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120

第120章 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四

诸结法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无间道断诸结得。解脱道证彼灭得。如外国诸论师。为遮彼意显无间道能断诸结得亦证彼灭得。若无间道唯断结得。解脱道方能证彼灭得者便违此说。诸结法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等。若以灭道法智究竟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者。彼以法智为无间道。类智为解脱道。如何可说诸结法智断。彼结灭即法智作证耶。是故应知。无间道能断诸结得。亦证彼灭得。理不可违。由此因缘故作斯论。诸结法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耶。答诸结法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谓随法智为无间道。断尔所结。此无间道即能证彼尔所灭故。有结灭法智作证彼结非法智断。谓或忍断。或余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如预流者。以世俗道断欲界一品乃至五品结已。复以法智为无间道。断第六品得一来果。尔时无间道法智。证先忍所断三界见所断结灭。及证先世俗智所断。欲界前五品修所断结灭。一来者以世俗道断欲界第七第八品结已。复以法智为无间道。断第九品得不还果。尔时无间道法智。证先忍所断三界见所断结灭。及证先世俗智所断。欲界前八品修所断结灭。不还者以世俗道或类智。离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以类智断非想非非想处八品结已。复以法智为无间道。断第九品得无学果。尔时无间道法智。证先忍所断三界见所断结灭。及证先世俗智所断欲界修所断结。灭类智世俗智所断七地修所断结灭。类智所断非想非非想处前八品修所断结灭。如是诸结灭法智作证。彼结非法智断。诸结类智断。彼结灭类智作证耶。答诸结类智断。彼结灭类智作证。谓随类智为无间道。断尔所结。此无间道即能证彼尔所灭故。有结灭类智作证。彼结非类智断谓或忍断或余智断。彼结灭类智作证如诸圣者以法智或世俗道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染。以法智断非想非非想处八品结已。复以类智断第九品得无学果。尔时无间道类智。证先忍所断三界见所断结灭。及证先法智世俗智所断八地修所断结灭。法智所断非想非非想处。前八品修所断结灭。如是诸结灭类智作证。彼结非类智断。诸结苦智断彼结灭苦智作证耶。答诸结苦智断彼结灭苦智作证。谓随苦智为无间道。断尔所结。此无间道即能证彼尔所灭故。有结灭苦智作证彼结非苦智断。谓或忍断。或余智断。彼结灭苦智作证。如预流者。以世俗道或集灭道智。断欲界一品乃至五品结已。复以苦智为无间道断第六品。尔时无间道苦智。证先忍所断三界见所断结灭。及证先世俗集灭道智所断欲界前五品修所断结灭。一来者以世俗道及集灭道智断欲界第七第八品结已。复以苦智为无间道。断第九品得不还果。尔时无间道苦智。证先忍所断三界见所断结灭。及证先世俗集灭道智所断。欲界前八品修所断结灭。不还者以世俗道或集灭道智。离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以集灭道智。断非想非非想处八品结已。复以苦智为无间道。断第九品得无学果。尔时无间道。苦智证先忍所断三界见所断结灭。及证先世俗集灭道智所断。八地修所断结灭。集灭道所断非想非非想处。前八品修所断结灭。如是诸结灭。苦智作证。彼结非苦智断。如说苦智说集灭道智。应知亦尔。问前门此门有何差别。答诸有欲令无间道断诸结得。解脱道证彼灭得者。彼说前门显无间道作用。此门显解脱道作用。诸有欲令无间道能断诸结得。亦证彼灭得者。彼说前门显无间道能断诸结得及证彼灭得。此门唯显无间道证诸结灭得。如断结得证彼灭得。舍过失修功德。舍无义得有义。舍下劣得胜妙。离爱染苦。证寂静乐。应知亦尔。复次前门显断有为。此门显证无为。复次前门显顿断。此门显数断。复次前门显断时即证。此门显先断后证。是谓前门此门差别眼根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于十智中几智知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有诸觉慧无所缘境。如取幻事健达缚城。镜像水月影光鹿爱旋火轮等。种种觉慧皆无实境。为遮彼执显诸觉慧皆实有境。或复有执。有能知智不知所知。有所知境非智所知。为遮彼执显无能知智不知所知。及无所知境非智所知。由此因缘故作斯论。若问摄应依十八界审思而答。若问识应依十二处审思而答。若问随眠应依五部审思而答。若问智应依四圣谛审思而答。如是诸法易可显示。易可施设。此中问智故应依四圣谛审思而答。然一切法略有五种。谓四谛所摄及所不摄。此中三界苦集。及道谛所摄法各有二种。谓相应及不相应。灭谛所摄法。及谛所不摄法各唯一种。谓不相应。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类灭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类他心灭道智。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法灭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法他心灭道智。无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不相应法俱六智知。除法他心灭道智。灭谛所摄法六智知。除他心苦集道智。道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他心苦集灭智。谛所不摄法一智知。谓世俗智。是谓此处略毗婆沙。此中眼根七智知等。准前所说应知其相。问何故名智。答能知所知故名为智。问何故名所知。答是智所知故名所知。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能量故名智。所量故名所知。能称所称能度所度应知亦尔。胁尊者言能知故名智。若法是智所行所缘所取境事。说名所知。智与所知相对建立。故无有智不知所知。亦无所知非智所知。无智无所知。无所知无智如说无常想。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除一切欲贪。色贪。无色贪。掉举。我慢。无明。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无常想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广说如前。契经虽有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问世尊何故说此契经。答有诸有情。心多懈怠不勤精进舍诸善轭。为劝策彼故说此经。复次为劝学者舍后有爱故说此经。谓世尊说弥勒当来成佛时事。有诸学者作是念言。愿我当见彼成佛事乃般涅槃。故佛告言。汝等今者。有诸资具少时适意故爱后有。若乏资缘为苦所逼便于诸有都不爱乐。尔时应修此无常想。永尽诸漏而般涅槃。是故不应贪爱后有。故为学者说此契经。

然无常想。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除一切欲贪者。此想应言法智相应。谓苦法智。此想应言有寻有伺。谓未至定寻伺俱生。此想应言舍根相应。谓未至定舍根俱生。此想应言与无愿俱。谓苦无愿相应。此想应言缘欲界系。谓缘欲界五蕴。能除一切色贪者。此想应言类智相应。谓苦类智。此想应言。或有寻有伺。谓未至定及初静虑寻伺俱生。或无寻唯伺。谓静虑中间唯伺俱生。或无寻无伺。谓在后三静虑。此想应言。或乐根相应。谓在第三静虑。或喜根相应。谓在初二静虑。或舍根相应。谓在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此想应言与无愿俱。谓苦无愿相应。此想应言缘色界系。谓缘色界五蕴。能除一切无色贪者。此想应言类智相应。谓苦类智。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乐喜舍根相应与无愿俱。缘无色界系。如前能除色贪想说有差别者。此想或无寻无伺。谓在后三静虑。及前三无色。或舍根相应。谓在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及前三无色。缘无色界系。谓缘无色界四蕴。能除一切掉举我慢无明者。此想应言法类智相应。谓苦法类智。此想应言。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乐喜舍根相应与无愿俱。皆如前能除无色贪想说。此想应言。或缘欲界系。谓缘欲界五蕴。或缘色界系。谓缘色界五蕴。或缘无色界系。谓缘无色界四蕴。

问一切圣道皆能断结。何故唯说无常想耶。答此中想声显诸圣道。谓佛或时以受声想声思声意声灯声信精进念定慧声船筏声山石声水声花声慈悲喜舍声。显诸圣道。广说如前。此中亦尔故不应难。问无常想唯能对治二部烦恼。谓见苦及修所断。何故此中说能除一切三界贪等。答此中但应说能除三界贪等。不应说一切。而说一切者。一切有二种。谓少分一切。及一切一切。此中但说少分一切。谓见苦及修所断一切非余。复次佛为圣者说此契经。彼已永断见所断结。劝彼修习此无常想。令断一切三界修所断结故无有过。问无常想能对治七随眠。何故此中唯说能断贪慢无明。答由此三种通三界遍五部。是故偏说。五见及疑虽通三界而不遍五部。嗔虽遍五部而不通三界。故不说之。复次由此三种通三界异生圣者。俱可现行。是故偏说。五见及疑虽通三界。而诸圣者必不现行。嗔虽异生圣者俱可现行。而不通三界。是故不说。问何故贪分三界差别而掉举等不然。答彼亦应分三界差别。而不分者应知有余。复次欲现异说异文庄严于义。令受持者生欣乐故。复次欲现二门二略。乃至广说。复次贪爱是重难断难破。多诸过患。是故偏分。复次以贪爱故诸界诸地诸部差别。是故偏分。问修无常想能除七慢。何故此说唯除我慢。答此中且说近对治故。谓无常想是我慢近对治。如契经说。若诸苾刍。修无常想者能引无我想。若住无常无我想者。能断我慢速尽诸漏。问何故一切随烦恼中唯说掉举。答随烦恼中过患增者唯有掉举。谓通三界是缠性摄。惛沈虽具如是二义。而在上界顺等至故。过患不增。是故此中偏说掉举。如说七处善三义观。能于此法毗奈耶中速尽诸漏。云何为七。谓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趣色灭行色味色患色出。如实知受想行识七亦尔。此智当言法智乃至道智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苾刍当知。有七处善及三义观。广说如前。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问世尊何故说此契经。答有诸学者已入见道。住修道中为修所断烦恼所恼。世尊欲令修彼对治。告言。汝等已得圣道。何不依之断余烦恼。如勇健人为怨所恼。他人告曰汝既勇健。宁不害怨而为彼恼。复次有诸学者已得初果。于后胜果不作加行。设作加行不如实知。世尊欲令起胜加行告言。汝等若能不舍先得预流诸加行者。不久必获究竟漏尽。佛为彼故说此契经。

如实知色是四智。谓法类世俗苦智者。此中法智知欲界色果。类智知色界色果。世俗智知一切色果。苦智知有漏色果非常苦空非我。此虽有四而立一善。皆同观察一色果故。如实知色集是四智。谓法类世俗集智者。此中法智知欲界色因。类智知色界色因。世俗智知一切色因。集智知有漏色因集生缘。此虽有四而立一善。皆同观察一色因故。如实知色灭是四智。谓法类世俗灭智者。此中法智知欲界色灭。类智知色界色灭。世俗智知一切色灭。灭智知有漏色灭静妙离。此虽有四而立一善。皆同观察一色灭故。如实知趣色灭行是四智。谓法类世俗道智者。此中法智知欲界色对治道。类智知色界色对治道。世俗智知一切色对治道。道智知有漏色对治道如行出。此虽有四而立一善。皆同观察一色道故。如实知色味是四智。谓法类世俗集智者。此中四智皆知色味如前应知。此虽有四而立一善。皆同观察一色集故。如实知色患是四智。谓法类世俗苦智者。此中四智皆知色患如前应知。此虽有四而立一善。皆同观察一色苦故。如实知色出是四智。谓法类世俗灭智者。此中四智皆知色出如前应知。此虽有四而立一善。皆同观察一色灭故。如实知受想行识七亦尔者。如观色说。问若尔。应说三十五处善。或无量处善何故说七。答观一一蕴各各有七。不过七数故说有七。如余经说。诸预流者极七反有。彼若别说二趣二有应二十八。谓人趣有七天趣有七。人中有七天中有七。然不过七故说七名。又如余经说有二法。谓眼色乃至意法。又如余经说三转法轮有十二行相。彼不过二及十二故说二十二。此亦如是。胁尊者言。此经应说如实知色乃至识。如实知色集乃至识集。如实知色灭乃至识灭。如实知趣色灭行乃至趣识灭行。如实知色味乃至识味。如实知色患乃至识患。如实知色出乃至识出。若作是说唯有七处善。非三十五或无量种。复次若略说有七处善。若广说有三十五或无量种。契经略说故唯有七。如略广总别。不分别分别顿说渐说应知亦尔。复次为利根者说七处善。为钝根者说三十五或无量种。如利根钝根。因力缘力内分力外分力。内思惟力外闻法力。开智说智应知亦尔。复次依近观察说七处善。依远观察说三十五或无量种。如近远邻逼非邻逼现前非现前。此众同分余众同分应知亦尔。复次依无漏观说七处善。依有漏观说三十五或无量种。如有漏无漏。世出世缚解。系不系应知亦尔。复次依现观时说七处善。依观察时说三十五或无量种。复次依总相观故说七处善。依别相观故说三十五或无量种。如总相别相观。自相共相观。自相共相觉。自相共相作意应知亦尔。

问此中为说自相作意。为说共相作意耶。设尔何失。若说自相作意者。此中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七处善三义观。能于此法毗奈耶中。速尽诸漏非自相作意可能尽漏。若说共相作意者。此中所说复云何通。如说如实知色乃至如实知识。答应作是说。此中正说自相作意。问若尔云何能速尽漏。答此自相作意能引共相作意。彼共相作意能速尽漏。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复有说者。此中正说共相作意。问若尔云何此契经说。如实知色乃至如实知识耶。答此契经中应作是说。如实知蕴蕴集蕴灭趣蕴灭行蕴味蕴患蕴出。而别说者。应知说时异。现观时异。如佛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谛。二解二不解等如前已说。故知说时异现观时异。谓说时别说。现观时总现观故。问七处善三义观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名七处善。名三义观故。有作是说。七处善是无漏。三义观是有漏。问若尔此说当云何通。如实知色是四智。谓法类世俗苦智等。答此世俗智虽亦容有而不现行。复次此七处善是圣行相。说为无漏实通有漏。对三义观非圣行相。唯是有漏故名无漏。问为能以七处善入三义观耶。答不能以七处善是无漏行相。三义观是有漏行相故。复有说者。七处善通有漏无漏。三义观唯有漏。问为能以七处善入三义观耶。答能。然多用功力。多起作意。多作加行。谓如实知色乃至识。如实知色患乃至识患而入蕴观。如实知色集乃至识集。如实知色味乃至识味而入处观。如实知色灭乃至识灭。如实知色出乃至识出而入界观。虽能如是以七处善入三义观。而多用功力。多起作意。多作加行。问三义观在前七处善在后。世尊何故先说七处善。后说三义观耶。答虽三义观在前七处善在后。而先说七处善后说三义观者。于说于文皆随顺故。复次如是次第说者受者皆随顺故。复次若作是说。于文于义皆圆满故。若先说三义观。后说七处善者。则于义虽圆满而于文不圆满。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应前说者则前说之。应后说者则后说之二俱无过。以三义观位别有二。一在见道前。二在修道前。见道前者此中不说。修道前者此中说之。如见道修道。见地修地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应知亦尔。胁尊者言。此中说四地。谓修行地见地修地无学地。如说七处善三义观者说修行地。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趣色灭行乃至识亦尔者说见地。如实知色味色患色出乃至识亦尔者说修地。速尽诸漏者说无学地。问何故见道中说四处善。修道中但说三处善耶。答以见道处所决定对治决定非修道故。复次以见道所缘决定对治决定非修道故。复次以见道初得见谛初得现观。修道已得见谛已得现观故。复次以见道初得圣种性初得圣行相。修道已得圣种性已得圣行相故。问何故于此七处善中。再说前三谛。一说道谛耶。答此中道谛数分别故。谓如实知色乃至识。此如实知皆是道谛。如实知色集乃至识集。色灭乃至识灭趣。色灭行乃至趣识灭行。色味乃至识味。色患乃至识患。色出乃至识出。此如实知亦皆是道谛。既于道谛数分别故不再说之。复次有已生苦有未生苦。有已生苦因有未生苦因。有已生苦灭有未生苦灭。如是诸法唯有道谛能知断证。故说三谛则已说道。复次有近苦有远苦。有近苦因有远苦因。有近苦灭有远苦灭。如是诸法唯有道谛能知断证。故说三谛则已说道。复次三谛有边是故再说。道谛无边故唯一说。问因论生论。何故三谛说有边而道谛说无边耶。答苦可尽知。集可尽断。灭可尽证。道不可尽修故。余义广说。如现观边世俗智处。复次前四处善说见道位。见道必具观察四谛故具说四。后三处善说修道位。修道位中所修圣道即是道谛。未必具观四圣谛故但说三种。复次一切贤圣皆厌苦集欣乐涅槃。圣道不尔。是故世尊再说三谛一说道谛。问何故见道中先说苦谛后说集谛。而修道中先说集谛后说苦谛耶。答见道中依现观次第。修道中依因果次第故作是说。复次见道中依见次第。修道中依说次第故作是说。以见次第先果后因。说次第先因后果故。复次佛依修道为爱行者。说断爱法作如是言。汝等先应观察诸蕴味。观察味已见味过患。见过患已能速出离。复次修道位中已于生死有分齐故不多厌苦。但为烦恼扰浊心故多厌烦恼。诸烦恼中爱数行故多分厌爱。故修道中先观爱味。次观爱患。后观爱出。复次爱于现在最能引心驰流诸境。爱于未来最能润有令不断绝。故诸圣者厌爱心增。修道位中先观爱味。次观爱患。后观爱出。问何故世尊令所化者数数观察所知境界。答无始时来迷所知境失于正道。沉沦生死受种种苦。世尊欲令悟所知境趣于正道。超出生死离种种苦。故令数观所知境界。此中要者。谓七处善及三义观。问先集后味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名色等集。名色等味故。复次集通六识味唯意地。复次集通染污不染污。味唯染污。复次集通三界味唯欲界。复次集通业烦恼味唯烦恼。复次集通诸烦恼。味唯是爱是谓差别。问诸蕴集为是一为有异耶。设尔何失。若是一者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说喜集故有色集触集故有三蕴集。名色集故有识集。若有异者。施设论说复云何通。如说此爱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皆是苦因。苦根本苦道路。苦由绪。苦能作。苦生苦缘。苦有苦集。及苦等起。答应作是说。有别缘故诸蕴集是一。有别缘故诸蕴集有异。谓依远因故诸蕴集是一。依近因故诸蕴集有异。如依远近在彼在此不现前现前。余身众同分此身众同分应知亦尔。复次契经中说三种集异一烦恼。集二苦。集三业。集谓喜集故有色集者说烦恼集。触集故有三蕴集者说苦集。名色集故有识集者说业集。此经中说业名色故。如说烦恼苦业集烦恼。苦业有烦恼。苦业生烦恼。苦业路应知亦尔。复次契经中说三时有异。一积集时。二受用时。三守护时。谓喜集故有色集者说积集时。触集故有三蕴集者说受用时。名色集故有识集者说守护时。复次此中别说三时有异。一将和合时。二正和合时。三不别离时。谓喜集故有色集者说将和合时。触集故有三蕴集者说正和合时。名色集故有识集者说不别离时。复次此契经中说三有异。一中有。二本有。三生有。谓喜集故有色集者说中有。触集故有三蕴集者说本有。名色集故有识集者说生有。复次喜集故有色集者说名缘色。触集故有三蕴集者说名缘名。名色集故有识集者说名色缘名。复次以爱希求未来诸有身分自体故。世尊说喜集故有色集。触能长养心心所法。任持牵引令现在前。故世尊说触集故有三蕴集。识依名色增长广大。故世尊说名色集故有识集。问先苦后患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名色等苦。名色等患故。复次苦通三受。患唯苦受。复次苦通染污不染污患唯染污。复次苦通三界患唯欲界。复次苦通烦恼业苦患唯烦恼。复次苦通诸烦恼。患唯在爱。是谓差别。色乃至识灭。色乃至识出。何差别耶。答若由此爱诸色集起。彼断名色灭。若诸余爱缘色增广。彼断名色出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问色等灭而答爱等灭耶。答因断故果随断。因灭故果随灭。因息故果随息。舍因故亦舍果。吐因故果亦吐。若断道路诸有不续。色等永灭便至苦边故。问色等灭而答爱等灭。问何故此中已生爱等断名灭。未生爱等断名出耶。答已生烦恼业已有所作。已障圣道。已取果。已与果。已为同类遍行异熟因。已取等流异熟果。于自相续已作染污。已作系缚。已作苦事。但可断灭。不可出离故说为灭。未生烦恼业与上相违。可出离故说之为出。如三苦事。一者已受。二者正受。三者当受。已正受者不可出离。当应受者或以自力。或以他力。或财物力而可出离。问何故此中三说爱。再说余烦恼业耶。答以爱难断难破。难可越度多诸过患。甚可诃责故三说之。如诸贼女人与余恶法。总诃厌已复别诃厌。复次由爱力故界别地别部别。一切烦恼因爱而生。因爱增长故三说之。问何故诸处以种种问。数数分别灭谛非余。答以此灭谛一切法中最胜最妙。四圣谛中亦最胜妙故多分别。问何故此中但问答分别灭出差别非集味苦患耶。答亦应说彼二种差别。而不说者是有余说。复次此中以后显示于前。谓问答分别灭出差别。应知前二亦应说之。复次灭谛最胜故偏分别苦集非胜故不说之。

同类推荐
  • The Country Doctor

    The Country Doc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能显中边慧日论

    能显中边慧日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琴疏

    古琴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谴非

    谴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暗皇撩情:魔鬼放过我

    暗皇撩情:魔鬼放过我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哀,只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便注定了得不到家温暖,得不到爱。而当她终于得到父亲那突然的关爱,以为上帝终于眷恋了自己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遥远小国。她被满身的痛意痛醒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竟然被亲生父亲当成货物一样卖给另一个男人,而那个男人却又将她奉献给了另一个神秘的男人。
  • 惊死游戏

    惊死游戏

    手机里突然出现一款游戏,只有一个玩家,发布各种任务。这游戏很血腥,很诡异,一不小心会死去!就算你赢了,但是寿命将会慢慢减去,直至死亡!但这款游戏带给我力量,能力,给我亲人朋友带来幸福快乐。从此,玩家各种艳遇,身边人也各种开心,唯一的缺陷是,很短暂!
  • 异界之不灭神君

    异界之不灭神君

    -----在那古老传承千年的异界,一个草根人物慢慢崛起,神秘?无敌?神君?一切都是浮云.....在那漫漫仙路上,他遇见了来自异界的他,从此两人联手纵横异界......
  • 与君共舞:夫君们太仙

    与君共舞:夫君们太仙

    她是25世纪在杀手界称霸第一的泠月,她时而古怪,时而精明,让人忍不住臣服而“她”是异世女尊天下的凤吟王朝中的绝色王爷,逍遥王,因为她的出生少了情这枚灵魂,所以即便她懂得爱,却没有情,所以待泠回到古代,一切发生了改变她穿越成她,天下美男倾尽所有,只为博她一笑。羽:“追随一生”轩:“你可不能负我和羽”影:“爱你无悔,你就是我的光”星;“意外,确实你我的因缘”翼:“我不懂得我为什么爱死你”逸:“师傅说的心结我懂了”莞:“你的爱,我用一生守候”还有一大批美男正在袭来
  • 纵横前世今生

    纵横前世今生

    主角在远古修仙时代为神宗之少主,自幼身世无人知晓(因为知道的人大部分都死了)。在一次神宗宗主外出偶然遇见8岁的主角。他跪在一个年轻人的旁,很显然年轻人受了重伤,活不成了。年轻人很想的用自己无力的手,去抚摸那个小孩的头,可是他做不到了……年轻人几乎是用恳求的每一举动看着刚来的宗主。用尽最后一口力气对宗主到;前辈求你,收下我弟弟吧。让他拜在你的门下,求你,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会报答前辈的恩德。说完,年轻人又看了一眼跪在自己身旁一言不发,一滴眼泪不掉的弟弟。轻声在他耳边道:做的好,大悲不可悲,大痛不可伤!这才是天子!猛然的站了起来,一把用手按在了弟弟的肩上。把自己所剩下的所有灵力和精气给了他。……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庄生筱梦

    庄生筱梦

    生活就像是一座迷城,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你能掌握现在!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挫折失望、背叛、伤害别人或者被伤害才会成长,想法才会不同!
  • 完全体的灾难

    完全体的灾难

    他是一个强者,也是一个弱者。守护不了自己和别人,只好学鸵鸟。当记忆雄雄袭来,他将何去何从?
  • 霸气校草来敲门:小心脏受不了

    霸气校草来敲门:小心脏受不了

    可萌可酷可高冷,乖巧贴心又机灵,安若心卖萌耍帅突变三大校草心上物,不懂拒绝囧事连连,从灰姑娘一路攀登到独宠女王的励志校园文。校草内部竞争惨烈,谁会为了灰姑娘打倒一切绯闻?只要你在,我的肩膀任你靠。
  • 心若微阳

    心若微阳

    新文《谁的爱情不计较》【前期发神经,后期撒狗粮】结婚之后,林佳问胡文宇:你不觉得自己很渣吗?胡文宇冷笑一声:你栽了就行。……她一步,跨出了这道门槛,身后,依稀可见红装喜庆。她微垂下头,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小腹,那儿,有着这一辈子最珍贵的宝贝。再仰起头,她素面仰天,弃妇,不自弃。心若微阳,无畏风雨。“从你告诉我你要娶她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无法挽回。”“忠烈王府弃妇向雪烟,久闻医仙圣名,特来拜师。”“今日瑞雪映暖阳,你便唤作向阳可好。心若微阳,无畏风雨。”心若微阳,无畏风雨。宴席已开,请君入席——2017.2.26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