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湖州原来是那么的古老,据说湖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在80万年前。若不是此次跟随我的师傅省政府参事桑士达深度游了湖州,还真不知道。
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安城
安城城外的这段古城墙,带着历史的斑驳和沧桑,就这么矗立在江南绵绵的冬雨中。砌墙的砖块显然已经历经上百年的风雨却依然整齐而坚硬,任由爬山虎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藤条爬满石头的缝隙并且严肃地表白着建造之初时的理由:扎根城门,阻挡外敌。
城墙外是一条深阔的护城河,河面上如今已经长满青苔和绿色浮游植物。但依稀能见当年的模样,想当年兵戈铁马,多少马匹被这道护城河拦在了城门之外,而又有多少弓弩曾齐发这堵墙,被石墙阻挡后折断了尖锐的戈矛,失去了汹汹气势。
这段古城墙当年的意义就在于保护这座名叫安城的城市,不让兵戈铁马和炮火硝烟袭扰城里的居民。
据说,公元前221年的时候,安城曾经是越国的都城。秦朝的时候,安城是浙江的郡府所在地,当时的郡府也就是现在的省会城市。这段城墙建于元末明初,位于安城镇内。绵延3000多米,约有5米多高。古时有四处城门:东门迎春,南门朝阳,西门宝成,北门拱辰。曾在明清时期被多次修复。所以,今天看见的模样是多次修复后的样子。
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晏子的人,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汉代刘向在《晏子春秋》的叙录里,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作为一位著名的使者,晏子出使楚国那一段故事,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并且编入了中小学课本教材。几乎家喻户晓的这位春秋时期的政界名人在这里娶了吴王的女儿为妻。所以,晏子事实上是安城的女婿。
这座古城里显然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如此久远的时代,只留有一段古城墙,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想象着春秋战国时期,这位名叫晏子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在这座城里走来走去。肯定也会路过城门,而春秋时期的古城墙是否也是这般模样?
后来我们在安吉县的博物馆里看见了埋藏在这块古老土地里先人们的遗物。博物馆里陈列的是一种石质的工具,据说出产在旧石器时代的80万年前。实物证明了那时,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博物馆里还有一块龙形的玉佩,保留完好,典雅霸气。虽然现在还没有考证出玉佩的主人是谁,但是可以肯定玉佩的主人是一位王公贵族,因为玉石在古代原本就是宫廷贵器,更何况这是一块雕刻着龙形的配饰,佩戴者的地位身份一定极其尊贵。同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还有一只瑟,仔细看,还能看见留在瑟上的丝质的琴弦。这种巨大的乐器,当年也属宫乐中的一种,平素里很少见到,而在安吉博物馆里见到了,实属难得。而博物馆里最多的宝贝是铜镜,湖州铜镜主要出土于安吉高禹,那边地势高,可能是高人贵族的墓地。在古代的时候曾经是全国铜镜生产大省,在安吉博物馆里展出的铜镜,比前段时间我在浙江博物馆里看到的铜镜展还要多。据说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这些珍贵的器物深埋在地下那么多年,不少是因为地产开发而被当地的农民随便一挖挖出来的。还有很多还深埋在地底,不为人知。
博物馆里陈列物只是安城遗物的冰山一角,但是它的富庶繁盛已窥见一斑。
差点出帝王的鄣吴村和吴昌硕
我们来到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村里吴昌硕故居纪念馆快要关门了。
吴昌硕故居是一座四合式的深宅大院,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进三间二层楼的房子。因为历经战乱,故居仅存一进房间。书画家王个簃书写的“吴昌硕故居”五个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在门楣上闪耀。平屋里有吴氏史迹展厅,陈列有《吴氏世系图》、“文革”时期出土的明嘉靖朝”明嘉靖朝“吴氏父子四进士”的墓碑。然后是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后面是主楼。中间的堂屋上悬挂着吴昌硕嫡孙,上海书画家吴邺的《紫藤》图,两边是民国大书法家于有任所撰,吴昌硕嫡重孙吴所书的对联:“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二楼东头是吴昌硕的书斋,古朴的书桌上安放着自制的刻刀和笔架。书房侧边开有一扇非常狭小的窗户,打开窗户,有一束光漏了进来。窗外是金灿灿的银杏树。据说,当年吴昌硕每天一回家,就躲到楼上去,然后就着小窗口里的光,篆刻并练习书法。一去就老半天不出来,当地的乡邻给吴昌硕取了个绰号叫“乡阿姐”,意思就是说,吴昌硕足不出户就像大闺女一样。而正是这种足不出户的习惯使得吴昌硕在若干年后一旦走了出去后,便能驰骋艺海,勇闯上海滩,并且成为西泠印社的第一位掌门人。而幼时的吴昌硕又经历了战乱和家人的离散,饱尝艰辛。可以说如果没有苦难,也许就成就不了后来的吴昌硕。
故居里四散着拓有吴昌硕字体的各种拓片,一代宗师的笔迹近观之下,着实让人深感震撼。
吴昌硕故居边上有一座状元桥,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年吴家“吴氏父子四进士”而建造;还有半月池及其门楼,虽然经历了清朝咸丰年间至今的战争纷乱,1997年后经政府重修,但其气势、奇特的样式、精巧的工艺和细节处的典雅还能看出昔日诗礼之家的丰采。
吴昌硕的故里鄣吴村,历来有“大大鄣吴村,小小孝丰城”之说。的说法。村里一位做手工扇子的艺人作了我们的向导。他先带我们去村里的扇子博物馆里给我们看了他的一个绝艺:没有用一个外露的钉子,而将扇子巧妙地整合起来。他告诉我们,鄣吴村现在是扇子大村,供应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扇子市场。连杭州王星记扇厂的扇子基础部分也都是鄣吴村供应的。
然后这位制扇艺人带我们去看了这个“大大的鄣吴村”。他告诉我们,北宋时,村民仅几十户。历宋、元、明、清数百年发展,已形成为拥有五六千人之众的大村,鄣吴村成为了安吉、孝丰地区,乃至浙北、皖南地区声名卓著的大村。建炎初,高宗南渡,淮安吴氏举族南迁,吴瑾挈家辗转徙此定居。吴瑾八世孙吴松,耗重金创建孝丰学宫。然后,吴松的儿子,吴麟、吴龙,均于明嘉靖五年(1526)同登进士榜,孝丰县为之立双进士牌坊。嘉靖十七年和四十一年,麟子维岳、维京先后进士登科。而“父子叔侄世进士”成为当地佳话。孝丰县又为之立科甲坊,鄣吴村中立甲第联芳等坊。当年的四进士吴氏父子叔侄均被朝廷委以重任。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吴家大兴土木,豪华府邸、牌坊、祠堂、陵墓。于是,吴门后代多名流,且为官者众多。
我们在村里游览的时候,这位制作扇子的艺人还带我们看了环村流淌的鲤鱼河。鲤鱼河的由来是有典故的,据说是当年朱元璋路过此地后,发现鄣吴风水很好,后来派刘伯温再度前去探访,因为刘伯温擅通占卜。刘伯温去看了之后,发现那边的风水确实非同一般,于是在那里装模作样地考察,表面夸赞鄣吴村风景好,实在是暗地里安排人坏了那里的风水。而并不知情的当地人就把这条环村而生的河流唤作“鲤鱼河”。意在表达,这里可能会出现“鲤鱼跳龙门”。现在,鲤鱼河尚在,大约是一条1米来宽的小河。一眼能望见河底的淤泥,据村民说,淤泥有一米多深,底下是河床,河床是一些垒得非常整齐漂亮的鹅卵石,当年修这条河还是颇费一番工艺的。现在还能看见一些村民在鲤鱼河边洗漱,但是据说鲤鱼河里的水现在基本上不能用来饮用了。
奇就奇在,自从刘伯温坏了风水之后,那里果然没有出过皇帝了。但是却出了四进士。太平天国时期,长毛造反,村里只剩下了25口人,后来鄣吴村的居民是从各地移民过来的,而仅存的吴氏家族又出了一个“诗书画印”四绝闻名中外的近代艺术大师书画界泰斗吴昌硕。
我们在鄣吴村见到了吴昌硕的第五代孙吴申生,他现在是吴昌硕故居的讲解员,住在祖上曾经租粮的一个仓库里。见着我们后,笑着邀请我们品尝他家里煮的番薯和锅巴。
至于刘伯温的那个传说是否真的有道理,尚需探讨。只是湖州倒是真的出了一个帝王的,他是长兴县的陈霸先,浙江素来出师爷多,能出一个皇帝,实在是稀罕至极的事情。
有1000多条扬子鳄的鳄鱼村
被称作“活化石”的扬子鳄,在浙江湖州长兴的一个村落里歇息,繁衍,从一对一直繁衍到了1000多条。
我们到达扬子鳄村的时候,时值正午,冬天的太阳软绵绵地照着扬子鳄村里的一个又一个养殖鳄鱼的池塘。我们坐上了观光游览的电瓶车。因为扬子鳄村实在是太大了,只有坐上观光游览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它全部看完。
目前扬子鳄村一共有两期基地。基地四周树木繁茂,还种植了一大片红梅园。养鳄池塘边上还有亭台楼榭,曲折长廊,别有一番情趣。
在二期基地里,有好多条扬子鳄从水里爬出来,趴在岸边晒太阳,一动也不动,远远地望去,就像两只巨大的塑胶玩具。它们是那么的淡定从容,只偶尔抬抬眼皮。有几只扬子鳄晒够了太阳,摇着尾巴,扑通一下滑入泥塘,激起了一圈水花。然而这样的举动通常比较罕见,大部分扬子鳄喜欢在趴泥潭里一动不动地继续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