可鉴,又坐到了礼部尚书的高位,也不怎么觉得可惜了。

“自己年龄也大了,也有好多年没有回自己的家乡了,是不是该考虑告老回乡了?”

他突然生出了致仕的念头,不过想到朝中六部九卿,好像就属自己的年龄最小,又忍不住摇了摇头轻笑一声,“自己是不是走的太早了?”

最后,连他自己怎么出的紫禁城都不知道,只感觉心头沉甸甸的,实在有点不知道前路在何方。

同类推荐
  • 我的唐朝

    我的唐朝

    他是兵中之王,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唐朝,他能干些什么?本想做做生意,发点小财;泡泡妞,娶几房老婆而已,可是世间风云总在变,任你安然逍遥,有些人就是不愿意让你安静,也因此被卷一场场离奇的争斗当中,所以他要改变大唐,塑造一个属于我的唐朝。这里有最热血的争斗,这里有最缠绵的爱情,这里有官场的风云,军队的争霸,也有异域的风情,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不敢去想,最主要的还是每个生动的人物塑造了我的唐朝。这是一本以主角都市生活开篇的无耻、混蛋、流氓小说,历史不可以重来,但可以再写,不改变历史,难道就不能胡来吗?
  • 掌御

    掌御

    一个玩笑,命运轮回。一个阴谋,浮沉不定。一个契机,仕途坎坷。一个人生,璀璨星辉。一个枭雄,掌御苍穹。小墨新书,多多支持,一切精彩尽在《掌御》。
  • 乱世情缘0

    乱世情缘0

    汪精卫刚刚建立伪南京政府,留法青年谢云峰、夏听雨为报家仇回到上海滩,上演了一场场爱情、谋杀、商战、谍战等当时社会所发生的热血江湖大戏。。。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 大明海寇

    大明海寇

    大明末年,身临乱世之间,时势造英雄,好男儿自当拔刀奋起,啸聚大海之上,纵横天地之间!
热门推荐
  •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立意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本书《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就是《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之一。它通过知识+故事的形式,让你轻松悦读,并掌握文学常识。
  • 夜梦魂

    夜梦魂

    江晓雪在一个午夜时分接到了未知的电话后,她的生活看似无任何的波动,可是在以后的每个夜晚里开始有永无止境的梦境缠绕着她。他东方逸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怎么遇见了这么个奇葩的“鬼”?想是上辈子造了太多的孽,今生得还了吧!想我这等天才美少年一世英名就这么毁了。死了就死了吧!碰见了鬼打劫的,连衣服都不放过呢?她江晓雪,经历过了太多的事,可是好死不死的竟然被个小毛孩当成了鬼,还是个“丑八怪鬼”呢?有种把我当成鬼,你就有种接受被吓的勇气来了。
  • 许一世温暖,落一时清凉

    许一世温暖,落一时清凉

    他第一次遇见她,是在画展厅。那时候,她对画的专注,站在一旁的他,不知不觉被吸引。他们第二次相遇,是在他家的后院。看她的落荒而逃,只觉一阵清风吹来,满是花草的香气……六年后,他们不期而遇,那家清静的展厅,那一道熟悉的身影。他想她,想的痛彻心扉。
  • 我当道长那些年

    我当道长那些年

    我曾经问过老头,为什么找我当他徒弟,老头告诉我,因为我这人有一个特质这个特质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屌丝!
  • 冰言天下:命浅情凉

    冰言天下:命浅情凉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和风暖暖】编辑旗下出品玄幻新片:《回首不见卿在笑》推荐~!!!!http://www.huanxia.com/book521323.html本人微博:http://weibo.com/molibingbing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00600951凤朝公主,身世坎坷,一手灵签,一身绝技。纵使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依旧赢得身边痴心男子的深爱与眷顾。如何落难,如何重飞枝头,如何嫁入寻常百姓家?她受得苦,得的甜,堪称人间百味,但她自有生存法则,就算夫君如他,也不可违背~!他是江湖豪杰,从来向往自由的个性,却生在了世家大族,面对着同父异母的兄弟,各自不得其梦。得来仙妻,却家中内讧,兄弟反目,同一个姓氏也抵不过身上流着半边不一样的血液。血菩提危机,当铺失窃案,非要到一拍两散了,他们还是相争到底。究竟她与他的波折几何?究竟他与他的争斗什么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家、国、天、下,原来面对天下,家太渺小了,爱情也太渺小了……——————————————————【片段】1凤浅儿—“我不要离你太远,我怕你再惹了是非,没有人愿意出三倍价钱买你的命。。。”她抿了下嘴,笑了,“不,你的命是我的,别人多高的价钱我也不卖~!”2寂如风—“如欢,我们向来是这样默契,可这次,我是来跟你分享我的喜悦的。”寂如风为这个弟弟而骄傲,他代替自己做了很多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你要有嫂子了,我这辈子最想娶的人。”
  • 面位之钥

    面位之钥

    这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可以打开面位之门,让人在两个面位之间穿越。罗肯域,斗气与魔法绚烂共存的世界米修特,一个小战场佣兵团首领“如果有的选,我宁愿不要这把钥匙!”
  • 天灵风斗

    天灵风斗

    如果有一天你从一个凡人突然变成人尽皆知的“名人”,你会有什么反应?风少杨的反应是:“前生五百世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狗屎运……却与我擦肩而过!”还有比这更无语的事情吗?风少杨刚被龙云书院通报全国降级,一代宗师冷仙人便宣布招其为入室弟子,结果第二天就被逐出师门!风少杨就此一举成名,成为天灵国老少皆知的“风云人物”。风少杨一边沮丧着,一边咒骂着,同时,却怀着一颗坚定的心继续修炼。在天灵界这样一个玄幻的世界里,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何种命运呢?【感谢墨者平台免费封面支持!】作者语:本人一边上班一边写作,很是辛苦。所以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希望大家多多捧场,谢谢!天灵风斗QQ交流群:84011463(欢迎加入讨论)
  • 修仙路路无涯

    修仙路路无涯

    在天上飞是什么感觉?为了能在天空中飞行,8岁的韵泉踏上了修仙之路,10年一晃而过,韵泉到了筑基期,原来飞也只不过是这样,但修仙之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前面的路究竟是怎样的?”既然已经踏上了修仙之路,就要一直走下去,要么得道成仙,要么死后元神消散。PS:本人小白一枚,文笔不OK,坑品不OK,砖头请轻拍~
  • 人间清道夫

    人间清道夫

    世间有鬼怪,便有神仙。此为平衡之道,万物有平衡,才有进步。但是神鬼之说,谁人得见?自远古流传封神之战,争夺世间主宰之战,人占据上风,方为万物之灵。现如今,鬼怪如果横行,那些圣人何在?如此,方有清道夫。
  • 大风往北吹

    大风往北吹

    当有一种生活可以安逸,谁会去辛苦拼搏。当有一种日子叫天上掉馅饼,谁会去做饭。生活,无外乎是一种品尝。就像是品味一块蛋糕,只有慢慢的品尝才会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