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035

第35章 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之三

已说佛十力。当说四无畏。云何为四。一正等觉无畏。如契经说我是诸法正等觉者。若有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难。或令忆念于如是法非正等觉无有是处设当有者我于是事正见无由故得安隐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大梵轮。一切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所不能转二漏永尽无畏。如契经说。我于诸漏已得永尽若有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难。或令忆念有如是漏未得永尽无有是处。设当有者乃至广说。三说障法无畏。如契经说。我为弟子说能障法染必为障。若有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难。或令忆念有此障法染不为障无有是处。设当有者乃至广说。四说出道无畏。如契经说。我为弟子说能出道修必出苦。若有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难。或令忆念修如是道不能出苦无有是处。设当有者我于是事正见无由故得安隐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大梵轮。一切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所不能转问此四无畏以何为自性。答亦以智为自性。所以者何。初无畏即初力。第二无畏即第十力。第三无畏即第二力。第四无畏即第七力故。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无畏无畏是何义。答不怯弱义是无畏义。不倾动义。勇猛义。安隐义。清净义。鲜白义。不惊怖义。是无畏义。界者此四无畏。有漏者三界系。无漏者是不系。地者此四无畏有漏者在十一地。无漏者在九地。所依者此四无畏皆依欲界人赡部洲大丈夫身。唯依此身得成佛故。行相者初无畏十六行相。或余行相。第二无畏诸有欲令缘漏尽境故名漏尽无畏者。彼说灭四行相。或余行相。诸有欲令依漏尽身故名漏尽无畏者。彼说十六行相。或余行相。第三无畏苦集八行相。或余行相。第四无畏十六行相。或余行相。所缘者初无畏缘一切法。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缘灭谛。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一切法。第三无畏缘苦集谛。第四无畏但缘四谛。念住者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法念住。若依漏尽身故则四念住。余三无畏皆四念住。智者初及第四无畏皆通十智。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唯六智。谓法智类智灭智尽智无生智世俗智。若依漏尽身故则通十智。第三无畏唯有八智。谓除灭道。三摩地俱者。初及第四无畏三三摩地俱或不俱。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无相俱或不俱。若依漏尽身故则三三摩地俱或不俱。第三无畏缘苦集空无愿俱或不俱。根相应者总说皆与三根相应。谓乐喜舍。过去未来现在者。此四无畏皆通三世。缘过去未来现在者。初及第四无畏缘三世及离世。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缘离世。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世及离世第三无畏但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此四无畏皆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但缘善。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余三无畏皆缘三种系不系者。此四无畏有漏者三界系。无漏者是不系。缘系不系者。初及第四无畏缘三界系及不系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缘不系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界系及不系。第三无畏但缘三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此四无畏无漏者是无学。有漏者。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初及第四无畏缘三种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缘非学非无学。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第三无畏但缘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此四无畏有漏者修所断。无漏者是不断。缘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初及第四无畏缘三种。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缘不断。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第三无畏缘见修所断。缘名缘义者。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但缘义。若依漏尽身故通缘名义。余三无畏皆缘名义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初及第四无畏缘三种。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缘非相续。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第三无畏缘自他相续加行得离染得者。此四无畏皆可言加行得。三无数劫积集殊胜加行得故皆可言离染得。离有顶染得尽智时得无畏故。问此四无畏加行云何答此加行有二种一近加行谓顺决择分等。二远加行谓初不退菩提心等。如是所说十力四无所畏。一一力摄四无畏。一一无畏摄十力故则有四十力四十无畏。然前说初无畏即初力。第二无畏即第十力。第三无畏即第二力。第四无畏即第七力者。依相显说理实。世尊成就四十力四十无畏。依根本说但言成就十力四无所畏。问若十力摄四无畏。四无畏摄十力者。力与无畏有何差别。有说此二无有差别互相摄故。有说此二亦有差别且名即差别谓名力名无畏。复次坚强是力。勇决是无畏。复次安住是力。不可倾动是无畏。复次不可屈伏是力。不怯弱是无畏。复次自利是力。利他是无畏。复次自摄受是力。摄受他是无畏。复次非他所胜是力。能胜他是无畏。复次非他所降伏是力。能降伏他是无畏。

复次自相智是力。共相智是无畏。复次智是力。辩是无畏。复次因是力。果是无畏。复次自通达是力。能为他说是无畏。复次通达义是力。通达文是无畏。复次法义无碍解是力。词辩无碍解是无畏。复次于法义无碍解究竟明了是力。于词辩无碍解究竟明了是无畏。复次积集是力。受用是无畏。复次如自丰财宝是力。如能分施他是无畏。复次如解医方是力。如能疗病是无畏。复次智慧明了是力。不怯他难是无畏。力与无畏是谓差别。已说无畏。当说大悲。问大悲以何为自性。答以智为自性。有说。大悲别有自性非智所摄。如是说者。大悲是智无别有体知药病等而救疗故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大悲。大悲是何义。答拔济有情增上苦难故名大悲。谓从地狱傍生鬼趣大苦难中拔济令出安置人天喜乐等处。复次拔众生出增上淤泥故名大悲。谓有情类没在烦恼大淤泥中授正法手拔之令出安置圣道及道果中。复次授诸有情增上义利故名大悲谓教众生断三恶行修三妙行。种植尊贵富乐种子。感得尊贵大富乐果。形色美妙众所乐见。肤体细软光明清净。或为轮王。或作帝释。或为魔主。或作梵王。展转乃至或生有顶。或复种植三乘种子引得三乘菩提涅槃。如是皆由大悲威力。复次大价所得故名大悲。谓一切时于一切处。舍施一切所爱身财及妻子等。济诸众生匮乏苦难。具足受持清净禁戒宁舍身命终无毁犯。打骂陵辱割截身支乃至断命曾无嗔忿。精进苦行未尝暂息。恒居寂静专修静虑。为胜慧故求法无怠。如是福德智慧资粮大价圆满乃得如是救众苦难清净大悲。非如二乘或施一食持一宿戒乃至思惟一四句颂便得彼果。复次大加行得故名大悲。谓必经三无数大劫修习百千难行苦行方得如是无限大悲。非如声闻极利根者经六十劫修诸加行便得菩提。非如独觉极利根者唯经百劫修诸加行便得菩提。复次依大身起故名大悲。谓此大悲决定依止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所庄严身。八十随好间饰支体。身真金色常光一寻无能见顶。众生遇者无不获益。大悲依止如是胜身。非如二乘所获功德依止矬陋支体不具诸根缺减无威德身亦能现起。复次舍大安乐救大苦难故名大悲。谓佛世尊弃舍殊胜增上炽盛无量无边不共佛法大安乐事。逾越百千俱胝大海轮围山等诸险难处。游历十方救众生苦作安乐事。如是皆由大悲威力。复次为度无量难化有情造作难为大劬劳事故名大悲。谓佛虽居极尊贵位为众生故。或作陶师。或作商人。或作力士。或作猎主。或作俳优。或贩花鬘。或赁船筏。作如是等诸猥杂类。拔济种种所化有情。或将阿难游历五趣。昼夜无间饶益有情。或为指鬘得度脱故延促地界时远时近。令其调伏然后化之。虽复成就增上惭愧而为有情现阴藏相。令彼见已诽谤止息。无量有情闻皆从化。虽复久断轻躁调戏而为有情现广长舌。乃至发际遍覆面轮令诸有情因受佛化。如是等事无量无边一切皆由大悲威力。复次倾动大舍故名大悲。谓佛成就二种大法。一者大舍。二者大悲。若佛安住大舍法时假使十方诸有情类。一时吹击大角大鼓。或现雷震掣电霹雳诸山大地倾覆动摇不能令佛举心视听。若佛现起大悲法时。击大舍山令其振动。亦令无量那罗延力所合成身。如大猛风吹小草叶处处飘转作诸有情利乐胜事。由斯等义故名大悲。如是大悲界者唯是色界。地者唯在第四静虑所依者唯依欲界人赡部洲大丈夫身。唯依此身得大悲故。行相者非十六行相是余行相。所缘者通缘三界诸法有情。念住者唯法念住。智者唯世俗智。三摩地俱者非三摩地俱。根相应者舍根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是三世。缘过去未来现在者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唯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缘三种。系不系者唯色界系。缘系不系者缘三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唯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但缘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唯修所断。缘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缘见修所断缘名缘义者通缘名义。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虽通缘自他相续而多缘他相续。加行得离染得者。可言加行得。三无数劫积集殊胜加行得故。可言离染得。离有顶染得尽智时得大悲故。问云何名为大悲加行。答此加行有二种。一近加行谓顺决择分等。二远加行谓初不退菩提心等。问此大悲何力摄。答处非处智力摄。以佛世尊不共功德多分摄在处非处智力中故。问悲与大悲有何差别。答应知略有八种差别。一自性差别。谓悲无嗔善根为自性。大悲无痴善根为自性。二行相差别。谓悲作苦苦行相。大悲作三苦行相。三所缘差别。谓悲唯缘欲界。大悲通缘三界。四依地差别。谓悲通依十地。即四静虑四近分静虑中间及欲界地。大悲唯在第四静虑五所依差别。谓悲通依三乘及异生身。大悲唯依佛身。六证得差别。谓悲离欲界乃至第三静虑染时得。大悲唯离有顶染时得。七救济差别。谓悲唯希望救济。大悲救济事成。八哀愍差别。谓悲哀愍不平等。大悲哀愍平等。是谓悲与大悲差别。已说佛大悲。当说三念住。云何为三。一者佛说法时。若诸弟子恭敬听受如教奉行。如来于彼不生欢喜心不踊跃。但起大舍住念正知随宜教诲。二者佛说法时。若诸弟子不恭敬听受不如教奉行。如来于彼不生嗔恨。心无怅恨不舍保任。但起大舍住念正知随宜教诲。三者佛说法时。一分弟子恭敬听受如教奉行。一分弟子不恭敬听受不如教奉行。如来于彼不生欢喜亦不嗔恨。但起大舍住念正知。如是三种不共念住应知亦摄在处非处智力。广分别义如理应思。问此十八种不共佛法几于说法能为胜支。答除三念住余十五种。皆于说法能为胜支。所以者何。佛由十力能立自论。由四无畏能破他论。由大悲故起说法欲。由此三种说法事成。三种念住无如是力。但说法时于弟子众不生忧喜。发起大舍住念正知名不共法如契经说。如来成就七种妙法。云何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义。三者知时。四者知量。五者自知。六者知众。七者知补特伽罗胜劣差别问此七妙法谁几智性。答此七皆是世俗智性。有作是说。知法知量知众三种唯世俗智。知义一种诸有欲令唯有涅槃是胜义者六智为性谓法智类智灭智尽智无生智及世俗智。诸有欲令一切法皆是胜义者十智为性。知时自知八智为性。除灭智及他心智。知补特伽罗胜劣差别九智为性除灭智。有余师说。知时亦以九智为性谓除灭智。评曰。如是所说虽亦有理。然契经中说此七种一切皆是世俗智性皆知事法有差别故。问此七妙法何力所摄。答皆处非处智力所摄。

如契经说如来成就五圣智三摩地云何为五。一者有内证智生。知此三摩地是圣离染二者有内证智生知此三摩地非愚者所近是智者所赞。三者有内证智生。知此三摩地现乐后乐。四者有内证智生。知此三摩地寂静微妙是止息道令心一趣有所证得。五者有内证智生。知此三摩地正念故入正念故出。问此五圣智三摩地谁几智性。答此五皆是世俗智性。有作是说。皆八智性。谓除灭智及他心智。尊者妙音作如是说。皆六智性。谓除苦集灭他心智。如是说者。如是所说虽亦有理。然契经中说此五种一切皆是世俗智性。皆知定事有差别故。问此五圣智三摩地何力所摄。答皆处非处智力所摄。因释身力傍论已了。

云何择灭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执。择灭非择灭无常灭非实有体。如譬喻者为遮彼执显三种灭皆有实体。或复有执。此三种灭皆是无为。如分别论者。为遮彼执显二灭是无为。无常灭是有为。故作斯论。云何择灭。答诸灭是离系。谓诸法灭亦得离系得离系得是名择灭。云何非择灭。答诸灭非离系。谓诸法灭得不离系不得离系得名非择灭。云何无常灭。答诸行散坏破没亡退是谓无常灭。此中散坏破没亡退文字虽有差别而同显无常灭。又诸行散等言。非如散谷豆等令往异处。但显由无常灭无复作用。又散等言不显诸行自性灭坏但显诸行由无常灭无复作用。谓有为法自性恒有由生相故。有作用起由灭相故。无复作用名为散坏破没亡退。

非择灭无常灭何差别。答非择灭者。不由择力解脱疫疠灾横愁恼种种魔事行世苦法。非于贪欲调伏断越。无常灭者诸行散坏破没亡退。是谓二灭差别。此中解脱疫疠灾横愁恼种种魔事苦法者。显有漏法非择灭解脱行世法者。显无漏法非择灭非于贪欲调伏断越者。显异择灭问何故此中但说非择灭无常灭差别不说择灭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复次此中应作是说。择灭非择灭无常灭何差别。答择灭者由择力故有漏法灭。非择灭者不由择力解脱疫疠广说如前。无常灭者诸行散坏破没亡退。复次择灭是解脱是离系相。非择灭是解脱非离系相。无常灭非解脱非离系相。复次择灭于三世有漏法得。非择灭于未来不生有为法得。无常灭于现在一切法转。复次择灭是善。彼得亦善。非择灭是无记。彼得亦无记。无常灭通三种。彼得亦三种。复次择灭是无漏。彼得通有漏无漏。非择灭是无漏。彼得唯有漏。无常灭通二种。彼得亦二种。复次择灭是不系。彼得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或不系。非择灭是不系。彼得唯三界系。无常灭三界系。或不系。彼得亦三界系或不系。复次择灭是非学非无学。彼得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非择灭是非学非无学。彼得亦唯非学非无学。无常灭通三种。彼得亦三种复次择灭是不断。彼得或修所断或不断。非择灭是不断。彼得唯修所断。无常灭通三种。彼得亦三种。复次择灭非择灭俱不染污。彼得亦俱不染污。无常灭通染污不染污。彼得亦二种如染污不染污。有罪无罪退不退亦尔。复次择灭无异熟。彼得或有异熟。或无异熟。非择灭无异熟。彼得亦无异熟。无常灭通二种。彼得亦二种。复次择灭是道果。彼得或是道是道果。或非道非道果。非择灭非道非道果。彼得亦非道非道果。无常灭或是道非道果。或是道亦道果。或非道非道果。彼得亦尔。复次择灭灭谛摄。彼得三谛摄除灭谛。非择灭非谛摄。彼得二谛摄谓苦集。无常灭三谛摄除灭谛。彼得亦尔。应作如是广辨差别。而不尔者前已说故。谓择灭是离系。非择灭无常灭非离系。俱非离系须辨差别。有说。二灭俱不用功得。须辨差别。择灭用功得与二有异故不须说。

问已知择灭离系为体。应说何故名择灭耶答择者谓慧。灭是彼果。择所得灭故名择灭。复次一向劬劳。一向加行。一向功用简择诸法方得此灭。故名择灭。复次数数决择苦等得灭。故名择灭。谓苦忍苦智决择苦谛。于见苦所断法得灭。集忍集智决择集谛。于见集所断法得灭。灭忍灭智决择灭谛。于见灭所断法得灭。道忍道智决择道谛。于见道所断法得灭。以苦等智数数决择苦圣谛等。于修所断法得灭。故名择灭。问择灭自性为是一物为多物耶。有说。一物。问若尔证见所断法择灭时。亦证修所断法择灭不。若亦证者修后对治应成无用。若不证者云何一物少分证少分不证。有说。二物。一见所断法择灭。二修所断法择灭。问若尔证见苦所断法择灭时。亦证见集灭道所断。法择灭不。若亦证者修后对治应成无用。若不证者云何一物少分证少分不证。有说。五物谓见所断法择灭有四。修所断择灭有一。问若尔证欲界见修所断法择灭时。亦证色无色界见修所断法择灭不。若亦证者修后对治应成无用。若不证者云何一物少分证少分不证有说择灭有十一物。谓见所断法择灭有八。修所断法择灭有三。问若尔证欲界修所断上上品法择灭时。亦证欲界修所断后八品法择灭不。若亦证者修后对治应成无用。若不证者云何一物少分证少分不证。色无色界修所断九品法择灭征问亦尔。有说。择灭有三十五。谓见所断法择灭有八。修所断法择灭三界各九为二十七。足前八为三十五。问若尔证初静虑修所断法择灭时。亦证后三静虑修所断法择灭不。若亦证者修后对治应成无用。若不证者云何一物少分证少分不证。四无色地修所断法征问亦尔。有说。择灭有八十九。谓见所断法择灭有八。修所断法择灭九地各九为八十一。足前八为八十九。问若尔见所断法三界九地各有四部九品差别。云何择灭但有八种。又见修所断法一一地一一部一一品各有多种。云何择灭但有一种。评曰。应作是说随有漏法有尔所体择灭亦尔。随所系事体有尔所离系亦有尔所体故。问已知择灭随所系事有尔所量。诸有情类证择灭时。为共证一为各别证。设尔何失。二俱有过。若共证一。云何涅槃名不共法。又若尔者若一有情得涅槃时。一切有情亦应皆得。若尔则应不由功用自然解脱。若各别证。云何涅槃名不同类。又契经说当云何通。如说。如来解脱与余阿罗汉等解脱无异。答应作是说。诸有情类证择灭时皆共证一。问若尔云何涅槃名不共法。答涅槃体虽实是共。而约得说名不共。以离系得一一有情自相续中各别起故。问若一有情得涅槃时。诸余有情何故不得。答若身中有涅槃得者名得涅槃。无则不尔。故无一时一切有情得涅槃失。有余师说。诸有情类证择灭时各各别证。问若尔云何涅槃名不同类。答遮同类因故作是说。谓诸择灭无同类因名不同类。非诸有情无别择灭展转相似。问苦法智忍无同类因。亦应名为不同类法。何故有为皆名同类。但说涅槃名不同类。答苦法智忍虽无同类因。而能与他作同类因故亦名同类。涅槃不尔。复次诸有为法同蕴界处三门所摄。同堕三世。同有生灭。同下中上。同有先后。同从因生。同能生果。故名同类。涅槃不尔名不同类。复次一切法中唯有涅槃是善是常。余不尔故名不同类。谓所余法有善非常有常非善有二俱非。涅槃独具善常二义。是故独名不同类法。问契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如来解脱与余阿罗汉等解脱无异。答三乘身中解脱虽异而善常同故说无异。复次此言显示一相续中有三乘道同证解脱。谓望他身所证解脱。虽各有异而一身中有三乘性同证解脱。随依何乘引起圣道。皆能证得此涅槃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应作是说。诸有情类普于一一有漏法中。皆共证得一择灭体。前说择灭随所系事多少量故。由此前说于理为善问于外物中为亦证得择灭体不。设尔何失。若亦证得择灭体者。既于外法无成就义。云何成就彼择灭耶。又契经说当云何通。如说。尊者舍利子言。我断诸爱得内解脱。若外物中不得择灭。契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答应作是说。于外物中亦得择灭。问若尔既于外物无成就义云何于彼得择灭耶。答虽于外物无成就者。而亦于彼有得择灭。如不成就过去未来命等八根。而有于彼证得择灭。外物亦尔何所相违。问契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尊者舍利子言。我断诸爱得内解脱。答说于内蕴得解脱故。当知于外亦得解脱。复次外物解脱依内得故。亦名为内。谓内身中修道方得。复次外物解脱得是内故亦名为内。谓得彼得是内蕴摄。复次断内烦恼而得彼灭故亦名内。谓外物中所有择灭断内能系烦恼方得。是故经言。得内解脱。有余师说。外物中无择灭可得。唯断能系诸烦恼缚得择灭故。问若尔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乃至广说。答彼经应说。诸行断故名为断界。乃至广说。不应言一切而说一切者。当知彼说少分一切。谓一切有二种。一少分一切。二全分一切。彼经但说少分一切。有作是说。诸外物中虽有择灭而不可得。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宁说为无不应说有而不可得。既不可得何须如是无用灭为应作是说。亦有亦得。所以者何。诸有漏法无始时来烦恼所系不得解脱。若断烦恼彼离系故便得解脱。如人被缚后解脱时人名解脱。非谓绳等。既于所系证得解脱故外物中亦得解脱。若不尔者与品类足所说相违。如说。云何得作证法。答一切善法。若外物中虽有择灭而不可得。应有善法非得作证便违彼说。故外亦有择灭可得。问择灭自性为即是蕴为但蕴无。若即是蕴。有情本来应得解脱。以皆本来成就蕴故。若但蕴无。如何为无勤修圣道。答应说。择灭非即是蕴。亦非蕴无。但于有漏诸蕴中得别有自性。

同类推荐
  • 士昏礼

    士昏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dingburgh Picturesque Notes

    Edingburgh Picturesque No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YELLOW FAIRY BOOK

    THE YELLOW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般若心经略疏

    般若心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释迦谱

    释迦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血脉战帝

    血脉战帝

    【火爆玄幻,万人追读】天武大陆,武道独尊,在这里,强者可控人生死,而弱者,则只有受人欺凌,苟且偷生。亿万年前,战神天刑成魔,被群雄猎杀,战神一族,被屠灭殆尽。亿万年后,穿越为先天弱体的特种兵王,得战神一滴精血,立誓为战神正名,一代天骄,自此诞生。书友交流群:(472317975)
  • 一场人生一场梦

    一场人生一场梦

    曾经天真的以为,我若待你如一,你便陪我一世,人生最可笑的莫过于因为感情的缘故被迫从神坛跌下,撕下了高冷的外布,成为一个疯癫的逗比。
  • 鬼王来袭:邪魅妖妃

    鬼王来袭:邪魅妖妃

    21世纪的一名秘密少女因为一些原因跳海,醒来后竟然到了一个架空大陆:澜月大陆。在这里虽然是以强者为尊,但也是男尊女卑。当你小妾?我不喜欢种马。当你皇子妃?我不喜欢利用我去夺嫡的男人。这些渣男滚开!“易儿,你看我怎么样?”一个妖孽般的男人对着一脸淡漠的女子眨眨眼。“……你太丑。”“易儿,现在我还丑么?”男人从背后抱住她,将头埋在她的颈窝低低的问。“一样丑,不过可以将就一下。”平淡无波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好!只要有我宫陌尘在,别人休想伤害你。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感谢贫穷

    感谢贫穷

    本书介绍了中国资本市场纵横驰骋的“猎手”沈南鹏和熊晓鸽的人生经历,介绍了那些经典的投资案例中隐藏的财富智慧,他们对企业运营者和创业者提出的建议,他们人生中蕴含的成功密码以及他们给在财富道路上的“猎人”的思考和启发。
  • 永恒仙狂

    永恒仙狂

    手握日月摘星辰,脚踏乾坤八方震。天若有情天亦老,仙路争锋我为狂!这是一个小人物逆天改命的故事,踏天途,震群雄,群美环绕,逍遥永恒。
  • 重启霸道人生

    重启霸道人生

    重生了,还有超级金手指,开启逆天霸道的人生……别问我有多少钱,反正你不可能比我有钱。未被开采的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翡翠、和田玉等等珍贵资源,这一切唾手可得。埋藏在地下的宝藏,银行金库里的金砖和现金,我可以随时取用,根本无需为缺钱而操心。创建多家世界五强,并不以此为傲,只是闲来无事,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色彩,我认识了很多漂亮的女性朋友。她们之所以为我生孩子,是因为她们觉得我的基因好,我是善良的人,只好成全她们。
  • 爱你从未后悔

    爱你从未后悔

    那年的我们,正面对着青春的挑战,高考成为我们最最紧张的事情。我是安晴你是林奈何我们竟然成为前后桌,我们竟然成为全校最最公认的情侣,更没有想到你竟然成为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你是一个富二代,然而我只是一个无名小粹,我本以为我们不配,却没有想到爱情竟能战胜一切,你对我的爱使我心软,我对你的爱超越了极限.............
  • 十二男神团:月神守护者

    十二男神团:月神守护者

    “啊————————”无人的楼道内传出了一声尖叫。一头被灯光照的发亮的金色大别浪卷的长发,大大的杏仁眼,眸子内清澈无垢,散发着淡淡的金色光芒,一张桃红色的小嘴,微微张着,露出被灯光照的发亮的洁白齿贝,一张略有圆润的瓜子脸,组在一起成了一张美艳动人动人的面孔。她并不是被这张脸惊艳到了,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