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76

第76章 理学纲要(28)

颜氏之攻理学,一言蔽之曰:不切实用而已。故其释“致知在格物”,必以《周官》之乡三物为物,而曰:“知无体,以物为体。”其说穷理,则谓理在事中,必就事分析极精,乃为穷理(此说与戴氏同)。习斋之言曰:“以读经史,订群书为穷理处事以求道之功,则相隔千里;以读经史,订群书为即穷理处事,而曰:道在是焉,则相隔万里矣。譬之学琴;书犹琴谱也。烂熟琴谱,讲解分明,可谓学琴乎?故曰:以讲读为求道,相隔千里也。更有妄人,指琴谱曰:是即琴也。辨音律,协风韵,理性情,通神明,比物此志也。谱果琴乎?故曰: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歌得其调,抚娴其指,弦求中音,徽求中节,是之谓学琴矣,未为习琴也。手随心,音随手;清浊疾徐有常功,鼓有常规,奏有常乐;是之谓习琴矣,未为能琴也。弦器可手制也,音律可耳审也,诗歌惟其所欲也;心与手忘,手与弦忘,于是乎命之曰能琴。”(《存学编性理书评》)颜氏之言如此,此其所以以“习”自号也。颜氏之訾宋儒曰:“宋儒如得一路程本,观一处,又观一处,自以为通天下路程,人亦以晓路程称之,其实一步未行,一处未到。”(见《年谱》)颜氏谓宋儒之病在习静,在多读书,故提倡习动。谓:“诵说中度一日,则习行上少一日;纸墨上多一分,则身世上少一分。”又谓:“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事愈无力。”又谓:“书生必自知,其愚益深。”案理学末流之弊,诚有如习斋所云者。然流弊何学蔑有?要不得以此并没有学之真。偏于静,偏于读书,诚理学必至之弊。然始创理学者,及理学大家,初未谓当如此。读前此诸篇可见也。大抵思想当大变动之时,其人必好骛心于玄远。以其视前此之是非然否,悉不足凭,而当别求标准也。宋代正是其时。今日时势危急,群趋实际,救焚拯溺之不暇,而讲哲学之风反大盛,亦以此故。偏于读书之弊,不独宋学为然。率天下之人,而至于疏于处事,亦诚在所不免。然此亦分工之道,不得不然。今之科学家,固有终身在试验室中,而未尝一用其所学,以作实事者矣;亦得诋为但读琴谱,但观路程本邪?

附订戴

戴东原作《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以攻宋儒。近人亟称之,谓其足救宋儒之失,而创一新哲学也。予谓戴氏之说,足正宋学末流之弊耳;至其攻宋学之言则多误。宋学末流之弊,亦有创始之人,有以召之者,戴氏又不足以知之也。宋学之弊,在于拘守古人之制度。制度不虚存,必有其所依之时与地。而各时各地,人心不同。行诸此时此地,而犁然有当于人心者,未必其行诸彼时彼地,而仍有当于人心也。欲求其有当于人心,则其制不可不改。是以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此犹夏葛而冬裘,其所行异,其所以求其当同也。宋之世,去古亦远矣,民情风俗,既大异于古矣,古代之制,安能行之而当于人心乎?宋儒不察,执古之制,以为天经地义,以为无论何时何地,此制皆当于理。略加改变,实与未改者等,而欲以施之当时。夫古之社会,其不平等固甚。宋时社会之等级,既不若古之严矣。在下者之尊其上,而自视以为不足与之并,并不若古之甚矣。宋儒执古之制而行之,遂使等级之炎复炽,与人心格不相入。戴氏之言曰:“今之治人者,视古圣贤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屑措诸意。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著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夫使尊者、长者、贵者,威权益增;而卑者、幼者、贱者,无以自处,是诚宋学之弊,势有所必至。由其尊古制、重等级,有以使之然也。(东原又谓:“今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曰理者。于是负其气,挟其势位,加以口给者理伸;力弱,气慴,口不能辞者理屈。”此则由人类本有强弱之殊,理特其所借口耳。不能以此为提倡理者之罪也)至于以理责天下之人,则非创宋学者之所为,而为宋学末流之失。戴氏又谓“理欲之说行,则谗说诬辞,得刻议君子而罪之,使君子无完行”。夫以宋儒克己之严,毫厘不容有歉,因推此绳君子而失之严,事诚有之。至于小人,则宋儒易尝谓其欲可不遂,而不为之谋养生送死之道哉?横渠见饿殍,辄咨嗟,对案不食者经日。尝以为欲致太平,必正经界。欲与学者买田一方试之,未果而卒。程子提倡社会,朱子推行社会。凡宋儒,讲求农田、水利、赋役之法,勒有成书,欲行之当世者,盖数十百家。其志未尝行,其书亦不尽传,然其事不可诬也。乡曲陋儒,抱《性理大全》,侈然自谓已足;不复知世间有相生相养之道;徒欲以旷世之高节,责之人民,此乃宋学末流之失,安可以咎宋学乎?宋儒所谓理者,即天然至善之名,戴氏所谓必然之则也。戴氏称人之所能为者为“自然”,出于血气;其所当止者为“必然”,出于心知。与宋儒称人之所能为而不必当者为气质,为欲;所当善者为义理,为性,有以异乎?无以异乎?夫特异其名而已。戴氏则曰:“吾所谓欲者,出于血气所谓理义者,出于心知。血气、心知,皆天之所以与我,是一本也。宋儒谓理出于天,附着凑泊于形体。形体者气质,适足为性之累。是二之也。”夫宋儒曷尝谓气质非出于天哉?谓“义理气质,同出于天,则气质不应为义理之累。宋儒谓气质为义理之累,是二之也”。然则戴氏所谓血气者,任其自然,遂不足为心知之累欤?谓任血气之自然,不足为心知之累,则戴氏所谓“耳目鼻口之欲,必以限制之命节之”之说,为不可通矣。谓性必限之以命;而声色臭味当然之则,必以心为之君;则宋儒之说,戴氏实未有以易之也。若曰:“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心知之自然能好懿德,犹耳目鼻口之自然能好声色臭味。以是见义理之具于吾心,与宋儒谓义理之性原于理,而理出于天者不同。”则宋儒固亦未尝不谓理具于吾心也,特本之于天耳。即戴氏谓义理之性天然具于吾之心知,而推厥由来,亦不能谓其不本之于天也。戴氏谓“饮食能为身之养者,以其所资以养之气,与所受之气同。问学之于德性亦然”是也。安得谓宋儒“更增一本”乎?

戴氏曰:“宋儒所谓理,即老氏所谓真宰,释氏所谓真空也。老释自私其身,欲使其身离形体而长存。乃就一身分为二,而以神识为本。推而上之,遂以神为有天地之本。以无形无迹者为有,而视有形有迹者为幻。宋儒以理当其无形无迹者,而以气当其形体。故曰心性之郛廓。”老氏、释氏是否自私其身?是否歧神与形而二之?今不暇及。宋儒之辟释氏也,曰:“释氏本心,吾儒本天。”其所谓理,与老释之所谓神识非同物,则彰彰明矣。宋儒盖病老释以万物为虚,独吾心所知见者为实,则一切皆无定理,猖狂妄行,无所不可,故欲以理正之。宋儒所谓理者,乃事物天然之则,即戴氏所谓“有物必有则”;而其所谓义理之性,则吾心之明,能得此天然之则者,即戴氏所谓“能知不易之则之神明”也。安得视为虚而无薄之物乎?

戴氏谓“老释内其神而外形体。举凡血气之欲,悉起于有形体之后,而神至虚静,无欲无为。宋儒沿其说。故于民之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咸视为人欲之甚轻。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故用之治人,则祸其人。夫人之生也,莫病于无以遂其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欲遂其生,至于戕人之生而不顾,不仁也。不仁实始于欲遂其生之心。无此欲,必无不仁矣。然使无此欲,则于天下之人,生道穷促,亦将漠然视之。己不必遂其生,而遂人之生,无是情也。故欲不可无,节之而已。谓欲有邪正则可,以理为正,以欲为邪,则不可也”。此为戴氏主意所在,自比于孟子不得已而言者。吾闻朱子之言曰:“饮食,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则朱子所谓天理,亦即欲之出于正者。与戴氏谓“欲其物,理其则”同。未尝谓凡欲皆不当于理也。人之好生,乃其天然不自已之情。自有人类以来,未有能外之者也。世固有杀身以成仁,亦有杀以止杀者。彼以为不杀其身,不杀杀之可以止杀之人,则于生道为有害。其事虽出于杀,其心仍以求夫生也。自有人类以来,未有以死为可歆,生为可厌者。戴氏以为宋学者不欲遂其生为虑,可谓杞人忧天之队矣。若谓欲遂人之生者,先不能无自遂其生之心,则又有说。世无不肯舍其身而可以救人者。盖小我之与大我,其利害时有不同。于斯时也,而无舍己救人之心;亦如恒人,徒存一欲遂其生之念,则终必至于戕人之生而不顾。此成仁之所以必出于杀身;而行菩萨行者,所以必委身以饲饿虎也。彼行菩萨行者,宁不知论各当其分之义,固不当食肉以自养,亦不委身以饲虎哉?不有纯于仁之心,固无以行止于义之事。彼行止于义者,其心固纯于仁。所以止于义者,所能行之仁,止于如此;不如此,则转将成为不仁。故不得已而止于此,而非其心之遂尽于此也。心之量,适如其分而已;及其行之,未有能尽乎其分者,而戴氏所谓戕人之生以遂其生之祸作矣。故以纯乎理恒人,宋儒未尝有此;其有之,则宋学之末失也。至于以纯乎理自绳其身,则凡学问,未有不当如此者。抑天下之人,使皆进于高节则不能。诱掖天下之人,使同进于高节,则固讲学问者,所当同具之志愿。而非天下之人,真能同进于高节,天下亦决无真太平之望也。

戴氏谓“老释以其所谓真宰、真空者为已足,故主去情欲勿害之,而不必问学以扩充之。宋儒之说,夫老释之说,故亦主静。以水之清喻性。以其受污浊喻气质。宋儒所谓气质,即老释所谓情欲也。水澄之清,故主静,而易其说为主敬存理”云云。主静之说,发自周子。其说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盖以人之所行,不越义。而二者名异而实同。义所以行仁,而仁则所以为义立之体。无义固无以行仁,无仁亦无所谓义。当仁而仁,正其所以为义;当义而义,亦所以全夫仁;所谓中也。止于中而不过,则所谓静也。何以能静,必有持守方焉,则程子所谓主敬也。主敬而事物至当不易之则(宋儒所谓理)存焉矣。宋儒所谓静,非寂然不动之谓也。戴氏之说,实属误会。

戴氏谓“宋儒详于论敬,而略于论学”,此亦宋学末流之生。若程朱,则“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两端固并重也。抑进学亦必心明而后能之,故反身自勘之学,终不能不稍重于内。戴氏曰:“圣人之言,无非使人求其至当,以见之行。求其至当,即先务于知也。凡去私不求去蔽,重行不先重知,非圣学也。”此说与程朱初无以异。又曰:“闻见不可不广,而务在能明于心。一事豁然,使无余蕴。更一事而亦如是。久之,心知之明,进于圣知,则虽未学之事,岂足以穷其知哉?”此说亦与朱子一旦豁然贯通之说同。天下事物,穷之不可胜穷,论明与蔽者,终不得不反之于心也。然与戴氏力主事物在吾心之外,谓心知之资于事物以益其明,犹血气之资于饮食以益其养者,则未免自相矛盾矣。

戴氏谓“心之能悦懿德,犹耳目鼻口之能悦声色臭味。接于我之身气,辨之而悦之者,必其尤美者也。接于我之心知,辨之而悦之者,必其至是者也”。夫口之同嗜易牙,目之皆姣子都,耳之皆期师旷,亦以大致言之耳。鸱枭嗜鼠,即且甘带,人心之异,有不翅其若是者矣。谓义理之尤美者,必能为人所悦,其然,岂其然乎?乃戴氏又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施于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责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责于我,能尽之乎?以我絜之人则理明。”故曰:“去私莫如强恕。”

同类推荐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茶苑:讲述茶文化

    茶苑:讲述茶文化

    本书介绍了茶的渊源;茶场;茶叶之道;栽培技艺;制茶工艺;茶艺之道;历代茶著;泡茶技艺;沏茶技艺;茶具鉴赏艺术等内容。
  • 晋江民间风俗录

    晋江民间风俗录

    本书采用词条形式,对晋江民间的主要风俗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按内容分类成书。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幸福人生从2012重来

    幸福人生从2012重来

    世界上真的有重生这回事,它竟然发生在宋天的头上,且看宋天赌上一把,赢了,幸福生活从此开始了......
  • 重生之阴阳结

    重生之阴阳结

    一颗红果引发的穿越重生后救父母,辨阴阳,和小鬼小妖称兄道弟。没事给人看看风水,赚点小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没事拉个帅哥喝个小酒,反正醒着也是醒着。总之这一世,谁敢动她的幸福,那么她会叫他白天碰头,晚上碰鬼。看钱秋水如何借用阴阳,混她个风生水起。
  • 浮云头顶是采臣

    浮云头顶是采臣

    该篇拙作的思路来源于著名歌手袁哲女士的歌曲《姑娘想嫁人》,拙劣之处,还请诸君多多批评、多多见谅。得此真缘需万难,愿经千劫换白头。那一年,宁彩成对我许下了此生承诺,可为何他又突然消失,我是该选择长情等待,还是该选择重结新缘。“如果可以,我愿意画出你的每一世轮回。”我对宁彩成说道。“如果可以,我愿意和你共同生活在你给我画的每一世轮回里,共生灭。”宁彩成对我说道。经得住离别,将来必会守得住相逢,彼此真缘必定会纵横山河、感天动地。一花一草一树木,一山一水一星辰。两手相牵两颗心,三生三世有缘人。
  • 星域战神

    星域战神

    大破灭时代,宇宙光线照射地球,地球减亡近百分之八十,而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的生物,身体素质竟然大幅度的提高,甚至能够在体内诞生出某种强大的力量。于是乎,人类与野兽的战争再次开始。死而复生的罗成,致使他死亡的背后,究竟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奇怪的外星系来客,可怕的怪兽,超凡的科技,都在这里一一的上映。
  • 岂言寸心

    岂言寸心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相知相守。她遇到他,突然意识到生命里多了些喜怒哀乐和满满的幸福。他守护她,让自己一点点沦陷,不负寸心。最好的不过是“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说白了就是一篇男主女主都很强大,全篇都很平淡温馨的网游文。
  • 妃常得益:相公慢点跑

    妃常得益:相公慢点跑

    冥族高高在上的冥君大人'重生'并以新身份玩转人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成败也萧何

    成败也萧何

    异世大陆,百般争夺,谁主沉浮迷茫少年,随波物流,却看我如何傲立于世间,主宰世间
  • 神话之清史绝恋

    神话之清史绝恋

    “爱是什么”没有经历过的永远都不知道它所拥有的真正含义。我们相识,我却忽略了我很注意很注意他的感觉,我们相熟,我却忽略了我很在乎很在乎他的一举一动,我们相知,我忽略了原来我的心一直都在追随着他,我们相爱,才发现爱得越深伤得就越深,最终当我们绝定放弃一切从头在来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晚了,陷进去了就在也脱不了身了。我们的爱注定要随着那一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沉默,注定了只是这茫茫历史中的一个过客,只不过增添了一丝丝美妙绝伦的油墨而已。
  • 许你一轮夏安阳

    许你一轮夏安阳

    安夏说14岁那年,满怀期待的我走进高中大门,阳光下的少年身穿白色衬衫牛仔裤,对我伸出手的他十分近人,“你好,我叫许阳。”我想我那时已经爱上他了。他说“安夏,你跆拳道是不是很厉害。”“你能教我女朋友学学吗,她说她一直想学跆拳道。”他说,他一直把我当最亲爱的妹妹。于是他离开了我。许阳说她是我最爱的女孩,我向家人问起她,他们说她去了北京,我终于遇见了她,在北京大街上的她亲密的挽着曾经那个一直追求她的男生的手,我愤怒的冲了上去,她惊讶的望着我“许阳,你怎么在这?”“我是安夏啊,你不记得我了吗?”“我亲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