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是一个让庄飞又爱又恨的地方。
爱这里,是因为,这里让庄飞感到快乐。
恨这里,是因为,这里让庄飞感到痛苦。
凉城是个典型的北方城市。
这里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所长的彰显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这里恩怨分明。喜怒哀乐,各有千秋的表现着自己的悲欢离合。
这个地方,也是庄飞出生的地方。
听妈妈说,庄飞出生的时候,凉城下了年一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没有凛冽的北风,只有漫天的硕大雪花飘呀飘,雪落无声,彻夜不停,翌日方晴,美已倾城。
至于,这里为什么要叫做凉城。那还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二十几年前,这里还很荒凉,荒凉到,只有十几个拥有土坯拼成的茅草房小村子,各个小村子周围是人们耕种的黄豆地,天灾原因,收成也十分的不好,十分的凄凉。
那时候,凉城的气候还是十分的寒冷的,这里的冬天要比夏天长很多的,漫长的冬天,厚厚的积雪,刮脸的寒风,这些在一起,形成了北方一种独特的东西——烟儿炮儿。凉城的冬天,真的是冷的彻骨,冷的叫人难忘。那时候的凉城,根本不像现在这般,因为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冬天也变短了,雪也变得小了很多。
那时候,凉城既是荒凉,也是真正的凉。“凉城”的这个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了。
而小女子——庄飞就是出生在,这里这些个小村子里的其中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其实,庄飞的父亲一家是非常传统的江苏人。早年,在爷爷还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吃不上饭,听到这里的二姑奶回信儿说,到凉城这边儿来垦荒,就能吃上纯白面儿蒸的馒头,还能尝到味道鲜美的大个儿江鱼。要知道,在那个能饿死人的年代,吃上一口饭,是多么大的诱惑。于是,爷爷就怀着悲伤的心情,埋葬了得病饿死的年仅十岁的大伯,带着身体不好的奶奶,和那时还很小的爸爸叔叔一起,来到凉城。当然,爷爷也是来投奔从抗美援朝转业的二姑奶一家的。
可是,爷爷的运气没有那么好,因为不是军人的直系亲属,并没有得到什么照顾,待遇还不如那时的下乡知青。爷爷其实是很有学问的,能背诵不下百首的诗词,写了一手的好看毛笔字。这对于他一个穷得学历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这也证明爷爷的聪慧,和落寞书香门第的家学渊源,让爷爷能够自学成才。
按理说,爷爷在当时当个老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时,有要求当老师,首先要会汉语拼音才行,就这样,爷爷又错过了一个待遇好的工作机会。多亏了爷爷还有一门手艺,那就是木匠。后来,也多亏了这手艺,才能养家糊口,没让一家老小的外来户儿,饿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荒山野岭。
而妈妈的一家人,也是因为同样的目的来到凉城的。姥爷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为了摆脱争连抢吃地瓜秧和挖野菜树皮,都填不饱肚子的厄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姥爷领着一家人,偷偷地背着严厉的村长逃走了,一路上风餐露宿,来到了凉城,投奔来这里当知青的三姑姥一家。之后进了那时候的农村公社,姥爷为公社放牛,姥姥为公社的食堂做饭,因为,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手脚麻利又能干,总算能养起家里的三个孩子了。
而沈爸爸和沈妈妈认识,也是因为一个老式中国人的传统婚俗——包办婚姻。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那时候,因为沈爸爸的大堂姐,与沈妈妈的堂哥是夫妻俩。通过介绍,庄飞的爷爷知道了沈妈妈这个唐家的二女儿很贤惠,于是去唐家看过,之后非常满意,就一定要自己的儿子将唐二姑娘娶回家。
于是,就这样,三个月后,凉城的冬季刚刚到来,年轻的沈爸爸和沈妈妈就结婚了。
在此一年后的雪夜里,就有了一个女孩儿,就是沈雪,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沈庄飞了。
直到现在,他们一家人还是幸福地生活在,那个已经有翻天覆地变化的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