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6100000029

第29章 论“以文为诗”

陈师道《后山诗话》云: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说韩愈(退之)以文为诗,原不始于陈师道,释惠洪《冷斋夜话》二云:

沈存中、吕惠卿吉甫、王存正仲、李常公泽,治平中在馆中夜谈诗。存中曰:“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吉甫曰:“诗正当如是。吾谓诗人亦未有如退之者。”

“以文为诗”一语似乎比“押韵之文”一语更清楚些,所以这里先引了《后山诗话》。这个诗文分界的问题,是宋人提出的,也是宋人讨论得最详尽。刘克庄、严羽的意见可为代表。

刘说:

后人尽诵读古人书,而下语终不能仿佛风人之万一,余窃惑焉。或古诗出于情性,发必善;今诗出于记问博而已,自杜子美未免此病。(《后村先生大全集》九十六,《韩隐君诗序》)

又说:

唐文人皆能诗,柳尤高,韩尚非本色。迨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呈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同上九十四,《竹溪诗序》)

严也说: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为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沧浪诗话·诗辨》)

他们都是以风诗为正宗的。

到了明代的李梦阳,他更进一步,主张五言古诗以汉、魏、六朝为宗,七言古诗以乐府及盛唐为宗,近体全以盛唐为宗。他给诗立了定格,建了正统,他的诗的影响不过一时,但他的诗格论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后来虽有许多反对的意见,却并没有能够摇动他的基础。它的基础是在“吟咏情性”(《诗大序》)、“温柔敦厚”(《礼记·经解》)那些话和“选体”的五言诗上头。

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有诗文分界的问题呢?这有很长的历史。原来古代只有诗和史的分别(见闻一多先生《歌与诗》),古代所谓“文”,包括这两者而言。此外有“辞”、“言”、“语”。“辞”如春秋的辞令,战国的说辞。“语”如《论语》、《国语》。“言”呢,诸子大都是记言之作。但这些都没有明划的分界,诗与史相混,从《雅》、《颂》可见。诗、史、辞和言、语相混,从《老子》、《庄子》等书内不时夹杂着韵语可见。至于汉代称为《楚辞》的屈、宋诸作,不用说更近于诗了。

汉代是个赋的时代;那时所谓“文”或“文章”便指赋而言。汉代又是个乐府时代;假如赋可以说是霸主,乐府便是附庸了。乐府是诗,赋也可以说是诗,班固《两都赋序》第一句便说:“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刘歆《七略》也将诗赋合为一目。赋出于《楚辞》和《荀子》的《赋篇》,性质多近于诗的《雅》、《颂》;以颂美朝廷,描写事物为主。抒情的不多。晋以后的发展,才渐渐专向抒情一路,到六朝为极盛。按现在说,汉赋里可以说是散文比诗多。所谓骈体实在是赋的支与流裔,而骈体按我们说,也是散文的一部分。这可见出赋的散文性是多么大。赋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那么,汉人所谓“文”或“文章”,也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了。

乐府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不缺少抒情的成分。它发展到汉末,萌芽了抒情的五言诗,可是纯粹的抒情的五言诗,是成立在魏、晋间的阮籍的手里;他的意境却几乎全是《楚辞》的影响。魏、晋、六朝是骈体文和五言诗的时代;但这时代还只有“文”、“笔”的分别,没有“诗”、“文”的分别。“有韵者文”、“无韵者笔”,是当时的“常言”(《文心雕龙·总术篇》)。赋和诗都是“文”,和汉人意见其实一样。另一义却便不同:有对偶、谐声的抒情作品是“文”,骈体的章奏与散体的著述是“笔”(梁元帝《金楼子·立言篇》)。这个说法还得将诗和赋都包括在“文”里,不过加上骈体的一部分罢了。这时代也将“诗”、“笔”对称,所谓“笔”还只指骈体的章奏与散体的著述,一部分抒情的骈体不在内,和后来“诗”、“文”的分别是不同的。

唐代的诗有了划时代的发展,所以当时人特别强调“诗”、“笔”的分别;杜甫有“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的句子,杜牧有“杜诗韩笔愁来读”(读《杜韩诗集》)的句子,可见唐一代都只注意这一个分别,杜牧称韩愈的散体为“笔”,似乎只看作著述,不以“文”论。韩愈和他的弟子们却称那种散体为“古文”;韩创作那种散体古文,想取骈体而代之,也是划时代。他的努力是将散体从“笔”升格到“文”里去,所以称为“古文”;他所谓“文”,似乎将诗、赋、骈体、散体,都包括在内,一面却有意扬弃了“笔”的名称。唐人连韩愈和他的追随者在内,都还没有想到诗文的对立上去。

宋代古文大盛,散体成了正宗。骈体不论是抒情的应用的,也都附在散体里,统于“文”这一个名称之下。王应麟《困学纪闻》有评应用文(骈体居大多数)的,所以别出。王虽分评,却都称为“文”;这个“文”的含义,正是韩愈的理想的实现。这样,“笔”既并入“文”里,“文笔”、“诗笔”的分别,自然不切用了,于是诗文的分别便应运代兴。诗文的分别看来似乎容易,似乎只消说“有韵者诗,无韵者文”就成了。可是不然。宋人便将赋放在文里,《困学纪闻》“评文”前卷里有评辞赋的话,王应麟却不收在那“评诗”一卷里。宋人将诗从文里分出,却留着辞赋,似乎自己找麻烦,但一看当时“文体”的赋(如苏轼《赤壁赋》等)的发展,便知道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成立了诗文对立的局势,而二者的分别又不在韵脚的有无上,所以有许多争议;篇首所引,是代表的例子。

争议虽多,共同的倾向却很显明,那就是风诗正宗。苏轼和朱熹都致慨于唐诗的变古,以为古人的“高风”、“远韵”从唐代已经衰歇不存(苏《书黄子思诗集后》,朱《答巩仲至书》第四、第五)。这正是风诗正宗的意思。苏轼自己便是个变古的人,也说出这样的话,可是这主张不是少数人或一时代的私见,它是有来历的。《诗大序》说诗是“吟咏情性”的,《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是“诗教”。这里面虽含着政教的意味、史的意味,但《三百篇》中风诗及准风诗的《小雅》既占了大多数,宋代又是经学解放的时代,当时人不管注疏里史的解释,只将自己读风诗的印象去印证那两句话,而以含蓄蕴藉的抒情诗为正宗,也是自然的。再说还有选体诗做他们有力的例子。选体诗的意境是继承《楚辞》的抒情的传统的。东晋时老、庄的哲学虽然一度侵入诗里,但因为只是抄袭陈言,别无新义,不久就“告退”了(《文心雕龙·明诗》)。抒情诗的传统这样建立起来,足为“吟咏情性”和“温柔敦厚”两句话张目。

不过选体诗变为唐诗,到了宋代,一个新传统又建立起来了。这里发展了一类“沉着痛快”之作,或抒情,或描写,或叙事,或议论,不尽合于那两句古话,可是事实上是有许多人爱作有许多人爱读的诗。旧传统压不倒新传统,只能和它并存着。好古的人至多只能说旧的是“正”,新的是“变”,像苏轼便是的;或者说新的比旧的次些,像朱熹便是的,但不能不承认那些“沉着痛快”之作也是诗。再说苏轼虽然向慕那“高风”、“远韵”,他自己却还在开辟着“变”的路;这大约是所谓“穷则变”,也是不得不然。刘克庄也还是走的“变”的路。严羽是走“正”路了,但是不成家数。他说“近代诸公”的诗不是诗,却将“沉着痛快”的诗和“优游不迫”(即“温柔敦厚”)的诗并列为诗的两大类,可见也不能完全脱离时代的影响。

沈括(存中)说韩愈的诗只是“押韵之文”,不是诗;陈师道说韩“以文为诗”,不是诗的本色。陈的意思和后来的朱熹大约差不多;沈说却比较激切,所以引起全然相反的意见。刘克庄说和沈说一样。原来宋以前诗文的界划本不分明,也不求分明,沈、陈、刘,以当时的观念去评量前代,是不公道的。况且韩愈的诗,本于《雅》、《颂》和乐府,也不是凭空而来;按宋代说,固可以算他“以文为诗”,按唐代说,他的诗之为诗,原是不成问题的。

宋人的风诗正宗论却大大地影响了元、明两代;一面也是这两代散体古文的发展使诗文的分界更见稳定的缘故。李梦阳的各体诗定格说正是时势使然。但姑不论他的剽窃的作风,他的定格里上有汉乐府,下有唐诗,其实也已经不纯是抒情的传统,与那两句古话不尽合了。到了清代中晚期,提倡所谓宋诗,那新传统复活了而且变本加厉,以金石考订入诗;《清诗汇》自序且诩为“诗道之尊”。章炳麟《辨诗》以为这种考订金石之作“比于马医歌括”,胡适之在《什么是文学》中也以为这种诗不是诗。他们都是或多或少皈依那抒情的传统的。

但是诗文的界划,宋以前既不分明,宋以来理论上虽然分明,事实上也不全然分明,坚持到底,怕也难成定论。所以韩愈“以文为诗”似乎并不碍其为诗。南宋陈善《扪虱新话》云:“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这是极明通的议论。可是“以文为诗”在我们的诗文评里成了一个热闹的问题,“以诗为文”却似乎不大成问题的样子,这是什么缘故呢?大概宋以前“诗”一直包在“文”里,宋人在理论上将诗文分开了,事实上却分不开,无论对于古人的作品或当时人的作品都如此。这种理论和事实的不一致,便引起许多热烈的讨论。至于文,自来兼有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等作用,本无确定的界限,不管在理论上和事实上。宋人还将辞赋放在文里,可见他们是不以文的抒情的作用为嫌的。

《扪虱新话》引的“杜以诗为文”的话,是仅有的例外。那只是说杜甫作文,用字造句往往像作诗一般,所以显得别别扭扭的。“韩以文为诗”是成功了,“杜以诗为文”却失败了。杜的文没有人爱学,也很少有人爱读。这也是“以诗为文”引不起热闹的讨论的一个原因。但类似的讨论却不是没有,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近古”史书,词多繁复,事喜藻饰。那些时候作史多用骈体,骈体含着很多抒情的成分,繁复和藻饰,正是抒情的主要手法,用来叙事,却是不相宜的。这繁复与藻饰,按宋人的标准说,也正是诗的精彩。刘知几时代,诗文还未分家,更无所谓骈散之辨,但他所指出的问题,若用宋人的术语,却正是“以诗为文”那句话。

到了清代,骈散的争辩热闹起来了,古文家论骈体的短处,也从这里着眼。如曾国藩的话:

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虽韩、李锐志复古,而不能革举世骈体之风。此皆习于情韵者类也。(《湖南文征序》)

“习于情韵”就是“抒情”,和那“排比之句”、“娴娜之声”,都是。这里所讨论的,其实也还是“以诗为文”那句话。不过这种讨论,我们的诗文评都放在“骈散”一目下,不从诗文分界的立场看。“以诗为文”的问题,宋人既未全貌地提出,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正面的“骈散”的讨论,又不挂在它的账上,所以就似乎不大成问题的样子了。

新文学运动以来,我们输入了西洋的种种诗文观念。宋人的诗文分界说,特别是诗的观念,即使不和输入的诗文观念相合,也是相近的。单就诗说,初期的自由诗有人讥为分行的散文,还带着宋以来诗的传统的影响。第一个提倡新诗的胡适之还提倡以诗说理呢。但是后来的格律诗和象征诗便走上新的纯粹抒情的路。这该是宋人理想的实现。

可是诗的路却似乎越过越窄,作者和读者也似乎越来越少。这里也许用得着J.M.Murry《风格问题》一书中的看法。他说,“在某种文化的水准上,加上种种经济的社会的情形(这些值得详加研究),某种艺术的或文学的体式是会逼着人接受的。”(四八面)宋以来怕可以说是我们的散文时代,散文的体式逼着一般作家接受;诗不得不散文化,散文化的诗才有爱学爱读的人。现代诗走回诗的“正”路,但是理睬的人便少了。只看现代散文(包括小说)的发展是如何压倒了诗的发展,就知此中消息。诗暂时怕只是少数人的爱好(这些人自然也是不可少的),它的繁荣怕要在另一个时代。Murry还说:“批评只消研讨基本的成分,比较着看;它所着眼的是创造想象,除非要研讨文字的细节,是不必顾到诗文的分别的。”(五二、五三面)照这个看法,“以文为诗”也该是不成问题的。

《学文周刊》,济南《大华日报》

同类推荐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三国演义语典

    三国演义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被围与突围

    被围与突围

    本书表达了一位资深文学研究者的当代文化忧思。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它让人们在茫然中自失,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理想,剿灭信仰,滋长狡黠。而这种境况的改变,只能以人们原本敏锐的感受力的恢复为前提。因此,“突围”也就是使人们恢复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但是,世界是被各种假象遮蔽的,只有通过批判和清厘才能使它恢复。
热门推荐
  • 龙珠之最强者

    龙珠之最强者

    他,是孙悟空一生最想超过的对手,他是贝吉塔一生中最讨厌的人,也是贝吉塔最佩服的人,他是所有地球武道家的最强者,看他如何以一个地球人身份的人去超过一切对手吧!与我一起看看他的成长。
  • 天灵诏

    天灵诏

    九天尽头,幻海之心,神道绝巅,圣地灵山,上位面有史以来首位走到修士尽头的强者,遭诸神围攻,仙君暗算,致仙灵破碎,凡尘重修,看叶辰破而后立,寻天道,弑诸神,破苍穹,整乾坤!
  • 帝尊狂妃之毒女翻身

    帝尊狂妃之毒女翻身

    她,21世纪赫赫有名的毒医——莫荨,莫名其妙地穿越到异世大陆的冉世家嫡长女——冉荨身上,呵!毁她容貌,杀她至亲,夺她至宝,哼哼,她定会让以前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看她翻手覆云,废材变天才,闯绝境,灭七杀,傲世苍穹,睥睨天下………………
  • 灭生传说

    灭生传说

    道死而天地分,分天地,分阴阳,阳者为九天仙神,诸天神佛,阴者藏与九幽之都,阎罗鬼殿之中,两者皆为生者,千万年来一直纷争不断,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关于灭生的传说。
  • 最强草根历险记

    最强草根历险记

    一次放学意外的发生,改变他这么持久的霉运。这彻底从学渣变成学霸,这一贯轻视他的人都不得刮目相看。这种超常的能力,给他带来许多不可预料的事迹……俗世世界的徘徊,莽荒古武结界的争斗。联盟的讨伐?争锋之最?秦洲封印的探索,误落修真星球。成皇成仙?抵挡妖界魔界入侵?欲想升仙,激战与生存。这何人能够主宰他的命运?成就英雄还是狗熊?绝世之战,全神奋斗,星界奔流。终极境界,恢复衰颓的大千世界。
  • 当魔鬼愛上天使时(广州话版)

    当魔鬼愛上天使时(广州话版)

    当魔鬼愛上天使时,魔鬼会因为天使而改变一切,做一个乖乖女然而天使一直都只当魔鬼是妹妹。最后他们会怎样咧?魔鬼还会是魔鬼吗?天使和魔鬼能在一起吗?
  • 叛逆少女的阳光少年

    叛逆少女的阳光少年

    推荐一下乐沁的文文《BOSS太腹黑:萌妻别跑!》和《晨曦有阳光》谢谢支持她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却没想过有一天也会变成所有人眼中的坏女孩。妈妈去世后,父亲一心扑到事业上。她以为她只要努力做到最好,父亲就会像以前那样宠她、爱她。但是没有,从那以后,她开始变得叛逆。高阳是所有人眼中的阳光男孩,却没人知道他的故事到底有多长。
  • 牟梨曼陀罗咒经

    牟梨曼陀罗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忘川花海,三世魔障

    忘川花海,三世魔障

    上神云容光顾着修道,竟不大懂得男女之间缠绵情爱,因此遇人不淑。一怒之下她进了三元宫,到凡间再为一世人,到处收割男神。原来负我的,十倍还!
  • 抑郁症揭秘

    抑郁症揭秘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普通,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的一种疾病,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很多人不愿意谈论抑郁症,甚至觉得从心里抵触、抗拒、排斥自己或家人患上抑郁症的事实。其实,得了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对待、放松心情、配合治疗,就可以治愈。本书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抑郁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