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105

第105章 智蕴第三中学支纳息第一之四

彼后所引舍利子经亦不定遮一时生义。谓舍利子。善知入出觉支定心。于觉支定。随心所欲能自在住。此依时分说住觉支随意自在。不说别起一一觉支。故不成证。复次彼经依住三地觉支。故作是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有寻有伺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无寻唯伺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无寻无伺地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三根相应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乐根相应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喜根相应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舍根相应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三三摩地俱生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空三摩地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无愿三摩地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无相三摩地俱生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三智俱生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尽智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无生智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无学正见智俱生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九地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未至定等三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后三静虑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前三无色地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或复有执。静虑近分有喜无戒。或复有执。静虑中间以上诸地有正思惟。或复有执。无色地中亦得有戒。为遮此等种种异执及显正理故作斯论。

若依未至定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九道支者正见正智随除一种。余皆具有。此说即遮静虑近分有喜无戒。亦有诵言。若依有寻有伺未至定。念觉支现在前者。虽于义无益而为除疑故作是说。如余处说。依未至言通静虑中间。及上地近分。皆未至彼根本定故立未至名。今为简去静虑中间及上近分。故说若依有寻有伺未至定言。此显唯依初静虑前未至定念觉支现在前。若依初静虑念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九道支者如前说。余皆具有。若依静虑中间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依第三第四静虑亦尔。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学七道支者除正思惟。无学八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见正智随一。此说便止上地亦有正思惟执。若依第二静虑念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彼地有喜无正思惟。余如前说。若依无色定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四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五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学四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语业命。无学五道支者。即除前四及正见正智随一。此说便止无色定中亦有戒执择法精进轻安定舍觉支。正见正勤正念正定道支亦尔。皆通一切地如念觉支故此即总说。有差别者。若正见道支现在前时定除正智。

若依初静虑喜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九道支者正见正智随除一种。余皆具有。若依第二静虑喜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此中学七道支者除正思惟。无学八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见正智随一。问何故近分地无喜觉支耶。答非田器故。复次诸近分地已离下染未离下染俱得现前。未甚希奇故不生喜。如人被缚及解脱时所得胜事。心于此事不以为奇。故不生喜。复次若近分地亦有喜者。与根本地应无差别。复次若近分地亦有喜者。应耽著此喜不求根本地。若尔便应障离下染。如人中路有所耽著。于所趣方不能速至。故诸近分无喜觉支。若依未至定正思惟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九道支者。正见正智随除一种。余皆具有。若依初静虑正思惟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无学九道支者如前应知。问何故上地无正思惟。答非田器故。复次为对治寻希求上地。若上地中亦有寻者。应不希求起胜加行。复次若下地法上地皆有。是则应无渐次灭法。若无渐灭法应无究竟灭法。若无究竟灭法。应无解脱出离涅槃。勿有此失。是故上地无正思惟。复次正思惟粗上地微细。复次正思惟者。是寻求相。上无寻求故彼非有。复次若地中有身语表业。及五识中随有一种。可于此地有正思惟。上地中无身语表业。及五识身故彼非有。若依未至定正语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余如前说。若依初静虑正语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无学九道支者如前应知。若依静虑中间正语现在前时。学六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依第三第四静虑亦尔。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学七道支者除正思惟。无学八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见正智随一。若依第二静虑正语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此中学七道支无学八道支俱如前说。正业正命亦尔者。俱唯六地有故。问何故无色无正语等三种戒耶。答非田器故。复次戒是色一分。无色无色故彼无戒。复次戒是大种所造。无色无大种故亦无戒。问既无无漏大种。亦应无无漏戒耶。答戒由大种而得成。色不由大种而成。无漏但由心力成无漏故。复次厌患诸色入无色定。戒是色故彼地中无。复次若无色定犹有色者。则应无有渐次灭法。乃至广说。故彼无戒。复次对治恶戒故有善戒。无色界定不能对治诸恶戒法。故无善戒。所以者何。诸恶戒法唯欲界有。无色于欲具四远故不能对治。云何四远。一所依远。二所缘远。三行相远。四对治远。故无色定无正语等三种戒支。

有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世尊虽说菩提分法而不说有三十七种。但说七觉支名菩提分法。云何知然。经为量故。谓契经说有一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如世尊说。七觉支者何谓七觉支。世尊告曰。即七种菩提分法名七觉支。问菩提分法有三十七。何故世尊唯说七觉支名菩提分法。答佛随苾刍所问而答。苾刍唯问七觉支故。佛唯说七菩提分法。若彼苾刍问四念住乃至若问八道支者。佛亦应随彼所问一一而答。复次彼契经中唯说无漏菩提分法。唯七觉支一向无漏。故偏说之。余通有漏故彼不说。有作是说。余契经中亦具说有三十七种菩提分法。时既久远彼经灭没。云何知然。如彼尊者达罗达多作如是说。世尊有时说一道支。有时说二。乃至有时说三十七。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如斧柯喻。契经中说于三十七修道法中若唯取决定者。则应说七种修道法。谓七觉支唯无漏故。若唯取不决定者。则应说余六位修道法。谓四念住乃至八道支。通有漏无漏故。若通取决定不决定者。则应说三十七种修道法。谓前六位及七觉支。故三十七菩提分法。亦是世尊契经所说。问菩提分法名有三十七。实体有几耶。答此实体。有十一或十二。若以一切摄入觉支即七觉支。名既有七实体亦七信正思惟各唯一种正语业命。有说为二。正命即是正语业故。有说为三。正语业外有正命故。若说为二即唯十一。若说为三则有十二。所以者何。谓四念住慧根慧力正见。摄入择法觉支。四正胜精进根精进力正勤。摄入精进觉支。四神足定根定力正定。摄入定觉支。念根念力正念。摄入念觉支。信根信力合为信故。若以一切摄入道支即八道支。名虽有八实体不定。若说正念即正语业。实体唯七。若说正命非正语业。实体有八。复有信喜轻安舍四。故亦十一。或有十二。所以者何。谓四念住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摄入正见。四正胜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摄入正勤。四神足定根定力定觉支。摄入正定。念根念力念觉支。摄入正念。信根信力合为一信故。有作是说。正语业命戒自性故应合为一。若作是说。菩提分法名有三十七。实体唯十。如名实体如是。名施设。体施设。名异相。体异相。名异性。体异性。名差别。体差别。名分别体分别。名觉。体觉。应知亦尔。如是名为菩提分。法自性。我物相分本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为菩提分法。菩提分法是何义耶。答尽无生智说名菩提。已究竟觉四圣谛故。若法随顺此究竟觉势用增上。此中说为菩提分法。已释总名。一一所以今应别说。问何故名念住乃至道支耶。答由念势力折除自体故名念住自体即是有漏五蕴。要由念住折除彼故。于正持策身语意中此最为胜。故名正胜或名正断。于正修习断修法时。能断懈怠故名正断。能为神妙功德所依故。名神足。势用增上故名为根难可摧制故名为力。助如实觉故名觉支。助正求趣故名道支。问言觉支者是何义耶。为能觉悟故名觉支。为觉之支故名觉支。若能觉悟故名觉支。则应一是六非若觉之支故名觉支。则应六是一非。有作是说。此能觉悟故名觉支。问若尔。则应一是六非。答六是觉分能随顺觉。从胜而说亦名觉支。复有说者。是觉之支故名觉支。问若尔则应六是一非。答择法是觉亦是觉支。余六是觉支而非觉。如正见是道亦是道支。余七是道支而非道。心一境性是静虑亦是静虑支。余是静虑支而非静虑。离非时食是斋亦是斋支。余是斋支而非斋。此亦如是。问言道支者是何义耶为能求趣故名道支。为道之支故名道支。若能求趣故名道支。则应一是七非。若道之支故名道支。则应七是一非。有作是说。此能求趣故名道支。问若尔。则应一是七非答七是道分能随顺道从胜而说亦名道支。复有说者。是道之支故名道支。问若尔。则应七是一非。答正见是道亦是道支。余七是道支而非道。如择法是觉亦是觉支。余六是觉支而非觉。余如前说。已说菩提分法。所以次第今当说。问何故先说四念住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复次四念住从初业地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先说。四正胜从暖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四神足从顶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五根从忍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五力从世第一法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八道支见道中胜七觉支修道中胜。问何故八道支见道中胜。七觉支修道中胜耶。答求趣义是道支义。见道速疾不越期心。顺求趣义故见道中八道支胜。觉悟义是觉支义。修道九品数数觉悟。顺觉悟义故修道中七觉支胜。问若尔。何故先说七觉支。后说八道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复次随顺增数次第法故。谓先说四次说五次说七后说八故。复次显清净法渐增长故。谓先修四次修五次修七后修八故。有余师说。诸修行者。先由念住于身等境。自相共相如实了知。除自相愚及所缘愚导起诸善。如有目者引导盲徒。是故最初说四念住。由念住力了知境已。于断修事能发正勤。故于第二说四正胜。由正胜力令相续中。过失损减功德增盛。于殊胜定能正修习。故于第三说四神足。由神足力令信等五与出世法为增上缘。故于第四说于五根根义既成能招恶趣。烦恼恶业不能屈伏。故于第五说于五力。力义既成能如实觉四圣谛境无有犹豫。故于第六说七觉支既如实觉四圣谛已。厌舍生死欣趣涅槃。故于第七说八道支。评曰。应知此中前说为胜。以修道位邻近菩提。顺觉义胜故说觉支。又修道位九地九品数数能觉觉支胜故。如是已总说菩提分法七位次第。今当别说觉支道支二位次第。问何故七觉支中先说念觉支。乃至后说舍觉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已见谛者。忆念先时所现观事而为上首。修习觉支令渐圆满。如契经说。彼于此法系念思惟令不迷谬。起念觉支修令圆满。念圆满已于法简择筹量观察起择法觉支修令圆满。择法满已发勤精进心不退屈。起精进觉支修令圆满。精进满已发生胜喜心不染著。起喜觉支修令圆满。喜圆满已身心猗适离惛沈故。起轻安觉支修令圆满。轻安满已身心悦乐得三摩地。起定觉支修令圆满。定圆满已远离贪忧心便住舍。起舍觉支修令圆满。故七觉支如是次第。问何故八道支中先说正见支。乃至后说正定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求见谛者于现观事正见为先修习道支令渐圆满。如契经说。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故八道支如是次第。

已说次第。所依地今当说。问何地有几菩提分法。答未至定中有三十六。除喜觉支。初静虑中具三十七。静虑中间及第三第四静虑各唯有三十五。除喜觉支及正思惟。第二静虑有三十六。除正思惟。前三无色有三十二。除喜觉支及正思惟正语业命。欲界有顶各有二十二。除觉支。道支唯无漏故。若觉支前说道支者。欲界有顶亦有道支通有漏故。

已说依地。现在前今当说。问何地有几菩提分法俱时现前。答未至定中有三十六菩提分法。唯三十三俱时现前。除三念住。所以者何。以四念住所缘各别。尚无有二俱时现前。况有三四。初静虑中具三十七。唯三十四俱时现前。除三念住。静虑中间及第三第四静虑各三十五。唯三十二俱时现前除三念住。第二静虑有三十六。唯三十三俱时现前。除三念住。前三无色有三十二。唯二十九俱时现前。除三念住。欲界有顶有二十二。唯有十九俱时现前。除三念住余随义说非要别体。

已说现在前。杂不杂相今当说。问此三十七菩提分法中。诸是觉支者亦是道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觉支非道支。谓喜轻安舍。有是道支非觉支。谓正思惟正语业命。有是觉支亦是道支。谓除信诸余菩提分法。有非觉支亦非道支。谓信。问何故立喜为觉支耶。答顺觉悟义是觉支义。喜顺彼胜故立觉支。问云何喜顺彼胜。答以修道中九地九品数修胜觉。如如于谛能如实觉。如是如是发生胜喜。如如生喜。如是如是。复乐于谛起如实觉。如人掘地得诸珍宝。如如掘地如是如是得宝生喜。如如得宝生喜。如是如是复乐掘地。此亦如是。问何故不立喜为道支。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喜非顺彼胜故不立道支。问云何喜非顺彼胜。答如如于谛发生胜喜。如是如是乐住不去。故于求趣喜非随顺。如人在路有所乐著。于所趣方不能速至。此亦如是。问何故轻安舍俱立为觉支。答顺觉悟义是觉支义。轻安与舍顺彼胜故俱立觉支。问云何轻安舍俱顺彼胜耶。答由轻安力息诸事务住平等舍。便能于谛起如实觉故顺彼胜。问何故轻安舍不立为道支。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轻安与舍非顺彼胜故不立为道支。问云何此二非顺彼胜。答轻安息求。舍不乐趣。与求趣义一向相违。如去与住睡眠与觉一向相违。此亦如是。问正思惟何故立为道支非觉支耶。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彼策正见求出生死速趣涅槃。如杖捶牛速有所至故立道支。求趣不息是正思惟觉支。安静义不相顺。诸安静者能如实觉是故不立彼为觉支。问何故正语业命立为道支非觉支耶。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正语业命如毂能成见道轮故。顺求趣义立为道支。顺觉悟义是觉支义。觉悟非色是相应。有所依。有所缘。有行相。有警觉。正语业命与彼相违故不立为觉支。问何故信不立觉支道支耶。答初发趣时信用增上。已入圣位修觉道支。时分不同故俱不立。复次诸清净法于清净品。相有圆满者有不圆满者。圆满者。谓具有根力觉道支相。与此相违名不圆满。不圆满中有觉支相。无道支相者立为觉支非道支。如喜轻安舍。有道支相无觉支相者。立为道支非觉支。如正思惟正语业命。相圆满者立觉道支。如念定慧等。不圆满中无觉道支相者俱不立如信。问何不立心为菩提分法。答心无菩提分法相故。复次心于杂染清净品中势用均等。菩提分法于清净品。势用偏增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多缘共相。心多缘自相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对治烦恼。一切烦恼皆是心所。故能对治亦非是心。复次菩提分法辅佐菩提。心王不应辅佐于觉。如王无有辅佐臣义。复次心令生死轮转无穷。菩提分法能断生死。义不相应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能调伏心。不可所调即能调摄。诸有欲令定即心者。说心亦是菩提分法。彼违理故非此所论。问大地法中何故但立念定慧受为菩提分。答念定慧三顺清净品势用增上。菩提分法亦复如是。故摄此三。受于杂染清净品中势用俱胜。故亦立为菩提分法。有余师说。受于杂染势用虽胜而于净品作饶益事。如旃荼罗姓虽鄙劣而与豪族作饶益事。故亦立为菩提分法。想思触欲于杂染品势用偏增。故不立为菩提分法。于假想观胜解偏增。菩提分法顺真实观。是故胜解非彼所摄。有余师说。菩提分法学位偏增。至无学位胜解方胜。故不立为菩提分法。作意于境令心发觉易脱不定。菩提分法令心住境。义不相应故亦不立。有余师说。初取境时作意力胜。至境相续彼力渐微。菩提分法要取境已多时方有。义不相应故亦不立。问何故三受皆通无漏。唯立喜为菩提分法。答乐舍二受无彼相故。复次菩提分法行相猛利。乐舍迟钝故俱不立。复次无漏乐受为轻安乐所覆损故。舍为行舍所覆损故相不明了。故不立为菩提分法。

问何故寻伺俱通无漏。唯立寻为菩提分法。答伺无彼相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行相猛利。伺用微劣是故不立。复次伺用为寻所覆损故。于策正见寻用偏增。故伺不立菩提分法。问大善地法中何故但立信精进轻安舍四种为菩提分法耶。答由此四种顺菩提胜故。偏立为菩提分法。谓趣菩提信为上首。将起众行信为初基。故立信为菩提分法。精进遍策趣菩提行。令速趣向三乘菩提。故亦立为菩提分法。轻安调适对治惛沈助观品胜。行舍平等对治掉举助止品胜。菩提分中止观为主。故俱立为菩提分法。惭愧等六散善品中势用虽胜。而于定善势用微劣。故不立为菩提分法。以菩提分定善摄故。有余师说。大善法中若所治强自性胜者立为觉分。余则不尔所治强者。谓与一切染心相应。自性胜者。谓众行本策发众行助止观胜。信精进轻安舍皆具二义。惭愧等六无具二者。谓惭等五二义并无。不放逸一种唯阙自性胜。故不立为菩提分法。问何故欣厌亦体是善。而不立为菩提分法。答欣厌二法不能遍缘。一心品中无容俱起。助觉非胜是故不立。问何故一切色等法中唯无表色。有立觉分非余法耶。答正语业命随顺圣道。势用偏增故立觉分。余法不尔是故不立。问何故圣种不立觉分。答若于在家及出家众。二事胜者立为觉分。一期心胜。二受行胜。彼四圣种于出家众有二事胜。于在家者唯一事胜。谓有期心无受行义。如天帝释坐宝花座。有十二那庾多诸天美女恒自围绕。常有六万音乐。而为娱乐。于四圣种虽有期心无受行义。影坚王等诸大国王。给孤独等诸大长者亦复如是。故四圣种不立觉分。有作是说。前三圣种无贪善根以为自性。第四圣种即是精进。乐断乐修精进摄故。若作是说。第四圣种亦是觉分。分别论者立四十一菩提分法。谓四圣种足三十七。不应理故非此所论品类足说。云何念觉支。谓圣弟子。于苦集灭道。思惟苦集灭道起能助菩提念。乃至广说。是未知当知根。或诸学者见生死过患涅槃胜利。起能助菩提念。乃至广说。是已知根。或阿罗汉。观心解脱起能助菩提念。乃至广说。是具知根。是名念觉支乃至舍觉支。广说亦尔。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集灭道思惟苦集灭道。起择法。乃至广说是未知当知根。或诸学者见生死过患涅槃胜利。起择法乃至广说。是已知根。或阿罗汉。观心解脱起择法。乃至广说。是具知根是名正见。乃至正定广说亦尔。问何故觉支。中说起能助菩提念等言。道支中不说起能助菩提择法等言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欲现异说异文。由异说异文故。说者受者俱生欣乐。复次欲现二门二略二阶二蹬二炬二明二光二影故作是说。复次先作是说。尽无生智名曰菩提。修道位中觉支义显。近菩提故说助菩提。见道位中道支义显。去菩提远是故不说。如契经说。不净观俱修念觉支。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乃至舍觉支广说亦尔。问不净观是有漏。七觉支是无漏。云何有漏法与无漏法俱。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以不净观摄伏其心。令极调柔有堪能已无间能起觉支现前。从此复能起不净观。依如是义故说俱言。

如契经说。诸圣弟子。若以一心属耳听法。能断五盖修七觉支速令圆满。问要在意识修所成慧能断烦恼非在五识。生得闻思能断烦恼。如何乃说若以一心属耳听法能断五盖。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谓善耳识无间引生善意识。此善意识无间引生闻所成慧。此闻所成慧无间引生思所成慧。此思所成慧无间引生修所成慧。此修所成慧修习纯熟。能断五盖故不违理。问断五盖时未能圆满修七觉支。何故契经作如是说。能断五盖修七觉支速令圆满。答离欲染时名能断五盖。离色染时名修七觉支离无色染时名速令圆满故无有失。有作是说。离欲染时名能断五盖。离无色染时名修七觉支速令圆满。此说初后略去中间故无有失。复有说者。无间道时名能断五盖。解脱道时名修七觉支速令圆满。相邻近故说名为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风中的费洛蒙

    风中的费洛蒙

    每个存在着某种关联的人物,好像被命运所安排,沉浮于平静又激越的世界中。就像风中的费洛蒙,虽然嗅到了迷离的气息,但终究还是随风而散了。在盐田的平和与城市的惨烈交错中爱情的躁动与无奈,欲望的焦灼与难耐,缘分的崎岖与未知,人性的软弱与淡然,一一呈现。他与她交错而过,她与他纠结缠绕,她又与她纷纷扰扰……十八个爱情短篇: 看似互不相识、却又像被命运安排好了似的人们, 继续寂寞,继续孤独,继续生活,继续懒得扮演自己。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政治斗争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政治斗争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5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
  • 三十一岁随笔之想念学姐

    三十一岁随笔之想念学姐

    洛丽塔,你是光,你是电,你是我的灵魂,你是我的火焰
  • 竹马驾到:青梅不简单

    竹马驾到:青梅不简单

    少年时期的简单,因为家庭原因搬离了R市。来到了黑三角的交界处的B市,这里混乱、血腥、充斥着暴力与不堪,为了从这里立足,简单舍弃了在R市的时光,在这里成长为一霸。而因为简单搬走后的司承慕变得越来越孤僻。从原来阳光的少年,变得越来越看不透。当得知可以转校看到一直思念的人时,可看到的她不再是小时候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屁虫了。而简单看到司承慕时,只想着“情报有误,哪里有帅又温柔,明明是披着羊皮的狼。”敬请期待男神青梅再次遇到腹黑竹马,又会碰触到什么火光。
  • 人生若初见,与子携老

    人生若初见,与子携老

    那一天,他抱这她“只要我在的一天,我就会护着你一天”从那年,把他拉回家里,他们就注定要相守。他的宠爱也只留给了她一人“叶梓言,你爱我吗”“我的心里都是你,你一辈子都是我的”携手闯荡,一生相守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我的传奇一生

    重生之我的传奇一生

    “赵先生,请问作为一个重生者,你的梦想是什么?是成为巨商富豪吗?”“拜托,我是那么傻的人吗,好不容易重生了,去受那份高大上的罪?!”“那么走上仕途呢?”“。。。。。”“那么成为天王巨星,小说巨匠,网络红人呢?”“那我还不如不重生了,继续做屌丝吧。”“那重生了,您总得做点什么吧。”“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给世界留下哥的传奇。”
  • 逆游记

    逆游记

    大学生林鑫的生活枯燥而乏味,直到大三那年他遇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与他同是体育特长生的史小梅把他送到了一个危险重重的世界,他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伙伴和敌人。他们能活着回来吗?究竟是什么人在捣鬼......
  • 末世阴阳鱼

    末世阴阳鱼

    朝九晚五为了家为了老婆努力爬升的白领赵健可惜天不遂人愿上去了却被老婆甩了肆意妄为骄横蛮缠仗着老父的功绩横行霸道古代“官二代”年驰麟最终自食恶果奇妙的微生物改变着全世界究竟是新生还是末世一块神奇的阴阳鱼石让两人在这样的世界相遇会是怎么样的一段人生旅途呢(继续文案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