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6100000046

第46章 论逼真与如画

/关于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的一个考察/

“逼真”与“如画”这两个常见的批评用语,给人一种矛盾感。“逼真”是近乎真,就是像真的。“如画”是像画,像画的。这两个语都是价值的批评,都说是“好”。那么,到底是真的好呢?还是画的好呢?更教人迷糊的,像清朝大画家王鉴说的: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染香庵跋画》)

丹青就是画。那么,到底是“如画”好呢?还是“逼真”好呢?照历来的用例,似乎两个都好,两个都好而不冲突,怎么会的呢?这两个语出现在我们的中古时代,沿用得很久,也很广,表现着这个民族对于自然和艺术的重要的态度。直到白话文通行之后,我们有了完备的成套的批评用语,这两个语才少见了,但是有时还用得着,有时也翻成白话用着。

这里得先看看这两个语的历史。照一般的秩序,总是先有“真”,后才有“画”,所以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逼真与如画”——将“逼真”排在“如画”的前头。然而事实上似乎后汉就有了“如画”这个语,“逼真”却大概到南北朝才见。这两个先后的时代,限制着“画”和“真”两个词的意义,也就限制着这两个语的意义;不过这种用语的意义是会跟着时代改变的。《后汉书·马援传》里说他:

为人明须(鬚)发,眉目如画。

唐朝李贤注引后汉的《东观记》说:

援长七尺五寸,色理发肤眉目容貌如画。

可见“如画”这个语后汉已经有了,南朝范晔作《后汉书·马援传》,大概就根据这类记载;他沿用“如画”这个形容语,没有加字,似乎直到南朝这个语的意义还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如画”到底是什么意义呢?

我们知道直到唐初,中国画是以故事和人物为主的,《东观记》里的“如画”,显然指的是这种人物画。早期的人物画由于工具的简单和幼稚,只能做到形状匀称与线条分明的地步,看武梁祠的画像就可以知道。画得匀称分明是画得好;人的“色理发肤眉目容貌如画”,是相貌生得匀称分明,也就是生得好。但是色理发肤似乎只能说分明,不能说匀称,范晔改为“明须发,眉目如画”,是很有道理的。匀称分明是常识的评价标准,也可以说是自明的标准,到后来就成了古典的标准。类书里还举出三国时代诸葛亮的《黄陵庙记》,其中叙到“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峦如画”,上文还有“睹江山之胜”的话。清朝严可均编辑的《全三国文》里说“此文疑依托”,大概是从文体或作风上看。笔者也觉得这篇记是后人所作。“江山之胜”这个意念到东晋才逐渐发展,三国时代是不会有的;而文体或作风又不像。文中“如画”一语,承接着“江山之胜”,已经是变义,下文再论。

“如画”是像画,原义只是像画的局部的线条或形体,可并不说像一个画面;因为早期的画还只以个体为主,作画的人对于整个的画面还没有清楚的意念。这个意念似乎到南北朝才清楚地出现。南齐谢赫举出画的六法,第五是“经营位置”,正是意识到整个画面的存在的证据。就在这个时代,有了“逼真”这个语,“逼真”是指的整个形状。如《水经注·沔水篇》说:

上粉县……堵水之旁……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

这里“逼真”是说像真的白马一般。但是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好呢?这就牵连这个“真”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如果这些话不错,“逼真”这个意念主要的还是跟着画法的发展来的。这时候画法已经从匀称分明进步到模仿整个儿实物了。六法第二“骨法用笔”似乎是指的匀称分明,第五“经营布置”是进一步的匀称分明。第三“应物象形”,第四“随类傅彩”,第六“传模移写”,大概都在说出如何模仿实物或自然;最重要的当然是“气韵生动”,所以放在第一。“逼真”也就是近于自然,像画一般的模仿着自然,多多少少是写实的。

唐朝张怀瓘的《书断》里说:

太宗……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

这是说唐太宗模仿古人的书法,差不多活像,活像那些古人。不过这似乎不是模仿自然。但是书法是人物的一种表现,模仿书法也就是模仿人物;而模仿人物,如前所论,也还是模仿自然。再说我国书画同源,基本的技术都在乎“用笔”,书法模仿书法,跟画的模仿自然也有相通的地方。不过从模仿书法到模仿自然,究竟得拐上个弯儿。老是拐弯儿就不免只看见那作品而忘掉了那整个儿的人,于是乎“貌同心异”,模仿就成了死板板的描头画角了。书法不免如此,画也不免如此。这就不成其为自然。郭绍虞先生曾经指出道家的自然有“神化”和“神遇”两种境界。而“气韵生动”的“气韵”,似乎原是音乐的术语借来论画的,这整个语一方面也接受了“神化”和“神遇”的意念,综合起来具体地说出,所以作为基本原则,排在六法的首位。但是模仿成了机械化,这个基本原则显然被忽视。为了强调它,唐朝人就重新提出那“神”的意念,这说是复古也未尝不可。于是张怀瓘开始将书家分为“神品”、“妙品”、“能品”,朱景元又用来论画,并加上了“逸品”。这神、妙、能、逸四品,后来成了艺术批评的通用标准,也是一种古典的标准。但是神、妙、逸三品都出于道家的思想,都出于玄心和达观,不出于常识,只有能品才是常识的标准。

重神当然就不重形,模仿不妨“貌异心同”;但是这只是就间接模仿自然而论。模仿别人的书画诗文,都是间接模仿自然,也可以说是艺术模仿艺术。直接模仿自然,如“山石似马”,可以说是自然模仿自然,就还得“逼真”才成。韩愈的《春雪间早梅》诗说:

那是俱疑似,

须知两逼真!

春雪活像早梅,早梅活像春雪,也是自然模仿自然,不过也是像画一般模仿自然。至于韩偓的诗:

纵有才难咏,

宁无画逼真!

说是虽然诗才薄弱,形容不出,难道不能画得活像!这指的是女子的美貌,又回到了人物画,可以说是艺术模仿自然。这也是直接模仿自然,要求“逼真”,跟“山石似马”那例子一样。

到了宋朝,苏轼才直截了当地否定了“形似”,他《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的诗里说:

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

……

边鸾雀写生,

赵昌花传神。

……

“写生”是“气韵生动”的注脚。后来董逌的《广川画跋》里更提出“生意”这个意念。他说:

世之评画者曰,妙于生意,能不失真如此矣。至是为能尽其技。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曰,殆谓自然。问自然,则曰能不异真者斯得之矣。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其功用秘移,与物有宜,莫知为之者。故能成于自然。今画者信妙矣,方且晕形布色,求物比之,似而效之,序以成者,皆人力之后失也,岂能以合于自然者哉!

“生意”是真,是自然,是“一气运化”。“晕形布色”,比物求似,只是人工,不合自然。他也在否定“形似”,一面强调那气化或神化的“生意”。这些都见出道家“得意忘言”以及禅家“参活句”的影响。不求“形似”,当然就无所谓“逼真”;因为“真”没有定形,逼近与否是很难说的。我们可以说“神似”,也就是“传神”,却和“逼真”有虚实之分。不过就画论画,人物、花鸟、草虫,到底以形为本,常识上还只要求这些画“逼真”。跟苏轼差不多同时的晁以道的诗说得好:

画写物外形,

要于形不改。

就是这种意思。但是山水画另当别论。

东晋以来士大夫渐渐知道欣赏山水,这也就是风景,也就是“江山之胜”。但是在画里山水还只是人物的背景,《世说新语》记顾恺之画谢鲲在岩石里,就是一个例证。那时却有个宗炳,将自己游历过的山水,画在墙壁上,“卧以游之”。这是山水画独立的开始,但是这种画无疑的多多少少还是写实的。到了唐朝,山水画长足的发展,北派还走着近乎写实的路,南派的王维开创了文人画,却走上了象征的路。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人画的特色就在“画中有诗”。因为要“有诗”,有时就出了常识常理之外。张彦远说“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说他家藏得有王氏的“《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但是沈氏却说:

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这里提到了“神”、“天”就是自然,而“俗人”是对照着“文人”说的。沈氏在上文还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神会”可以说是象征化。桃杏芙蓉莲花虽然不同时,放在同一个画面上,线条、形体、颜色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雪中芭蕉也如此。这种和谐就是诗。桃杏芙蓉莲花等只当作线条、形体、颜色用着,只当作象征用着,所以就可以“不问四时”。这也可以说是装饰化、图案化、程式化。但是最容易程式化的、最能够代表文人画的是山水画,苏轼的评语,正指王维的山水画而言。

桃杏芙蓉莲花等是个别的实物,形状和性质各自分明,“同画一景”,俗人或常人用常识的标准来看,马上觉得时令的矛盾,至于那矛盾里的和谐,原是在常识以外的,所以容易引起争辩。山水,文人欣赏的山水,却是一种境界,来点儿写实固然不妨,可是似乎更宜于象征化。山水里的草木鸟兽人物,都吸收在山水里,或者说和山水合为一气;兽与人简直可以没有,如元朝倪瓒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这种境界是画,也是诗,画出来、写出来是的,不画出来、不写出来也是的。这当然说不上“像”,更说不上“活像”或“逼真”了。“如画”倒可以解作像这种山水画。但是唐人所谓“如画”,还带有写实的意味,例如李商隐的诗:

茂苑城如画,

阊门瓦欲流。

皮日休的诗:

楼台如画倚霜空。

虽然所谓“如画”指的是整个画面,却似乎还是北派的山水画。上文《黄陵庙记》里的“如画”,也只是这个意思。到了宋朝,如林逋的诗:

白公睡阁幽如画。

这个“幽”就全然是境界,像的当然是南派的画了。“如画”可以说是属于自然模仿艺术一类。

上文引过王鉴的话,“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这“如画”是说像南派的画。他又说,“见善丹青,辄曰‘逼真’”,这丹青却该是人物、花鸟、草虫,不是山水画。王鉴没有弄清楚这个分别,觉得这两个语在字面上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他接着说:

则知形影无定法,真假无滞趣,惟在妙悟人得之;不尔,虽工未为上乘也。

形影无定,真假不拘,求“形似”也成,不求“形似”也成,只要妙悟,就能够恰到好处。但是“虽工未为上乘”,“形似”到底不够好。他这些话并不曾解决了他想象中的矛盾,反而越说越糊涂。照“真假无滞趣”那句话,似乎画是假的;可是既然不拘真假,假而合于自然,也未尝不可以说是真的。其实他所谓假,只是我们说的境界,与实物相对的境界。照我们看,境界固然与实物不同,却也不能说是假的。同是清朝大画家的王时敏在一处画跋里说过:

石谷所作雪卷,寒林积素,江村寥落,一一皆如真境,宛然辋川笔法。

辋川指的是王维,“如真境”是说像自然的境界,所谓“得心应手,意到便成”,“莫知为之者”。自然的境界尽管与实物不同,却还不妨是真的。

“逼真”与“如画”这两个语借用到文学批评上,意义又有些变化。这因为文学不同于实物,也不同于书法的点画,也不同于画法的“用笔”、“象形”、“傅彩”。文学以文字为媒介,文字表示意义,意义构成想象;想象里有人物、花鸟、草虫,及其他,也有山水——有实物,也有境界。但是这种实物只是想象中的实物;至于境界,原只存在于想象中,倒是只此一家,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向来评论诗文以及小说戏曲,常说“神态逼真”、“情景逼真”,指的是描写或描画。写神态、写情景写得活像,并非诉诸直接的感觉,跟“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以及“宁无画逼真”的直接诉诸视觉不一样,这是诉诸想象中的视觉的。宋朝梅尧臣说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如”字很确;这种“逼真”是使人如见。可是向来也常说“口吻逼真”,写口气写得活像,是使人如闻,如闻其声。这些可以说是属于艺术模仿自然一类。向来又常说某人的诗“逼真老杜”,某人的文“逼真昌黎”,这是说在语汇、句法、声调、用意上,都活像,也就是在作风与作意上都活像,活像在默读或朗诵两家的作品,或全篇,或断句。这儿说是“神似老杜”、“神似昌黎”也成,想象中的活像本来是可实可虚两面儿的。这是属于艺术模仿艺术一类。文学里的模仿,不论模仿的是自然或艺术,都和书画不相同;倒可以比建筑,经验是材料,想象是模仿的图样。

向来批评文学作品,还常说“神态如画”、“情景如画”、“口吻如画”,也指描写而言。上文“如画”的例句,都属于自然模仿艺术一类。这儿是说“写神态如画”,“写情景如画”,“写口吻如画”,可以说是属于艺术模仿自然一类。在这里“如画”的意义却简直和“逼真”是一样,想象的“逼真”和想象的“如画”在想象里合而为一了。这种“逼真”与“如画”都只是分明、具体、可感觉的意思,正是常识对于自然和艺术所要求的。可是说“景物如画”或“写景物如画”,却是例外。这儿“如画”的“画”,可以是北派山水,可以是南派山水,得看所评的诗文而定;若是北派,“如画”就只是匀称分明;若是南派,就是那诗的境界,都与“逼真”不能合一。不过传统的诗文里写景的地方并不很多,小说、戏剧里尤其如此,写景而有境界的更少,因此王维的“诗中有画”才见得难能可贵,模仿起来不容易。他创始的“画中有诗”的文人画,却比那“诗中有画”的诗直接些、具体些,模仿的人很多,多到成为所谓南派。我们感到“如画”与“逼真”两个语好像矛盾,就由于这一派文人画的影响。不过这两个语原来既然都只是常识的评价标准,后来意义虽有改变,而除了“如画”在作为一种境界解释的时候变为玄心妙赏以外,也都还是常识的标准。这就可见我们的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一般的还是以常识为体,雅俗共赏为用的。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道罢。

天津《民国日报》文艺副刊

同类推荐
  •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中医文化之源流,包括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的名著、名医,中医诊疗方法,百草药性,养生妙法等内容。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

    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

    中华民族史的研究走了85年历程,总体上看成了一个马鞍型,即从常乃惪的《中华民族小史》开先河,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一个高峰,至50到70年代跌入低谷,再到80年代以后又形成一个高峰。真可谓蜿蜒曲折,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
  •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热门推荐
  • 一代凶神

    一代凶神

    他谈笑饮血,一怒杀人堆成山。他狂放不羁,践踏这世间一切不公正的规则。他杀名赫赫,即便众神也得避其锋芒。他横扫八方,踏平一切阻碍。他便是名震九天的一代凶神!
  • 天元浩劫

    天元浩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浩劫降临人间,不知道所为神仙在何处,谁来救世,唯有谕尔
  • 病王的冲喜王妃

    病王的冲喜王妃

    无故穿越也就罢了,狠心的老鸨还要她被迫嫁人,嫁的是七老八十的土豪为小妾?天啊!此时不逃等待何时!不想刚刚逃出狼窝,却被另一伙迎亲的人塞入了花轿……什么!要嫁给王爷?某爷喜怒无常还不算,且命不久矣要冲喜!不行,我要逃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舞者(火卷)

    舞者(火卷)

    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是海岩在涉案、亲情等写作之后,对爱情这一主题的回归。云朗舞蹈学校毕业的高纯因生计所迫成了出租车司机,机缘巧合,他与云朗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金葵相遇,金葵的一段《冰火之恋》,激发了少年高纯的爱情,对舞蹈共同的热爱也让他们一见如故。金葵正不堪父母为挽救家族事业而逼她放弃舞蹈,而高纯从未露面的父亲也从北京派来朋友寻找高纯,希望能在重病中见到儿子。
  • 乱流纪之寒光沐色

    乱流纪之寒光沐色

    乱流之世,异侠之界,其能有三,上之灵术,中之法力,下之武道。其时三国,天外有人,历史轮转,剑阁之变,已近百年。其刀剑弓戟之武道,万人之敌;阵法策略之法力,运筹帷幄;特异功能之灵术,任人发怵。春夏之交,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然三春之意尽现其中。不明知人,何悟此情,虽荣贵高上,不及晓道者,便是低劣贫贱,亦天外飞仙。春未来时,流水念落花;落花流水,春却未散去;春既已去,安得天上人间?谁知寒光有沐色,只晓流水落花显春意。
  • 红颜之桃花梦

    红颜之桃花梦

    《红颜》他,是命运的掌权者,也是上界一位寂寞的神灵。他无形,所有人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却无法触摸到他的身体。他没有朋友,只有每天在桃园幻化忧伤的曲调来驱赶寂寞。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的寂寞一半飘洒到了人间,一半被神界的花香所吸收,几千年后花香也化为了一种无形的生灵。从此她成了神的唯一伴侣,即使无形却可以彼此感应。
  • 恶魔契者

    恶魔契者

    午夜不断沉沦的噩梦,血脉深处最恐惧的黑暗,当从梦魇中苏醒过来,你将面对的不仅仅只是虚幻的恐惧,还有城市黑夜中觅食的怪物,穿越异世界的时空之门,隐藏在普通人当中的超凡者,你必须活下去,回到恶魔的身边,延续卑微的生命。
  • 魔法真解

    魔法真解

    诸神黄昏,文明的消失。一个不是这个时代的神,穿越到他死后的世界,世界已经无神,他将踏入找到一切消失原因的漩涡之中。他是世界一切罪恶代名词,是一切恶、丑、厌、苦的根源。是邪恶黑暗的根源!恶魔?不不不,复活后的我只有一个目的——打脸!
  • 轻狂将军训冷王

    轻狂将军训冷王

    一朝穿越,竟是从天而降的女总裁!刚刚掉下来就救了一位皇帝,什么?皇帝要认她为义女?好啊!有好靠山为什么不要!本来打算安安静静过自己富婆女将军日子的,可是这个男人是哪来的?他怎么认出她是女的?!说好的冷王呢?!说好的不近女色呢?屁眼子!趴在她身上的是哪门子的冷王!“娘子,时间不早了,该休息了。”某男一脸贱兮兮,“滚!谁是你娘子!谁要和你休息!”某女抓狂。门外站的皇帝一脸满足“嗯,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