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2600000016

第16章 順俗志

醫方萬品。對病為良。佛法多門。投機稱玅。大覺世尊撫育萬彙。方便慈悲。隨順種種俗諦。於不分別中強立分別。令像末眾生現世親修。及子孫追導各有條目可舉而行。其有上機大士。即俗而真。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何者非法界實相。一法若有。毗盧墮在凡夫。萬法若無。普賢失其境界。斯之謂矣。撮略大綱。撰順俗志。

世雄慈悲。以佛眼觀。見一切眾生三業六根。造罪無量。當墮惡道。受種種苦。百千萬劫。永無出期。是故諸經論中。立懺悔一門。令彼仗三寶力。洗心首罪。所有重障。悉皆消滅。猶國王一赦。咸與惟新也。然金口親宣。法句尤備。無越觀普賢行法經。良以洞見眾生起過之由。造業之相。所以智者大師憑此觀經及諸大部。立法華三昧以行於世。一懺悔。二勸請。三隨喜。四回向。五發願。是名五悔。葢懺悔則通消三障之罪。別除十惡.破戒之愆。勸請則滅波旬請佛入滅之罪。隨喜則滅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則滅倒求三界之心。發願則滅修行退志之過。如是懺悔。何惡不斷。何善不修。何眾生不度。厥後法智.慈雲亦皆更相著述。法施一切。葢法智則有大悲懺儀。慈雲則有請觀音金光明及淨土行願儀及梵法主別出光明懺儀。若夫他宗。雜華儀文既昧法華開顯之旨。不能即權而實。宜乎識者少所承用焉。乃慈悲寶懺等文。則又不勝異意。轉失科儀矣。復次如來設教。雖種種不同。大槩欲一切眾生脫離苦輪而已。然所以令其脫苦者。則有豎出。橫出之法焉。所謂豎出者。聲聞稟四諦。緣覺觀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萬行。二乘則破見思生方便土。菩薩則破無明入實報土。洎乎法華開顯。會入一乘。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則俱處常寂光土矣。所謂橫出者。葢此娑婆穢土(六趣雜居名同居穢)五濁垢重。雖如來在世。五時調停得道者無限。乃至正法千年。大小之徒。間有證入。然運經像末。人根轉鈍。則雖欲脫苦。未由也已。如來大慈大悲。懸鑑及此。所以諸大乘經偏讚彌陀。令其橫截娑婆。往生安養(唯有人天名同居淨)。雖九品因果。差降不同。然皆獲不退菩提。(常親三聖。與諸善人俱會。無四趣可退。所以決證。)故李詠史云。能仁現穢取娑婆。折攝剛強方便多。橫截愛河無別法。唯教專志念彌陀。又無邊剎土非無淨。唯我彌陀願海深。十念功成蒙接引。端如點鐵化精金。鎧菴詩卓哉西聖釋迦文。三輪垂範億代遵。開顯一化無餘蘊。後談樂土令棲神。馬鳴龍樹皆贊述。首傳震旦得遺民。自是措紳多嚮慕。豈徒緇侶蒙陶鈞。河東先生具正見。發揮此道尤諄諄。景迃曾見照與立。有文炳然名略因(晁以道著淨土略因)。縱墮空宗亦牽復。楊公(傑)陳公(瓘)即其人。又止觀頌我因娑婆佛。知有極樂佛。極樂十萬億。云何見彼佛。彼佛即法界。法界即彼佛。如佛我亦爾。如我眾生然。三者玅難思。一一俱法界。彌陀證法界。能起法界用。法界既無外。用亦遍法界。嗟我及九界。局認一緣生。是故久流轉。二死大苦海。今欲生極樂。惟止觀二法。止心法界師。觀照法界體。一止而三止。一觀而三觀。止觀乃能發。所發諦境三。性三修各三。是則成九法。達無修性已。惟住一玅乘。定慧力莊嚴。即此用化佗。法界盡極樂。無一不成佛。舜若可銷亡。爍迦心不動。淨土緣起者。西域則有五通畫像。震旦則有遠公蓮社。所謂畫像者。按感應傳云。昔天竺鷄頭摩寺五通菩薩(彼土大乘人。非五通神)往安樂世界謂阿彌陀云。娑婆眾生願生淨土。無佛形像。請垂降許。佛言。汝且前去。尋當現彼。及五通還國。聖儀隨後而至。見一佛及五十菩薩各坐蓮華。在樹葉上。五通取葉。即於所在。圖寫流布。故李詠五通曰。娑婆人未識阿彌。直往西方為請祈。頃刻聖儀俱降現。尋將貝葉廣傳持。所謂蓮社者。釋氏要覽云。東普遠法師。鴈門人也。止于廬山虎溪。招十八賢士(緇十.素八)。修西方淨業。鑿池栽蓮倣彼國。以蓮華分九品次第接人。故稱蓮社。或云。嘉此社人。不為名利淤泥所染。喻如蓮華。故以名之。又遠有弟子法要。能刻木為十二葉蓮華。植於水中。用以機關。凡拆一葉以為一時。與刻漏無差。俾念不失正限。故得此名。高宗皇帝親灑宸翰。特書此二字。奎畫天然八法備體。至今四遠鐫刻。作大佛會鎮。故李詠遠公云。蓮社開端接後人。翕然緇素總來親。十年三覩莊嚴相。定作金臺上上身。其後有唐京師善導師.新定少康師.五臺法照師.我宋錢唐省常師.長蘆宗頤師咸踵遺躅。大弘此教。今亦以李詠紀之。畫三百壁淨土相。寫十萬卷彌陀經。貴賤不論皆激勸。且登高柳定祈生(導)。洛下文書累放光。化行新定嗣餘芳。口中十佛隨聲出。消得兒童為播揚(康)。常瞻三聖禮虗空。多謝文殊指示功。歘感神僧來預報。三年定托寶蓮中(照)。西湖社裏千人集。光我廬山淨社緣。遐想當年奇特事。同盟太半是朝賢(常)。發明五惑製高文。要使群盲識淨因。況得普賢并普眼。預名來感葦江人(預有蓮華勝友錄書入社。名字感二菩薩預會。書名為首)。茲誠捨障度厄之神方。長生不死之要術。所以智者臨滅。獨令唱玅法蓮華經題。及觀無量壽佛經題而贊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尚得往生。況戒.定.慧熏修。聖行道力。實不唐捐。噫。真有旨哉。若夫橫.豎二出進修之法。今附錄明.晦菴二文以顯之。葢以昧者局促口.耳。不達念佛理。致為著空寂。菴記其略曰。唯心淨土。本性彌陀。即第一義諦也。功忘於中。分為二法。言唯心淨土者。盡法界.虗空界一切染淨國土。皆常寂光清淨玅土。眾生心源全體具足。故曰唯心淨土。言本性彌陀者。盡法界.虗空界一切諸佛.一切眾生。與我同心。三無差別。一切佛體同一佛體。若念一佛。即是普念一切諸佛。今念彌陀。故曰本性彌陀耳。須知本性彌陀即是唯心淨土。身.土無二。不可分別。又復應知一切諸法從本已來常自空寂。空寂與彌陀無二無別。若謂空寂異於彌陀者。相於彌陀者也。若謂彌陀異於空寂者。相於空寂者也。相空寂者不知彌陀。相彌陀者不知空寂。知空寂彌陀者。其唯無二焉。所以終日念彌陀。而常自空寂。終日空寂。而不礙念彌陀。念念離相。了無所得。故曰離一切相。即名為佛。又憫夫學豎出者。汎濫於玄句諸部之文義。旁午於乘場十法之宗途。皇皇然無所歸往。為作修心要術。其文曰。學佛法者。須求的旨。一代化門。只要羣生見性達理。其餘萬行皆助道法門。馬鳴祖師宗諸大乘。造起信論。起眾生大乘正信。信一切法即自心性。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虗空界。無所不偏。即是楞嚴玅明真心。本周法界。離心性外若有一絲毫法。即同魔法。大論云。除實相外。餘皆魔事。實相者。即眾生一念心性。法華一大事因緣。只顯這箇法門。開示眾生心中佛之知見。佛用三智知。用五眼見眾生亦具此之知見。所以開諸法之權。顯實相之實。諸法中有此實相。故名開權顯實。實相乃無相也。無一切相。無生死涅槃.有無等相。離文字言說心緣等相。法界無外。永寂如空而不妨具一切法。雖上聖下凡暫異。此一念心未曾少殊。本體清淨猶如虗空。是諸法之實體。一切法從此而生。生即無生。常自寂滅。靈明覺知。性自神解。分明顯露。無所不通。如空不動。似鏡常明。應對施為。皆承此力。名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真如亦名玅心。有無量名。十界迷悟聖凡苦樂果報之通體。此性本來無毫髮事。只為眾生認生滅緣。違背玅明。隨逐妄境。不知全水作波。認波而不識水。只為萬象差別。不達本性一如。縱修出世行門。未離前塵境界。中論三觀一心。具足一家宗承。能照萬境。境元是心。心境一如。體用無二。隨境體玅。即相恒真。正照境時。是誰照境。了境即寂。心識自忘。玅性湛然。真心獨露。自覺聖智。歷歷孤明。清淨本然。寂而常照。不妨見聞覺知。自然法法皆玅。恐學者泥於筌罤。不了本心。聊陳梗槩。一家觀行。無時暫忘。自然與法相應。入佛境界。故經云。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今以二文訂其同異。則不分而分。暫云橫豎。倘鼓舞於離相之途。磅礴於無相之域者。則橫出豎出是或一道耳。普賢行法經令修念佛三昧。以入一實境界。非末後豎出之法乎。而吾祖所出行儀。第五悔中。亦只云正念直往生安養而已。故知玅達旨趣。左右逢原。則橫豎二義。誠所謂分而不分者也。復次出家者。將以道而溥。善而溥善。而不善其父母。豈曰道耶。嵩明教云。親者形生之大本。人道之大恩。唯大聖人能重大本。報大恩。雖獨尊於人天。不可得而生死。及其應物。示同人天。成道登忉利。先以道諭其母。三月還故國。示父於道。父之表也。躬與諸釋。負其棺以趍葬。故曰。聖人之道。以善為用。聖人之善。以孝為端。芝苑云。父母恩重。舉世所知。順色承志。泣血絕漿。雖盡禮於儒宗。實未資於去識。故目連託救母為施。釋迦埀報恩之法。令自恣日作盂蘭盆。藉彼勝德。拔我慈親。又義淨三藏云。盂蘭乃西域之語。此云倒懸。即飢虗危苦之謂。盆即東夏之音。乃救苦之器。所以仰大眾之恩光。救倒懸之窘急。經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又禮讚文曰。伏值九旬。行滿三業。功成供。自恣僧答。劬勞德盆。羅百味。先奉三尊。願賜哀矜。受今供養。然法隨時變。時者莫知。今以侍郎顏度為虎丘西菴在律師。撰建會疏語登載于後。讀者自當審其是焉。疏云。其經譯於西晉為會。盛於李唐。初因救所生母為緣。終以施自恣僧為本。惟人有凡聖。故供有等差。在佛勑。則以盡世甘美為勤。彼俗情則以百味飲食為重。經文具載。學者不分。迨久流傳。浸成訛舛。謹按經云。年年七月十五日。常憶父母(云云)威力如斯。慈恩可報。奈何近世但於是日。僧為俗人幹其享祀。或為解夏止事于求。此會蔑然。時人莫見。奉持是法。惟在孝心。若欲舉行。甚有依據。大剎各為解制。小院自可如宜。計彼僧員。優其費直。倘得施財之厚。庶營飯食之豐。先供佛前。餘齋僧眾。獲存古制。實慰存思。又近見庸僧。假此會設。以規利養。至沒蘭盆之名。乃稱中元之會以媚俗子。[片*戈]名毀實。殆有甚於顏公所云。若以寧僧統不許結庚申會。盛意例之。則稱此名者。可勝欲哉。復次預修齋七者。灌頂隨願往生經云。普廣菩薩白佛言。若善男女善解法戒。知身如幻。未終之時。逆修生七。然燈.懸旛蓋。請僧轉念尊經。得福多否。佛言。其福無量。又曰。普廣菩薩白佛。父母親族命終。或墮三塗八難之中。受諸苦惱。為其修福。得福多少。佛告普廣。為此人修福者。七分之中。僅獲一也。何故爾。乎緣其前生不信道德。是故七分獲一也。若以亡者嚴身之具。堂宇.屋宅.園林.浴池以施三寶。此福最多。功德力強。可得拔彼地獄之苦。往生佛土。就預修中流。俗又有寄庫之說。雖若誕妄。然入冥之人多睹其事。不可斷其無有也。但龍舒居士王日休評之以謂。志在陰府。死必入陰府矣。譬如有人。平日不修言行。以求知於賢人君子。乃交結猾吏。且預寄其財。俟己下獄。則取而用之。豈不謬哉。今勸世人。但回此費。以辨西方資粮。則誠為良策。復次。累修齋七者。釋氏要覽云。人亡。每至七日。必營齋追薦。謂之累七。又云齋七。瑜伽論云。人死中有身(冥間化起一相似身傳識謂之中有)。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中陰經云。中有極壽七日。)。若有生緣。即不定極七日。必死復生。如是展轉生死。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後。決定得生。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於此類由餘業可轉中有種子。便於餘類中有生。今尋經旨。極善.惡無中有(極善如上品上生即登金臺。極惡如地獄相現即入火車)。既受中有身。即中下品善惡業也。故論云。餘業可轉也。如世七日齋福。乃是中有生死之際。以善追助。令中有種子不轉生惡趣。故由是。此日之福不可缺怠也。若百日與夫大小祥之類。皆託儒禮。因修出世之法耳。復次無常鐘者。南山行事鈔云。病者將終。打無常磬。增一阿含經云。若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竝得停止。付法藏傳云。罽賓吒王以大殺害。死入千頭魚中。劍輪遶身而轉。隨斫隨生。有一羅漢充僧維郡。依時打鐘。得聞鐘聲。劍輪住空。如是因緣。遣信自令長打。使我苦息。過七日已。受苦即止(梁武誌公見興衰中)。唐高僧傳。西京大莊嚴寺僧智興。次當打鐘寺僧。有兄陪隋煬帝駕幸維揚。暴卒於道。一夕托夢與妻曰。吾達彭城而亡。以今月初蒙禪定寺僧智興打鐘。聲震地府。受苦者皆解脫。吾亦預此。汝可將絹十疋奉興。陳吾意也。其妻依言送之。興不受。乃均施于眾。寺主恭禪師問。其何法而有此驗。答。吾見付法藏傳罽賓吒王受苦。聞鐘業輪息。仍依增一阿含鳴鐘法故(凡聲鐘皆為拔苦。須依法處心)湘山野錄。五代時。江南上元縣民。遇疾暴死。心氣尚煖。凡三日復甦。乃誤勾也。自言。至一殿庭間。忽見先主孝王。被五木縲械甚嚴。民大駭。竊問曰。主何至於斯耶。主曰。吾為宋齊丘所誤殺。和州降者千餘人以冤訴因此。主問其民曰。汝何至此耶。其民具道誤勾之事。主聞民得生還。泣曰。仗汝歸語嗣君。寺院鳴鐘。當延之令永。吾受苦唯聞鐘則暫休。或能為吾造一鐘尤善。民既還家。遂乞面君。具奏。君感泣慟躃。遂下詔鑄一鐘於清涼寺。鐫云薦烈祖孝高皇帝脫出幽厄。然智者臨終。語維那曰。人命將終。得聞鐘磬。增其正念。唯長唯久。氣盡為期。云何身冷方聲磬耶。說者又謂。今時將死已方打。故知無益。當知此欲敦逼現生親修。作如是說。不可以文害意。謂滅後打鐘全成虗設。復次黃白旛者。釋氏類苑云。或薦亡黃旛者。灌頂經云。若四輩男女。若命終時。若已命過。於其亡日造作黃旛。懸著剎上。使獲福德。離八難苦。得生十方諸佛淨土。旛蓋供養。隨心所願。至成菩提。旛隨風轉。破碎都盡。至成微塵。其福無量。旛一轉時。轉輪王位乃至吹塵小王之位。其報無量。諸經要集問曰。何故經中為亡人造作黃旛。掛於塚塔上者。答曰。雖未見經釋。可以義求。此五大色中。黃色居中。用表忠誠。盡心修福。為引中陰。不入惡趣。莫生邊國。又要覽云。北俗亡者。累七齋日。皆令主道場僧煎紙旛子。一首隨紙化之。按正法念處經有一十七種。中有謂死時若生天者。即見中有如白[疊*毛]垂下。其人識神見已舉手攬之。便受天人中中有身。故今七七日是中有死生之日。以白紙旛子作勝旛。相示之故。北人招魂帛。皆用白練。甚合經旨。復次三長月者。乃諸佛神變之月。謂正.五.九也。智論云。天帝以大寶鏡共諸天。從正月一日照南洲。善惡具錄。如是二月東.三月北.四月西.至五.九二月亦復如初。故此三月常修諸善。世之士大夫以是月為上任之忌者。亦為避刑殺故爾。或云。正月是眾生現生之初。五月是興盛之中。九月是欲藏之始。此亦一說耳。復次六齋日者。白月初八及十四.十五日。黑月二十三及二十九.三十日也。四天王經云。帝釋勅四天王各治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按察眾生善惡之業。至十四日遣太子下察。十五日王自親臨。黑月亦復如前。若王親下之時。一切諸天星宿鬼神。俱時隨從。若遇修福齋戒者。諸天相慶。即為此人注祿添筭。護持福業。令其成就。普賢觀經云。若國王大臣。當勸令於六齋日。勅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又世間節令。其中有十齋日者。本云十齋經。一云寶積經每月有齋日。謂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也。令各持佛菩薩號。乞福滅罪。准國律令諸州府。遇十直日不得行刑殺者。亦若三長月所忌耳。復次正月然燈者。僧史略引漢法本內傳。佛教初來。與道士角試。燒經像無損而發光。正當正月十五日。是西域十二月三十日。謂之大神變月。漢明勑令燒燈。表佛法大明。或云。漢武祭五時神祠。通夜設燎。取周禮司[穫-禾+火]燒照祭祀。後率為故事。然則本乎司[穫-禾+火]舉火供祭祀職。至東漢用之。表佛法大明也。加以歷代沿革不常。唐先天二年。西域僧沙陀請以正月十五然燈開元。二十八年正月十四。勅常以二月望日燒燈。天寶六年正月十八。詔重門夜開。以達陽氣。羣司朝宴樂在時。和屬于上元。當修齋籙。其於賞會必備葷羶。比來因循。稍將非便。今後每至正月。宜取十七.十九夜開坊市。以為永式。尋又重依十五放燈。德宗貞元三年。詔正月十五然燈。是漢明帝因佛法初來。與道士角法。勅令燭燈。表破昬闇。僖宗幸蜀。中原多事。至昭哀皆廢。梁開平二年。詔近以風俗未泰。兵革且繁。正月然燈。廢停已久。今後三夜。開坊市門。公私然燈祈福。莊宗入洛。其事復興。我太平興國六年。勅下元亦放燈三夜。為軍民所福。供養天地.辰象.佛道。三元俱然燈放夜。自此始著于格令焉。嗟夫。真俗相順。如在右乎。世之君子。飲食而不知其味。衣服而不知其名。終身由之。而行不著。習不察者。可勝道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本书内容能够反映中医外科传统的诊疗技术及当代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水平,适合中医专业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阅读参考。
  • 红酥手之宛如飞絮

    红酥手之宛如飞絮

    我好歹也是号称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这个臭道士竟然说出现在我生命中的男人,都会一个个穿梭而过,不留踪影。而今,就连那个病得快断气的霉皇上也想强奸我?晕,唐朝是混不下去了,我闪……巧了,不知是谁搁那玩天外飞仙。2007是什么年号?柯飞絮又是何方神圣?管它,去了再说……嘿,这里的男人还不是普通的帅,多金又有才,不过凭我上官婉儿的才华,再加上柯飞絮的姿色。丫的,照样迷得你们七晕八素……
  • EXO之Promise

    EXO之Promise

    那样一个青涩的不算吻的吻,满足了你被汗水浸湿的夏天,也让我找到了生命中最爱的那个少年。以后,就让我,giveyouKiss&Hug。——鹿晗
  •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气血生成就会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就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出现“枯萎”现象,接着就会百病滋生。《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从体质、饮食、经络、运动、日常细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养脾胃的各种方案,以及常见脾胃病的对症防治与调养方法。三分治,七分养,养好脾胃身体才健康。一书在手,养生保健,健康无忧。
  • 前世不及问今生可为妻

    前世不及问今生可为妻

    意外重生,看刘凡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道路遇阻,看他如何披荆斩棘,一个平凡的人,只不过想要好好守护自己的一生所爱,却发现麻烦不断,当然,美女也不少了.....
  • 独家试爱,腹黑总裁别太狠

    独家试爱,腹黑总裁别太狠

    对杨佳若来说,楚风扬是这世上最厚颜无耻的男人。明明已经有了未婚妻,却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斩尽她所有的桃花,只因为她有一对小梨涡。他追的虎视眈眈,她逃的咬牙切齿,恨不得他立马消失。却不料,到了最后,为了他的未婚妻,他对她下了狠手,“你不该动她。”“为什么?”漫天雨丝中,她泪流满面。他的眼神冷酷无情,“不为什么,她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答应她,不再让她伤心。”婚后,楚先生吩咐佣人在三餐的菜单上务必加上一道木瓜牛奶羹,一个月后,某总裁实地考察成果,丈量后,凝眉,“怎么效果不大?”楚太太怒,“又不是汽球,说大就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类地行星征服战

    类地行星征服战

    太空“大航海时代”,人类终于发现了与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一名中国特种兵由此开始了充满机智、血腥、与众多女性爱恋缠绵的漫漫征途。他救黎民、救美女、救王子,又篡权、又平叛、又盗国,抗击日本强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勘称人生辉煌史诗。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拯救作死一家人

    拯救作死一家人

    有个专注谋反三十年,脖子上永远悬着一把刀的爹,有个专注补刀三十年,得罪全京城贵妇的娘,这穿越之后的日子,简直不能更心力交瘁了。幸好还有个靠谱的哥哥,可为什么,哥哥的靠谱还是要讲究时机的?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你和我形婚吧

    你和我形婚吧

    这个原本抛下了她的男人,频频出现在她的生活里,而她的前夫,又带着自己的男性“爱人”频频搅局。苏清末的日子,可谓一团糟糕。你和我和他的爱情,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为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