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111

第111章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二

诸有情类。有流转者有还灭者。流转者谓更受生。还灭者谓趣涅槃。若诸有情生欲色界。及诸异生生无色界。修他心智者。于彼心心所法。由二事故得他心智。一者能缘。二者现起。若诸有情已般涅槃。及诸圣者生无色界。修他心智者。于彼心心所法由一事故得他心智。谓但能缘不能现起。问若诸圣者生无色界。能修下地他心智不。有说不修。以彼毕竟无起义故。评曰。应作是说。虽必不起而彼得修。生上能修下无漏故。如法智品不违理故。异生生彼无修此义。

或有心心所法是佛他心智境非独觉声闻。或有心心所法是佛独觉他心智境非诸声闻。或有心心所法是佛独觉声闻他心智境。如契经说。苾刍当知。大雪山中有如是处猕猴与人俱不能行。有如是处。猕猴能行人不能行。有如是处猕猴与人二俱能行。此契经中大雪山者。显所知法。如是处者。显在见道十五刹那。猕猴显独觉。人显声闻。能行不能行显诸他心智。然他心智能知同类心心所法非不同类。谓有漏者知有漏。无漏者知无漏。曾得者知曾得。未曾得者知未曾得。法智品者知法智品。类智品者知类智品。声闻他心智于见道唯能知二刹那心。独觉他心智于见道唯能知三刹那心。佛他心智于见道次第能知十五刹那心。所以者何。佛他心智。不由加行而现在前。独觉他心智。由下加行而得现前。声闻他心智。由中加行或上加行方现前故。谓修观者将入见道。声闻欲知彼见道心。先修法智品他心智加行。彼修观者既入见道。此他心智加行已满。便能知彼二刹那心。谓苦法智忍。及苦法智俱心。彼修观者入类智品。声闻复修类智品他心智加行。经十三刹那加行方满。乃能知彼第十六心。谓本欲知第三心。今乃知彼第十六心。是故声闻他心智唯知见道初二心。若修观者将入见道。独觉欲知彼见道心。先修法智品他心智加行。彼修观者既入见道。此他心智加行已满。便能知彼二刹那心。谓苦法智忍及苦法智俱心。彼修观者入类智品。独觉复修类智品他心智加行。经五刹那加行方满。乃知彼第八心。谓本欲知彼第三心。今乃知彼集类智俱心。有说。知彼第十五心。经十二刹那加行满故。有说。独觉能知四心。谓知初二及第八第十四心。有余师说。能知初二及第十一第十二心。即灭类智忍及灭类智俱心。佛他心智不由加行故。具知彼见道十五刹那心。

佛智于三道皆能知自相共相。独觉智于独觉声闻道。能知自相共相。于佛道能知共相非自相。声闻智于声闻道能知自相共相。于佛独觉道能知共相非自相。问声闻入现观时。于佛独觉道能现观不设尔何失。若能现观。云何声闻他心智不能知佛及独觉心。若不能现观。云何亦得缘彼证净。又应现观时不遍观道谛。答应作是说。声闻入现观时。于佛独觉道亦能现观。问若尔云何声闻他心智不能知佛及独觉心。答入现观时知彼共相非自相故。能现观他心智唯知自相故。彼他心智。不知佛及独觉心。

问一有情相续中所有他心智。能知一切有情随其所应心心所法。此智于彼为知总物类。为知别刹那。设尔何失。若知总物类非别刹那者。于别刹那云何能知。若知别刹那者。云何此智所依非多。谓我他心智聚。有二十一法缘一有情一刹那受。如一刹那受。一切刹那受亦尔。如受刹那无量无边。诸余一切心心所法刹那亦尔。如一有情心心所法刹那无量无边。诸余一切有情心心所法刹那亦尔。如是我心心所法则为多。余一切有情由智多故所依亦多。有作是说。知总物类非别刹那。问若尔于别刹那云何能知。答无有是处。然为分别。假使能知物类智尽。于余刹那不复欲知。设复欲知亦不能知。智若未尽欲知即知。又物类智于诸刹那不欲别知。设欲别知亦不能知。诸欲知者唯于物类。复有说者。知别刹那。问若尔云何此智所依非多。答无如是失。此彼等故。如我他心智聚二十一法。有无量无边刹那。于余一切有情一切心心所法。一一刹那别别能缘。如是诸余一切有情他心智聚。亦各有无量无边刹那。于余一切有情一切心心所法。一一刹那别别能缘。故智所依无偏多失。评曰。应知此中后说为善。心心所法所缘定故。

问诸他心智。为能通缘三世。为但缘现在耶。答诸他心智但缘现在。问若尔论说当云何通。如说过去未来法九智知。除灭智。答应作是说。过去未来法八智知。除灭智。他心智现在法九智知。除灭智。而不作是说者。应知有别意趣。谓彼种类九智所知。若在过去即是过去他心智所知。亦是未来不生法。他心智所知。若在未来唯是未来他心智所知。若在现在即是现在他心智所知。亦是未来不生法他心智所知。依此意说过去未来法是九智所知。不说过去未来法是现在他心智所知。复有欲令他心智现在前时能知他相续三刹那心。谓现在前者。次前灭者次后生者。论依此说亦不相违。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以他心智唯知现在他心心所。非余法故。问诸他心智为缘一物。为缘俱生心心所聚。设尔何过。若缘一物。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契经说。于有贪心如实知此是有贪心。乃至广说。若于一时知贪及心岂非缘聚。余经所说复云何通。如世尊说。我一作意遍知苾刍僧诸心之所念。若缘聚者。云何他心智有三念住别。答应作是说。一刹那顷他心智起但缘一物。问若尔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于有贪心如实知此是有贪心耶。答有贪心者。谓贪相应心。然知贪时不即知心。若知心时不复知贪。如观有垢衣。若观垢时则不观衣。若观衣时不复观垢。此亦如是。故不相违。问若尔余经所说复云何通。如世尊说。我一作意遍知苾刍僧诸心之所念耶。答彼经不说他心智但说比智。谓佛先以一他心智观一苾刍心所念已。后以比智总观苾刍僧诸心之所念。知彼皆住寂静正行。有作是说。此非他心智。亦非比智。乃是愿智。总知苾刍诸心所念。复有说者。此非他心智。亦非比智及愿智。然世尊尽智现在前时得。欲界如是种类未曾得无覆无记心心所法。不入静虑亦不起通。一作意时由此则能遍知苾刍僧诸心之所念。有说。此是欲界善心尽智时得。谓胜思慧。有余师说。诸他心智能缘俱生心心所聚。问若尔云何他心智有三念住别。答初引发时有三念住。后成满时总缘俱起心心所法。作杂缘法念住。评曰。一切他心智。一刹那顷但缘一法。唯缘实物。唯观自相。唯观现在时。唯观他相续。唯观心心所。不在见道。非空无相三摩地俱。亦非尽智无生智摄。无间道中不修不起是容豫道种类摄故。

云何宿住随念智。答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现忆知诸宿住事。种种相状及所言说。是谓宿住随念智。此中若智修所成者。谓修所成慧为自性故。是修果者。谓是四支五支静虑果故。依止修者。谓依数习而成就故。已得不失者。已证得不舍故。问何故不说未得已失。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若由此智说名成就宿住通者。此中说之。未得已失。诸宿住智无如是义。是故不说。能现忆知诸宿住事者。谓此智能明了忆知过去生中。欲色界自他相续等事。种种相状及所言说者。谓生本死有名种种相状。可显示彼相状别故。中有名所言说。中有微细但可言说。不可示其相状别故。有作是说。中有名种种相状。似本有故。生本死有名所言说。可说彼为刹帝利等种姓别故。又本有时能起种种言论事故。复有说者。种种相状者。略显前生事。及所言说者广显前生事。有余师说。种种相状者。显过去世所诠表事。及所言说者显过去世能诠表事。如契经说。佛告阿难。若有相状及有言说可施设。有色身名身。若无相状及无言说可施设。有增语触有对触不。阿难白佛。不也。世尊此中内六处名相状。外六处名言说。有作是说。外六处名相状。内六处名言说。所以者何。依内六处可说六识及触言故。谓说名眼识眼触乃至意识意触。又契经说。由如是相状入初静虑具足住。此中相者谓加行相。状者谓所缘状。如论所说。除前相者相谓所名。如伽他说。

若成就八智  十六行相者

如赡部真金  无能说其过

此中相声说无漏慧。应知此中诸宿住事。种种相状及所言说。皆显宿住随念智境。即欲色界过去生中。自他所更有漏五蕴。

此宿住随念智。或应说一。谓宿住随念智通明力。或应说二。谓曾得未曾得。或应说三。谓下中上三品。或应说四。谓四静虑果。或应说六。谓曾得未曾得各有三品。或应说八。谓四静虑果各有曾得未曾得。或应说九。谓下下品乃至上上品。或应说十二。谓四静虑果各有三品。或应说十八。谓曾得未曾得各有九品。或应说二十四。谓四静虑果各有曾得未曾得。此复各有三品。或应说三十六。谓四静虑果各有九品。或应说七十二。谓四静虑果各有曾得未曾得此复各有九品。若以在身刹那分别应说无量无边。此中总说一宿住随念智。问此宿住随念智以何为自性。答以慧为自性。是谓宿住随念智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

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宿住随念智。宿住随念智是何义耶。答诸过去生有漏五蕴名为宿住。随念势力而能知彼。故名宿住随念智。谓此聚中虽有多法。而念力增故说随念。如四念住虽慧为体。而念力增故名念住。如持息念虽慧为体。而念力增名持息念。如本性念生智。虽慧为体。而念力增名本性念生智。如伏除色想虽慧为体。而想力增名伏除色想。此亦如是虽体是慧。而念力增名宿住随念智。

此宿住随念智。界者是色界。问何故无色界无宿住随念智耶。答非田器故。乃至广说。复次宿住随念智依色引发。无色界无色故无此智。地者唯在四根本静虑。非近分无色。彼地不能发五通故。问静虑中间诸宿住事。依何地智能随念知。有作是说。初静虑上品随念智能知。复有说者。第二静虑下品随念智能知。评曰。应作是说。初静虑三品随念智皆能知。所以者何。一地摄故。所依者唯依欲色界身起。行相者作不明了行相。非十六行相摄故。所缘者初静虑宿住随念智。缘欲界初静虑前际有漏五蕴。乃至第四静虑宿住随念智。缘欲界四静虑前际有漏五蕴。此智不能缘无色界诸宿住事。彼地胜故。如初静虑宿住随念智。不知第二静虑以上诸宿住事。乃至第三静虑宿住随念智。不知第四静虑以上诸宿住事。是故第四静虑宿住随念智。不知无色界诸宿住事。问曾生欲色界所起无色界诸宿住事。是此智所缘不。答非此智所缘。如不知果。因亦尔故。问若宿住随念智。不能知无色界宿住事者。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契经说。世尊于过去诸宿住事。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种种相状及所言说皆能忆知。有作是说。若有色者。谓欲色界生本死有色相粗故。若无色者。谓中有位色微细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作是说。声闻亦知与佛何异。而舍利子以此赞佛无上德耶。应作是说。若有色者。谓欲色界。若无色者。谓无色界。然佛不以宿住随念智忆知无色界诸宿住事。但以比智知无色界诸宿住事。问若尔外道及诸声闻亦有比智与佛何异。而舍利子以此赞佛无上德耶。答应知比智略有三种。一外道。二声闻。三佛。外道欲观诸宿住事。若观欲色界或二万劫不见。或四万劫不见。或六万劫不见。或八万劫不见。便谓断灭。声闻欲观诸宿住事。若观欲色界二万劫不见。便谓彼生空无边处。而彼或生上地寿量不尽而死。若观欲色界四万劫不见。便谓彼生识无边处。而彼或再生空无边处。或生上地寿量不尽而死。若观欲色界六万劫不见。便谓彼生无所有处。而彼或三生空无边处。或一生半生识无边处。或生非想非非想处寿量不尽而死。若观欲色界八万劫不见。便谓彼生非想非非想处。而彼或四生空无边处。或再生识无边处。或一生一分生无所有处。世尊欲观诸宿住事。若观欲色界命终时心。或结生时心。即如实知。如是有情当生空无边处。或从彼殁。如是有情当生识无边处。或从彼殁。如是有情当生无所有处。或从彼殁。如是有情当生非想非非想处。或从彼殁。于此四处或寿量尽而死。或寿量不尽而死。皆如实知。是故外道比智谓彼断灭。声闻比智或如其事或不如其事。佛比智明净胜妙皆如实知。内法异生及诸独觉。比智无色诸宿住事。如诸声闻应知其相。问第四静虑所起宿住随念智。为一刹那总缘五地诸宿住事。为地地别缘。设尔何失。若总缘五地。云何粗细一时能知。若地地别缘。何故说此能缘五地。答应作是说。地地别缘。问若尔何故说此能缘五地。答但说此智能缘五地。不说一时斯有何失。下三静虑准此应知。有作是说。若初引起地地别缘。若至成满时能总缘五地。念住者唯是杂缘法念住。尊者妙音作如是说。通四念住。如契经说。我念过去受乐受苦。既念知乐苦即是受念处。评曰。应作是说。念过去世诸乐苦具名受乐苦。非但缘受故彼非证。然宿住随念智。总观前生分位差别。唯是杂缘法念住摄。智者唯是世俗智。尊者妙音作如是说。此通六智。谓八智中除他心智及灭智。除他心智者。彼缘现在。此缘过去故。除灭智者彼缘无为。此缘有为故。评曰。应作是说。此唯世俗智缘前际事故。三摩地俱者。非三摩地俱。唯有漏故。根相应者。三根相应。谓乐喜舍。三世者是三世。缘三世者。过去现在者缘过去。未来者缘三种。善不善无记者。唯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缘三种。系不系者。唯色界系。缘系不系者。唯缘欲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唯缘非学非无学。见修所断不断者。唯修所断。缘见修所断不断者。缘见修所断。缘名缘义者。通缘名义。缘自他相续非相续者。缘自他相续。加行离染得者。通加行离染得。离染得者。谓初静虑者。离欲界染时得。乃至第四静虑者。离第三静虑染时得。或离自地上地染时亦容修得。加行得者。谓修胜进加行时得。及起加行令现在前。谓诸声闻以中上品加行。独觉唯以下品加行。佛不以加行能现在前。此所得者。唯修所成。在定有故。曾得本曾得者。一切圣者及内法异生。皆通曾得未曾得。外法异生唯是曾得。有作是说。住最后有异生及诸圣者。通曾得未曾得。诸余异生唯是曾得。

问修宿住随念智加行云何。答施设论说。初修业者。于世俗定已得自在。数起现前令转明利。先审忆念次前灭心随念知已。次审忆念久已灭心随念知已。展转乃至加行成满。此中有说。渐审忆念至入母胎。前一刹那心名加行成满。若作是说非善成满。所以者何。入母胎前一刹那心是中有位。中有即是此生所摄。以众同分无差别故。犹忆此生岂善成满。应作是说。渐审忆念至此中有。前一刹那心名加行成满。彼是前生命终心故。能随念知名善成满。问修此加行渐忆念时。为以刹那。为以分位。答此以分位。不以刹那。若以刹那渐次忆念半生未尽即便命终。岂能修至加行成满。谓先忆念此生老位。次复忆念此生中年位。次复忆念此生少年位。次复忆念此生童子位。次复忆念此生婴孩位。次复忆念此生钵罗奢佉位。次复忆念此生键南位。次复忆念此生闭尸位。次复忆念此生頞部昙位。次复忆念此生羯刺蓝位。次复忆念入母胎位。次复忆念住中有位。次复忆念初受中有位。最后忆念前生命终位。尔时此智加行成满。问修此加行时为依自相续。为依他相续耶。有作是说。依自相续。若尔自前生欲色界者可尔。若前生无色界者云何可尔。复有说者。依他相续。若尔他前生欲色界者可尔。若前生无色界者云何可尔。评曰。应作是说。修此加行时。亦依自相续。亦依他相续。依自相续修加行者。若自前生欲色界者。即依自相续加行成满。若自前生无色界者。转依他相续加行成满。依他相续修加行者。若他前生欲色界者。即依他相续加行成满。若他前生无色界者。转依自相续加行成满。问修此加行时。为依欲界。为依色界耶。答此有四种。或有依欲界初修加行。后依色界加行成满。谓与暴恶难共住者。同住一处作是思惟。此必前生从欲界死。渐审忆念此乃前生从色界死。或有依色界初修加行。后依欲界加行成满。谓与调善易共住者。同住一处作是思惟。此必前生从色界死。渐审忆念此乃前生从欲界死。或有依欲界初修加行。还依欲界加行成满。谓与暴恶难共住者。同住一处作是思惟。此必前生从欲界死。渐审忆念此果前生从欲界死。或有依色界初修加行。还依色界加行成满。谓与调善易共住者。同住一处作是思惟。此必前生从色界死。渐审忆念此果前生从色界死。如依界修加行差别。依趣等亦尔。

问此宿住随念智为但忆知曾所更事。为亦忆知未曾更事。答此但忆知曾所更事。问若尔此智应不忆知五净居事。无始时来未生彼故。答曾所更事略有二种。一者曾见。二者曾闻。虽未曾见五净居事。而曾闻故亦能忆知。余欲色界极远极胜。诸难知事准此应知。

问此宿住随念智。为一入定唯知一生。为一入定知多生耶。答初引发时若一入定唯知一生。后成熟时若一入定知百千生。世尊一入定若初若后皆能知百千生。问此宿住随念智。为能舍近百千生事。而知远百千生事耶。答初引发时不能。后成熟时则能。世尊若初若后俱能。

问此宿住随念智。渐次忆知前际无量宿住事已。欲退出时为依前入渐次退出。为顿出耶。有作是说。必依前入渐次退出。评曰。应作是说。随所意乐。若渐若顿皆能退出。问以宿住智忆知前际宿住事已。无间即能起死生智。观察后际死生事耶。答佛能非余。诸佛功德不作加行能现前故。独觉声闻诸外道等。要作加行方能起故。

问此宿住随念智。一刹那顷能知几生。答能知一生。云何知然。有圣教故。如毗奈耶说。尊者净妙告诸苾刍言。我一起心忆知过去五百生事。时诸苾刍皆共诃摈言。汝自称得过人法不应共住。必无但起一刹那心知多生故。尔时佛告诸苾刍言。汝等不应诃摈净妙。随实想说不犯重故。谓此净妙曾生无想有情天中。五百劫寿今忆彼事。谓五百生随实想说故不犯重。由此证知一刹那顷但知一生。问此宿住随念智。一刹那顷能知几趣耶。有作是说。此智一刹那顷但知一趣。谓或知地狱趣。乃至或知天趣。复有说者。此智一刹那顷能知二趣。谓或知地狱傍生趣。或知鬼界傍生趣。或知人傍生趣。或知天傍生趣。评曰。应作是说。此智一刹那顷。随其所应能知多趣。谓若忆念转轮王事。一刹那顷即知人鬼傍生三趣。若知轮王诸臣眷属。名知人趣。若知能转轮及受祀鬼等。名知鬼趣。若知象马等。名知傍生趣。若能忆念曼驮多王。与天帝释共集会事。能知四趣。唯除地狱知余三趣。广说如前。知天趣者。谓知帝释及彼眷属。假使五趣一处集会一刹那顷皆能忆知。是故此智一刹那顷。随其所应能知多趣。

如契经说。常见论者忆知宿住事。有三种差别。一有常见论者能忆知二万劫事。二有常见论者能忆知四万劫事。三有常见论者能忆知八万劫事。复有别诵。第三忆知六万劫事。问何等常见论者能忆知二万劫事。乃至何等常见论者能忆知八万劫事耶。答常见论者根有三品。若下根者能忆知二万劫。若中根者能忆知四万劫。若上根者能忆知八万劫。复次常见论者能忆知三劫坏事。若能忆知火劫坏事者。彼能忆知二万劫。若能忆知水劫坏事者。彼能忆知四万劫。若能忆知风劫坏事者。彼能忆知八万劫。复次常见论者。能忆知三根坏事。若能忆知喜根坏事者。彼能忆知二万劫。若能忆知乐根坏事者。彼能忆知四万劫。若能忆知舍根坏事者。彼能忆知八万劫。复次常见论者有三乘种性差别。若有声闻种性者。彼能忆知二万劫。若有独觉种性者。彼能忆知四万劫。若有佛种性者。彼能忆知八万劫。是谓三种别忆知缘。问已说二智自性。杂不杂相今当说。诸他心智皆现知他心心所法耶。答应作四句。此中他心智通三世。现知他心心所法者唯现在。然通他心智。及非他心智。故有四句。有他心智非现知他心心所法。谓过去未来他心智。此有他心智相。而无现知他心等用。谓过去者作用已灭故。未来者未有作用故。有现知他心心所法。非他心智。谓如有一或睹相。或闻语或得如是生处得智。能现知他心心所法。睹相现知他心心所法者。人趣中有如邬波难陀释子。至一近事家。见其门边有一驳犊。便告近事。若得卧具如汝门边驳犊皮者岂不美哉。时彼近事作是念言。今此释子定应欲得我驳犊皮持作卧具。便害驳犊以皮施与释子。受之还本所止。犊母悲唤寻后而行。故知人中有睹相智。闻语现知他心心所法者。人趣中有如邬波难陀释子。见一居士著新好衣入誓多林。便告彼曰。若得三衣敷具似汝所著衣者岂不美哉。时彼居士作是念言。今此释子定应欲得我所著衣作衣卧具。便脱施与。故知人中有闻语智。有作是说。所引二种皆闻语摄或俱睹相。此本论文。应作是说。或睹相或占卜。能现知他心心所法。或睹相者。如前所说。及余见闻身语业相知他心者。或占卜者。如诸外道种种占卜知他心者。生处得智现知他心心所法者。谓地狱等。有其事云何。且地狱中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然无别现事可说。问彼于何时知他心等。答初生地狱未受苦时。若受苦已尚不能知自心所念。况能知他心心所法。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唯住威仪路心。所以者何。彼无现起工巧处心故。彼异熟生心唯五识有故。

同类推荐
  • 疟门

    疟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战

    农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持世经

    持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太上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令

    月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带着萌娃游世界

    带着萌娃游世界

    田甜在毕业后就嫁给了相恋五年的男友,可是结婚后七年之痒也很快到来,白诺出轨了,而且对方是一朵实力很强的白莲花,田甜不愿意轻易放弃七年的感情,于是斗极品婆婆,斗极品白莲花,斗渣男…终于将自己搞得遍体鳞伤,她幡然悔悟,不再奢求挽回这段已逝的感情,向着新生活进发。可是离婚后才发现,她!怀!孕!了!被婆婆骂了两年不下蛋的鸡却在离婚后发现自己已经怀孕的田甜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可是她知道,她不会再回到那个充满伤心回忆的不算家的家。所以…儿啊,娘带你环游世界去,游山玩水顺便再给你找个后爹…
  • 仙灵隐

    仙灵隐

    这是两个人,从年少起时的执着江湖如大浪淘沙,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或悲壮,或感人,真情起于微末,最动人心但是,既然是故事,终究是有结局的...这是一个无始有终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段落...是那片江湖的尽头...
  • 魔法之星

    魔法之星

    比特在一个奇怪的地方醒来,他在那里感受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各类体验。而四周形态各异的智能外星生物,让他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日子。所有的生物从它们首次聚集的地方往不同的方向解散而去,它们不知道它们将走去哪里,将会经历什么,当然更不会知道,前方会有什么终点,它们的命运会如何。在经历了那里的一些事情之后,比特和同行的生物们慢慢地适应了这一切,同时也在一点点地了解这个世界。在踏过神秘的地段之后,它们也发现了这里的秘密——这是个与众不同的魔法世界,是个没有人知晓的宇宙一角。并且,它们正肩负着一个重大的使命。它们能熟练地操纵这里唯一的魔法能源,并走到最后解开所有的谜团吗?
  • 青苹果梦

    青苹果梦

    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的故事。主人公林小冷家境贫寒,从小因为是女孩得不到母亲的痛爱,但她像山里的小草一样顽强地成长着。就在她即将参加高考的时候,同学们嫉妒她得到老师的偏爱太多,诽谤她,不幸的是夜晚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坏人。重重打击开始了,她能不能渡过这一难关?如何对待青春萌动期?十八年后,林小冷和房华重相逢,在网络聊天里,他们能否再掀起一场爱情?小说从心理角度揭示中年人婚姻的困惑,亲情爱情,道德伦理观.
  • 如果咖啡变成海

    如果咖啡变成海

    谁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御仙逆魔

    御仙逆魔

    仙魔大陆,以武立国,修灵为尊。一个小人物在各种压迫下成长,斩了仙,逆了魔,能奈我何?
  • 你的宽厚,我的温柔

    你的宽厚,我的温柔

    骄傲的女主任医师霍启珊遇到了憨厚帅气又宽容的军官外加高干子弟的陆嘉峻,从朋友到爱人,俩人的感情之路可谓跌宕起伏,好在最终修成正果~谁说女人年纪大了就难以得到幸福?霍启珊这个年纪不小的小女孩就最终收获了陆嘉峻的爱情,虽然来的有点晚,可终究还是姗姗来迟了!
  • 等待戈多舍与得

    等待戈多舍与得

    爱情是非理智的,爱情又是抽象的,美好的,只有去感知,去行动,终究会有爱降临。书中虚拟的几个人物个性鲜明,敢爱敢恨,曲折离奇,生活就是多一点心灵和精神的寄托,才会丰富多彩!戈多是谁,我也不想知道,不过多点正能量,管他是谁,就是你的得到的?
  • tfboys剩下的盛夏

    tfboys剩下的盛夏

    故事很唯美,但也凄凉,也有欢笑,也有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