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伴随着阵阵鸡鸣鸟叫,东方的大地上迎来一缕阳光,驱散了深夜的寒冷。
潞州城中,昭义节度使府邸内,郭屹和罗博好好休息了一个晚上,一大早起来,精神饱满,气血充盈。幸好昨晚李筠处理及时,不然他俩体力得不到补充的话,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修为,更会因为气力耗竭,对他们身体的成长造成一定的损害,毕竟他们还是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罗博四下了看了看,见院子中没有人,便开口说道:“公子,你醒了?”
“嗯,罗博感觉怎么样?”郭屹同样张望了一下,低声说道。
“感觉很好,公子你呢?”
郭屹嘴角轻轻一扬,接着说道:“昨天的战斗确实对咱们武艺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诚不欺我啊!”
罗博点了点头,结合自己身体的变化,非常认同,继续说道:“公子,要不咱们试一试啊!”
“好的啊!”
说完两人一人持锤,一人端枪,战到了一起。
只见,郭屹左脚向前上步,身体随之左转,右锤同时向右后沉落,上动不停右脚迅速向前跨一大步,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在后蹬直成右弓步,同时由后左右分开向前上打去,两锤相碰,携风而至,嘴中大喊“双峰贯耳”,一双大锤直奔罗博的头部抡去。
罗博见郭屹双锤力大,自知不能硬接,连忙将身子右转,左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腿下蹲成左虚步,双手持枪使枪体斜架于体前,枪尖朝上,这一招“玉女穿针”是要利用手中长枪的距离优势,从侧面刺向郭屹的腋下。
郭屹也知道这他要在不收手的话,没等到砸到罗博,自己腋下就被戳了个窟窿,只好临机变招,左手一挥,要用锤子荡开罗博那袭来的长枪。只听“当”的一声,锤身与枪头磕在一起,郭屹从小身体强横,又练的是聚力之法,所以这一锤下去,震得罗博虎口发麻,长枪险些脱手。
一招下来,罗博暗吃一亏后,立马改变了战术,不再和郭屹硬碰硬,利用长枪的长度、敏捷和柔韧,调动体内刚柔之劲,以柔克刚,左挑右晃,不断地化解郭屹势大力沉的锤子。
两人锤似惊雷,枪如疾风,枪来锤往,又战了十数个回合,郭屹也感觉到了罗博刚柔内劲的巧妙,锤子打在长枪之上软绵绵的,好像所有的力气都被泄去一样,让他有一种有劲没地方出的无奈。
就在两人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忽然传来阵阵喝彩声:“好、好、好!果然英雄出少年啊,两位端的好武艺!”
还在切磋中的罗博心里清楚,再打下去的话,他的手就会被郭屹锤得失去知觉,听到有人在说话,心想有台阶下了,连忙跳出战圈,施礼道:“见过节度使大人!”
郭屹也见有人走了过来,又开始演了起来,举起大锤,对着李筠说道:“你…你这老头,为何打…打扰我俩比武!”
李筠知道这小皇子心智不全,性情难定,连忙说道:“启禀皇子,早饭已经准备妥当了,下官只是怕饿着了皇子,来请你们去吃早饭,所以才失声打断了你们,恕罪,恕罪!”
罗博见李筠毕恭毕敬的样子,觉得这么欺骗他,心里有些过意,连忙说道:“李使君,公子他就是这样的人,无须您如此这样解释,只要能逗他开心就好了。”
说完,又在郭屹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郭屹才放下手中的大锤,嘿嘿说道:“能…能吃饭啦!那走…走吧!”
接着扛起大锤,向前院大步走去,根本不顾罗博和李筠二人。
李筠见郭屹在前面走着,趁他不注意偷偷擦了擦头上的汗,轻轻地看着罗博说道:“这些年,伺候着皇子,真是辛苦罗小壮士了!”
罗博想了想,略作谦虚地说道:“使君,其实和公子在一起的日子还是很快乐的,因为公子头脑简单,所以他十分的天真单纯,跟在他身边,有些时候在他的影响下,忘记好多烦心的事。没有了心里的烦恼,虽然有些难伺候,那都是小事了。”
“哦?没想到罗小壮士这么小,竟然能有这样的感悟,真是叫人侧目相看啊!”
罗博抓了抓头发,笑了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时,郭屹回头,说道:”喂!快…快点,小爷我…我找不到路!“
李筠和罗博相视一笑,快步走到了前面。
三人正在吃饭时,忽然一人快步进来禀报道:“启禀使君,据斥候来报,汉辽联军昨晚连夜向北退了十里。”
李筠听了,慢慢放下筷子,沉思片刻,说道:“你先下去,再探再报!”
……………………
而此刻的北汉大营之中,皇帝刘崇已经传令下去,命士卒们吃过早餐集中到校场之中。
之前,刘崇将他的计划告诉了先锋张元徽和契丹大将杨衮,想借此转移士兵的注意,用更高额的奖赏诱惑他们,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但刘崇子登基称帝之后,早已在纸醉金迷中迷失了自我,根本就没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只凭他短浅的目光,肤浅的见识,就想振奋士气,稳定军心,奠定胜局,这根本就是不现实。
张元徽知道,要是这么做的话,如果能打出一两场胜仗的话,那什么都好说,但是只要稍微输了一阵,那军心必将更加的不稳。战事不利,粮草不足,加上离家太远,军队中只怕会出现逃兵,到那时想控制就怕也控制不住了。
他听了,大吃一惊,想了好长时间,觉得毕竟郭周那边的部队也不是白吃饭的,一个潞州城就阻碍那么长时间,更何况已经听闻郭周新皇柴荣准备御驾亲征了,根本就很难从中取得胜利,那这样做的话肯定是弊多利少,不仅不能振奋士气,相反,可能会带来更恶劣的后果。
所以,张元徽一直在劝阻着,希望刘崇收回成命,但刘崇此时正活在他的自以为是之中,刚愎自用,根本就没听他的劝告。
契丹大将杨衮和张元徽的想法是一致的,柴荣已经御驾亲征前来抵御了,虽然北汉和契丹联合后,又大军十多万,柴荣只有五万的人马,但真像刘崇那样一意孤行,轻军冒进的话,到那时肯定会中了郭周的埋伏,这战争没怎么打,就要以失败告终了。
眼下,在杨衮看来,最为合适的办法,那就是“围点打援”,既然柴荣已经御驾亲征了,那么何必再去汴梁呢?只要抓住他,或是杀死他,郭周便会群龙无首,那么整个中原无人领导,正是我契丹入住的最佳时机。
既然柴荣领兵前来,必是来救援潞州的,那只要在来潞州的必经之地埋下埋伏,到时候以逸待劳,杀他个措手不及,十几万的兵马围攻四五万人,那又会怎么逃脱的掉呢?
杨衮也沉思了许久,同样并不赞成刘崇的计划,但他又不能将他自己之前的整个谋划告诉他,防止被人知道,走漏了风声,所以只以“不能轻敌冒进,要稳扎稳打”为理由,开口劝谏刘崇。
但刘崇已经深深地陷入了这份自信之中,目空一切,根本就听不见别人的话。就这样,三人在大帐之内争论了大半夜,直到太阳快要升到天空正中的时候,杨衮才负气会自己的营帐中去了,显然刘崇和杨衮并没有谈拢。
而张元徽见杨衮走了,自己也知道凭自己是劝说不动刘崇的,但又不能像杨衮那样,一拍屁股甩门而去。张元徽本就是北汉的将领,自然要对皇帝唯命是从了,劝说不动刘崇的情况下,他也只好违心领命了。
此刻,已经快要将近中午,张元徽领着士兵集中在校场之中。带着昨天攻城的失败,以及根本就没有填饱的肚子,北汉的士兵们状态根本就不好。
刘崇站在点将台之上,看着下面无精打采的士兵,心里有事一番怨气,感觉这些都是白养的废物一般,关键时刻竟然一搓就败,一蹶不振。
但又想到,还需要这些人为自己卖命,便面带微笑,装作意气风发的样子说道:“弟兄们,虽然昨天的攻城我们遭到了一些挫折,也损失了些弟兄,但是大家不必灰心丧气,因为我们就要迎来更大的胜利了!”
底下的士兵一听,立刻小声的议论起来。
刘崇见下面的士兵们,对战事还是挺感兴趣的,挥着双手示意安静之后,继续说道:“逆州皇帝听闻大兵前来,已经决定御驾亲征,我们现在只要抓住他,再一举攻下汴梁,那时整个中原都在咱们的手里,还愁一个小小的潞州城吗?”
“弟兄们,咱们的人数比逆周多出一番还多,只要迎着他们,将他们包围起来,那时候只要一人一刀,便可以建功立业,成就功名,蒙荫后代,流传千古了!”
刘崇的话确实特别的又吸引力,手下的士兵们已经有人开始随着刘崇的话幻想起来了,刘崇再次振臂高呼道:“将士们,这天大的功绩就在咱们的眼前,此时不取,待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