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上报:数百万的老百姓聚集在沙河旁的莲花庵前祈祷、宣誓后,浩浩荡荡地向京城涌来。
外有赫连进犯,内有百姓**,欣儿,告诉我,我如何做?我真要做亡国之君吗?
“来人,传旨,速召柳枫回京。”大部分士兵都是他亲手训练的,心存侥幸心理,希望他能解这燃眉之困。“林尚书,立即关闭城门。从今日起,你亲自巡逻,保证京城安全并严防城内士兵叛乱。”我果断地下命令。
我穿上盔甲战袍,登上城墙。说实话,对这场战争,我没有信心,而亡国的念头反而越来越强烈。文武百官主战、主和各执一词,争吵不休,却没有一个妥善的计策。城外乱民,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京城围得水懈不通,别说鸟了,连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我不停地踱步,决一死战吗?与自己的子民做生死存亡的拼杀?再说,连一成的胜算都没有,岂不是以卵击石?递降书?我承认我愧对欣儿;但做为一国之君,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都是我亲手颁发的,赈灾的银两、粮草也是我亲自向户部下的旨,我虽不是明君,却也不是昏君;再说了,如果我向他们------自己的子民递降书,我还有什么颜面坐在皇位上?我还有什么脸面向百官传旨下命?
他们要做什么?抬梯子,拿飞爪(欣儿提议,柳枫苦思,我下旨做的攀岩爬墙的工具)。攻城吗?我慌忙下令,命士兵准备弓箭向下射。
“等一等!冷公子有令!”一个人骑马飞来,高声大喊。
冷公子?欣儿?心中大喜,向城外看。
“小人石头,可有人认得我?”他大声向人群叫道。
“我认得,他给学堂送过牛骨头。”一人应道。
“我认得,他到我家收过我娘的绣品。”
“我认得,他给我们分号送过‘来去酒楼’的招牌菜。”
“我也认得,他是冷公子身边的徐石头。”
、、、、、、、
下边人声鼎沸,议论纷纷,我也认得他,如风的丈夫,如风曾带他到宫中谢恩。
他从怀里拿出一支木钗,举向空中,“这是冷公子的木钗,冷公子料定会有这一劫,临走之时,特别交待,如轩辕有事,恳请大家见钗如见人,答应他的三个条件,以慰他在天之灵。”
他目光寻视一周,郑重地说:“冷公子有令!”
百姓们聚在一起,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冷公子有令!”他加重语气,再次宣令。
百姓们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老丞相一生清廉,为轩辕鞠躬尽瘁,为百姓呕心沥血,其忠心天地可鉴!倘若有人借冷公子之死挑起事端,辱凌家之忠心,污凌家之清白。请揪出此人,为凌家洗冤。”石头跳下马,当众跪了下来。“石头替冷公子跪求大家!”
“老丞相对轩辕忠心耿耿,我们这样做,确实是置老丞相于不仁不义之地!”有人叹道。
“冷公子这一去,让我们心痛如绞,真的没想这么多!”
百姓们开始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什么。
“石头,请起,我们不敢接受冷公子这一跪,是我们考虑不周。”一位老者扶起石头。
“冷公子说,国家是在百姓的尸体上建立起来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太惨忍,他不愿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不愿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请你们把那个人交出来。”
“这,容我们商议一下!”
“冷公子有令!凡冷记商铺,从今日起,去掉‘冷’记招牌,与冷公子再无任何关系!任何人不得假借冷公子的名义做任何事!”
“这怎么能行?没有冷公子就没有我们!”
“是呀,冷记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支柱!”
百姓们象炸了锅,抗议声不断。
石头不停地挥手,等大家静下来以后,大声宣布:“最后一件,如果人群中有官兵,民兵,冷公子请你们立即组织军队赶往战场!冷公子说,无国即无家,请你们为轩辕百姓守好家,让我们轩辕百姓安心地生活!”
心酸酸的,眼中雾气一片,欣儿,你事事为我着想,我、、、、、、、
“他说谎!”人群中有人大叫,惊慌的声音那么熟悉,是如烟?对,是如烟的声音!
箭随人声,石头应声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