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2600000014

第14章 護法志

護之為言養成之之謂也。群荄萬彙。何者非材。而梧檟勝於貳棘。四肢六分。何者非身。而一指劣於肩背。是知愛護應達本源。人存法存。事非聊爾。外護雖切。內護尤深。為開明故。撰護法志。

大雄出世。雖示入同居。先說華嚴。然頓施別.圓二教。乃專為界外菩薩。則其法有不必護者。次說阿含。則當漸初。獨施藏教。乃專為一類小機。則其法有不足。護者惟其漸中開出四教之後。正欲同居土中。廣演大法。方有魔外之擾。必賴諸天八部及國王大臣協力擁護。方可流通。然說方等.大集之時。雖會一切鬼神護持正法。比之光明。則三乘同學既不專小。亦不專大。又三學尊經。諸天本所聽受。故獨於此時。各各發願焉。又說仁王般若之時。雖囑十六大國。令其受持是經。於千里內七難不起。挍之涅槃。則正當如來入滅。故國王大臣獨受付囑擁護住持三寶也。今故舉此二經以發明其事焉。所謂光明發願者。如鎧菴裝天像願文云。吾佛世尊乘宿願力。以一大事出現於世。演說真詮。數極河沙。開悟未來。亘百千劫。是故諸天於方等會各發弘誓。護持流通。功德以財大辨以辨。俾請說者兩無所乏。地神地味膏腴。說處散脂。威武摧敵攘難。東方持國.南方增長.西方廣目.北方多聞。如是四王護四天下風雨。時若糓果用成。大梵尊天作世界主。釋提桓因統忉利天。摩醯首羅光明最勝。居十住位。王大千界。巍巍三天。眾所瞻仰。亦以威神。莊嚴法會。金剛密跡。執持寶杵。韋駄應機。最存弘護。摩利支天。常行日前。菩提樹神。見佛成道。鬼子母等。翻邪歸正。領諸眷屬。周匝圍繞。我聞皆是大菩薩眾。不忘宿願。護佛教法。如一眾生未得成佛。不取泥洹。自求安樂。又佛之垂化也。道濟百靈。慈育萬有。出則釋天前引。入乃梵王後隨。左輔大將由滅惡以成功。右弼金剛用生善而為德。三乘賢聖既肅爾以歸投。八部鬼神竝森然而翊衛。故吳主孫權問尚書令闞澤曰。孔丘.老子得與佛比對否。澤曰若將孔.老二家比校佛。遠之遠矣。所以然者。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諸佛說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明矣。吳主大悅。此則諸天護法之大略也。無盡居士張天覺(啇英)。鉅儒碩學。筆大如椽。甞記玉泉寺關王祠堂云。過去陳隋間有大法師。名曰智顗。一時圓證諸佛法門。得大總持。辨說無礙。敷演三品。摩訶止觀是三非一。是一非三。即一是三。即三是一。是三是一。非一非三。隨眾生根而設。初後至自天台。止于玉泉。冥坐林間。身心湛寂。此山先有大力鬼神與其眷屬。怙恃慧據。以通力故。知師行業。即現種種諸可怖畏。虎豹號。擲虵蟒盤瞪。鬼魅嘻嘯。陰兵悍恕。血唇劍齒。毛髮鬅鬙。妖形醜質。歘忽千變。法師愍言。汝何為者生死於幻。貪著餘福。不自悲悔。作是語已。迹言悄絕。傾然。丈夫鼓髯而出。我乃關羽。生於漢末。值時紛亂。九州爪裂。曹操不仁。孫權自保。義臣蜀主。同復帝室。精誠激發。洞貫金石。死有餘烈。故王此山。所嗜惟殺。所食惟腥。諦觀法師。具足殊勝。我從昔來。本未聞見。我今神力。變見已盡。而師安定。曾不省視。汪洋如海。非我能測。大悲我師。哀憫我愚。方便攝受。願捨此山。作師道場。我有愛子。雄鷙類我。相與發心。擁護佛法。師問所能。授以五戒。神復白言。營造期至。幸少避之。其夕晦冥。震逕掣電。靈鞭鬼箠。萬壑浩汗。湫潭千丈。化為平地。黎明往視。精藍煥麗。簷楹欄楯。巧奪人目。海內四絕。遂居其一(智者造寺三十六所。櫻霞.靈巖.天台.玉泉。天下四絕)。以是因緣。神亦廟食。千里內外。同共雲委。稽違有咎。怠慢有罸。捐施金幣。匍匐恐後。玉泉以甲實神之助。歲越十稔。魔民出世。寺綱頹亂。搥拂虗設。神既不祐。廟亦浸弊。元豐甲申。襄有蜀僧名曰承皓。行年七十。所作已辨。以大眾請。翛然赴感。有陳氏子。忽作神語。自今已往。祀我如初。遠近播聞。瞻禱逾肅。明年辛酉。廟宇鼎新。爾時無盡居士聞說是事。廼其贊之。關侫父子為蜀將。氣盖中原絕等倫。喑鳴叱咤山嶽推。義不稱臣曹孟德。憤烈精忠貫金石。英靈死王玉泉山。陰嶽十萬部從嚴。鐵騎咆哮汙金甲。架鶚韝鷹走熬犬。鞭笞虎豹役龍蛇。膾肝脯肉飲頭顱。無上菩提豈知有。智者南來為利益。默然燕坐喬木陰。法力廣大不思議。溪山動蕩失安據。妖怪百千諸怖畏。神通究竭誓歸依。大威大猛大英豪。棄置愛戀如泥滓。將此山留奉佛士。受持五戒攝身心。仰山南嶽及嵩山。佛佛道同無異化。見在住持承皓老。宗風孤悄神所欽。未來補處出家人。枯木巖前希審細。宏我如來像季法。長松十里碧雲寒。猗欣美哉藺轢古。今與關王之忠義。玉泉之崇高。相為無窮。識者讀之。非獨可以知智者之道建天地而不悖。質鬼神而無疑。亦可以信護法者之不苟矣。若夫靈山之功德天。北禪之韋將軍。東棭之元弼山神。皆此類也。所謂涅槃付囑者。葢凡曰。帝王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經之以仁義。緯之以文武。深根固蔕。貽厥子孫。一言一行。即為軌範。垂之萬代。斷不可易。所以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帝力可以鎮萬邦。王威可以伏兆庶。故金口之遺囑。鶴林之顧命。慮四眾微弱。三寶衰墜。故託國之盛風。藉王之勢力。乃委寄於王臣。仗佛勑以流通也。是故法之盛衰。視王公大人之輕重。猶權衡之於物焉。開皇三寶錄云。宋文帝問侍中何尚之曰。范泰.謝靈運等皆云。六經本是濟俗。若性靈真要。則以佛經為指南。如其率土之濱。皆純此化。朕則坐致太平矣。對曰。臣聞渡江以來。王導.周顗宰輔之冠。蓋王濛謝尚人倫之羽儀。郄超.王謐.王坦.王恭或號絕倫。或稱獨步。謝敷.戴逵.范汪.孫綽.皆致心於天人之際。靡非時俊。清淨之士皆謂釋氏之教。無所不可。何者。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睦。傳此風教徧於海內。則善人.君子無慮百千萬億矣。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則百刑息於國。陛下言坐致太平是也。又帝謂。求那跋摩曰弟子常欲齋戒不殺迫。以身徇於物不獲從志。法師何以教之。跋摩曰。帝王與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苦躬。將何為用。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士女以悅。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固當刑不夭命。役無勞力。則使風雨順時。寒煖應節。百穀滋繁。桑麻鬱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如是不殺。德亦眾矣。寧在缺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後方為弘濟耶。帝撫几曰。法師所言。真謂開悟人心。明達物理。可與談於天人之際矣。嗟乎懿哉。若人非獨誘進於真門。抑亦裨興於王化也。唐太宗問弉三藏曰。朕欲樹功德。何者為最。弉曰。法假人弘。唯度僧為最。是則法固欲護。僧尤當護。故南山感通傳云。韋天將軍生知聰慧。早離塵緣。修童真業。不受天欲。如來一代所制毗尼。竝在座中聽受。故臨滅日。親受付囑。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若見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悉為惑亂。則倉皇奔赴。應時剪除。若有鬥爭陵危之事。亦蒙躬往慰喻和解。又南洲僧尼雖多犯罪。然化令從善。心易調伏。若見毀禁及造諸惡。為其流涕。愍而護之。見行一善。萬過不咎。事等亡瑕。不存往失。又人間臭氣上熏於空四十萬里。諸天清淨無不厭之。但以受佛之囑。不敢不來耳。是則王臣固當護法。亦當以法緣僧存如天護僧也。然僧固當護。苟犯王法亦所當治。但或傷其善類。則玉石俱焚。茲故委曲引經。乃明公高議論之。按大集經云。若道俗等打破戒.無戒比丘。罪重出萬億佛身血。何以故。以能示人出世要道。乃至涅槃故。又涅槃經云。如來今以無上正法付囑諸王大臣。及四部眾。應當勸勵諸學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學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毀正法者。大臣四部。應當治。護法論云。蘇子瞻謂張天覺曰。釋氏之徒。諸佛教法所繫。不可以庶俗侍之。或有事至庭下。則吾徒當以付囑流通為念。與之闕略可也。又曾逢原作郡時。釋氏有訟者。閱實其罪。必罸無赦。或有勉之。者則曰。佛法委在國王大臣。若不罸一戒百。則惡者滋多。當今之世。欲整齊之。捨我輩其誰乎。據蘇.曾二公之論。不治則得大集之意。必治則得涅槃之意。然涅槃追說四教。深慮住持三寶僧尼。苟或不整。佛法亦從而壞。是知當以涅槃所說為正。而大集所說為旁矣。惟外護君子。臨事斟酌。不失於寬。亦不失於猛。俾上合佛意。下符眾望。乃為盡善。趙超然居士(令衿)。作郡榜文曰。古人謂出家為僧。正要遠離世法。不與俗人一律。毀形易服。當為何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先佛所制。只合體究佛意。勒苦修行。乃僧人本分之事。近來公庭多見僧徒[褒-保+公]同百姓。紛拏諍訟。殊失六和之義。事理縱明。已失僧體。何以使人信向。何以受人供養。設使虗實未明。或寄廂審會。或出院罸贖。累辱佛祖。有玷同袍。得不羞乎。敢煩僧司及諸方尊宿。委曲開諭。使常與加沙為主。忍辱守靜。閉戶修行。堅持戒律。清淨三業。莫務晈虵。不得將不干己事亂煩官司。明行告示。內外通知。若百姓等人。非理欺負。引證分明。當為行遣。亦不輕恕。若超然者。亦近於善斟酌者也。復次。如來滅後。騰蘭二大士先以四十二章經來化此土。孤山首疏此經。且敘其大意曰。孔.老之典。談性命焉。則未極於唯心。言報應焉。則未臻於三世。若夫釋氏之為訓也。指虗空世界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太極生兩儀。玄牝為天地根而已。考善惡報應。悉我自業焉。非止言其上帝無常。天網恢恢。而孤山此言。誠為確論。彼蕭梁范縝著神滅論以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吁鄙哉。淺聞寡見。非特不達唯心。亦乃罔識三世。茲又孤山所謂非特彼乃反破己宗。抑亦自誣性靈而蔑棄祖禰也。且夫周孔制典。何甞不言鬼神。曰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鬼神之精狀既精且狀其無形乎。詩云。三后在天。王配于京。叔靈上旻。豈曰滅乎。禮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大禹所祇。寧虗誕乎。書稱周公請代武王云。能事鬼神。姬且禱親。可虗罔乎。苟亡而有靈。三則世如鏡。變化輪迴。孰知其極。儒士執禮而背叛五經。非直誣佛。亦侮聖也。若信五經。神靈之說。則是信佛。教識性之談矣。又復自是之後。諸儒尤多異論。故鎧菴答喻貢元書云。釋氏流入中國幾二千載。吾儒號為一代宗師。攘斥甚力。無若韓氏.歐陽氏。然皆未究其言之是否與其道之邪正。唯堅執吾周孔立教者以詆之。故雖攻之而愈堅。撲之而愈熾而終無。以大服天下之心。獨關洛諸賢與胡氏父子。頗甞出入釋氏而不信之矣。然考其所與辨明而謂之詖淫邪遁者。亦過禪宗單傳之學而已。夫釋氏之有禪宗。猶吾儒之有老莊也。苟以拈槌豎拂。誇誕之談而疑釋氏一代正教。是猶以王何所學之浮虗而疑六經.語.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也。奚可哉。去佛逾遠。異端競起。唯天台大師為得其正傳。此唐之梁敬之與我朝晁以道諸公所服膺而深造者也。僕雖不敏。實研究有年。觀其發揮一性。範圍法界。俾六凡.四聖。各迪厥德。而咸底于極誠。未易遽為足下言。惟足下他日考其書而計其道。方知僕昨者鄙詩大道不可私。與夫孔釋俱援世之句。果非自欺。而又以欺天下也。然則孔釋之道果同乎。果異乎。異則不可得而一。同則不應異其施。曰有世法。有出世法。以世法而疑出世法固不可。以出世法而外世法亦不可。故天台所傳。亦有真俗相即之諦。其察乎道。竝行而不相悖者。亦審矣。世有足跡未抵乎泰山之麓。而輙談其廣狹高下。欲欺乎未見泰山者且不可。況已見者乎。今足下未讀佛之書。而遽議佛之道。何恡乎。言之諄諄而僕邈然不聽也。又重刑刪定止觀序曰。奇哉救世明道之書。不圖復行於今也。使王公大人知有此書。必不至信讒以廢毀。使搢紳先生知有此書。必不至立論以觝排。使啟禪關者能讀此書。其旨以教外別傳自欺乎。使尋經論者能讀此書。其旨以分別名相自困乎。況使薄海內外。家藏此書。展轉開導。了達其義。又孰肯貪於麤弊五欲而不早求解脫者乎。是皆內教弟子護持教法之大略也。子貢好辨孔道以明孟子巖之功堪繼禹。斯言槩之。誰曰不信。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逐雁

    逐雁

    花与萼,两参差,似人永别离。此生相见本无期,相思莫再思。吾道艰,吾道漫,壶酒伴天涯。卷帷望月空长叹,月与灯依旧。洗心、摄足、筑神、引气、昭星、归元、三阴、三阳、奇经、周天、纳虚。十一大境界,暗藏玄机。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修真路我道为谁?仙阻弑仙,魔阻弑魔!饮酒听妙曲,十步杀一人。
  • 虚空黑洞

    虚空黑洞

    父母双亡,唤醒自身力量!爱人惨死,演起血腥复仇!“我萧天琅发誓!必灭你全族!!”风雨中,少年怒吼着。一个异能者的故事......
  • 星光决

    星光决

    一段很NB的功法开启一段很NB的人生。地球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要了,我啊要去祸害宇宙的人民。祸害的过程我不会孤独,为啥?因为我长得好看,实力又强。加群讨论472212796
  • 最后一个阴阳驱鬼师

    最后一个阴阳驱鬼师

    尘归尘,土归土,死人就该去死人该去的地方,从何处,归何处去,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黑暗中未知的物体开始蠢蠢欲动,杀过僵尸,打过鬼妖,与叶旭一起探索阴阳世界。
  • 君临天下之传奇归来

    君临天下之传奇归来

    曾经的传奇却因为一个计划消失了十年,十年后,他终于回归了,再次成为了一个传奇。
  • 莫念沉风

    莫念沉风

    现代的小作家苏白,一场失恋之后穿越去了古代变身宋袭紫后与顾书君、叶一凡、萧吟风之间发生了感情纠葛。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之后,情归何处?要江山?图美人?看尽勾心斗角之后,如何在寻倾城之恋?
  • 光新之路

    光新之路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该书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雷光新从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由一名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出主人公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作风,体现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战友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和一般群众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银河生存史

    银河生存史

    原美国政府,也是现在最大的军阀,通过他们的哈勃望远镜,看到在太阳系土星附近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虫洞。并从虫洞里传来了有序的带有文明气息的电波,虽然各国政府还没办法解密这电波所蕴含的信息,不知道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不过就算是地狱,也比留在地球上冻死的好。制造出运载大量人口飞船逃离地球,以现在人类的生产能力根本不可能。但是各个大军阀任然任性的将诺亚方舟计划启动。
  • 凤铭九天

    凤铭九天

    一个大陆第一凤铭家族诞生了一变异小孩。因此诞生了家族纠纷,叛党涌现,杀光四起,小孩被父母舍生救下漂流在最低层的世界中,从此与父母留下的物件一起踏上拯救父母与家族的道路。。。。。
  • 唐獠

    唐獠

    曾今的大唐,国鼎盛,民锐意,四夷宾服,泱泱之气浑然!如今的大唐呢?在外,南邵弹丸之国敢破成都,西域汉遗民受尽屈辱,在内,皇权无为,民反如潮,烽烟四起,国碎梦泯!举国暮气沉沉,仿佛枯木将朽!幽幽叹息:还有几年,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私盐贩子就该起兵了,任由他‘冲天香阵透长安’?任由他‘我花开后百花杀’面露狰狞:不,绝不!敢犯汉家,不待秋来九月八,吾带唐獠尽诛杀!注:獠民,泛指西南诸夷!唐獠,起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