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84500000015

第15章

杂犍度智品第二

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如此章及解章义。是中应广说。优波提舍。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为止他义故。如摩诃僧祇部作如是说。自体能知自体。如灯是照性。能自照亦能照他。彼智亦尔。是智性。能自知亦能知他。昙摩掘部。作是说。智能知相应法。弥沙塞部。作是说。智能知共有法。彼作是说。智有二种。一时共生。一与心相应。一不与心相应。心相应智。知心不相应法。心不相应智。知心相应法。犊子部。作是说。人能知非智。为止如是诸异义故。而作此论。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答曰。无也。若复有此智生一切诸法无我。此智何所不知耶。答曰。不知自体。是为便止摩诃僧祇意。不知相应。便止昙摩掘部意。不知共有。便止弥沙塞部意。以智知不以人知。便止犊子部意。此中作问作答。作难作通。如说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此则是问。答曰。无也。此则是答。若复有此智生一切诸法无我。此智何所不知。此则是难。答曰。不知自体不知相应不知共有。此则是通。问曰。谁作此问。谁作此答。或有说者。毗婆阇婆提问。育多婆提答。如毗婆阇婆提问。育多婆提言。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育多婆提答无也。毗婆阇婆提复难。若此智生一切法无我。此智何所不知。育多婆提。作如是通。不知自体不知相应不知共有。复有说者。弟子问师答。复有说者。无有问者。无有答者。但作经者。有如是意。若有人问。颇有一智知一切法。我当答无也。彼复作此难。若此智生一切诸法无我此智何所不知我当答言不知自体不知相应不知共有。此中说一智者。是一刹那智。是故说不知自体。乃至广说。若作是说。此十智中。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可作是答有。谓等智是也。如是九八七六五四三亦如是。若作是说。此二智中。颇有一智知一切法也。答曰有。谓等智也。颇即彼等智。能知一切法不。答曰知。若一刹那顷。等智除自体相应共有。能知余一切法次第二刹那生。能知前刹那等智及相应共有。是故等智二刹那顷。一智能知一切法。上言一智不知者。言一刹那一智。问曰。以何等故。自体不知自体。答曰。或有说者。诸法除自体。于他有缘生义。自体于自体。无长无损。无害无利。无育养无坏。无增无减无因无缘。无次第。复有说者。若自体知自体者。则与世间现喻相违。犹如指端不能自触。如眼瞳黑不自见黑。如刀不自割。是故自体不知自体。复有说者。若自体知自体者。则无二处法。如世尊说。眼缘色生眼识。乃至意缘法生意识。复有说者。若自体知自体者。则无三等触。如世尊说。眼缘色生眼识。是三等触。然有此触生。是以无有自体能知自体。复有说者。若自体知自体者。则无邪见。若邪见能自知我是邪见。此则正见。不名邪见。复有说者。若自体知自体者。此智毕竟性能自知。不能知他。然能知他。是故不知自体。复有说者。若自体知自体者。则无取所取。如取所取。智所知亦如是。复有说者。若自体知自体者云何知耶。为知自体是自体。为知他体亦如知自体耶。为知他体是他体。为知自体亦如知他体耶。若知自体是自体。若知他体是他体。是则为正。若知自体如知他体。是则为邪。若此智生。能知自体。亦知他体者。一智则有二作相。有二作相则有二智。有二智则有众多自体。问曰。若自体不知自体者。摩诃僧祇喻云何通。答曰。此喻不必须通。所以者何。此喻非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中说。不可以世俗现喻难贤圣法。贤圣所作法异世俗所作法异若必欲通者。当云何通。答曰。应说其喻过。若喻有过。所喻法亦有过。云何喻有过。答曰。灯无根无心。非众生数。彼智亦非根非心。非众生数耶。复次灯众微尘所成。彼智亦众微尘所成耶。若不尔者。则不相似。复次如灯体性是照。不若是照性。复何所照。若体性非照。应当是闇。则无明性。为破闇故取灯。若灯体性是闇。则有大不相似过。以何等故。不知相应。答曰。同缘一法生故。是诸心心数法。同缘一法生。以同缘一法故。不能展转相缘。如众多人仰视虚空。不能展转自相见面彼亦如是。复次若慧缘自相应受。彼受为自缘为缘他。若自缘者。有上自缘之过。若缘他者则不与慧共同一缘。以何等故。不知共有法。答曰。以逼近故。如以铜筹盛安阇那药著于眼中。以逼近故。眼不得见。问曰。云何名共有法。答曰。彼回转身口业生住无常是也。西方沙门作如是说云何共有法。慧生时所依阴身。是共有法。问曰。如汝所说。慧生时所依身。是共有法。若然者。眼识生则不自见身众色差别。如眼识余识亦尔。彼作是说。五识生时。能各自缘所依。意识不能。问曰。意能缘一切法。汝先言不能。是则不然。复次若慧生时所依身。是名共有法者。则有大过。何以知之。如苦忍生时。便于自身不得决定。是名于苦得少决定。彼作是言。若苦法忍。不尽决定。苦法智生。尽得决定。如道法忍不尽决定。道法智生尽得决定。彼亦如是者。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于道得决定时异。于苦得决定时异。问曰。其事云何。答曰。如道谛所断邪见。总谤一切道。欲令于道少分决定无有是处。为分别故。设使于道少分决定。便能断谤道邪见。何况尽决定。唯除一刹那相应共有法。如身见或计色是我乃至计识是我。若苦法忍生时。于所依身。不得正决定者。所缘身我见则不应断。所以者何。以苦忍不见我见所缘身故。如身见于苦谛所断烦恼为首。若其不断则余结不断。余结不断则无于苦究竟得正决定。若于苦不得究竟正决定。于集灭道亦不得究竟正决定。以是事故苦法忍现在前。于所依身。亦见是苦得正决定。何以知之。如说苦法忍所缘。世第一法亦缘。彼世第一法。缘欲界五阴尽无有余。颇有一识识一切法。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智后次说识。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是经论旧法。如经说。长老摩诃拘郗罗。往长老舍利弗所问言。长老舍利弗。所言智者云何为智。次作是问。所言识者云何为识。乃至广说。如波伽罗那论中说。云何知法。次问云何识法。如此义等。先说智次说识。如尊者昙摩难提说。若以智以识。有所观察。此事必定。彼作经者。亦随顺旧法。是以先说智次说识。复有说者。识即智。智即识唯长一字。何者阇那秦言智。毗阇那秦言识。长一字者所谓毗也。为断如是意欲说差别义故。先说智次说识。复有说者。以此俱是根本法故。增长法中识为根本。寂灭法中智为根本。复有说者。俱是元首法故。如说道品法中谁为元首。所谓智也。生死法中谁为元首。所谓识也。复有说者。此俱是依法故。如说依智不依识。亦说如行五根识。尽依意识。复有说者。若说智则说数法。所未说者唯是心。是故先说智次说心。复有说者。十二入中。二入能缘。所谓意入法入。若说智即说法入。若说识即说意入。复有说者。此六识各别行境界。如眼识识色。耳识识声。鼻识识香。舌识识味。身识识触。意识唯识法。为止如是意欲说意识能缘一切法故。次智说识。复有说者。智能缘一切法故。次智说识。复有说者。智能缘总相别相。识唯缘别相。为止彼人意欲说识能缘总相别相故。次智说识。复有说者。智行相似不相似境界。识唯行相似境界。为止彼人意欲说识行相似不相似境界故。次智说识。复有说者。欲止犊子部意故。彼说智是道支。识是有枝。彼依佛经。作如是说。识缘名色故。知是有枝。云何圣道。所谓正见。乃至正定。是故说智是道支。为止如是意欲说智识俱是有枝俱是道支故。次智说识。复有说者。止譬喻者意。譬喻者说。智之与识。是次第生法。不一时生。为止彼人意故。作如是说。若此智生一切法无我。此智何所不知。此智必有相应识。便止彼人识智次第生意故。如智能缘一切法无我。识亦如是余文如上说。颇有一识识一切法。此中亦有问有答。有难有通。应如智文说。如说有缘一切法无我行。问曰。此何处经中说。答曰。如偈说。

若能以智观  一切行无我

能生厌苦心  是道得清净

此偈当知说诸行无我。问曰。如说能生厌苦心。此云何能缘一切法。答曰。有说者初半偈说一切法无我行。后半偈说缘苦谛行。复有说者。初半偈是观行时。后半偈说是见苦时。复有说者。此偈举说缘苦时无我行。所以者何。无漏法非是可厌法。问曰。若然者云何是缘一切法无我行。答曰。一切有二种。有少分一切。有一切一切。此中说少分一切。非一切一切。余经亦说。一切皆炽然。无漏法不炽然。当知说少分一切。彼亦如是说少分一切。复有说者余经亦说。一切行无常。一切行无我。涅槃寂静。此经即说一切法无我行。评曰。且置佛经说与不说。如是说者好。应有缘一切无我法行。所以者何。行者在初行地。必有如是观现在前。是以说之。问曰。如空行亦能缘一切法。此中何以不说。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如空行有所以空。有所以不空。有所以空者。如自中无他。有所以不空者。以自故不空无我行无。如此分别。是以尊者和须蜜作如是说。我不说一切诸法悉空。问曰。以何等故。有漏无我行。能缘一切法。无漏无我行。唯缘于苦。答曰。或有说者。有漏无我行。于观行中势用胜。无漏无我行。得正决定时。自分中胜。如初观行时。行者必观一切法是无我。是以有漏无我行势用胜。能缘一切法。无漏无我行。于自分中明了故胜。是以不缘一切法。复有说者。无漏无我行。能对治四倒。如四倒所缘。彼无漏无我行亦缘有漏无我行。不能对治四倒。是以能缘一切法。复有说者。无漏观谛有分齐。有漏观谛无分齐。复有说者。无漏者。对治烦恼。非一切法是烦恼性。有漏者。不对治烦恼。是以能缘一切法。问曰。如有漏无我行不能尽缘一切法。彼作是念。一切诸法无我。云何非是邪也。答曰。或有说者。彼缘多分。不缘少分。缘多分者。如大海水。少分不缘者。如海水一渧。复有说者。随其所行。随其境界。尽缘自体。相应共有。非其所行。非其境界。是以不缘。问曰。缘一切法无我行。体性是何。答曰。慧是体是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今当说所以名无我行。答曰。此行无我法故。名无我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双重人格我是苏晓倾

    双重人格我是苏晓倾

    初次见面,他就觉得她似曾相识。但后来,她······
  • 风雨路遥遥

    风雨路遥遥

    “如果...我说如果,是我求你,你会答应放过他吗”女子低低的说道,眼中有着脆弱的光芒,仿佛一碰即碎。“呵”男子苦笑一声“你应该知道从始至终我想要的只有你,那么这样的要求你能做到吗?”女子愣住了,“我...”“既然做不到,又何须求我”男子冷冷的打断她。
  • 灵韵帝天

    灵韵帝天

    小镇被屠,父母失踪,少年背负血海深仇,历练艰险!尸山血海,屠戮宗门,少年化身灭世魔神,君临天下!
  • 妃倾天下:邪帝的专属恋人

    妃倾天下:邪帝的专属恋人

    她,一世轻狂,最后命丧黄泉。异世重生,穿越为废材三小姐,鞭打恶毒庶姐,斗小三,制度神兽闯天下,竟找到自己的身世之谜。他,身份尊贵,却甘愿为她放弃所有。当千年时的真相重现时,他和她又该何去何从。“娘子,你还歉我一个孩子呢!”某人委屈的说。某女咬牙切齿地说:“君邪寂,你还要脸不要脸的?”
  • 十二校草的宝贝

    十二校草的宝贝

    NP+微虐微甜+微玛丽苏+处*女*作+慎入她是全求排列第一的冷氏千金——冷熙琳她是冷氏千金的至亲闺蜜,是冷氏集团董事长的干女儿——安陌陌他们是与冷氏并列第一的EXO集团的十二位少爷他们是圣约克学院的十二个校草她——冷熙琳,他——边伯贤两人有着扯不断的爱情。她本因他而冷漠,因为他们,她回到了从前的模样。他们有着许多秘密...当十二校草爱上了她她却离开了。重遇的那瞬间,她忘掉了他们就让我一个人失忆,消失在你们的世界里。当记起了一切,却没了往日的微笑一切都是我在自欺欺人,只是在那片回忆中不肯走出来而已。
  • 恶魔独宠:宝贝,快到碗里来

    恶魔独宠:宝贝,快到碗里来

    第一次接触面对重天而降她,他一个侧身使她投送了别的男生怀抱,第二次接触他为了自己的目的要求她唱全日文歌,第三次见面,啊,啊,啊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帅气欧巴扑倒傲娇可奈小甜心!
  • 极道武天

    极道武天

    目睹了一个小镇的毁灭过程。君润首次感受到了绝望。而这场灾难无疑成为了他前进的一大动力。一切的故事,在他立下墓碑群的那一刻悄然开始---
  • 女总裁的护花使者

    女总裁的护花使者

    韦跃和林薇儿原本是两个打死都不会走到一起的人,却因意外相遇,从此牵扯不断。林薇儿是环宇公司的总裁,这位女总裁做事雷厉风行,绝对不输于任何商业枭雄中的男人。而大学毕业的韦跃,也是真才实学。年轻大学生遇到美女总裁,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摩擦火花,而或是阴谋不断?小白脸,他不是。大龄女青年,她不是……
  • 向着青春挥挥手

    向着青春挥挥手

    黄昏摇曳的地平线,喜欢看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笔伐转动,那是青春三百六十五度的宁静与张扬。这是我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用一种独特的诗意来回忆,只因我们曾经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