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021

第21章 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十一

欲界见苦集所断邪见。能缘三界苦集而非一时。谓异刹那缘欲界。异刹那缘色无色界。问何故不一刹那顷顿缘三界。若苦若集耶。答彼缘欲界亦随增。缘色无色界不随增故。问彼何故缘欲界亦随增。缘色无色界不随增耶。答欲界是彼随增处。色无色界非彼随增处故。复次欲界是彼居宅。色无色界非彼居宅故。复次欲界有彼等流异熟果。色无色界无彼等流异熟果故。复次欲界有彼五部遍行果。色无色界无彼五部遍行果故。复次欲界无彼毕竟对治。色无色界有彼毕竟对治故。

复次若彼一刹那顷顿缘三界若苦若集者。云何而缘为如缘欲界即随增缘色无色界亦尔耶。为如缘色无色界不随增。缘欲界亦尔耶。设尔何失。若如缘欲界则随增。缘色无色界亦尔者界应杂乱。若如缘色无色界不随增。缘欲界亦尔者则不应理。以无烦恼缘自界法而有不具所缘相应二随增者。缘自地法必具所缘相应缚故。若一刹那顿缘三界若苦若集。于所缘境有随增有不随增者。亦应于相应法有随增有不随增。是则违此因理亦坏相应法。勿有此失。故别时缘自界他界理善成立。如是初静虑见苦集所断邪见。能缘八地苦集而非一时。谓异刹那缘初静虑。异刹那缘上七地。如是乃至无所有处见苦集所断邪见。能缘二地苦集而非一时谓异刹那缘自地。异刹那缘上地。非想非非想处见苦集所断邪见。唯缘自地苦集。欲界见灭所断邪见唯缘欲界诸行灭。问何故欲界见苦集所断邪见能缘三界苦集。欲界见灭所断邪见唯能缘欲界诸行灭耶。胁尊者曰。若法欲界爱所耽著身见执为我我所者。此诸法灭应为欲界见灭所断邪见所缘。非彼烦恼能缘他界此亦如是。有说苦集是有为法自地他地展转相引。故彼邪见能缘他地。灭谛无为自地他地无相引义。故彼邪见不缘他地。如是初静虑见灭所断邪见。唯缘初静虑诸行灭。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见灭所断邪见。唯缘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欲界见道所断邪见唯缘欲界诸行对治。问何故欲界见苦集所断邪见能缘三界苦集。欲界见道所断邪见唯能缘欲界诸行对治耶。胁尊者曰。若法欲界爱所耽著身见执为我我所者。此法对治应为欲界见道所断邪见所缘。非彼烦恼能缘他界此亦如是。有说欲界见苦集所断邪见所缘非对治故能缘他地。欲界见道所断邪见所缘即对治故不能缘他地对治。此中有说。欲界见道所断邪见。唯缘未至定法智品道。唯彼是此断对治故。评曰。应作是说。能缘六地法智品道种类同故。俱是欲界坏对治故。如是初静虑见道所断邪见。能缘九地类智品道。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见道所断邪见。能缘九地类智品道。问何故见灭所断邪见唯能缘自地诸行灭。见道所断邪见能缘六地法智品道。或缘九地类智品道耶。答自他地灭非展转因。多地圣道互为因故。问若尔法类品道亦互为因。何故见道所断邪见不总缘耶。有说见道所断邪见亦能总缘法类品道。互为因故。法智品道亦能对治上二界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类智品道于欲界法非对治故。法智品道于上二界虽为对治而非初非全故。又法类品种类品别故。有说九地类智品道是上八地断对治者。即为彼地见道所断邪见所缘非余地道。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以能对治有多种故。又类智品展转为因种类同故。

问一刹那随眠不能遍缘一切。亦无遍随增理。何故名遍行耶。答依彼种类相续而说故无有过。然遍行随眠对遍行因应作四句。有遍行随眠非遍行因。谓未来遍行随眠。有遍行因非遍行随眠。谓过去现在遍行随眠相应俱有法。有遍行随眠亦遍行因。谓过去现在遍行随眠。有非遍行随眠亦非遍行因。若不依彼种类说者。应作是说谓除前相。若即依彼种类说者应言未来遍行随眠相应俱有法。问一切染污法皆以见所断法为因不。设尔何失。若一切染污法皆以见所断法为因者。未断亦作因已断亦作因。未断已断有何差别。又若尔者。何故圣者修所断染污法。有起有不起耶。不起者。谓无有爱诸慢类极嗔缠。起者谓余贪嗔慢无明。又若尔者。识身论说当云何通。如说颇有不善法。唯以不善为因耶。答有。谓圣者退离欲染时。初染污思现在前。若一切染污法。不皆以见所断法为因者。品类足论当云何通。如说。云何见所断为因法。谓一切染污法。及见所断法异熟。又若尔者。复违彼说。云何无记为因法。谓无记有为法。及一切不善法。又若尔者。复违彼说。或有苦谛以有身见为因。非与有身见为因。谓除过去现在见苦所断。广说乃至除未来有身见及彼相应法。生老住无常诸余染污苦谛等。又若尔者。识身论说当云何通。如说。不善眼识。乃至不善意识。皆以不善无记为因。答应作是说。一切染污法。皆以见所断法为因。问若尔未断已断俱能为因。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前未断位名未断因。后已断位名已断因。复次前位未为对治所坏。后位虽亦为因。而已为对治所坏。复次前位于自身中能障圣道。后位虽亦为因。而于自身中不障圣道。复次前位于自身中。能起如烟焰得。后位虽亦为因。而于自身中不复能起如烟焰得。复次前位于自身中。作可诃厌事及垢秽事。后位虽亦为因。而于自身中不复能作可诃厌事及垢秽事。复次前位于自身中。能办所应作事。后位虽亦为因。而于自身中不复能办所应作事。复次前位于自身中。能办同类因遍行因事。后位虽亦为因。而于自身中不复能办同类因遍行因事。复次前位于自身中。能办等流果异熟果。后位虽亦为因。而于自身中不复能办等流果异熟果。复次前位于自身中。能取果与果。后位虽亦为因。而于自身中不复能取果与果。是名未断已断差别。问若尔何故圣者修所断染污法。有起有不起耶。答见所断法与彼或为相续近因。或为不相续远因。若与彼为相续近因者。圣者不起。若与彼为不相续远因者。圣者犹起。复次若已得彼非择灭者。圣者不起。若未得彼非择灭者。圣者犹起。复次彼起定依异生性者。圣者不起。若不定者。圣者犹起。复次彼起定能障圣性者。圣者不起。若不尔者。圣者犹起。问何故圣者不起无有爱耶。答彼是断见所长养故。次断见后现在前故。一切圣者断见已断故彼不起。问何故圣者不起诸慢类耶。答彼是身见所长养故。次身见后现在前故。一切圣者身见已断故彼不起。问何故圣者不起极嗔缠耶。答彼是邪见所长养故。次邪见后现在前故。一切圣者邪见已断故彼不起。问若尔识身论说当云何通。如说。颇有不善法。唯以不善为因耶。答有。乃至广说。答彼依未断因说故不相违。谓彼初起不善思有二种因。一已断。二未断。彼论但依未断因说。复次彼依不善因说故不相违。谓彼初起不善思有二种因。一不善。二无记。彼论但依不善因说。复次彼依自部因说故不相违。谓彼初起不善思有二种因。一自部。二他部。彼论但依自部因说。复次彼依非遍行因说故不相违。谓彼初起不善思有二种因。一遍行。二非遍行。彼论但依非遍行因说。复次彼依不共因说故不相违。谓彼初起不善思有二种因。一共。二不共。彼论但依不共因说。问圣者先未离欲染时。彼染污思亦以不善为因。何故彼论说后退时。答尔时彼思先不成就今得成就。先无缚今有缚。先死今生。是故偏说。问后起染污思亦以不善为因。何故彼论但说初起。答尔时彼得先断今续。先无用今有用。先死今生。是故偏说。有作是说。一切染污法。不皆以见所断法为因。问若尔。品类足论识身论说。当云何通。答彼总相说。若别说者。应作是言。有染污色。以见所断法为因。非一切染污色。乃至有染污识。以见所断法为因。非一切染污识。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以彼论说一切染污法皆以见所断法为因故。一切不善法皆以无记为因故。诸余染污苦谛等皆以有身见为因故。不善六识皆以不善无记为因故。前说为善。尊者设摩达多分别染法有异。彼作是说。有见苦所断法。唯以见苦所断为因。有见苦所断法唯以见集所断为因。无二为因。见集所断法亦尔。实无是处分别故说。假使圣者现观苦已未现观集。从圣道起见集所断法唯以见集所断为因者。得起现前见集所断法以见苦所断为因者。不起现前。因已断故。有见灭所断法唯以见灭所断为因。有见灭所断法唯以见苦所断为因。有见灭所断法唯以见集所断为因。有见灭所断法唯以见苦集所断为因。无三为因。见道所断修所断染污法亦尔。实无是处分别故说。假使圣者现观灭已未现观道。从圣道起见道所断法唯以见道所断为因者。得起现前。见道所断法唯以见苦集所断为因者。不起现前。因已断故。如是圣者于修道中。修所断染污法唯以修所断为因者。得起现前。修所断染污法。唯以见苦集所断为因者。不起现前因已断故。然诸圣者离欲染时欲界修所断染污法。若唯以修所断为因。若唯以见苦集所断为因。合为一聚九品渐断。彼后退时欲界修所断染污法。唯以修所断为因者还成就唯以见所断为因者不成就。因已断故。又于尔时唯以修所断为因。修所断染污法中未来者还成就。过去者不成就。彼后无容起现前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云何同一对治所断烦恼。彼后退时有还成就有不成就。又不能通品类足论识身论说。是故如前所说为善。

问爱于诸界诸地诸部皆等隔绝。何故遍行随眠能于他部随增非他界地。答遍行随眠于他部法。有等流果或异熟果故能随增。于他界地无等流果及异熟果故不随增。复次自地他部粗细相似故能随增。上地细故不能随增。问遍行异熟与不遍行异熟展转为因不。有作是说。遍行异熟与不遍行异熟为因。不遍行异熟不皆与遍行异熟为因。如遍行随眠与不遍行随眠为因。他部不遍行随眠不能与遍行随眠为因异熟亦尔。评曰。彼不应作是说。随眠法异。异熟法异。随眠有五部异熟唯修所断故。应作是说。遍行异熟与遍行异熟为因。亦与不遍行异熟为因。不遍行异熟与不遍行异熟为因。亦与遍行异熟为因。同地同部性类等故。

问遍行因以何为自性。答一切过去现在遍行随眠。及彼相应俱有诸法。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遍行因。遍行是何义。答遍为因义是遍行义。复次能遍缘义是遍行义。复次遍随增义是遍行义。此遍行因唯通过去现在二世有等流果。

云何异熟因。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离思无异熟因。离受无异熟果。如譬喻者。为止彼执显异熟因及异熟果俱通五蕴。或复有执。唯心心所有异熟因及异熟果。如大众部。为止彼执显此因果。亦通诸色不相应行。或复有执。唯心心所及诸色法。有异熟因及异熟果为止彼执显此亦通不相应行。或复有执。诸异熟因要舍自体其果方熟。彼作是说。诸异熟因要入过去方与其果。过去已灭故无自体。为止彼执显异熟因至果熟位犹有实体。或复有执。诸异熟因果若未熟其体恒有。彼果熟已其体便坏。如饮光部彼作是说。犹如种子芽若未生其体恒有芽生便坏。诸异熟因亦复如是。为止彼执显异熟因。果虽已熟其体犹有。或复有执。所造善恶无苦乐果如诸外道。为止彼执显善恶业有苦乐果。故作斯论。云何异熟因。答诸心心所法。受异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此心心所法与彼异熟为异熟因。此中诸心心所法者。谓一切不善善有漏心心所法。此言亦摄彼随转色。不相应行与心心所同一果故。异熟色者。谓色蕴。即眼等五根色香味触。心者。谓识蕴。即眼等六识。心所法者。谓三蕴。即受想思等。心不相应行者。谓行蕴。即命根众同分等。此显异熟因及异熟果俱通五蕴。

复次诸身语业。受异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此身语业与彼异熟为异熟因。问随心转身语业心一果故。如前已说。此中复言身语业者。说何法耶。答善不善表及依表业所生无表不随心转身语二业。此定能招异熟果故。有说。此中说身语表及此刹那所生无表同一果故。彼说非理。身语表业与彼俱生。身语无表非同一界。彼不互为俱有因故。有说。表业与依表生身语无表虽非一果。而定俱时受异熟果一心起故。彼说非理。展转相望非俱有因。如何定说同一刹那受异熟果。然表无表展转不为俱有因故异熟果别。于表业中七支等异。一一各别招异熟果。一一支等有多极微。一一极微有三世别。于一一世有多刹那。一一刹那异熟果别非俱有因故。无表业亦尔。前随心转七支无表能展转为俱有因故同异熟果。此中所说表无表业。则亦摄彼随转生等同一果故所受异熟如前应知。

复次诸心不相应行受异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此心不相应行与彼异熟为异熟因。是谓异熟因。问诸心心所表无表业随转生等。如前已说。同一果故。今复说何不相应行。答今说无想定灭尽定一切不善善有漏得及彼随转生等诸相。前未说故。问无想定受何异熟果耶。有说。无想定受无想及色异熟果。彼命根众同分异熟。是第四静虑有心业果。彼余蕴异熟是共果。有说无想定受无想及色异熟果。彼命根异熟是第四静虑有心业果。彼余蕴异熟是共果。有说。无想定受无想及色异熟果。彼余蕴异熟是共果。有说。无想定唯受无想异熟果彼余蕴异熟是共果。问若命根亦是非业异熟果者。品类足论当云何通。如说。一法是业异熟而非业谓命根。答一切命根唯是异熟。一切异熟由业故显。依此密意故作是言。而实命根亦非业感。复次彼论依世俗说不依胜义。谓诸世间见短寿者即言。是人作短寿业。见长寿者即言。是人作长寿业。有说。无想天处无心时亦受第四静虑有心业果。有心时亦受无想定果。问若无心时亦受有心果。有心时亦受无心果者。云何因果不颠倒耶。答如有色业亦受无色果。无色业亦受有色果。而无因果颠倒过失。此亦如是。尊者设摩达多说曰。无想定受无想及众同分异熟果。彼命根及色异熟。是第四静虑有心业果。彼心心所及余心不相应行。皆非异熟。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异熟众同分是业果故。彼心心所及余心不相应行亦有是异熟者。故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无想定受无想异熟果。彼命根众同分。是第四静虑有心业果。彼余蕴异熟是共果。评曰。彼不应作是说。眼等五根是业果故。应作是说。无想异熟唯是无想定果。彼命根众同分及五色根异熟。唯是第四静虑有心业果。彼余蕴异熟是共果。问灭尽定受何异熟果耶。答受非想非非想处四蕴异熟果。除命根众同分。彼唯是业果故。问诸得受何异熟果耶。答诸得受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异熟果。色者谓色香味触。非五色根。彼业果故。心心所法者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法心不相应行者。谓诸得生老住无常。尊者僧伽筏苏说曰。得亦能受眼等五根及命根众同分异熟果。彼作是说。虽一一得无力能引众同分等众得聚集则能引彼然彼唯感愚钝之身。如蚯蚓等得所感色九处除声。心心所法通三受聚不相应行。谓众同分命根诸得生住异灭。评曰。彼不应作是说。诸得相望非俱有因。设集俱胝复何所益。非一果故不能共引众同分等。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得不能引众同分等。诸业引得众同分等时于眼等根处。但能感得色香味触。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勿无色界得无异熟果故。是以应知初说为善。

问品类足说。云何异熟因。谓一切不善善有漏法。与此论所说异熟因。有何差别。答此不了义彼是了义。此有余意彼无余意。此有余因彼无余因。此依世俗彼依胜义。此有影显彼无影显。复次此说已生异熟因。彼说已生未生异熟因。此说与果异熟因。彼说与果未与果异熟因。复次此说新业果。彼说新旧业果。复次此说过去异熟因。彼说三世异熟因。复次此说正与果异熟因。彼说已正当与果异熟因。是谓此说彼说差别。问何故此中但说正与果异熟因耶。答正与果者其相显故。复次彼果现前施设五趣诸有情故。复次尔时此因用究竟故以正与果。显示当与已与果因。于义便故。此中但说正与果因。

复次欲界中有四蕴异熟因得一果。谓善不善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有二蕴异熟因得一果。谓善不善身业语业及彼生等。有一蕴异熟因得一果。谓得及彼生等。色界中有五蕴异熟因得一果。谓有随转色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有四蕴异熟因得一果。谓无随转色善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有二蕴异熟因得一果。谓善身语表及彼生等。有一蕴异熟因得一果。谓得无想定及彼生等。无色界中有四蕴异熟因得一果。谓善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有一蕴异熟因得一果。谓得灭尽定及彼生等。复次有业唯受一处异熟。谓得命根众同分业。彼业唯受法处异熟。有业唯受二处异熟。谓得意处业。彼业唯受意处法处异熟。得触处业亦受二处异熟。谓触处法处。得身处业受三处异熟。谓身处触处法处。得色香味处业亦尔。各受自处触处法处异熟。得眼处业受四处异熟。谓眼处身处触处法处。得耳鼻舌处业亦尔谓各受自处身处触处法处异熟。有余师说。一切大种皆生色声。欲界诸色不离香味。彼作是说。得眼处业受七处异熟。谓眼处身处及色香味触法处异熟。得耳鼻舌处业亦尔。谓各受自处身处及色香味触法处异熟。得身处业受六处异熟。谓身处及色香味触法处异熟。得色处业受五处异熟。谓色香味触法处异熟。得香味触处业亦尔。谓各受色香味触法处异熟。如是所说是定得者。不定得者其数不定。然有业能受八处异熟。有业能受九处异熟。有业能受十处异熟。有业能受十一处异熟。皆除声处。问何故有业能受多处异熟。有业能受少处异熟耶。答若业有种种功能得种种果者。受多处异熟。若业无种种功能不得种种果者。受少处异熟。如外种子有种种功能得种种果者。如稻苷蔗葡萄藕等。无种种功能不得种种果者。如素酌迦多罗子等。谓泽中有草名素酌迦。一种一茎而高数尺。上有少叶其形如盖。有多罗树高逾百肘。上亦少叶其形如盖。质干虽长果实甚少。业亦如是。然一世业得三世果。无三世业得一世果。一刹那业得多刹那果。无多刹那业得一刹那果。业善不善果无记故。如所生果不减因故。

问诸造业者为先造引众同分业。为先造满众同分业耶。有作是说。先造引业后造满业。若先不引后无所满。犹如画师先作摸位后填众彩。此亦如是。有余师说。先造满业后造引业。如菩萨先于三无数劫造满业已。后于百大劫中方造引业。如是说者。此则不定。或有先造引业后造满业。或有先造满业后造引业。随造业者意乐起故。

复次有三种受异熟业。一顺现法受业。二顺次生受业。三顺后次受业。顺现法受业者。若业此生造作增长。即于此生受异熟果。非于余生。顺次生受业者。若业此生造作增长。于次后生受异熟果。非于余生。顺后次受业者。若业此生造作增长。于第三生或第四生以后。如次受异熟果。然异熟声说多种义。有处等流说名异熟。如说受是爱支异熟。有处长养说名异熟如说饮食及诸医药得乐异熟有处梦事说名异熟如说梦见如是如是种类异熟。有处丰俭说名异熟。如说。星宿在此路行。当有如是丰俭异熟。有处梵王说名异熟。如说大仙我且未去观此光明有何异熟。有处异熟说名异熟。如此中说色等异熟果名为异熟。熟有二种。一者同类。二者异类。同类熟者。即等流果。谓善生善。不善生不善。无记生无记。异类熟者。即异熟果。谓善不善生无记果。此无记果从善不善异类因生故名异熟。问若异类而熟名异熟果者。何故恶趣名非熟耶。答彼亦异熟。然下贱故说名非熟。如有下贱村城等物名非村等。复次过熟故名非熟。如拙陶师烧诸瓦器。多费薪草器皆燋融。不任贸用亦名非熟。恶趣亦尔。苦果太过故名非熟。复次于彼无善异熟故名非熟。问傍生鬼趣亦受善果。如何恶趣皆名非熟。答彼善果少故亦名无。如少水河亦名无水。复次彼趣虽有善果。而不能修余胜善法。故名非熟。譬如农夫收获鲜少亦名非熟。而实恶趣有异熟果。

问何故不善善有漏法有异熟果。无记无漏法无异熟果耶。答自性众缘有具有阙三种不同。如外种故。如坚实种置良田中。以水溉灌覆之粪坏。因缘力具即便生芽。如是不善善有漏法自性坚实。置有田中溉之爱水覆以余结。因缘力具便生有芽。如坚实种置于仓中。水粪缘阙不能生芽。如是无漏善有为法体虽坚实。而阙爱水余结润覆有芽不生。如朽败种虽置良田以水溉灌覆之粪坏。而因力阙不能生芽。如是无记诸有为法。虽以爱水余结润覆。而体羸劣有芽不生。问复何缘故诸无漏法无异熟果。答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若法能令诸有诸趣生老病死恒相续者有异熟果。无漏能令诸有诸趣生老病死究竟断故无异熟果。复次若法能令诸有诸趣渐增长者有异熟果。无漏能令诸有诸趣渐损减故无异熟果。复次若法是苦诸有世间生老病死趣集行者有异熟果。无漏是苦诸有世间生老病死趣灭行故无异熟果。复次若法是身见事是颠倒事。是贪爱事是随眠事。有垢有毒有秽有浊。随苦集谛堕三有者有异熟果。诸无漏法不同彼故无异熟果。复次若无漏法有异熟者。则为胜因得下劣果。因是无漏善有为法。果是有漏无记法故。复次若无漏法有异熟者。则为圣道令有相续。圣道续有与理相违。复次若无漏法有异熟者。何处当受。若在欲界则不应理。无漏法非欲界系故。如色无色界业。若在色界亦不应理。无漏法非色界系故。如欲无色界业。若在无色界亦不应理。无漏法非无色界系故。如欲色界业。若在三界外亦不应理。以三界外无别处故。复次无漏圣道对治异熟及异熟因。若复能感异熟果者。复须对治对治此者。是无漏故。复感异熟为对治彼复修圣道。即彼圣道复感异熟。如是展转便为无穷。是则应无解脱出离勿有此过。故无漏法无异熟果。复次若无漏法感异熟者。则应毕竟不得涅槃。圣者不应精勤修习。是招生死轮转法故。由此无漏无异熟果。问复何缘故诸无记法无异熟果。答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若无记法有异熟果。此异熟果为是无记为善不善。若是无记。何故名异熟非异类熟故。若善不善亦非异熟。以异熟果是无记故。复次若无记法有异熟者。此异熟果是无记故应有异熟。即彼异熟复应能感余异熟果。如是展转便为无穷。是则应无解脱出离。勿有此过故无记法无异熟果。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唯诸不善善有漏法。是异熟因。

同类推荐
  • 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相思尘论

    无相思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教仪集注节义

    四教仪集注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育王传

    阿育王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底拾遗

    花底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龙辰羽灵

    龙辰羽灵

    一种技能可以造就一个人才。懂得无数种技能的人,绝对是超级全才。医学,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厉害的修为等等,这些都是主角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点能力而已,他只求自己活得平凡一点,活得有意义一点。追求平凡的他形成了一生的伟大。伟大并不要多出名,多了不起,只要活得有意义就行!让我们一起来期待风若兮的不平凡与平凡的生活。他是一条龙,他更是一个天使!
  • 西汉年代纪事

    西汉年代纪事

    欲望与道德,王道与权术,灵与肉,心与天。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小人物的成功史,从乡村爱情中走出的好干部、好皇帝
  • 戮神环

    戮神环

    天环大陆,戒者独尊,术器兽体,侦御速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枚专属之戒,却不是都能成为戒者柳勋,天生与人不同,天才还是异类?杀戮,在未来将会引起怎样的血雨腥风?且看柳勋如何成长,如何揭露惊天之秘!!!
  • 废妃

    废妃

    大婚之日莫名失贞,随之而来的是漫天的羞辱。承蒙帝皇开恩,免其一死,打入冷宫永不见天日。知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他根本从来没有爱过她,原来一切都是假的。她悔她恨,若有来生她再也不要爱上他。老天怜悯,以另外一个身份重生。当她再次站在他的身边时,早已物是人非。再次归来,她与他之间又该何去何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世记

    一世记

    一生如渡河,回头无岸;唯一心超脱,方可踏出;人生能有几甲,尽皆虚妄;不虚凡人行,踏岸而歌。有人说人活一世,吃喝二字;有人说来世,还是好汉;我说我只活这一世,一世到永恒。
  • 满面桃花开

    满面桃花开

    我觉得人生呢,处处是惊喜,你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点子背,这是不可控的。就好比我把,一下子就踩粑粑上了,好吧嘴里还嚼着炫迈呢,根本停不下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呜呜呜,我被人蹂躏了,................
  • 一百零八个古堡

    一百零八个古堡

    古堡里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白发老人为何一直待在古堡里不肯离开半步?青衣少女为何一直打着伞不肯放下?年幼小孩为何紧闭双眼不肯睁开?这一切那么的令人匪夷所思。跟着祁墨唐糖一起去探寻古堡的秘密吧!陌陌QQ:3168177320
  • 灵舞苍穹

    灵舞苍穹

    一个地球的青年机缘巧合下挈带这生锈的开天神斧穿越异界,因天赋极高被敌对势力派出高手摧毁了丹田以至于再也无法修炼,而主人公没有放弃,开创了修炼的历史先河,以自身为鼎炉容天地万物与其中,终踏上异界顶峰。成为一位超越盘古的存在苦厄平民糟横祸,痴儿救母魂归西,重生异世动乾坤,一斧一剑舞苍穹!
  • 你是我的一往情深

    你是我的一往情深

    情不知所起,趁风而来。卓妍俊从不认为有人能困住他,就如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撼动得了地球一样。可是,天涯海角,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猝不及防。一个是从不谈情说爱的校圣,一个是默然无闻的贫寒女。应该说,前无瓜葛,后无相逢。可是有一天,他说:“凌微波,我看上你了,做我女朋友。”高智商低情商的她一口回绝。他皱眉:“答应做我女朋友就这么难?”她笑了:“卓少,答应做你女朋友一点儿都不难,难的是,我要下很大的决心拒绝你。”盛世青春,一场岁月如花,谁是你今生不可错过的唯一。韶华之年,人海娉婷,只愿这一路风雨兼程里,执吾之爱,与子偕老。
  • 琼虚

    琼虚

    上古时期,浊气过盛,众界初成,界壁不固,雷电交加,洪水猛兽不绝,天崩地裂时常有之,哀鸿遍野,赤地千里,民生凋敝,寿多不过而立,岁收不过一石,时至丰年方得好转,遂以日月星辰为仙,焚香祭祀,时羞之奠,祈福禳灾。聚众生之念现众妙之门,天下纷乱由此而生,仙与魔,道与佛,人与妖,众生皆在苦海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