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105

第105章 智蕴第三中学支纳息第一之四

彼后所引舍利子经亦不定遮一时生义。谓舍利子。善知入出觉支定心。于觉支定。随心所欲能自在住。此依时分说住觉支随意自在。不说别起一一觉支。故不成证。复次彼经依住三地觉支。故作是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有寻有伺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无寻唯伺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无寻无伺地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三根相应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乐根相应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喜根相应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舍根相应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三三摩地俱生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空三摩地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无愿三摩地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无相三摩地俱生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三智俱生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尽智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无生智俱生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无学正见智俱生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复次彼经依住九地觉支而说亦不违理。谓于日初分欲住未至定等三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中分欲住后三静虑地觉支。即便能住。于日后分欲住前三无色地觉支。即便能住。故作是说不违俱起。或复有执。静虑近分有喜无戒。或复有执。静虑中间以上诸地有正思惟。或复有执。无色地中亦得有戒。为遮此等种种异执及显正理故作斯论。

若依未至定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九道支者正见正智随除一种。余皆具有。此说即遮静虑近分有喜无戒。亦有诵言。若依有寻有伺未至定。念觉支现在前者。虽于义无益而为除疑故作是说。如余处说。依未至言通静虑中间。及上地近分。皆未至彼根本定故立未至名。今为简去静虑中间及上近分。故说若依有寻有伺未至定言。此显唯依初静虑前未至定念觉支现在前。若依初静虑念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九道支者如前说。余皆具有。若依静虑中间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依第三第四静虑亦尔。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学七道支者除正思惟。无学八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见正智随一。此说便止上地亦有正思惟执。若依第二静虑念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彼地有喜无正思惟。余如前说。若依无色定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四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五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学四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语业命。无学五道支者。即除前四及正见正智随一。此说便止无色定中亦有戒执择法精进轻安定舍觉支。正见正勤正念正定道支亦尔。皆通一切地如念觉支故此即总说。有差别者。若正见道支现在前时定除正智。

若依初静虑喜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九道支者正见正智随除一种。余皆具有。若依第二静虑喜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此中学七道支者除正思惟。无学八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见正智随一。问何故近分地无喜觉支耶。答非田器故。复次诸近分地已离下染未离下染俱得现前。未甚希奇故不生喜。如人被缚及解脱时所得胜事。心于此事不以为奇。故不生喜。复次若近分地亦有喜者。与根本地应无差别。复次若近分地亦有喜者。应耽著此喜不求根本地。若尔便应障离下染。如人中路有所耽著。于所趣方不能速至。故诸近分无喜觉支。若依未至定正思惟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九道支者。正见正智随除一种。余皆具有。若依初静虑正思惟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无学九道支者如前应知。问何故上地无正思惟。答非田器故。复次为对治寻希求上地。若上地中亦有寻者。应不希求起胜加行。复次若下地法上地皆有。是则应无渐次灭法。若无渐灭法应无究竟灭法。若无究竟灭法。应无解脱出离涅槃。勿有此失。是故上地无正思惟。复次正思惟粗上地微细。复次正思惟者。是寻求相。上无寻求故彼非有。复次若地中有身语表业。及五识中随有一种。可于此地有正思惟。上地中无身语表业。及五识身故彼非有。若依未至定正语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余如前说。若依初静虑正语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此中无学九道支者如前应知。若依静虑中间正语现在前时。学六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依第三第四静虑亦尔。此中六觉支者除喜觉支。学七道支者除正思惟。无学八道支者。除正思惟及正见正智随一。若依第二静虑正语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此中学七道支无学八道支俱如前说。正业正命亦尔者。俱唯六地有故。问何故无色无正语等三种戒耶。答非田器故。复次戒是色一分。无色无色故彼无戒。复次戒是大种所造。无色无大种故亦无戒。问既无无漏大种。亦应无无漏戒耶。答戒由大种而得成。色不由大种而成。无漏但由心力成无漏故。复次厌患诸色入无色定。戒是色故彼地中无。复次若无色定犹有色者。则应无有渐次灭法。乃至广说。故彼无戒。复次对治恶戒故有善戒。无色界定不能对治诸恶戒法。故无善戒。所以者何。诸恶戒法唯欲界有。无色于欲具四远故不能对治。云何四远。一所依远。二所缘远。三行相远。四对治远。故无色定无正语等三种戒支。

有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世尊虽说菩提分法而不说有三十七种。但说七觉支名菩提分法。云何知然。经为量故。谓契经说有一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如世尊说。七觉支者何谓七觉支。世尊告曰。即七种菩提分法名七觉支。问菩提分法有三十七。何故世尊唯说七觉支名菩提分法。答佛随苾刍所问而答。苾刍唯问七觉支故。佛唯说七菩提分法。若彼苾刍问四念住乃至若问八道支者。佛亦应随彼所问一一而答。复次彼契经中唯说无漏菩提分法。唯七觉支一向无漏。故偏说之。余通有漏故彼不说。有作是说。余契经中亦具说有三十七种菩提分法。时既久远彼经灭没。云何知然。如彼尊者达罗达多作如是说。世尊有时说一道支。有时说二。乃至有时说三十七。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如斧柯喻。契经中说于三十七修道法中若唯取决定者。则应说七种修道法。谓七觉支唯无漏故。若唯取不决定者。则应说余六位修道法。谓四念住乃至八道支。通有漏无漏故。若通取决定不决定者。则应说三十七种修道法。谓前六位及七觉支。故三十七菩提分法。亦是世尊契经所说。问菩提分法名有三十七。实体有几耶。答此实体。有十一或十二。若以一切摄入觉支即七觉支。名既有七实体亦七信正思惟各唯一种正语业命。有说为二。正命即是正语业故。有说为三。正语业外有正命故。若说为二即唯十一。若说为三则有十二。所以者何。谓四念住慧根慧力正见。摄入择法觉支。四正胜精进根精进力正勤。摄入精进觉支。四神足定根定力正定。摄入定觉支。念根念力正念。摄入念觉支。信根信力合为信故。若以一切摄入道支即八道支。名虽有八实体不定。若说正念即正语业。实体唯七。若说正命非正语业。实体有八。复有信喜轻安舍四。故亦十一。或有十二。所以者何。谓四念住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摄入正见。四正胜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摄入正勤。四神足定根定力定觉支。摄入正定。念根念力念觉支。摄入正念。信根信力合为一信故。有作是说。正语业命戒自性故应合为一。若作是说。菩提分法名有三十七。实体唯十。如名实体如是。名施设。体施设。名异相。体异相。名异性。体异性。名差别。体差别。名分别体分别。名觉。体觉。应知亦尔。如是名为菩提分。法自性。我物相分本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为菩提分法。菩提分法是何义耶。答尽无生智说名菩提。已究竟觉四圣谛故。若法随顺此究竟觉势用增上。此中说为菩提分法。已释总名。一一所以今应别说。问何故名念住乃至道支耶。答由念势力折除自体故名念住自体即是有漏五蕴。要由念住折除彼故。于正持策身语意中此最为胜。故名正胜或名正断。于正修习断修法时。能断懈怠故名正断。能为神妙功德所依故。名神足。势用增上故名为根难可摧制故名为力。助如实觉故名觉支。助正求趣故名道支。问言觉支者是何义耶。为能觉悟故名觉支。为觉之支故名觉支。若能觉悟故名觉支。则应一是六非若觉之支故名觉支。则应六是一非。有作是说。此能觉悟故名觉支。问若尔。则应一是六非。答六是觉分能随顺觉。从胜而说亦名觉支。复有说者。是觉之支故名觉支。问若尔则应六是一非。答择法是觉亦是觉支。余六是觉支而非觉。如正见是道亦是道支。余七是道支而非道。心一境性是静虑亦是静虑支。余是静虑支而非静虑。离非时食是斋亦是斋支。余是斋支而非斋。此亦如是。问言道支者是何义耶为能求趣故名道支。为道之支故名道支。若能求趣故名道支。则应一是七非。若道之支故名道支。则应七是一非。有作是说。此能求趣故名道支。问若尔。则应一是七非答七是道分能随顺道从胜而说亦名道支。复有说者。是道之支故名道支。问若尔。则应七是一非。答正见是道亦是道支。余七是道支而非道。如择法是觉亦是觉支。余六是觉支而非觉。余如前说。已说菩提分法。所以次第今当说。问何故先说四念住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复次四念住从初业地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先说。四正胜从暖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四神足从顶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五根从忍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五力从世第一法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八道支见道中胜七觉支修道中胜。问何故八道支见道中胜。七觉支修道中胜耶。答求趣义是道支义。见道速疾不越期心。顺求趣义故见道中八道支胜。觉悟义是觉支义。修道九品数数觉悟。顺觉悟义故修道中七觉支胜。问若尔。何故先说七觉支。后说八道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复次随顺增数次第法故。谓先说四次说五次说七后说八故。复次显清净法渐增长故。谓先修四次修五次修七后修八故。有余师说。诸修行者。先由念住于身等境。自相共相如实了知。除自相愚及所缘愚导起诸善。如有目者引导盲徒。是故最初说四念住。由念住力了知境已。于断修事能发正勤。故于第二说四正胜。由正胜力令相续中。过失损减功德增盛。于殊胜定能正修习。故于第三说四神足。由神足力令信等五与出世法为增上缘。故于第四说于五根根义既成能招恶趣。烦恼恶业不能屈伏。故于第五说于五力。力义既成能如实觉四圣谛境无有犹豫。故于第六说七觉支既如实觉四圣谛已。厌舍生死欣趣涅槃。故于第七说八道支。评曰。应知此中前说为胜。以修道位邻近菩提。顺觉义胜故说觉支。又修道位九地九品数数能觉觉支胜故。如是已总说菩提分法七位次第。今当别说觉支道支二位次第。问何故七觉支中先说念觉支。乃至后说舍觉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已见谛者。忆念先时所现观事而为上首。修习觉支令渐圆满。如契经说。彼于此法系念思惟令不迷谬。起念觉支修令圆满。念圆满已于法简择筹量观察起择法觉支修令圆满。择法满已发勤精进心不退屈。起精进觉支修令圆满。精进满已发生胜喜心不染著。起喜觉支修令圆满。喜圆满已身心猗适离惛沈故。起轻安觉支修令圆满。轻安满已身心悦乐得三摩地。起定觉支修令圆满。定圆满已远离贪忧心便住舍。起舍觉支修令圆满。故七觉支如是次第。问何故八道支中先说正见支。乃至后说正定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求见谛者于现观事正见为先修习道支令渐圆满。如契经说。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故八道支如是次第。

已说次第。所依地今当说。问何地有几菩提分法。答未至定中有三十六。除喜觉支。初静虑中具三十七。静虑中间及第三第四静虑各唯有三十五。除喜觉支及正思惟。第二静虑有三十六。除正思惟。前三无色有三十二。除喜觉支及正思惟正语业命。欲界有顶各有二十二。除觉支。道支唯无漏故。若觉支前说道支者。欲界有顶亦有道支通有漏故。

已说依地。现在前今当说。问何地有几菩提分法俱时现前。答未至定中有三十六菩提分法。唯三十三俱时现前。除三念住。所以者何。以四念住所缘各别。尚无有二俱时现前。况有三四。初静虑中具三十七。唯三十四俱时现前。除三念住。静虑中间及第三第四静虑各三十五。唯三十二俱时现前除三念住。第二静虑有三十六。唯三十三俱时现前。除三念住。前三无色有三十二。唯二十九俱时现前。除三念住。欲界有顶有二十二。唯有十九俱时现前。除三念住余随义说非要别体。

已说现在前。杂不杂相今当说。问此三十七菩提分法中。诸是觉支者亦是道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觉支非道支。谓喜轻安舍。有是道支非觉支。谓正思惟正语业命。有是觉支亦是道支。谓除信诸余菩提分法。有非觉支亦非道支。谓信。问何故立喜为觉支耶。答顺觉悟义是觉支义。喜顺彼胜故立觉支。问云何喜顺彼胜。答以修道中九地九品数修胜觉。如如于谛能如实觉。如是如是发生胜喜。如如生喜。如是如是。复乐于谛起如实觉。如人掘地得诸珍宝。如如掘地如是如是得宝生喜。如如得宝生喜。如是如是复乐掘地。此亦如是。问何故不立喜为道支。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喜非顺彼胜故不立道支。问云何喜非顺彼胜。答如如于谛发生胜喜。如是如是乐住不去。故于求趣喜非随顺。如人在路有所乐著。于所趣方不能速至。此亦如是。问何故轻安舍俱立为觉支。答顺觉悟义是觉支义。轻安与舍顺彼胜故俱立觉支。问云何轻安舍俱顺彼胜耶。答由轻安力息诸事务住平等舍。便能于谛起如实觉故顺彼胜。问何故轻安舍不立为道支。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轻安与舍非顺彼胜故不立为道支。问云何此二非顺彼胜。答轻安息求。舍不乐趣。与求趣义一向相违。如去与住睡眠与觉一向相违。此亦如是。问正思惟何故立为道支非觉支耶。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彼策正见求出生死速趣涅槃。如杖捶牛速有所至故立道支。求趣不息是正思惟觉支。安静义不相顺。诸安静者能如实觉是故不立彼为觉支。问何故正语业命立为道支非觉支耶。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正语业命如毂能成见道轮故。顺求趣义立为道支。顺觉悟义是觉支义。觉悟非色是相应。有所依。有所缘。有行相。有警觉。正语业命与彼相违故不立为觉支。问何故信不立觉支道支耶。答初发趣时信用增上。已入圣位修觉道支。时分不同故俱不立。复次诸清净法于清净品。相有圆满者有不圆满者。圆满者。谓具有根力觉道支相。与此相违名不圆满。不圆满中有觉支相。无道支相者立为觉支非道支。如喜轻安舍。有道支相无觉支相者。立为道支非觉支。如正思惟正语业命。相圆满者立觉道支。如念定慧等。不圆满中无觉道支相者俱不立如信。问何不立心为菩提分法。答心无菩提分法相故。复次心于杂染清净品中势用均等。菩提分法于清净品。势用偏增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多缘共相。心多缘自相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对治烦恼。一切烦恼皆是心所。故能对治亦非是心。复次菩提分法辅佐菩提。心王不应辅佐于觉。如王无有辅佐臣义。复次心令生死轮转无穷。菩提分法能断生死。义不相应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能调伏心。不可所调即能调摄。诸有欲令定即心者。说心亦是菩提分法。彼违理故非此所论。问大地法中何故但立念定慧受为菩提分。答念定慧三顺清净品势用增上。菩提分法亦复如是。故摄此三。受于杂染清净品中势用俱胜。故亦立为菩提分法。有余师说。受于杂染势用虽胜而于净品作饶益事。如旃荼罗姓虽鄙劣而与豪族作饶益事。故亦立为菩提分法。想思触欲于杂染品势用偏增。故不立为菩提分法。于假想观胜解偏增。菩提分法顺真实观。是故胜解非彼所摄。有余师说。菩提分法学位偏增。至无学位胜解方胜。故不立为菩提分法。作意于境令心发觉易脱不定。菩提分法令心住境。义不相应故亦不立。有余师说。初取境时作意力胜。至境相续彼力渐微。菩提分法要取境已多时方有。义不相应故亦不立。问何故三受皆通无漏。唯立喜为菩提分法。答乐舍二受无彼相故。复次菩提分法行相猛利。乐舍迟钝故俱不立。复次无漏乐受为轻安乐所覆损故。舍为行舍所覆损故相不明了。故不立为菩提分法。

问何故寻伺俱通无漏。唯立寻为菩提分法。答伺无彼相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行相猛利。伺用微劣是故不立。复次伺用为寻所覆损故。于策正见寻用偏增。故伺不立菩提分法。问大善地法中何故但立信精进轻安舍四种为菩提分法耶。答由此四种顺菩提胜故。偏立为菩提分法。谓趣菩提信为上首。将起众行信为初基。故立信为菩提分法。精进遍策趣菩提行。令速趣向三乘菩提。故亦立为菩提分法。轻安调适对治惛沈助观品胜。行舍平等对治掉举助止品胜。菩提分中止观为主。故俱立为菩提分法。惭愧等六散善品中势用虽胜。而于定善势用微劣。故不立为菩提分法。以菩提分定善摄故。有余师说。大善法中若所治强自性胜者立为觉分。余则不尔所治强者。谓与一切染心相应。自性胜者。谓众行本策发众行助止观胜。信精进轻安舍皆具二义。惭愧等六无具二者。谓惭等五二义并无。不放逸一种唯阙自性胜。故不立为菩提分法。问何故欣厌亦体是善。而不立为菩提分法。答欣厌二法不能遍缘。一心品中无容俱起。助觉非胜是故不立。问何故一切色等法中唯无表色。有立觉分非余法耶。答正语业命随顺圣道。势用偏增故立觉分。余法不尔是故不立。问何故圣种不立觉分。答若于在家及出家众。二事胜者立为觉分。一期心胜。二受行胜。彼四圣种于出家众有二事胜。于在家者唯一事胜。谓有期心无受行义。如天帝释坐宝花座。有十二那庾多诸天美女恒自围绕。常有六万音乐。而为娱乐。于四圣种虽有期心无受行义。影坚王等诸大国王。给孤独等诸大长者亦复如是。故四圣种不立觉分。有作是说。前三圣种无贪善根以为自性。第四圣种即是精进。乐断乐修精进摄故。若作是说。第四圣种亦是觉分。分别论者立四十一菩提分法。谓四圣种足三十七。不应理故非此所论品类足说。云何念觉支。谓圣弟子。于苦集灭道。思惟苦集灭道起能助菩提念。乃至广说。是未知当知根。或诸学者见生死过患涅槃胜利。起能助菩提念。乃至广说。是已知根。或阿罗汉。观心解脱起能助菩提念。乃至广说。是具知根。是名念觉支乃至舍觉支。广说亦尔。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集灭道思惟苦集灭道。起择法。乃至广说是未知当知根。或诸学者见生死过患涅槃胜利。起择法乃至广说。是已知根。或阿罗汉。观心解脱起择法。乃至广说。是具知根是名正见。乃至正定广说亦尔。问何故觉支。中说起能助菩提念等言。道支中不说起能助菩提择法等言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欲现异说异文。由异说异文故。说者受者俱生欣乐。复次欲现二门二略二阶二蹬二炬二明二光二影故作是说。复次先作是说。尽无生智名曰菩提。修道位中觉支义显。近菩提故说助菩提。见道位中道支义显。去菩提远是故不说。如契经说。不净观俱修念觉支。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乃至舍觉支广说亦尔。问不净观是有漏。七觉支是无漏。云何有漏法与无漏法俱。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以不净观摄伏其心。令极调柔有堪能已无间能起觉支现前。从此复能起不净观。依如是义故说俱言。

如契经说。诸圣弟子。若以一心属耳听法。能断五盖修七觉支速令圆满。问要在意识修所成慧能断烦恼非在五识。生得闻思能断烦恼。如何乃说若以一心属耳听法能断五盖。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谓善耳识无间引生善意识。此善意识无间引生闻所成慧。此闻所成慧无间引生思所成慧。此思所成慧无间引生修所成慧。此修所成慧修习纯熟。能断五盖故不违理。问断五盖时未能圆满修七觉支。何故契经作如是说。能断五盖修七觉支速令圆满。答离欲染时名能断五盖。离色染时名修七觉支离无色染时名速令圆满故无有失。有作是说。离欲染时名能断五盖。离无色染时名修七觉支速令圆满。此说初后略去中间故无有失。复有说者。无间道时名能断五盖。解脱道时名修七觉支速令圆满。相邻近故说名为速。

同类推荐
  • 还丹歌诀

    还丹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经络汇编

    经络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游记

    北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涧禅师语录

    月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花痴恋上他他他

    花痴恋上他他他

    【花痴恋上他他他】包含了6个部分。【其一】{花痴恋上腼腆仔}【其二】{花痴恋上爱哭鬼}【其三】{花痴恋上花心男}【其四】{花痴恋上帅气王}【其五】{花痴恋上叛逆孩}【其六】{花痴恋上专宠儿}□□其中还会有副男角、副女角、家伙(男生)、死党(女生)客串。期待ing。。。。。。汐恋月将花痴演绎,最后爱上他。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国公爷的漫漫追妻路

    国公爷的漫漫追妻路

    这是一个现代女穿越架空朝代被衰神附体的悲惨故事;李公爷:听说嫁人能够转运哦,你值得拥有!村妇岑:不嫁,不嫁,我的目标是驱除蛮子,守卫边疆!
  • 征服者罗比尔
  • 逆天武神系统

    逆天武神系统

    主角是很逆天的,穿越异界身带系统,手持轩辕剑,杀个十万八千!一头扎进昆仑镜,追你个十万八千!打我?东皇钟一套,打呀???一吹,开神农鼎,十万八千丹药倒出来压死你!死人了?来,复活之阵,失却之阵,永生之阵一起上,把他给我复活了!“跟我比,回去再修炼个十万八千年!”楚天如是说道。
  • 生命向左向右

    生命向左向右

    公司的办公室,并不是由一群有着同样理想和信仰而组成的团体。他(她)们的组合,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生活的不同追求。有的人,野心勃勃,一心想着升职加薪。有的人,得过且过,对自己的工作能减就减,能拖就拖。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用锋利的匕首从身边趟出一条血路,踩着同事的肩膀上位。有的人,懵懵懂懂的当好自己的混世魔王,根本不知身边早已血雨腥风。有的人,面带微笑,心藏暗刀。有的人,心慈面软,处处挨刀。
  • 阳翟夜话:鬼话连篇

    阳翟夜话:鬼话连篇

    十个恐怖中篇故事,《六指儿》《荒野木屋》《相面师》《文娟》《黑白之战》《乌鸦嘴》《漂亮妻子》《山村旧事》《留言》《窝囊男人》,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 残夫

    残夫

    摸着余天的几块腹肌,莫小鱼呵呵一笑。“夫君,身残志不残,我不嫌弃你。”“为夫残不残,娘子试过便知。”莫小鱼:“……”
  • 洛阳女儿行2

    洛阳女儿行2

    洛阳古都风起云涌,轮回诡巷陈年辛秘,紫宸高手突现穷街僻巷,大荒山秘术鬼神莫测,在世家与权利的追逐中,爱情又能占有多少分量?历史底蕴浓郁深远,字里行问古意深厚。新武侠大师小椴如椽巨笔,重现汉唐风貌!
  • 陈情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