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100000017

第17章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

话说紫衣女子道:“婢子闻得要读书必先识字,要识字必先知音。若不先将其音辨明,一概似是而非,其义何能分别?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婢子以此细事上渎高贤,真是贻笑大方。即以声音而论,婢子素又闻得,要知音必先明反切,要明反切必先辨字母。若不辨字母,无以知切;不知切,无以知音;不知音,无以识字。以此而论,切音一道,又是读书人不可少的。但昔人有言:每每学士大夫论及反切,便瞪目无语,莫不视为绝学。若据此说,大约其义失传已久,所以自古以来,韵书虽多,并无初学善本。婢子素于此道潜研细讨,略知一二,第义甚精微,未能穷其秘奥。大贤天资颖悟,自能得其三昧,应如何习学可以精通之处,尚求指教。”多九公道:“老夫幼年也曾留心于此,无如未得真传,不能十分精通。才女方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且瞪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紫衣女子听了,望着红衣女子轻轻笑道:“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么?”红衣女子点头笑了一笑。唐敖听了,甚觉不解。

多九公道:“适因才女谈论切音,老夫偶然想起《毛诗》句子总是叶着音韵。如‘爰居爰处’,为何次句却用‘爰丧其马’,末句又是‘于林之下’?‘处’与‘马’‘下’二字岂非声音不同,另有假借么?”紫衣女子道:“古人读‘马’为‘姥’,读‘下’为‘虎’,与‘处’字声音本归一律,如何不同?即如‘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岂非以‘马’为‘姥’?率‘西水浒,至于歧下’,岂非以‘下’为‘虎’?韵书始于晋朝,秦汉以前并无韵书。诸如‘下’字读‘虎’‘马’字读‘姥’,古人口音原是如此,并非另有假借,即如‘风’字《毛诗》读作‘分’字,‘服’字读作‘迫’字,共十余处,总是如此。若说假借,不应处处都是假借,倒把本音置之不问,断无此理。即如《汉书》《晋书》所载童谣,每多叶韵之句。既称为童谣,自然都是街上小儿随口唱的歌儿。若说小儿唱歌也会假借,必无此事。其音本出天然,可想而知。但每每读去,其音总与《毛诗》相同,却与近时不同。即偶有一二与近时相同,也只得《晋书》。因晋去古已远,非汉可比,故晋朝声音与今相近。音随世转,即此可见。”多九公道:“据才女所讲,各音古今不同,老夫心中终觉疑惑,必须才女把古人找来,老夫同他谈谈,听他到底是个什么声音,方能放心。若不如此,这番高论,只好将来遇见古人,才女再同他谈罢。”

紫衣女子道:“大贤所说‘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这四句,音虽辨明,不知其义怎讲?”多九公道:“《毛传》郑笺、孔疏之意,大约言军士自言:‘我等从军,或有死的、病的,有亡其马的,于何居呢?于何处呢?于何丧其马呢?若我家人日后求我,到何处求呢?当在山林之下。’是这个意思。才女有何高见?”紫衣女子道:“先儒虽如此解,据婢子愚见,上文言:‘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军士因不得归,所以心中忧郁。至于‘爰居爰处’四句,细绎经文,倒像承着上文不归之意,复又述他忧郁不宁、精神恍惚之状。意谓:偶于居处之地,忽然丧失其马,以为其马必定不见了,于是各处找求,谁知仍在树林之下。这总是军士忧郁不宁,精神恍惚,所以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如此解说,似与经义略觉相近。尚求指教。”多九公道:“凡言诗,总要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方能体贴诗人之意。即以此诗而论,前人注解何等详明,何等亲切。今才女忽发此论,据老夫看来,不独妄作聪明,竟是愚而好自用了。”

紫衣女子道:“大贤责备,婢子也不敢辩。适又想起《论语》有一段书,因前人注解甚觉疑惑,意欲以管见请示,唯恐大贤又要责备,所以不敢乱言,只好以待将来另质高明了。”唐敖道:“适才敝友失言,休要介意。才女如有下问,何不明示?《论语》又是常见之书,或者大家可以参酌。”紫衣女子道:“婢子要请教的,并无深微奥妙,乃‘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这句书,不知怎讲?”多九公笑道:“古今各家注解,言颜渊死,颜路因家贫不能置椁,要求孔子把车卖了,以便买椁。都是这样说。才女有何见教?”紫衣女子道:“先儒虽如此解,大贤可另有高见?”多九公道:“据老夫之意,也不过如此,怎敢妄作聪明,乱发议论?”紫衣女子道:“可惜婢子虽另有管见,恨未考据的确,原想质之高明,以释此疑,不意大贤也是如此,这就不必谈了。”

唐敖道:“才女虽未考据精详,何不略将大概说说呢?”紫衣女子道:“婢子向于此书前后大旨细细参详,颜路请车为椁,其中似有别的意思。若说因贫不能买椁,自应求夫子资助,为何指名定要求卖孔子之车?难道他就料定孔子家中,除车之外,就无他物可卖么?即如今人求人资助,自有求助之话,岂有指名要他卖物资助之理?此世俗庸愚所不肯言,何况圣门贤者。及至夫子答他之话,言当日鲤死也是有棺无椁,我不肯徒行,以为之椁。若照上文注解,又是卖车买椁之意。何以当日鲤死之时,孔子注意要卖的在此一车,今日回死之际,颜路觊觎要卖的,又在此一车?况椁非稀世之宝,即使昂贵,亦不过价倍于棺。颜路既能置棺,岂难置椁?且下章又有“门人厚葬”之说,何不即以厚葬之资买椁,必定硬派孔子卖车,这是何意?若按‘以为之椁’这个‘为’字而论,倒像以车之木,要制为椁之意,其中并无买卖字义。若将‘为’字为‘买’,似有未协。但当年死者必要大夫之车为椁,不知是何取义?婢子历考诸书,不得其说。既无其说,是为无稽之谈,只好存疑,以待能者,第千古疑团,不能质之高贤一旦顿释,亦是一件恨事。”

多九公道:“若非卖车买椁,前人何必如此注解?才女所发议论过于勉强,而且毫无考据,全是谬执一偏之见。据老夫看来,才女自己批评那句无稽之谈,却有自知之明。至于学问,似乎还欠工夫。日后倘能虚心用功,或者还有几分进益;若只管闹这偏锋,只怕越趋越下,岂能长进?况此等小聪明,也未有甚见长之处,实在学问全不在此。即如那个‘敦’字,就再记几音,也不见得就算通家;少记几音,也不见得不通。若认几个冷字,不论腹中好歹,就要假作高明,混充文人,只怕敝处丫鬟、小厮,比你们还高哩!”

正在谈论,忽听天边雁声嘹亮。唐敖道:“此时才交初夏,鸿雁从何而来?可见各处时令自有不同。”只见红衣女子道:“婢子因这雁声,偶然想起《礼记》‘鸿雁来宾’,郑康成注解及《吕览》《淮南》诸注各有意见,请教大贤,应从某说为是?”多九公见问,虽略略晓得,因记不清楚,难以回答。唐敖道:“老夫记得郑康成注《礼记》,谓‘季秋鸿雁来宾’者,言其客止未去,有似宾客,故曰‘来宾’。而许慎注《淮南子》,谓先至为主,后至为宾。迨高诱注《吕氏春秋》,谓‘鸿雁来’为一句,‘宾爵人大水为蛤’为一句,盖以仲秋来的是其父母,其子羽冀稚弱,不能随从,故于九月方来。所谓‘宾爵’者,就是老雀常栖人堂宇,有似宾客,故谓之‘宾爵’。鄙意‘宾爵’二字,见之《古今注》,虽亦可连,但按《月令》,仲秋已有‘鸿雁来’之句,若将‘宾’字截入下句,季秋又是‘鸿雁来”,未免重复。如谓仲秋来的是其父母,季秋来的是其子孙,此又谁得而知?况《夏小正》于‘雀入于海为蛤’之句上无‘宾’字,以此更见高氏之误。据老夫愚见,似以郑注为当。才女以为何如?”两个女子一齐点头道:“大贤高论极是。可见读书人见解自有不同,敢不佩服!”

多九公暗忖道:“这女子明知郑汪为是,他却故意要问,看你怎样回答。据这光景,他们那里是来请教,明是考我们的。若非唐兄,几乎出丑。他既如此可恶,我也搜寻几条,难他一难。”因说道:“老夫因才女讲《论语》,偶然想起‘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之句。以近来人情而论。莫不乐富恶贫,而圣人言贫而乐,难道贫者有什么好处么?”红衣女子刚要回答,紫衣女子即接着道:“按《论语》自遭秦火,到了汉时,或孔壁所得,或口授相传,遂有三本:一名《古论》,二名《齐论》,三名《鲁论》。今世所传,就是《鲁论》,向有今本、古本之别。以皇侃《古本论语义疏》而论,其‘贫而乐’一句,‘乐’字下有一‘道’字,盖‘未若贫而乐道’,与下句‘富而好礼’相对。即如‘古者言之不出’,古本‘出’字上有一‘妄’字。又如‘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古本‘得’字上有一‘岂’字。似此之类,不能枚举,《史记·世家》亦多类此。此皆秦火后阙遗之误。请看古本,自知其详。”

多九公见他伶牙俐齿,一时要拿话驳他,竟无从下手。因见案上摆着一本书,取来一看,是本《论语》,随手翻了两篇,忽然翻到“颜渊季路侍”一章,只见“衣轻裘”之“衣”旁写着“衣读平声”。看罢,暗暗喜道:“如今被我捉住错处了。”因向唐敖道:“唐兄,老夫记得‘愿车马衣轻裘’之‘衣’,倒像应读去声。今此处读作平声,不知何意?”紫衣女子道:“‘子华使于齐,…… 乘肥马,衣轻裘’之‘衣’,自应读作去声,盖言子华所骑的是肥马,所穿的是轻裘。至此处‘衣’字,按本文明明分着车、马、衣、裘四样,如何读作去声?若将‘衣’字讲作穿的意思,不但与‘愿’字文气不连,而且有裘无衣,语气文义,都觉不足。若读去声,难道子路裘可与友共,衣就不可与友共么?这总因‘裘’字上有一‘轻’字,所以如此。若无‘轻’字,自然读作‘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了。或者‘裘’字上既有‘轻’字,‘马’字上再有‘肥’字,后人读时,自必以车与肥马为二,衣与轻裘为二,断不读作去声。况‘衣’字所包甚广,‘轻裘’二字可包藏其内。故‘轻裘’二字倒可不用,‘衣’字却不可少。今不用‘衣’字,只用‘轻裘’,那个‘衣’字,何能包藏‘轻裘’之内?若读去声,岂非缺了一样么?”

多九公不觉皱眉道:“我看才女也过于混闹了。你说那个‘衣’字所包甚广,无非纱的绵的,总在其内。但子路于这轻裘贵重之服,尚且与朋友共,何况别的衣服?言外自有‘衣’字神情在内。今才女必要吹毛求疵,妄加批评,莫怪老夫直言,这宗行为不但近于狂妄,而且随嘴乱说,竟是不知人事了。”因又忖道:“这两个女子既要赴试,自必时常用功,大约随常经书也难他不住。我闻外国向无《易经》,何不以此难他一难?或者将他难倒,也未可知。”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月球,不再寂静

    月球,不再寂静

    本小说将“月球老人”杨启闳一生经历作为背景,着重描述他的孙女杨柳月娥登月创业与爱情故事,在广阔的地月系内,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个世纪人类开发月球的历程。
  • 虚拟谋杀

    虚拟谋杀

    本书为现代都市情感心理侦探小说。本书内容环节紧扣,换换入心。
  • 我想告诉你,我不配做你的兄弟

    我想告诉你,我不配做你的兄弟

    我从小就有一个毛病,经常会忘记非常熟悉或者非常重要的人的相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毛病,并且从二十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况愈下。下午阿远的妹妹来老妈家、请我们全家去参加她下月举行的婚礼时,我竟看着她茫然了很久。
  • 凝欢2:乱舞

    凝欢2:乱舞

    他们本不该这么遇见,以这样无法逆转的身份。在追逐皇权的道路上,楚正越孤勇前行了多年,叶凝欢是唯一一个让他想要停歇的人——即使她生命中的光和爱都不是他。纵使是仇敌,他也冒着被天下人耻笑的风险,立她为后,陪她苦等一个渺茫的希望,亦是等自己绝境中的一线生机。宗室倾轧,见叔侄情谊;锦泰国威,留绝世红颜;千古一帝,为后世平顺。三个人的感情纠葛,江山为饵,天下为注,只为成全一个人的安稳快意。
  • 无常

    无常

    《无常》内容提要:这是四个发生的黄山的故事。故事之一,一个似是而非的武侠复仇故事,阐述剑道与人,玄妙而哲理;故事之二,讲述商品经济冲击下的人性扭曲,纷纭世界背后的色与空,好看而有意味;故事之三,一则佛学公案,叙述一个女子禅定与悟道的过程,空灵而静谧;故事之四,描述美与生命、现实与幻想、生命与死亡,飘忽而不确定。四个故事,各自成章,似乎又有某种不确定的轮回相联系,组合在一起,模糊时空的概念,提示人生的意义和疑问。
热门推荐
  • 逆战之魂

    逆战之魂

    在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感到有些孤独,只有通过游戏找回自己...
  • BENITO CERENO

    BENITO CEREN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死罪难逃

    死罪难逃

    离奇的抛尸手段,神秘的幕后凶手,复杂曲折的内情,凶手究竟是谁?神秘纹身,究竟有何含义!想要告诉世人什么?不存在的地址,又代表了什么?
  • 亡国情缘

    亡国情缘

    十年前,她救了一个小乞丐,而小乞丐应此对她恋恋不忘。十年后,她是一个亡国的公主处处被人鄙夷,而他却是一代强国王上,糊里糊涂的进了王宫,却没有料到,王上就是当年自己救过的乞丐……他对自己恋恋不忘转化为爱,自己却因为他攻打了国家,而对他有恨!……造化弄人!
  • 战莫丁

    战莫丁

    一群一等一的杀手们被国王叫去拯救和平,打败魔王法老之鹰,他们来到九重旋塔,要打败九个守护者才能打败魔王,可是原来这都是国王的阴谋,要他们死
  • 目魇

    目魇

    那晚,他拿着碳笔一抹一抹的画着,她端坐着在他面前,印衬这月光,她似乎更美了。一向谦懦的他,却突然开口说道:“如果哪天再也不能和你在一起的话,那我定会让全天下都不得安宁的!”。她愣了愣,才发现不知何时,他已没在动笔了,直直的看着自己,眼里却满是柔情。她没想到这话会从他的口中说出,惊愕之余,心里却满是欢喜,捂嘴笑道:“那你心里真是住着一只魔鬼呢,不过,是魔鬼我也挺喜欢”。你为什么要搅得天下都不安宁?因为,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会疯的,只有我发疯的话,那就太寂寞了……
  •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扛起陨落之日

    扛起陨落之日

    2020年,太阳星表面开始出现大量黑色粒子,在科研人员历时半年的研究观察之下,并没有办法解析出这种现象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时,黑色粒子全面爆发,以极快的速度每秒钟数亿个粒子,最终太阳被黑色粒子完全掏空。
  • 错过流年,遇见时光

    错过流年,遇见时光

    今日头条,国际超模南笙不日将归国。她的回归会为a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敬请期待。南笙:“你若然有一天属于我,我希望你的全部都属于我。”李时光:我也不想爱你,奈何岁月浮影,一眼万年。顾流年:只怪那时年少,不懂如何去爱。待我懂爱,才发现你已离我而去。杨思思:我怎能不爱你,哪怕你已不再是你。
  • 你好!青春

    你好!青春

    校园内到处弥漫着浪漫的气息,但当走入校园后,我们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分离。我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以为会永远在一起。。却永远没想到,有一天我们的感情会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