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113

第113章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四

何缘时心解脱名爱耶。答时解脱阿罗汉。恒于此法。殷勤守护宝爱执藏。勿我遇缘退失此法。如一目人自及亲友殷勤守护宝爱执藏勿遇寒热尘翳等缘。令此一目更当失坏。彼亦如是故名为爱。谓钝根者于自功德为性宝爱过利根者。如诸女人于自男女。禀性慈爱过诸丈夫。复次时解脱阿罗汉于自解脱未得自在。多用功力乃能现前。既得现前欢喜宝重故名为爱。不时解脱阿罗汉。于自解脱已得自在。少用功力即能现前虽得现前而不极重故不名爱。复次时解脱阿罗汉功德容退。彼畏退故数起现前故名为爱。不时解脱阿罗汉功德无退。不畏退故不数现前故不名爱。复次时解脱阿罗汉。由信增道证故名为爱不时解脱阿罗汉。由慧增道证故不名爱。复次时解脱阿罗汉。性多调善人多爱乐故名为爱。不时解脱阿罗汉。性多刚强人不爱乐故不名爱。如今世人。性不利者多分软善人好亲附。性不钝者多分刚猛人不亲附。复次时解脱阿罗汉。无厌背圣道善根故名为爱。不时解脱阿罗汉。有厌背圣道善根故不名爱。厌背圣道善根者。谓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三摩地相应善根。此本论文虽不问答。而义有故今应说之。问何缘不时解脱名不动耶。答以体殊胜故名不动。如今世间殊胜饮食衣服严具说名不动。不为劣物格量转故。复次贪等烦恼令诸有情身心轻躁。令诸善根生[革*卬]离散故名为动。不时解脱阿罗汉不为如是烦恼所动故名不动。复次贪等烦恼。能令有情于诸分位胜劣不定故名为动。不时解脱阿罗汉不为如是烦恼所动故名不动如勇健人无敌能动名不动者。复次不时解脱阿罗汉。于诸功德定不退失故名不动。如善射人射必中的名不动者。如契经说。佛告舍利子。若有苾刍苾刍尼等。成就不动心解脱末尼宝者。能断不善法。能修习善法问何故不动心解脱。说名末尼宝耶。答以不动心解脱。坚牢故。胜妙故。无过故明彻故。无垢故。清净故。难得故。可爱乐故。名末尼宝。复次以不动心解脱。能破无明闇故名末尼宝。如以光明末尼置闇室中。能破彼闇作显照事。如是以不动心解脱末尼宝。置相续中能破无明闇作显照事。复次以不动心解脱能除烦恼尘垢故。名末尼宝。如清水末尼置浊水中水便澄净。如是以不动心解脱末尼宝置相续中。能除一切烦恼尘垢。复次以不动心解脱善安住故名末尼宝。如方等末尼随所置处即善安住。如是以不动心解脱末尼宝。置相续中。即善安住定无退失。复次以不动心解脱能除贫乏圣财故名末尼宝。如无价末尼置室宅内能引财宝除诸贫匮。如是以不动心解脱末尼宝置相续中。能引圣财除乏功德。复次以不动心解脱能饶益诸有情故名末尼宝。如如意珠置高幢上。随意所乐雨诸宝物充济百千贫匮有情。如是世尊以不动心解脱末尼宝。置不放逸无量幢上。随诸有情所乐差别雨。正法宝。能令无量无边有情离生死苦善根满足。由如是等种种因缘。说不动心解脱。名末尼宝。问若不动心解脱有如是胜事。何故世尊说不动心解脱名无减无增法耶。答依修行者平等说故。谓若东方有无量刹帝利子。南方有无量婆罗门子。西方有无量吠舍子。北方有无量戌达罗子。皆来归我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正信舍家趣于非家。于不动心解脱身作证具足住。或不尔者。此不动心解脱亦无减无增故。复次依圣教功德无边说故。谓圣教中有无边功德。非唯有不动心解脱。假使此不动心解脱去亦不减来亦不增故复次依佛功德无边说故。谓佛身中有无边功德。非唯有不动心解脱假使不动心解脱去亦不减来亦不增故。复次为除众疑故作是说。谓大目连。于布洒他夜。摈瞻波苾刍。令出众外。时有苾刍心生疑念。勿苾刍僧令致减少。故世尊说。假使殊胜功德丛林众中。摈出不动心解脱者。我苾刍僧亦无有减。彼若来者众亦不增。况彼苾刍破戒犯禁。坏诸威仪远离白法。岂令清众有减有增。复次以不动心解脱不可退故说名无减。不胜进故说名无增。故不动心解脱虽有胜事。而佛说为无减无增。

诸时爱心解脱皆尽智相应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有闻说时解脱阿罗汉唯修尽智无学正见。便疑不时解脱阿罗汉亦唯修二。复有闻说不时解脱阿罗汉修尽无生智无学正见。便疑时解脱阿罗汉亦修三种。欲除彼疑显时解脱唯修二种不时解脱具修三种。复次前虽说二解脱自性。而未说彼杂不杂相。今欲说之故作斯论。此中时爱心解脱对尽智相应有四句。不动心解脱对无生智相应。作顺后句皆如本文应知。

问何等阿罗汉唯修尽智无学正见二无漏慧。何等阿罗汉。具修尽无生智无学正见三无漏慧耶。答有阿罗汉心善解脱非慧善解脱。有阿罗汉心慧俱善解脱。前唯修二。后具修三。复次有阿罗汉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皆狭小。有阿罗汉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皆广大。前唯修二。后具修三。复次有阿罗汉是奢摩他行。有阿罗汉是毗钵舍那行。前唯修二。后具修三。如二行二乐二欲二爱亦尔。复次有阿罗汉修止为先而入圣道。有阿罗汉修观为先而入圣道。前唯修二。后具修三。复次有阿罗汉以止修心依观得解脱有阿罗汉以观修心依止得解脱。前唯修二。后具修三。复次有阿罗汉得内心奢摩他。不得增上慧法观。有阿罗汉得内心奢摩他。亦得增上慧法观。前唯修二。后具修三。复次如契经说。二因二缘能生正见。一外闻他音。二内正作意。若外闻他音增上者唯修二。若内正作意增上者具修三。复次如契经说。有四法者多有所作。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前二增者唯修二。后二增者具修三。复次钝根者唯修二。利根者具修三。如钝根利根缘力因力。外分力内分力。说智闻智。应知亦尔复次若无贪善根增者唯修二。若无痴善根增者具修三。复次若以灭道智尽三界结者唯修二。若以苦集智尽三界结者具修三。复次若以无相道无愿三摩地尽三界结者唯修二若以空苦集无愿三摩地尽三界结者具修三。此中时爱心解脱阿罗汉。金刚喻定唯一刹那。尽智流注长时相续。从尽智出。或起无学正见。或起世俗心不动心解脱阿罗汉。金刚喻定及尽智唯一刹那。无生智流注长时相续。从无生智出。或起无学正见或起世俗心。一切阿罗汉皆修无学正见圆满。而非一切皆现在前。

问尽智无生智有何差别答且名即差别。谓此名尽智此名无生智。复次因是尽智。果是无生智。复次已作是尽智。因长养是无生智。复次未得而得。或已得而得是尽智。唯未得而得。是无生智。复次或解脱道或胜进道摄是尽智。唯胜进道摄是无生智。复次依之建立五阿罗汉是尽智。依之建立一阿罗汉是无生智。复次通利钝根者得是尽智。唯利根者得是无生智。是谓差别。问最初尽智是何智耶。有作是说。是苦类智。所以者何。诸瑜伽师观生死果而入圣道。观生死果圣道满故。如以毒箭射诸禽兽。其毒最初从疮门入。渐次遍身作毒事已。死时还从疮门而出。圣道亦尔。复有说者。是集类智所以者何。诸瑜伽师观生死果而入圣道观生死因圣道满故。一切生死皆果因摄。先遍知果。后遍知因。则生死道断不复相续名为苦边。评曰。应作是说。最初尽智亦是苦类智亦是集类智。若起苦类智尔时不起集类智。若起集类智尔时不起苦类智如契经说。诸阿罗汉如实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中我生已尽者。然诸生名显多种义。谓或有生名显入母胎。或有生名显出母胎。或有生名显分位五蕴。或有生名显不相应行蕴少分或有生名显非想非非想处四蕴或有生名显入母胎者。如说云何生。谓彼彼有情。于彼彼众同分中生等。生入起出现。或有生名显出母胎者。如说菩萨初生即行七步。或有生名显分位五蕴者。如说有缘生。或有生名。显不相应行蕴少分者。如说云何生。谓诸蕴起。或有生名显非想非非想四蕴者。如此中说我生已尽。问此尽何生。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尽过去生。过去生已灭何复尽。若尽未来生。未来生未至何所尽。若尽现在生。现在生不住何须尽。答应作是说。尽三世生所以者何。此中生名既显非想非非想处四蕴。诸瑜伽师总观非想非非想处。三世四蕴离彼染故。令生因果皆不得成。大德说曰。我生已尽言。如世尊说牟尼观生尽。彼亦如此应别征问。而应答言尽未来生。以修行者受持戒禁勤修梵行。皆为遮止未来世生令不起故。譬如有人有三厄难。一者已受。二者正受。三者当受。诸已受者彼已受故不复遮止。诸正受者彼正受故不可遮止。诸当受者应以财货。或亲友力。或余方便。而遮止之。行者亦尔。诸过去生已灭故不须遮止。诸现在生正受故不可遮止。诸未来生修正加行而遮止之令永不生。故说为尽。梵行已立者。谓无漏行已立。问为学梵行已立。为无学梵行已立耶。答学梵行已立。非无学梵行。所以者何。无学梵行今始立故。所作已办者。一切烦恼皆已断故。一切所作已究竟故。一切道路已遮塞故。复次诸界趣生生老病死皆毕竟尽。故名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者。显无生智。问非一切阿罗汉皆得无生智。何故诸契经初。皆说阿罗汉不受后有耶。有作是说。佛于经中随有者说。而结集者通冠经初复有说者。结集法者皆得愿智无碍解等殊胜功德。观察世尊说诸经时。阿罗汉众若有无生智者。即亦说彼不受后有若无无生智者。即不说彼不受后有。后诵持者不善简别。故通诵在一切经初。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诸阿罗汉皆无后有故通说为不受后有。不说无生智为不受后有。故不相违。胁尊者曰。若诸烦恼未断未遍知者。皆不说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若诸烦恼已断已遍知者。皆总说为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

问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一一当言是何智耶有作是说。我生已尽是尽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无生智。或有说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是尽智。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无生智。复有说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是尽智。不受后有是无生智。问不时解脱阿罗汉。初起尽智唯一刹那无间。必起无生智。尚无二刹那尽智无间起无生智义。况有三刹那尽智后方起无生智者。如何今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是尽智。不受后有是无生智耶。答于一刹那尽智自性。义说为三非三刹那故不违理。胁尊者曰。此中四句不说尽智无生智。亦不说无学正见。但总赞说诸阿罗汉一切生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四种无别自性。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尽智。梵行已立是道智。所作已办是灭智。不受后有是无生智。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集智。梵行已立是道智。所作已办是灭智。不受后有是苦智。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遍知集。梵行已立是遍知道。所作已办是遍知灭。不受后有是遍知苦。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观集。梵行已立是观道。所作已办是观灭。不受后有是观苦。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证集。梵行已立是证道。所作已办是证灭。不受后有是证苦。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断集梵行已立是修道所作已办是证灭。不受后有是知苦。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舍因。梵行已立是得道。所作已办是证果。不受后有是知事。有说。此中我生已尽是集无愿。梵行已立是道无愿。所作已办是灭无相。不受后有是苦无愿及空。

问何故名尽智。为缘尽故名为尽智。为烦恼尽身中起故名尽智耶。设尔何失。若缘尽故名尽智者。尽智唯应缘灭圣谛。不应说此缘四圣谛。若烦恼尽身中起故名尽智者。则无生智无学正见亦应名尽智。彼亦烦恼尽身中起故。答应作是说。唯烦恼尽身中起故名为尽智。问若尔。无生智及无学正见亦应名尽智。答若烦恼尽身中初起及遍有者乃名尽智。无学正见虽皆遍有而非初起。无生智非遍有。时解脱者不成就故。亦非初起。必尽智后方现前故。有作是说。此缘尽故名为尽智。问此缘四谛岂独缘尽。答以尽胜故独摽智名。谓四谛中灭谛最胜。涅槃性故是善常故。依之建立能缘智名故名尽智。

问有无漏慧离十六种圣行相不。设尔何失。若有者。识身论中何故不说。若无者品类足论当云何通。如说云何尽智谓我已知苦。已断集。已证灭。已修道。彼十六中何行相摄。复说云何无生智。谓我已知苦不复知。乃至我已修道不复修。彼十六中何行相摄。集异门论复云何通。如说我已尽欲漏有漏无明漏是尽智。彼不复当起是无生智。彼十六中何行相摄。此论见蕴复云何通。如说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此十六中何行相摄。契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彼十六中何行相摄。答应作是说。离十六行相无别无漏慧。问若尔。善通识身足论。品类足论当云何通。答我已知苦不复知者。是苦四行相。已断集不复断者。是集四行相。我已证灭不复证者。是灭四行相。我已修道不复修者。是道四行相。问集异门论复云何通。答知三漏尽及不复起是六行相。谓苦非常及缘集四。问此论见蕴复云何通。答彼意不说知受乐受。但说知道即道等四行相。问契经所说当云何通。答由五种缘故作是说。一加行故。二对治故。三作事故。四相续故。五补特伽罗故。加行故者。谓瑜伽师先加行时作如是念。我当尽一切生。乃至我当不受后有。对治故者。谓瑜伽师修如是对治。令一切生尽。乃至令不受后有。作事故者。谓瑜伽师作如是事。谓尽一切生乃至不受后有。相续故者。谓瑜伽师得如是相续令一切生尽。乃至不受后有。补特伽罗故者。谓如是补特伽罗易见易施设。谓一切生尽乃至不受后有。由此五缘经作是说。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非无漏观中有如是行相。要二智后起此分别。有作是说。亦有无漏慧离十六行相。问若尔。善通品类足等。识身论中何故不说。答若诸行相现在有用能作胜事。彼论说之。若不尔者彼论不说。复次若诸行相能入圣道。得果离染尽诸漏者彼论说之。若不尔者彼论不说。复次若诸行相。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四道皆有。彼论说之。余无漏慧行相。唯在远加行道及远胜进道可得故。彼论不说。评曰。应作是说。无无漏慧离十六圣行相。

云何学明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佛告居士。如汝先以学智学见学明观四圣谛。今此耶舍童子亦以无学智无学见无学明观四圣谛。故此童子决定不复乐住居家。畜诸资产受五欲乐。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复次世间妄执种种咒论以为真明。谓支明事明兽明禽明瞿腊毗明刹尼迦明健驮梨明星明乌明孔雀明象钩明咒龙蛇明火明水明迷乱明等。及诸外论。世间于此起真明想。为遮彼意欲显别有胜义真明故作斯论。云何学明。答学慧。谓学位无漏慧。云何学智。答学八智。谓学位四法智四类智。云何无学明。答无学慧。谓无学位诸无漏慧。云何无学智。答无学八智。谓无学位四法智四类智。问何故名明。答通达解了故名为明。问若尔。诸善有漏慧亦通达解了应亦名明。答若能通达解了亦于四圣谛决择现观者乃名为明。诸善有漏慧虽能通达解了而于四圣谛不能决择现观故不名明。如顺决择分所摄慧。虽极猛利。而于四圣谛。未能决择现观。未能毕竟真实决择现观谛故。复次若能通达解了不为无知犹豫。邪见之所杂乱断见疑已不复令起。不增诸有生老病死。非身见事。非堕苦集。不增无明。永离烦恼魑魅魍魉者乃名为明。诸善有漏慧虽能通达解了。而无余德故不名明。复次诸善有漏慧。俱涉二品。故不名明。谓与明无明俱作三缘故。如人与己怨亲交涉非定名亲。复次诸善有漏慧与谤明者俱。是苦集世间品摄故不名明。问若善有漏慧不名明者。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说有三明。一宿住随念智证明。二死生智证明。三漏尽智证明。后一可尔前二云何。答前二亦有少分明相故假名明。谓违烦恼故。不杂烦恼故。顺胜义明故。引无漏明故。是故尊者妙音说曰。于三明中唯漏尽智是胜义明。余二能引胜义明故假立明名。复次宿住随念智证明。通达解了前际法故。死生智证明。通达解了后际法故。漏尽智证明。通达解了涅槃性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知前际流转法故。第二明知后际流转法故。第三明知还灭法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除前际无知故。第二明除后际无知故。第三明除涅槃无知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除蕴愚故。第二明除有情愚故。第三明除法愚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知诸有情前际。由如是业死彼生此因果相续。第二明知诸有情后际。由如是业死此生彼因果相续。第三明知诸有情由如是道能尽诸漏隔断因果。唯此一种是胜义明。前之二种是世俗明。复次如是三明皆能随顺厌舍生死。皆能引发殊胜功德。皆能趣向毕竟涅槃。故名为明。而实明者唯无漏慧。问何故六通中三立为明。三不立为明耶。答神境智证通如工巧处转。天耳智证通唯能取声。他心智证通唯取自相无胜用故不立为明。后之三通皆有胜用故立为明。胜用者。谓皆能随顺厌舍生死。皆能引发殊胜功德。皆能趣向毕竟涅槃。问云何后三通皆有此胜用。答第四宿住随念智证通。见前际事深生厌离。第五死生智证通。见后际事深生厌离。第六漏尽智证通。既厌离已欣乐涅槃。由此皆能随顺厌舍生死。乃至皆能趣向毕竟涅槃。复次第四通见前际自衰损事深生厌离。第五通见后际他衰损事深生厌离。第六通既厌离已欣乐涅槃。由此皆有前三胜用。复次第四通见前际种种相续诸蕴界处深生厌离。第五通见后际种种散坏诸蕴界处深生厌离。第六通既厌离已欣乐涅槃。由此皆有前三胜用。复次第四通能除常见。第五通能除断见。第六通既离二边安住中道。由此皆有前三胜用。复次第四通能引空解脱门。第五通能引无愿解脱门。第六通能引无相解脱门。由此皆有前三胜用。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后之三通皆有胜用。故六通内偏立为明。集异门论作如是说。有三种无学明。一无学宿住随念智证明。谓知诸有情行有相续无学智。二无学死生智证明。谓知诸有情自业胜劣无学智。三无学漏尽智证明。谓知漏尽无学智。问漏尽智证明。是无学法故可说为无学智。前二明是非学非无学法。如何可说为无学智耶。答彼论应作是说。有三种无学明。又应说为无学者智。而不作是说者。应知无学身中起故。前二亦名无学。略去中间如牛车等。如施设论说。有二种三摩地。一圣二非圣。圣复有三一善有漏。二无漏。三无覆无记。此中善有漏定以善故名圣。非以无漏故名圣。若无漏定以善故及无漏故名圣。无覆无记定虽非善故无漏故名圣。而以圣者身中起故亦名为圣。此亦如是无学者身中起故亦名无学。及无学智。问前二种明学者亦有。何故唯立在无学位。答在无学位明义胜故。谓若说法胜则无学法胜非学。若说补特伽罗胜。则无学补特伽罗胜非学。复次无学者明胜不杂无明故。学者明劣杂无明故。不立为明。有四种殊胜功德。一通二明三力四示导。如来身中漏尽智具四种义。谓漏尽智证通。漏尽智证明。漏尽智力。教诫示导。独觉无学声闻。漏尽智有三种义。谓除力义余三如前。如来身中宿住随念智及死生智有三种义。谓除示导有通明力。独觉无学声闻即前二智有二种义。谓是通明非力示导。学者及异生身中。即前二智唯有通义无余三种。有作是说。时解脱阿罗汉身中漏尽智唯有二义。谓通示导。非力非明。余二智唯有一义。谓通非余。神境智他心智一切身中皆唯有二义。谓通示导。天耳智一切身中唯有一义谓通非余。问何故如来身中有智立为力。声闻独觉身中诸智皆不立为力耶。答不可屈伏无障碍义是力义。声闻独觉身中诸智。犹为无知屈伏。及有障碍故不名力。曾闻佛与尊者舍利子一处经行。有一有情来诣彼所。佛告舍利子。汝可观此有情过去曾于何处为汝亲友。时舍利子。以初静虑乃至以第四静虑。宿住随念智观之。皆不能见。便从定起而白佛言。我之定力观不能见。佛告舍利子。如是有情。曾于过去尔所劫前为汝亲友。彼时既远非诸声闻独觉境界故汝不知。佛又一时与舍利子一处经行。时有一人遇缘而死。佛告舍利子。汝应观彼当生何处。时舍利子。以初静虑。乃至以第四静虑天眼观之。皆不能见。便从定起而白佛言。我之天眼观不能见。佛告舍利子。此人命终生某世界。彼处既远非诸声闻独觉境界故汝不知。问三乘漏尽既无差别。何故漏尽智二乘非力耶。答佛漏尽智胜妙猛利。非诸声闻独觉所及。虽俱尽漏而有迟速。如有二人各伐一树。一人勇健加用利斧。一人力劣又用钝斧。虽俱伐树而有迟速。故佛漏尽智立力非二乘。又二乘智虽能尽漏。有余习故不名为力。又漏尽智立为力者。不依能尽自身漏故。但依能令他身漏尽。谓佛善达如是有情。应依苦迟通行当得漏尽。乃至如是有情。应依乐速通行当得漏尽。由此方便为说正法。皆令漏尽故立力名。二乘不尔故不名力。

同类推荐
  • 佛说摩利支天经

    佛说摩利支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伤寒论注

    伤寒论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obert Louis Stevenson

    Robert Louis Steven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祖纲目

    佛祖纲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张文襄公选集

    张文襄公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等

    TFBOYS等

    有些东西,没了就是没了,谁让你不珍惜。爱,说的好听,爱了,可不怎么样。
  • 花子木

    花子木

    传闻在上古世界一片混沌,一名仙人在混沌中种下一棵树的幼苗,开辟了一方世界。命名为——苍生树
  • 虚空神纪

    虚空神纪

    天不容我,我必葬天,神不知我,我必弑神。游诸天,踏万界,这一世,我为尊!
  • 傲娇小姐姐:腹黑弟弟快躺好

    傲娇小姐姐:腹黑弟弟快躺好

    苏黎莘发誓上辈子除了杀人外绝对没做过什么缺德的事!可是……这辈子怎么还就成了这么一个纨绔大小姐了!谁来告诉她这个总是追着要杀她的有恋兄癖的病娇是谁啊!那个外表上笑的一脸温柔其实满肚子不正经的战神王爷能别再黑她了嘛!就连身边的几个伙伴都没几个脑子正常的!最最重要的是:这真腹黑伪纯情的弟弟怎么和前世的画风不一样了!“莘宝儿,帮我暖被窝吧。”某无耻男欺身压上。“不干!我学识浅薄不懂的姿势太多!”还未抗议完的话便被突然凑近的无耻弟弟堵在了嘴里。“没关系,我们余生还长,我可以慢慢教你。”被吃干抹净的苏黎莘浑身酸疼欲哭无泪,内心嚎叫着:苍天啊!谁来把这个没心没肺节操尽碎顶着一张妖孽脸的祸害给收了!
  • 财政与金融论衡

    财政与金融论衡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财政与金融”、“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和一线实际工作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和建议,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 吴商帝国

    吴商帝国

    在茫茫的宇宙中,存在着众多未知的生命体系,任何历史的推进,时代的进步,往往都带着令人难忘的分娩之痛。木伦大陆,一个愚昧和文明共存的世界,一个落后和先进共生的世界,都因一个小人物的闯入而缓慢改变了轨迹……
  • 轮回起点

    轮回起点

    他是一国之君,许诺只娶她一人。群臣上折,说她是妖女,不得不将她遣送边疆。她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他的身边,发现他不守承诺,早已立后纳妃。当着她的面与其他女人暧昧,她只说了一句“我恨你”刀光掠过,鲜血四溅,终是香消玉损。怕是老天执意,她又回到了原点,她不再对他人和善,取代而之的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她又看见了他,只不过,这一世,他的身边多了个女子。
  • 亡灵死界

    亡灵死界

    受不了现实的年轻少年墨风上吊自杀后并没有到阎王殿————而是收到了机器般的女声:欢迎进入亡灵死界游戏。墨风又接受到了系统讯息,墨风会怎么做呢?每过一卷进行一次花絮,墨风将解答大家所有问题。问题请在评论区问,事后将把问题和答案发到每卷的结尾。QQ:43568876也可以QQ作答哟。
  • 仙踪如梦

    仙踪如梦

    夜空中,我喜欢看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却不知比明月更绚丽的是这漫天繁星;当我开始观察繁星时,却不知比繁星更深邃的是这磅礴宇宙;当我开始欣赏宇宙时,原来还有更加奇妙的所在。——林玉林玉,计算机程序天才,被不知名的力量召唤重生异界,在这元素纵横的大陆上,将有什么样的经历在等待着他。王朝永盛,仙道求索,林玉只想看破这红尘人心,去伪存真!
  •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