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73

第73章 理学纲要(25)

心斋弟子,著者为王一庵(名栋,字隆吉,泰州人)、徐波石(名樾,字子直,贵溪人)。一庵谓诚意即慎独,其说颇精。(其说曰:“身之主宰谓之心,心之主宰谓之意。心者,虚灵善应,而其中自有寂然不动者,为之主宰,是之为意。人心所以应万变而不失者,只缘有此灵体;不虑而知,为之主宰耳。圣狂之分,即在此主宰之诚不诚。故诚意工夫,即是慎独。独者,意之别名。慎者,诚之用力者耳。以此灵体,不虑而知,自作主张,自裁生化,故谓之独。少间,搀以见闻才识之能,情感利害之便,则不可谓之独矣。若谓意为心之发动,而欲审机于动念之初,则情念一动,便属流行,于此用功,恐仓促之际,物化神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非圣门诚意之功,先天易简之学矣。”)波石之学,则以不犯手为妙。谓人心自然明觉。起居食息,无非天者。又从而知觉之,是二知觉也。所谓“见成良知”也。波石之学,传诸颜山农(名钧,吉安人)及赵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山农好侠,学主率性而行。大洲亦谓禅不害人。山农之学,传诸何心隐(本性梁,名汝元,字夫山,后自改姓名。吉州永丰人)及罗近溪(名汝芳,字维德,江西南城人)心隐亦豪杰之士。尝授计乩者,以去严嵩。近溪之学,以赤子良心,不学不虑为的;以天地万物同体,彻形骸,忘物我为大。谓“此理生生不息。不须把持,不须接续,当下浑沦顺适。工夫难得凑泊,即以不屑凑泊为工夫。胸次茫无畔岸,便以不依畔岸为胸次。解缆放船,顺风张棹,无之非是。学人不省,妄以澄然湛然为心之本体,沈滞胸鬲,留恋景光,是为鬼窟活计”。实禅语之精者也。近溪之传,为焦澹园(名竑,字弱侯,南京旗手卫人)及周海门(见前)。澹园尝驳明道辟佛之说。海门教人,亦以直下承当为贵。尝问门人刘塙曰:“信得当下否?”曰:“信得。”“然则汝是圣人否?”曰:“也是圣人。”曰:“又多一也字。”洪舒民问:“认得心时,圣人与我一般。今人终身讲学,到底只做得乡人,何也?”曰:“只是信不及耳。汝且道,今日满堂问答咏歌,一种平心实意,与杏坛时有二乎?”曰:“无二也。”曰:“如此何有乡人疑?”曰:“只为他时便不能如此。”曰:“违则便觉,依旧不违。”曰:“常常提起方可。”曰:“违则提起,不违提个什么?”皆禅机也。海门之学,传诸陶石蒉(名望龄,字周望,会稽人)亦泛滥方外,与澄然、澄密、云悟诸僧交。大洲之学,传诸邓太湖(名豁渠,初名鹤,内江人)。太湖尝为僧。其学只主见性,不主戒律。身之与性,截然分为两事。又有方湛一者(名兴时,黄陂人),曾入太和山,习摄心术。又得黄白术于方外。尚玄虚,侈谈说。龙溪、念庵,皆自为奇士。耿楚倥(名定理,字子庸,黄安人)初出其门;后知其伪,去之。事邓豁渠、何心隐,皆有得。不烦言说,当机指点,机锋迅利。其兄天台(名定向,字在伦)则排斥狂禅,力主实地。然其弟子管东溟(名志道,字登之,娄江人)著书数十万言,仍多鸠合儒释。盖其末流之势,业已不可遏止也。

王学流传,梨洲《明儒学案》,分为七派(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其崭然见头角者,实惟浙中、江右、泰州。江右最纯谨。浙中之龙溪,泰州之心斋,天分皆极高。然其后流弊皆甚。论者谓阳明之学,得龙溪、心斋而风行天下,亦以龙溪、心斋故,决裂不可收拾焉。盖浙中之弊:纯在应迹上安排、凑泊,则失之浅俗。玩弄本体,以为别有一物,可以把持,则堕入魔障。而纯任流行,尤易致解缆放船,绝无收束。更益以泰州之猖狂机变,遂无所不至矣。清张武承(名烈,大兴人)撰《王学质疑》,攻王学流弊曰:“高者脱略职业,歇睡名庵。卑者日沉迷于酒色名利。案有《楞严》《南华》者为名士。挟妓呼卢、裸而夜饮者为高致,抗官犯上、群噪而不逊者为气节,矫诈嗜杀、侥倖苟利者为真经济,谨纲常、重廉隅者为宋头巾。举天下庠序之士,如沸如狂;入则诟于家,出则哗于朝。闯、献之形,日积于学士大夫之心术,而天下不可为。”流弊如此,宜其为一世所疾恶也。然如张氏所述之情形,何代无之?则亦不必尽归咎于王学耳。

有明诸儒

明代理学,当以阳明为中心。前乎阳明者,如白沙,则阳明之先河;与阳明并时者,如甘泉,则与阳明相出入;后乎阳明者,如蕺山,如见罗,则与阳明小异其趣者也。故阳明之学,是非然否且弗论,其为明代理学之中心,则好之者、恶之者,皆不能有异辞也。

白沙之学,主静中养出端倪。其初求之简册,累年无所得。一朝以静坐得之。然后见此心之体,广大高明,不离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假人力,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其言曰:“人争一个觉。才觉,便我大而物小,物有尽而我无尽。”又曰:“终日乾乾,只是收拾此理而已。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来今,四方上下,一齐穿纽,一齐收拾。随时随处,无不是这个充塞。色色任他本来,何用脚劳手攘?”

白沙之学,吃紧工夫,全在涵养。以虚为本,以静为门户,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或訾其近禅。或谓有明之学,至白沙而后精,至阳明而后大云。或问龙溪:“白沙与阳明同异?”龙溪曰:“白沙缘世人精神撒泼,向外驰求,欲返其性情而无从入,只得假静中一段行持,窥见本来面目,以为安身立命根基,所谓权法也。若致知宗旨,不论语默动静,从人情事变,彻底练习,以归于元。譬之真金为铜铅所杂,不遇烈火烹熬,则不可得而精。师门有三种教法:从知解而得者,谓之解悟;未离言诠。从静中而得者,谓之证悟;犹有待于境。从人事练习而得者,忘言忘境,触处逢源;愈摇动,愈凝寂;始为彻悟。”龙溪教人,向偏于事上磨炼。此说亦不离此旨。然白沙与姚江之大小,则于此可见矣。

与阳明同时并称者,厥惟甘泉(湛若水,字元照,号甘泉,广东增城人)。甘泉为白沙弟子。阳明尝溺于二氏,与甘泉交,乃一意圣学。阳明主致良知,而甘泉标“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两家各立门户。湛氏门人,不如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其后名湛氏之学者亦多,湛氏亦有明一大师也。

甘泉之说,有与阳明极相似者。其说天理曰:“天理二字,人人固有,非由外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故人皆可以为尧舜,初学与圣人同此心,同此一个天理。虽欲强无之不得。见孺子入井,见饿殍,过宗庙,到墟墓,见君子,不知不觉,萌动出来,遏他又遏不得。有时志不立,习心蔽障,忽不见了,盖心不存故也。心若存时,自然见前。”此犹阳明之言良知也。又曰:“心存得中正时,便见天理。”又曰:“心中无事,天理自见。”亦以天理为在心。又曰:“后世儒者,认行字别了。皆以施为班布者为行。殊不知行在一念之间耳。自一念之存,以至于事为之施布,皆行也。且事为施布,岂非一念为之乎?所谓存心,即行也。”此亦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也。所异者,阳明以为心即理,甘泉则虽谓理在吾心,终不免体认于外以足之耳。

甘泉之说曰:“格,至也。物,天理也,即道。格即造诣之义。格物,即造道也。知行并进,学、问、思、辨、行,所以造道也。故读书,亲师友,酬应,随时随处,皆求体认天理而涵养之,无非造道之功。”此纯似程子“穷理亦多端”之说。然甘泉又不甘居于务外,乃曰:“以随处体认为求之于外者,非也。心与事应,然后天理见焉。天理非在外也。特因事之来,随感而应耳。”又曰:“尧舜允执厥中,非独以事言,乃心事合一。允执之者,吻合于心,与心为一,非执之于外也。若能于事物上察见天理,平时涵养,由中正出,却由仁义行之学。平时无存养工夫,事到面前,才寻讨道理,即是行仁义;即是义外;即是义袭而取之者也。”既曰天理为人人所固有,初学与圣人无异,又必待事物上察见,未免自相矛盾。若曰心与事应而后天理见,则心岂有不感时邪?甘泉盖恐人堕入见成良知一路,故欲加之以学、问、思、辨、行之功。(或问:“先生尝言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便是良知,亦便是天理。依着自己是非之心,存养扩充将去,便是致良知;亦便是随处体认天理也。然而外人多言先生不欲学者言良知,岂虑其体察未到,将误认于理欲之间,遂以为真知也邪?”曰:“如此看得好。良知二字,自孟子发之,岂不欲学者言之?但学者往往徒以为言。皆说心知是非皆良知;知得是便行到底,知得非便去到底;如是是致。恐师心自用。还须学、问、思、辨、行,乃为善致”)而不知言精察于吾心之理,以为规矩准绳,而施之于事为,与体认于事物之上,以求吾心天理之著见,然后持之以为应事之具,其简直迂曲,则大有别矣。若谓离事物无从精吾心之理,则又有说。甘泉之言曰:“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所谓心,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所谓心,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阳明谓“随处体认天理,是求之于外”)梨洲评之曰:“天地万物之理,不外于腔子里,故见心之广大。若以天地万物之理,即吾心之理,求之天地万物,以为广大,则先生仍为成说所拘也。天理无处而心其处。心无处而寂然未发者其处。体认者,亦惟体认之于寂而已。今日随处体认,毋乃体认于感?其言终有病也。”

或问聂双江:“随处体认天理何如?”曰:“此甘泉揭以教人之学,甘泉得之罗豫章。豫章曰:为学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天理,则人欲自退听。由此持守,庶几有功。”案双江之说,殊能得其来历。甘泉之说,实与豫章之说,息息相通。但豫章之说,少偏于静。甘泉不以为然。乃改“默坐澄心”为“随处体认”,欲合“静而存养,动而省察”为一耳。然欲合此二语为一,随处体认天理,实远不如致良知之简捷而深入也。(阳明与毛古庵书:“致良知之说,与体认天理之说,本亦无大相远。但微有直截、迂曲之差耳。譬之种植:致良知者,培其根本之生意,而达之枝叶者也;体认天理者,茂其枝叶之生意,而求复之根本者也。”)

随处体认天理之说,虽曰理在吾心,实仍即物求理之变相。其失易堕于支离。故其后学,咸欲以直截救之。湛门如吕巾石(名怀,字汝德,广信永丰人),则以为天理良知,本同宗旨。如洪觉山(名垣,字峻之,徽州婺源人),则谓体认天理,是不离根之体认,工夫全在几上用。如唐一庵(名枢,字惟中,归安人),则标“讨真心”三字为的,谓随处体认,或失于反身寻讨;致良知,或失于误认灵明。如许敬庵(名孚远,字孟仲,德清人。学于唐一庵),则谓学以克己为要,谓人有血气心知,便有种种交害,虽未至目前,而病根常在;必在根上看到方寸地不挂一尘,方是格物。皆鞭辟入里,浸浸近于王学矣。其初学于许敬庵,后倾向王学,而又能救正王学之失者,厥惟刘蕺山。

蕺山标慎独为宗旨。其说曰:“知善知恶之知,即好善恶恶之意,亦即无善无恶之体。意者,心之所存(心之主宰),非所以发也;心之体,非心之用也(流行为用),与起念之好恶不同(念有起灭,意则常存常发)。人心无思无不思,无思虑未起时。必物感相乘,思为物化,乃憧憧往来耳。阳明以诚意为主意,致良知为工夫。谓诚意无工夫,工夫皆在致知。殊不知好善恶恶,即知善知恶;非知善后好,知恶后恶,故更无知善知恶之可言。然则知即意也。好必善,恶必恶,故心善。意者,心之所存。好善恶恶之心,即好善恶恶之意,故意有善而无恶。(恶恶即恶不善,恶不善即好善)此所谓独知也。良知不虑而知,诚者不思而得,故诚即知。致也者,诚之者也。离却意根一步,即无致知可言。故诚意慎独非二事。宋儒不从慎独认取,故不得不提敬于格物之前。阳明云:有善有恶者意之动。是以念为意。善恶杂糅,何处得觅归宿?专提致良知三字,遂致以流行心体承当。今知诚意即慎独,离意根一步,即妄而不诚,则愈收敛,是愈推致;而动而省察可废。何也?存养不专属静,省察正存养之得力处也。”案蕺山之说,盖宗江右,而尤于塘南为近。

同类推荐
  •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天水八拍

    天水八拍

    天水是一座有着两千八百年建城史的老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于此。伏羲始演八卦,拉开了人类洞悉宇宙机密的序幕。古人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诗人叶梓以细腻的笔触,沿袭八卦生六十四卦的体系,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老城天水的六十四篇文章。这些文字共分八辑,每辑八篇,相当于一爻一文,涉列了老城的风土、人情、美食、工艺、歌舞、名胜,既是一册天水人文手册,更是一曲唱给加速度的时代里的哀婉挽歌,呈现出缓慢的优美与温情。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参禅要义

    参禅要义

    本书是果如法师近年来参禅说禅总结性的著作。内容有参禅入门、禅学要义、悟禅要诀、禅式生活、禅的参悟、禅的修炼等。本书将帮助读者快速地从一心直接进入无心,然后无心也不住,到达真心,顿时从那境界里出来,发觉一切本来如是。这就是本书讲到的禅门参禅配合棒喝的威力。
热门推荐
  • 痞子弟弟是老公

    痞子弟弟是老公

    “老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夏子晴刚进酒吧就被拥入一个温暖的怀抱。“放开我,我不认识你。”夏子晴面无表情的说道。“不认识,呵呵,他等了六年就等来了她的陌生。”沐煜晨:“我负天下人,绝不负你。”夏子晴:“我对得起所有人,却对不起你。”六年,他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白兔变成冷血,狠辣的腹黑狐狸,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她的情。
  • 王爷绝色妃倾城

    王爷绝色妃倾城

    精英杀手,惨遭背叛,“落落,你的命可值一千亿呢。”痴傻草包,被害身亡,“杀了你又怎样,废物就不该活着。”一朝重生,傲视天下,“我会让伤我的人生不如死,辱我的人百倍偿还。”“本王娶你,十里红妆,如何?”天人之姿,恍若神祗。“是吗?可是这样的爱,我不稀罕。”容颜绝色,一笑倾城。“丫头,本座可以为了你,放弃这天下。”如此深情,咫尺天涯。欺骗,背叛,阴谋,利用……“我累了,放我走吧。”她神情疲惫,无奈苦笑。“本王这一辈子,都不会放开你。”他神色坚定,凤眸幽深。如果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你,那我要这天下,又有何用?
  • 末法开道途

    末法开道途

    “你说你是什么来着?”“主人,我是第N度空间顶级智慧文明用于进化修炼的辅助生物智脑。”“呃,能说人话吗?”“就是生物智脑。”“这不就简单明了吗,YY小说早已经把这些桥段写烂了,你有啥功能?”“能量不足,资料损毁严重,仅剩基础功能,不过我在地球文明之中被称为造化玉蝶、命运泥板。”所以说这就是一个宅男奇遇之后,逆袭白富美,吊打高富帅,冲出地球,走向宇宙的热血奇幻文。
  • TF十年不如一辈子

    TF十年不如一辈子

    不知道这是不是爱,算不算爱?或许很懵懂,对爱这个字懵懵懂懂而已
  • 九印传

    九印传

    人可执着莫可贪,贪心不灭,轮回不止。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古沐指着天空……他说:“你穿越算个球啊,小爷潇洒的带着几位校花去穿越,本土妞,异界妞,小爷全泡。”他说:“你会修炼算个球啊,小爷一把手枪之王,沙漠之鹰,一枪一个倒。”他说:“你有逆天的宠物算个球啊。小爷自制的c4炸弹,一炸一大片。”后来,他说:“唉,算了吧,还是安心修炼吧。”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在地球上把妹泡妞,生活好不惬意,却在把到心仪已久的校花的时候,无意间很悲催的加入了屌丝梦寐以求的穿越大军。一场欢与乐,血与杀另类人生体验,无奈的使命羁绊着挚友之情,挚爱之情,至亲之情,最终又会碰撞出怎样绚丽灿烂的火花?
  • 独家宠爱:情牵娱乐圈

    独家宠爱:情牵娱乐圈

    七年真心换不回那个人的真心!谁曾想,却在不经意间撩拨了另一个人的心,她狼狈退场,他有如神降,但这一次,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细水长流之中酝酿的爱情…
  • 道士的贴身校花

    道士的贴身校花

    不把校花泡到手,纵有道行也枉然。本人奉已故师爷之命多多泡得美人归。屌丝道士的逆袭。女生宿舍闹鬼?别怕,找我就好,不过价钱先说好,一次九八八,当然倘若你们以身相许我可以考虑给你们打九点八折。一个个灵异怪谈,什么妖魔鬼怪,什么魑魅魍魉,见到小爷都给我绕开!女神是吧!校花是吧!都给贫道暖被窝去。极品警花?奶茶妹妹?可爱萝莉?好了好了,别闹了……都来吧,来跟着小爷我做我的小媳妇吧。僵尸?奈我何,大不了被你揍一顿,不过实现说好,你咬我没用,还有别打脸!“哎呀!哎呀!哎呀停……停……停……丫的让你打你还真打啊”爆笑不断,初心依旧……
  • 仙武皇图

    仙武皇图

    他是囚徒,却被逼踏上修仙路,你以为他是废柴?不,他拥有洪荒体质,手握撼天神兵,修无上功法。你认为他很牛了?不不不,他还有一个更牛的身世!让我们来看他如何劈波斩浪,气吞山河,谱写一段热血战歌!九霄龙吟惊天变,驰骋仙武卧皇图。想知道他能不能举霞飞升,逍遥永恒吗?想知道他能不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吗?想知道是不是种马后宫文吗?想知道......客官,可否移驾进来一叙(媚眼)......本书Q群:597391986
  • 五灵混沌决

    五灵混沌决

    一个年轻的混混小头儿被人杀害,灵魂竟然穿越回归自己千万年前的身体,才知道了自己的巫族身份,深藏绝世武学和炼丹炼器大宗师的经验,无奈如今身体被破坏,九州灵气也不充分,看机智少年如何重新修复身体,练到神功,壮九州修仙界,得道飞升,最终斩杀仙界仇人,一统仙界成为最终的神。
  • 爱就两个字

    爱就两个字

    高考是很多人的命运转折点,它使家境不好的孩子改变了命运,而来自城市的小康之家,这样的孩子常常迷失自己,他们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刻骨铭心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