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118

第118章 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二

或有一智摄一切智。谓法智非如法智以智体是法故。或有二智摄一切智。谓有漏智无漏智。或有三智摄一切智。谓法智类智世俗智。或有四智摄一切智。谓前三智加他心智。或有五智摄一切智。谓世俗智及苦集灭道智。或有六智摄一切智。谓前五智加他心智。或有七智摄一切智。谓八智中除他心智。或有八智摄一切智。谓此中说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问若此八智摄一切智。复有八智。谓法住智。涅槃智。死生智。漏尽智。宿住随念智。妙愿智。尽智。无生智。如是八智何智摄耶。答随其所应皆摄在此。谓法住智是知因智。故知三界下中上果法所住因故。彼智即此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集智。涅槃智是知灭智彼智即此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灭智。死生智即此世俗智所摄。尊者妙音说。死生智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苦智。评曰。应知此中前说应理。漏尽智诸有欲令缘漏尽法故名漏尽智者。四智所摄。谓法类世俗灭智。诸有欲令漏尽身得故名漏尽智者。八智所摄。宿住随念智世俗智所摄。尊者妙音说。宿住随念智六智所摄。即八智中除他心智。缘过去法故。及除灭智。缘有为法故。评曰。应知此中前说应理。妙愿智世俗智所摄。尊者妙音说。妙愿智八智所摄。谓十智中除尽无生智。是见性故。评曰。应知此中前说应理。尽智无生智俱六智所摄。除他心智非见性故。及除世俗智是无漏故。由此八智摄一切智。

尊者僧伽筏苏说曰。应说一智。谓决定智以决定义是智义故。此决定智。有二差别。一者有漏。二者无漏。若有漏者。由自性故名世俗智。若无漏者。由对治差别故。复立二种。谓对治欲界者名法智。对治色无色界者名类智。即前三智若能知他心心所法名他心智。又无漏智由行相别复立四智。若于苦谛作四行相转者名苦智。乃至若于道谛作四行相转者名道智。问若决定智唯有一种或二或三。云何此中立有八智。答以五事故立有八智。一对治故立法类智。二自性故立世俗智。三加行故立他心智。四行相故立苦集智。五行相所缘故立灭道智。尊者左受作如是说。对治四种愚故立有八智。四种愚者。一界愚。二心愚。三法愚。四谛愚。对治界愚故立法类智。对治心愚故立他心智。对治法愚故立世俗智。对治谛愚故立苦业灭道智。是名八智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已说智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智。智是何义。答决定义是智义。问若尔疑相应慧应不名智。于所缘境不决定故。答彼亦是智一刹那顷于所缘境亦决定故。然此聚中疑势用胜。令心于境多刹那中犹豫不决。说名疑聚。如三摩地一刹那中于境恒住。有时若与掉举相应。令多刹那于境转易说名为乱。又如有情若多贪者说名贪行。若多嗔者说名嗔行。若多痴者说名痴行。一一非不有余烦恼。此亦如是故无有失。譬喻者说。若心有智则无无知。若心有疑则无决定。若心有粗则无有细。然对法者所说法相如闹丛林。谓一心中。有智有无知。有非智非无知。有疑有决定。有非疑非决定。有粗有细。有非粗非细。阿毗达磨诸论师言。许法俱生斯有何失。谓诸心所展转力生一心相应相用各别智。谓般若无知谓无明非智非无知。谓余心所法。疑谓犹豫。决定谓智。非疑非决定。谓余心所法。粗谓寻。细谓伺。非粗非细。谓余心所法。如诸色法异类俱生。心所亦尔。故无有失。有作是说。于所缘境重决择义是智义。诸有漏慧于所缘境无始时来数数决择故皆名智。诸无漏慧重决择者皆名为智。唯无漏忍于四圣谛。未重决择故不名智。复有说者。由二义故说名为智。谓证知义。及了知义。证知义者。谓证知苦乃至证知道故名智。了

知义者。谓了知自相续了知他相续故名智。

已总说诸智所以一一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法智。答智体是法故名法智。问若尔余智亦体是法。何故不名法智耶。答虽一切智体皆是法。而但于一立法智名如十八界。十二处。七觉支。六随念。四念住。四证净。四无碍解。三宝。三归。皆体是法而但于一建立法名。此亦如是故不应责。复次法智但有一名。谓共名。余智有二名。谓共不共名。为简别故说不共名。复次初觉知法故名法智。后觉知法故名类智。复次若初得法证净相应智故名法智。此后所得故名类智。复次于现见法。得现量智故名法智。此后所得故名类智。复次欲界多有非法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等相应烦恼。若智是彼近对治者名法智。色无色界无有如是非法烦恼。对治彼者法智后生故名类智复次若智六地所摄。能缘一地说名法智。若智九地所摄。能缘八地说名类智。此依有漏地说。复次若智六地所摄。能缘六地说名法智。若智九地所摄。能缘九地说名类智。此依无漏地说。复次若智对治十八界十二处五蕴者名法智。若智对治十四界十处五蕴者名类智。复次若智对治善不善无记五蕴者名法智。若智对治善无记五蕴者名类智。复次若智对治福非福不动行者名法智。若智对治福及不动行者名类智。复次若智对治段食淫欲爱者名法智若智对治诸定爱者名类智。问何故名他心智。答知他心故名他心智。问此亦知他诸心所法。何故但名他心智耶。答以期心故谓修观者先起意乐。欲知他心由此意乐。后知心时亦知心所。如人意乐本欲见王。后见王时亦见臣等。复次诸法得名由多缘故。谓或由自性得名。如谛如蕴如世俗智。或由对治得名。如法类智。或由加行得名如他心智等。或由相应得名。如说。乐受等相应法。名顺乐受等法。或由所依得名。如眼识等。或由行相得名。如苦集智。或由所缘得名。如念住等。或由行相所缘得名。如灭道智故由加行名他心智。复次以心胜故虽亦知心所。但名他心智。如王来等。复次以心是大地故。心所名大地法。复次证他心通无间道时但缘心故。复次说心远行独行等故。复次说心是前行等故。复次说心是增上王故。复次说心是城主故。复次说心是依趣故。复次说心能起善恶戒故。复次说心能引善恶趣故。复次心是内处遍诸界地有所缘故。复次心是所依非心所故。复次若心行处心所随故。复次若心调伏不调伏时。诸心所法亦如是故。复次若心流散不流散时。诸心所法亦如是故。由此等缘。此他心智虽亦知心所。而名他心智问何故名世俗智。答知世俗故名世俗智。问亦知胜义。何故但名世俗智耶。答虽亦少分知蕴界处四圣谛等诸胜义法。而多分知男女往来瓶衣车乘舍林山等。世俗法故名世俗智。复次此世俗智实无智相。而诸世俗共立智名。如非王种但诸人众。假想施设共立王名。复次此世俗智一切有情展转共许无有诤论。如僧上坐如悦众人众所许故名为世俗。复次此世俗智遍诸有情。缘一切境故名世俗。复次此世俗智愚痴所依。系属愚痴是愚痴者安立足处故名世俗。声论者说此世俗智为诸无知之所覆蔽。如器中物器所覆蔽故名世俗。复次此世俗智为对治道之所变坏。为愚痴者之所欣尚故名世俗。问何故名苦智。乃至道智耶。答缘苦圣谛四行相转故名苦智。乃至缘道圣谛四行相转故名道智。问诸世俗智亦能缘。四谛各四行相转岂名四智耶。答若唯缘苦谛唯四行相转者名苦智。乃至若唯缘道谛唯四行相转者名道智。诸世俗智于四圣谛或一一别缘。或二二合缘。或三三合缘。或四总缘。或缘余法。或复总缘所起行相。亦不决定故不名苦智乃至道智。以杂乱故。复次若别缘四谛各四行相转。不与苦集同一缚者名四谛智。诸世俗智虽亦有别缘四谛各四行相转。而与苦集同一缚。故不名四谛智。问此与灭道不同一缚。何故不立灭道智耶。答初不立故后亦不立。复次若别缘四谛各四行相转。能对治烦恼者名四谛智。诸世俗智。虽亦有别缘四谛各四行相转。而不能对治烦恼故不名四谛智。复次若别缘四谛各四行相转。于四圣谛证见明了。不为见疑无明所惑。不增烦恼不招三有。定趣涅槃者名四谛智。诸世俗智。无如是义故不名四谛智。复次若别缘四谛各四行相转。是圣性者名四谛智。诸世俗智。非圣性摄故不名四谛智。

如是八智。界者他心智若有漏是色界。若无漏是不系。世俗智通三界。余六智是不系。地者法智在六地。类智在九地。他心智在四地。世俗智在十八地。谓八等至八近分静虑中间及欲界。余四智。法智摄者在六地。类智摄者在九地。所依者。法智唯依欲界起。他心智唯依欲色界起。类智世俗智俱依三界起。余智法智摄者。唯依欲界起。类智摄者。通依三界起。行相者法智类智俱作十六行相。他心智无漏者。作道四行相。有漏者作不明了行相。世俗智作十六行相。亦作余行相。苦集灭道智各作四行相。问诸苦智皆作苦行相转耶。答应作四句。或有苦智非作苦行相转。谓苦智作非常空非我行相转。或有作苦行相转非苦智。谓作苦行相转苦智相应法。或有苦智亦作苦行相转。谓作苦行相转苦智。有非苦智亦非作苦行相转。若唯取此种类者。谓作非常空非我行相转苦智相应法。若不唯取此种类者谓除前相。如转有四句已转当转应知亦尔。如苦智对苦行相有三四句。对非常空非我行相应知亦尔。如苦智有十二句。集灭道智应知亦尔。如是总有四十八四句。所缘者。法智类智俱缘四谛。他心智缘他心心所法。世俗智缘一切法。苦智缘苦谛。集智缘集谛。灭智缘灭谛。道智缘道谛。念住者。他心智是三念住除身念住。灭智是法念住。余智通四念住。智者。此八智即是八智。三摩地者。法智类智三三摩地俱。他心智无漏者道无愿三摩地俱。有漏者非三摩地俱。世俗智非三摩地俱。苦智空无愿三摩地俱。集智集无愿三摩地俱。灭智无相三摩地俱。道智道无愿三摩地俱。根相应者。世俗智五根相应。余智三根相应。谓乐喜舍。三世者。此八智皆通三世。缘三世者。法智类智世俗智皆缘三世及离世。他心智过去缘过去。现在缘现在。未来生法缘未来不生法。缘三世。灭智缘离世。余智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世俗智通三种。余智唯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类智缘善无记。灭道智唯缘善。余智缘三种。三界系不系者。他心智若有漏色界系。若无漏是不系。世俗智通三界系。余智是不系。缘三界系不系者法智缘欲界系及不系。类智缘色无色界系及不系。他心智缘欲色界系及不系。世俗智缘三界系及不系。苦集智缘三界系。灭道智缘不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他心智通三种。世俗智唯非学非无学。余智是学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法类世俗他心智皆缘三种。苦集灭智唯缘非学非无学。道智缘学无学。见修所断不断者。他心智若有漏修所断。若无漏是不断。世俗智是见修所断。余智是不断。缘见修所断不断者。法类世俗他心智缘三种。苦集智缘见修所断。灭道缘不断。缘名缘义者。法类世俗苦集智。通缘名义。余智唯缘义。缘自他相续非相续者。法类世俗智缘三种。他心智缘他相续苦集道智缘自他相续。灭智缘非相续。加行得离染得生得者。世俗智通三种。余智通加行离染得。曾得未曾得者。他心世俗智通曾得未曾得。余智唯未曾得。

复次法智有四种。一于法初知故名法智。二于法现知故名法智。三于法实知故名法智。四于法出离知名法智。比类智亦有四种。一以因比类知果。二以果比类知因。三以身语业比类知心。四以所说法比类知佛。他心智亦有四种。谓从四缘生亦能为四缘。此智所智亦尔。世俗智亦有四种。一知名世俗。二知缚世俗。三知假立世俗。四知执著世俗。苦智亦有四种一知生苦。二知流转苦。三知热恼苦。四知和合苦。集智亦有四种。一知业。二知烦恼。三知爱。四知事。灭智亦有四种一知三结永断。二知薄贪嗔痴。三知五顺下分结尽。四知一切结尽。道智亦有四种。一知从第八补特伽罗一切学位诸有所作。二知降伏怨敌。三观本所作。四观近尽漏。尽智亦有四种。一见所不摄。二远离空定。三非他心智。四加行迟缓。无生智亦有四种。一因故。二果故。三相续故。四补特伽罗。此中所说四法智等。泛释经中诸智差别。非皆即是法智等摄。复次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法智皆以法为体故。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类智皆是圣种类故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决定智。以决定义是智义故。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所知智知所知故重审决故。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道智道谛摄故。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愿智能满所愿故。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尽智烦恼尽者身中得故。应说十智总为一智。谓无生智不退堕故。云何法智。答于欲界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所有无漏智。此中诸行者。谓苦谛。诸行因者。谓集谛。诸行灭者。谓灭谛。诸行能断道者。谓道谛。能知欲界如是四谛。诸无漏智总名法智。又于法智及法智地所有无漏智是谓法智者。问何故复说此耶。答前虽说能断欲界诸行无间道。而未说加行解脱胜进道。今欲说之。此中法智者。谓三道法智。法智地者。谓三道法智相应俱有等法。复次能断道者。谓无间道法智。法智者。谓余三道法智。法智地者。谓四道法智相应俱有等法。及四法忍品。复次能断道者。谓能断欲界烦恼四道无漏法。法智者。谓余时所起所修法智。法智地者。谓彼相应俱有等法。次后类智准此应知。他心智等如文广说。应知其相。法智乃至道智于八智中一一摄几。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诸法摄者。谓摄他性不摄自性。如分别论者。为遮彼执欲显诸法皆摄自性不摄他性故。作斯论。此中理趣如结蕴中已广分别。答法智摄法智五智少分。谓他心智苦集灭道智者。此中总说法智摄法智。然法智在六地。未至定者摄未至定者。乃至第四静虑者摄第四静虑者。又法智有四种。谓四谛智苦智摄苦智乃至道智摄道智。又法智在三世。过去摄过去。未来摄未来。现在摄现在。过去未来各多刹那一一自摄。即此法智摄他心智少分者。谓他心智有有漏。有无漏。此唯摄无漏。彼无漏复有法智品。有类智品。此唯摄法智品。故说摄彼少分即此法智摄苦集灭道智少分者。谓彼四智。各有法智品。有类智品。此唯摄法智品。故说摄彼少分。类智摄类智五智少分。谓他心智苦集灭道智者。此中总说类智摄类智。然类智在九地。未至定者摄未至定者。乃至无所有处者摄无所有处者。余广说如法智。他心智摄他心智四智少分。谓法类世俗道智者此中总说。他心智摄他心智。然他心智在四根本静虑初静虑者摄初静虑者。乃至第四静虑者摄第四静虑者。又他心智有有漏有无漏。有漏摄有漏。无漏摄无漏此有漏者。有曾得有未曾得。曾得摄曾得。未曾得摄未曾得。此无漏者有法智品有类智品。法智品摄法智品。类智品摄类智品。又此他心智通三世。过去摄过去。未来摄未来。现在摄现在。过去未来各多刹那一一自摄。即此他心智摄法智少分者。谓法智在六地。此唯摄彼在四根本静虑者。又法智有四种。谓四谛智。此唯摄彼道智。又彼道智。有别缘者。有总缘者。有缘现在者。有缘过去未来者。有缘自相续者。有缘他相续者。有缘心心所法者。有缘余蕴者。此唯摄彼别缘现在他相续心心所法故说摄彼少分。如说。此摄法智少分。说此摄类智少分亦尔。有差别者。应说类智在九地。此唯摄彼在根本四静虑者。又此他心智摄世俗智少分者。谓世俗智在十八地。此唯摄彼在根本四静虑者。又世俗智有善染污无覆无记。此唯摄彼善者。又彼善者有别缘者。有总缘者广说如前。此唯摄彼别缘现在他相续心心所法者。故说摄彼少分。又此他心智摄道智少分者。谓道智在九地。此唯摄彼在根本四静虑者。又彼道智有别缘者。有总缘者。广说如前。此唯摄彼别缘现在他相续心心所法者故说摄彼少分。世俗智摄世俗智他心智少分者。此中总说世俗智摄世俗智。然世俗智在十八地。欲界者摄欲界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者。摄非想非非想处者。又世俗智有善染污无覆无记。善者摄善者。染污者摄染污者。无覆无记者摄无覆无记者。又世俗智通三世。过去摄过去。未来摄未来。现在摄现在。过去未来各多刹那一一自摄。又世俗智摄他心智少分者。谓他心智。有有漏。有无漏。此唯摄彼有漏者故。说摄彼少分。苦智摄苦智二智少分。谓法类智者。此中总说苦智摄苦智。然苦智在九地。未至定者摄未至定者。乃至无所有处者摄无所有处者。余如前说。又此苦智摄法智少分者。谓法智有苦集灭道智。此唯摄彼苦智故说摄彼少分。如说。此摄法智少分。说此摄类智少分亦尔。如苦智摄一智二智少分。集智灭智应知亦尔。道智摄道智三智少分。谓法类他心智者。此中总说道智摄道智。然道智在九地。未至定者摄未至定者。乃至无所有处者。摄无所有处者。余如前说。又此道智摄法类智少分者。如前苦智摄法类智少分说。又此道智摄他心智少分者。谓他心智有有漏有无漏。此唯摄彼无漏者。故说摄彼少分。此中摄者。谓摄自性。自性于自性实有可得。不离不脱常住不空。恒为障碍故说为摄。

若成就法智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无实成就不成就性。如譬喻者。为遮彼执显成就性不成就性决定实有。故作斯论。若成就法智于此八智。几成就几不成就。答或三四五六七八谓苦法智苦类智忍时。无他心智成就三。有他心智成就四。此中三者。谓法智苦智世俗智。四者。谓前三加他心智。若未离欲染入正性离生者。尔时成就三。若已离欲染入正性离生者。尔时成就四。后诸所说准此应知。苦法智时。法智苦智成就现在未来。即一智体以对治故名法智。以行相故名苦智。世俗他心智成就过去未来。苦类智忍时。增见增慧增道。非智非名。尔时法智苦智世俗智或他心智。皆唯成就过去未来。以现在无故。后诸所说准此应知。苦类智集法智忍时。无他心智成就四。有他心智成就五。此中四者。谓法类苦世俗智。五者。谓前四加他心智。苦类智时增见增慧增道增智增名。谓类智名此苦智。名苦法智时已得故。集法智忍时增见慧道。非智非名。集法智乃至灭法智忍时。无他心智成就五。有他心智成就六。此中五者。谓法类苦集世俗智。六者。谓前五加他心智。集法智时增见慧道及智名。谓集智名此法智。名苦法智时已得故。集类智忍集类智灭法智忍时。增见慧道非智非名。所以者何。集类智时所得集智名。不异集法智时所得集智名故。尔时所得类智名。不异苦类智时所得类智名故。灭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时。无他心智成就六。有他心智成就七。此中六者。谓法类苦集灭世俗智。七者。谓前六加他心智。灭法智时增见慧道及智名。谓灭智名灭类智忍。灭类智道法智忍时增见慧道。非智非名。所以者何。灭类智时所得灭智名。不异灭法智时所得灭智名故。尔时所得类智名。不异苦类智时所得类智名故。道法智乃至道类智时。无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此中七者。谓八智中除他心智。八者。谓前七加他心智。道法智时增见慧道及智名。谓道智名道类智忍。道类智时增见慧道。非智非名。所以者何。道类智时所得道智名。不异道法智时所得道智名故。尔时所得类智名。不异苦类智时所得类智名故。若成就类智乃至若成就道智。于此八智成就少多。如文广说应知其相。增见慧道及增智名。如法智中应知其相。然成就法智及苦智。以苦法智时为初成就。类智以苦类智时为初成就。他心智以离欲染第九解脱道。及无色界没生色界中有结生心为初成就。世俗智无初一切有情本成就故。成就集智以集法智时为初成就。灭智以灭法智时为初成就。道智以法智时为初。法类苦集灭道智。从初得后。乃至未般涅槃恒时成就。世俗智从不可知本际。乃至未般涅槃恒时成就。他心智已离欲染未生无色界未般涅槃恒时成就。是谓此处略毗婆沙。

若修法智亦类智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说。善染无记法皆有修义。为遮彼执显唯善有为法得有修义。云何知然。如契经说。善有为法应修非余。所以者何。若法智者为爱果故。精勤修习令渐增长。说名为修。唯善有为法能得爱果。谓得世间可爱异熟增上果故。亦得出世离系果故。诸有智者精勤修习。从下至中从中至上令速获得所求爱果。染无记法及善无为无如是用故不名修。或有拨无未来修义。谓过去未来俱无实体故。为遮彼执显定实有过去未来。现在能修未来善法。谓现在世胜善为因。引起未来诸善法得。由得彼法故说彼为所修。若无能修未来善者。则应无有得果等义。谓得果等时现在唯有一智未来修八智。现在唯有一行相未来修十六行相。现在唯有一刹那未来修无量刹那。现在或唯有有漏心心所法。未来修有漏无漏心心所法。或有现在唯有无漏心心所法。未来修无漏有漏心心所法。如是等事皆应不成。复次诸佛证得大菩提时。现在唯有尽智功德。若无未来修善义者。则应诸佛无一切智。勿有此等大过失故。必应许修未来善法。为遮此等种种异执。及显正理故作斯论。修有四种如前广说。此中唯依二修作论。谓得修习修。

同类推荐
  • 禅宗杂毒海

    禅宗杂毒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子须知

    人子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皇极典法祖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法祖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NOSTROMO

    NOSTROM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Warden

    The Ward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艾草香飞六月天

    艾草香飞六月天

    一段痛彻心扉的背叛一场相忘于江湖的初始一次擦肩而过的十年之别假如爱有天意请许我还你艾草香飞六月天
  • 培养杰出能力的经典故事全集

    培养杰出能力的经典故事全集

    要成就卓越人生,杰出的能力是不可或缺。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正是挖掘自我潜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黄金时期。本书结合当今社会现实,通过经典故事,总结出19种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最突出的能力,帮助青少年自觉培养好各种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获取成功,做好充分准备。
  • 旋风少女之梦之绚

    旋风少女之梦之绚

    本文继百草大战婷宜开始写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哦!亦枫和晓莹是否还有可能?百草与若白之间还会出现谁?文中为大家揭秘。
  • 总裁别放心

    总裁别放心

    一见钟情又如何,那是他好看,调皮捣蛋又如何,她有人宠
  • 我们只是想复个仇

    我们只是想复个仇

    几个妹子为了复仇:浪校园、开公司各种炫富、勾搭美男、报复女配……最后抱得美男归,让身边一众小姐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本文采用玛丽苏复仇题材,但内容略微有些不同,女主们有时逗比,欢迎来撩』——不正常简介——某岚冲出房门:“卧槽卧槽,你们几个居然不叫我起床!”某汐淡定地吃着午餐:“……”某恬忍不住开口:“姐,司徒姐夫没叫你?”某岚⊙_⊙:“昨晚我好像把他送到某攻床上去了。”某汐依然淡定:“嗯,他在我哥那儿……”
  • 地球来客之炼神伐天

    地球来客之炼神伐天

    混沌开,道则现,宇宙衍。好一个宇宙乾坤,天地玄黄!神、佛、仙、魔的博弈,星域星海的战争,神灵开辟的古路……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地球很渺小,但是却充当了一个神秘的角色,萧潜就是从这里而来,却是误入掌控者们的琪局,面临不可撬动的天,他要如何反抗?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闯古路,踏歌行,剑碎星河。战群英,屠鬼雄,谁与争锋?星断处,遇佳人,梦魂牵绕……一曲箫声去,问君何时还?吾欲踏破天阙,寻觅自在乾坤!
  • 暗月之旅

    暗月之旅

    游戏中的菜鸟和大神,同时被一个异想天开加乌鸦嘴式的黑洞送到了游戏世界,一个变成了冒险者,一个变成了NPC,她不适应新奇的环境,他不甘心设定的命运,回家似乎才是最佳的选择,可是,穿越回去的路途何其艰辛,除了要凑够那近乎天文数字的花费,似乎谁也无法对各种羁绊无动于衷
  • 恒越星海

    恒越星海

    茫茫天幕,是否有天会分崩离析,人类与地球,能否相见于一万年以后呢。是不是相信,就能够穿梭界限,看到另一片天地?还是说,另一个天空,只在梦里,和纸间?
  • 佣兵的都市生活

    佣兵的都市生活

    心累了,倦了...周小闲正式退出了他传奇的佣兵生涯。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命运总是让人很无奈。当周小闲渐渐融入普通生活的时候,当他有了无法割舍的爱情,友情的时候。曾经的敌人,要踩着他上位的人...(都市轻YY作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