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100000039

第39章 轩辕国诸王祝寿 蓬莱岛二老游山

话说林之洋同唐、多二人嘲笑,招架不住,渐觉词钝,因众国王在殿上闲谈,就势说道:“九公且莫逗趣。你看那边智佳国王同轩辕国王说话,他把轩辕国王称作太老太公,这是什么称呼?”多九公道:“智佳之人向来寿相最短,大约不过四五十岁就算一世。今轩辕国王业已千岁,若论世谊,同他二十代祖宗就算相交,所以智佳国王无可相称,只好称作太老太公。好在今日众国王所说之话都学轩辕口音,十分易懂,省得唐兄问来问去,老夫又作通使了。”

只听那边长臂国王向长股国王道:“小弟同王兄凑起来,却是好好一个渔翁。”长股国王道:“王兄此话怎讲?”长臂国王道:“王兄腿长两丈,小弟臂长两丈,若到海中取鱼,王兄将我驮在肩上,你的腿长,可以不怕水漫;我的臂长,可以深处取鱼。岂非绝好渔翁么?”长股国王道:“把你驮在肩上,虽可取鱼,但你一时要撒起尿来,小弟却朝何处躲呢?”翼民国王道:“聂耳王兄耳最长大,王兄尽可躲在其内。”结胸国王道:“聂耳王兄耳虽长大,但他近来耳软,喜听谗言,每每误事。”穿胸国王道:“据小弟愚见,莫若躲在两面王兄浩然巾内,倒还稳妥。”毛民国王道:“浩然巾内久已藏着一张坏脸,他的两面业已难防,岂可再添一面!若果如此,我们只好望影而逃了。”两面国王道:“那边现在有位三首王兄,他就是三面,为何王兄又不望影而逃呢?”大人国王道:“莫讲三首王兄只得三面,就是再添几面,又有何妨?他的喜怒爱恶全摆在脸上,令人一望而知,并且形象总是一样,从无参差。不比两面王兄对着人是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变幻无常,捉摸不定,不知藏着是何吉凶,令人不由不怕,只得望影而逃了。”淑士国王道:“小弟偶然想起了天朝有一部书,乃是夏朝人作的,晋朝人注的,可惜把书名忘了。上面注解曾言‘长股人常驮长臂人入海取鱼’,谁知长臂王兄今日巧巧也说此话,倒像故意弄这典故,以致诸位王兄从中生出许多妙论。”

元股国王道:“此书小弟从未看过,不知载着什么?”黑齿国王道:“小弟当日曾见此书,上面奇奇怪怪,无所不有,大约诸位王兄同小弟家谱都在上面。”白民国王道:“若果如此,小弟现在正修家谱,将来倒要购求一部,考考宗派。”歧舌国王道:“若提家谱,小弟每要修理,竟无从下笔。当初不知何人硬将我国派作歧舌,又有人唤作反舌。那‘歧舌’二字业已可厌,至于‘反舌’,尤其荒唐了!况天朝向来有鸟名叫反舌,将人比鸟,岂非不伦么?”无囗国王道:“弟闻那反舌一交五月,他即无声。此时已交十月,王兄还照常开谈,其非反舌,可想而知。那是前人把你委屈了!”巫咸国王道:“弟闻得海外麟凤山有个反舌,他是不按时令,只管乱叫,或者王兄是他支派,也未可知。”小人国王道:“王兄日后整修家谱,这条倒可采取的。”歧舌国王道:“小弟因这‘反舌’二字,不过说他比得不伦,怎么王兄竟将小弟同禽鸟论起支派?这更是胡闹了!”君子国王道:“天朝书上虽有反舌鸟,但世间俗称却是百舌。即如当日蜀王望帝名子规,今杜鹃亦名子规。但这名字究竟不雅。小弟意欲命名相同的甚多,亦有何碍?”歧舌国王道:“话虽如此,奉求诸位,替我改换一字。”长人国王道:“敝处国号向以长人为名。据小弟愚见,王兄国号莫若也以长字为名,就叫长舌。我们联起宗来,岂不是好?”歧舌国王道:“小弟即使换个长字,何能与兄就算同宗?王兄此话未免过于矫强。难道如今世上联宗,都是这样的么?”智佳国王道:“近来世上联宗有两等:有应联而不联的,有不应联而联的。即如两人论起支派,当初本是一家,此时叙起,原当联宗,无如现在一贫一富,或一贵一贱,那富贵人恐其玷辱,躲避尚恐不及,岂肯与之联宗?只好把那‘根本’二字暂置之度外。又有一等论起支派,本非一家,无须联宗,因一时同在富贵场中,彼此门第相等,要图亲热,所以联起宗来。谁知他不认本家,只顾外面混去联宗,把根本弄得糊里糊涂,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辨不出是谁家子孙了。”长人国王道:“这是世俗常情,近来每多如此。弟虽不才,现在忝为一国之主,想来也无玷辱王兄之处。将来我们如果联宗,我算你家支派也可,你算我家子孙也可,这有何妨?”歧舌国王摇头道:“王兄这句话就把我算了你家子孙,未免言重了。别的事情可以矫强算得,怎么把我算起人家子孙?况贵邦人莫不身长,故有‘长’字之名;敝处人舌又不长,为何唤作‘长舌’?”毗骞国王道:“王兄素精音律,他日小弟敬诣贵邦,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王兄意下如何?”歧舌国王道:“此事虽可,但恐传了韵学,庶民闻知,只怕贱内还有离异之患哩!”

伯虑国王道:“诸位王兄都讲修理家谱,歧舌王兄又要更正国名,都是极美之事。小弟虽有此志,但终年抱病,兼之俗务纷纭,精神疲惫,近来竟如废人一般。小弟因想人生在世,无论贤愚,莫不秉着气血而生,为何敝处人向多短寿?即如小弟,现在年未三旬,业已老迈。女儿王兄比我年长,却如此少壮,想来必有服食养生妙术,何不指教一二?”女儿国王道:“王兄本有养命金丹,今不反本求源,倒去求那服食养生之术,即使有益,何能抵得万分之一,岂非舍实求虚么?”厌火国王道:“王兄如将诸务略为看破,忧虑稍微减些,把心放宽,不必只管熬夜,该睡则睡,该起则起,也就是养生之术了。”劳民国王摇着身子道:“倒是敝处人每日跑来跑去,劳劳碌碌,不知忧愁为何物。到了夜间,把头才放枕上,却已沉沉睡去。无论何时总是这样。谁知过来过去,无灾无病,倒会敷衍百岁光景。”轩辕国王道:“据这言谈,可见劳心劳力竟是大相悬殊。”犬封国王道:“伯虑王兄尊躯既弱,何不弄些饮食调养?即如小弟,一生无所好,就只最喜讲究享点口福。今日吃了这几样,明日又吃那几样,总是想着法儿,变着样儿,给他一味狠吃。并且把他就算一件功课,每日苦思恶想,自然生出许多可口东西。况心机与其用在别的事上,何不用在自己身上,乐得嘴头快活些,岂不有趣?”伯虑国王道:“此说虽善,无如小弟丝毫不谙,这却怎好?”犬封国王道:“这有何难?王兄如高兴,将来小弟即到贵邦奉陪王兄住几时,就近指拨贵庖,不过一年半载,再无不妙。但必须小弟在彼,日日亲尝口味,时时指点,方能日见其妙。”豕喙国王道:“小弟素于烹调虽不甚精,也还略知一二。伯虑王兄如邀犬封王兄,小弟也可奉陪,或者可以稍参末议,亦未可知。”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更觉白俊可爱,呆呆望着,只管发愣。众国王见他出神,也都朝外细看。那深目国王手举一只大眼,对着林之洋更是目不转睛。聂耳国王只将两耳乱摇,劳民国王更将身子乱摆,无肠国王唯有望着垂涎,跂踵国王只管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林之洋被众人看得站立不住,只得携了唐、多二人,走出殿外。多九公道:“看这光景,不独女儿国王难割旧爱,就是众国王也有许多眷恋之意哩!”说得林之洋满面通红。唐敖唯有发笑。

一连游了几日,林之洋货物十去八九。这日天朝来了一只货船,尹元寄有书信,唐敖拆看,才知骆红蕖姻事业已说定,十分欢悦。登时开船。行了几时,又过几个小国,如三苗、丈夫之类。唐敖仍同多九公各处游玩。林之洋货物将及卖完。

这日大家谈起海外各国,唐敖偶然想起前在智佳猜谜,林之洋曾以“永锡难老”打个不死国,因问多九公,才知就在邻近。并闻国中有座员邱山,山上有棵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所以唐敖要去走走。无如此国僻处万山之中,须过许多海岛,才至其地,乃人迹罕到之处。多九公意欲不去。林之洋闻彼处有个赤泉,心里也想饮些泉水,希冀长生;兼之唐敖因古人有“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之话,那怕难走,执意要去。因此打起罗盘,竟朝不死国进发。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这日三人正在船后闲谈,多九公忽然嘱咐众水手道:“那边有块乌云渐渐上来,少刻即有风暴,必须将篷落下一半,绳索结束牢固,唯恐不能收口,只好顺着风头飘了。”唐敖听罢,朝外一望,只见日朗风清,毫无起风形象,唯见有块乌云,微微上升,其长不及一丈。看罢,不觉笑道:“若说这样晴明好天却有风暴,小弟倒不信了。难道这块小小乌云,就能藏许多风暴?哪有此事!”林之洋道:“那明明是块风云,妹夫那里晓得!”言还未了,只听四面呼呼乱响,顷刻狂风大作,波浪滔天。那船顺风吹去,就是乌骓快马,也赶他不上。越刮越大,真是翻江搅海,十分厉害。唐敖躲在舱中,这才佩服多九公眼力不错。这个风暴再也不息,沿途虽有收口处,无奈风势甚狂,那里由你做主,不但不能收口,并且船篷被风鼓住,随你用力,也难落下。一连刮了三日,这才略略小些,费尽气力,才泊到一个山脚下。

唐敖来到后梢,看众人收拾篷索。林之洋道:“俺自幼年就在大洋来来往往,眼中见的风暴也多,从未见过无早无晚,一连三日总不肯歇的。如今弄得昏头昏脑,也不知来到什么地方了。这风若朝俺们来的旧路刮去,再走两日,只怕就可到家了。”唐敖道: “如此大风,却也少见。此时顺风飘来,又有若干路程,不知此处是何地名?”多九公道: “老夫记得此处叫做普度湾。岸上有条峻岭,十分高大,自来从未上去。至于程途,若以此风约计,每日可行三五千里。今三日之久,已有一万余里了。”林之洋道:“春间俺同妹夫说水路日期难以预定,就是这个缘故。”

唐敖因风头略小,立在舵楼,四处观望。只见船旁这座大岭,较之东口、麟凤等山,甚觉高阔,远远看去,清光满目,黛色参天。望了多时,早已垂涎,要去游玩。林之洋因受了风寒,不能同去,即同多九公上岸。喜得那风被山遮住,并不甚大,随即上了山坡。多九公道:“此处乃海外极南之地。我们若非风暴,何能至此。老夫幼年虽由此地路过,山中却未到过。唯闻人说此地有个海岛,名叫小蓬莱,不知可是?我们且到前面,如有人烟,就好访问了。”又走多时,迎面有一石碑,上镌“小蓬莱”三个大字。唐敖道:“果然九公所说不错。”绕过峭壁,穿过崇林,再四处一看,水秀山清,无穷美景。越朝前进,山景越佳,宛如登了仙界一般。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荻港村

    荻港村

    小说反映浙江湖州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从2003年倒叙回到1918年,百年风云变幻尽收眼底。百岁老人作为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个性鲜明,一生坎坷,是个有理想有血性的革命者,但他不是英雄人物。他遭受过很多灾难,但他努力争取积极向上。作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进而从他身上折射出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语言流畅生动,具有古典绮丽、优雅闲适的语言文风。
  • 城市狩猎

    城市狩猎

    《圣经》上说人有七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慢、贪婪、饕餮、淫欲。当这些罪恶被这座浮躁的城市掩盖之后,人们活在浮躁和罪恶之中。一群生活在城市之中的鲜为人知的罪兽,就像是地狱使者一般出现了。它们再不是神话,再不是鬼魅,而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荒废的老屋、破旧的楼房、潮湿的下水道、阴暗的地铁隧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栖息地。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恨同眠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恨同眠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见习魔法师(上)

    见习魔法师(上)

    有着海盗和魔导一族血统的马其雷,作为莫达山区选送到巴斯洛魔法学院的工读生,作为会魔法的人间凶器,带领着他梦幻的无敌宠物——胖小福,开始了他在继承巴亚克王国巴奈公爵前的魔法学习之旅……
  • 蜀山剑侠传(卷七)

    蜀山剑侠传(卷七)

    《蜀山剑侠传》讲述了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人的拜师学艺和斩妖除魔的经历,他们在外出修行的过程中,经历无数的机缘巧合,获得了种种威力巨大的奇珍异宝,在和邪派的斗争中本领日渐高强,最终,在第三次峨眉斗剑中,正邪人物进行了最后的一次较量。本书共9卷,此为卷七。
热门推荐
  • 困难有助:社会救助政策法规解读

    困难有助:社会救助政策法规解读

    关注百姓热点问题, 解读民生政策法规, 剖析真实典型案例。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贴近百姓的方式, 结合具体案例, 就社会救助问题,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不断更迭的名

    不断更迭的名

    一艘巨轮带领一切走向命运的漩涡,是早该注定还是机缘巧合?请坐看军火公主缪大小姐的困苦逃亡生活。。。逃亡???
  • 幽魂奇谈

    幽魂奇谈

    仙非一也。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惟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法有三成,仙分五等,且看五仙之下的鬼仙如何保命于这修真大陆.....
  • 无甲

    无甲

    神!人类从不磨灭的信仰,只是当这信仰破灭的时候,真正的战争随之而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九城连环锁

    九城连环锁

    天镜棺中沉睡千古的少年终于复苏,然而面对的确是陌生的世界,21世纪,科技发达的现代。他该如何抉择。残破的世界是自由的圣地还是枷锁的囚笼?是神的怜悯还是魔的戏谑。九城连环锁之中究竟藏何秘密,司徒令能够能否冲破所有阻碍,打开这个仙古遗盒……最后的清算,司马关卿将会面临怎样的艰难抉择……欢迎关注——《九城连环锁》
  • 异界封斗

    异界封斗

    只是一个只有魔法的世界,充斥着征战,与杀戮,主角向天祁生于豪门,却不做豪门纨绔弟子的事,征战四方,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同时又幸得一群美人。最后,翻天覆地,终成大陆上千万年的神话······
  • 脱掉的爱情

    脱掉的爱情

    那些年,我在台上跳艳舞,台下陪着客人笑,我被人叫做婊子,即使我不脱衣,不卖身。我不相信爱情,直到那个男人出现,让我迷失了我最初坚定的心。他给了我所有的宠爱,却是亲自对我说,我不会有名分。当我沉溺于他给的宠爱时,他却毁灭了我的一切!一年后,我换脸换身份重新出现在身边。这一回,不再是他百般逼迫我做他的情妇,而是我千方百计勾引他,只为了复仇。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神州灭世录

    神州灭世录

    弱冠书生觅隐仙,回首已成是俗人。青衣难掩仙道骨,绝顶苍穹小众生。——至可怜的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