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1400000139

第139章 民族政策

上次说到,高定招降了朱褒,而探子却回报孟获和他的蛮军已经散布于山林中,无迹可寻。刘厚对此大感头痛。

正在这时,亲兵回报,皇上派遣官员过来,帮忙管理各郡。原来,这次刘厚带来的官员实在太少,所以占领的地盘都没人管理,只留下一些吏员让他们暂时维持着地方的秩序。

刘备有见于此,就派了马忠、李恢、马岱、张裔等几位文武官员过来,帮忙管理各郡。其中张裔原本被雍闿绑了送给吴国,不过不知何故,却被他趁守卫疏忽时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辗转回到成都见刘备。南中正是用人之际,于是刘备又将他派遣了过来。

刘厚接见了他们,并招来了永昌的守将吕凯,和麾下其他将领、文臣一起召开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商量以后怎么管理南中地区的问题。李恢带来了丞相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认为南中地区太大了,只设四个郡,管理起来难度大了一点,不如将它拆分成6个郡。

只是他也没有来过南中,不了解这里的具体情况,所以让亲自带兵在这里征战的太子最后决定是否拆分。

刘厚也感觉南中地区这4个郡实在是太大了一点,横跨了几个省,称为一个州也差不多够了,于是打算仿照诸葛亮历史上的做法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拆分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

于是,刘厚提议任命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马忠为牂柯太守、张裔为永昌太守,至于益州太守和兴古太守他提议让身在荆州的糜芳和傅士仁来做。

原因无他,因为他知道这两个家伙在原历史上荆州被东吴占领后,他们投降了东吴,间接导致关公被杀。所以如果还将他们摆在荆州那样的四战之地,无疑就是一个隐患。

现在事情没有按原来的历史走向,他们两个也没有投降的举动,更没有证据,所以刘厚也不能轻易动他们,更何况,糜芳还是刘厚的小舅子,动他就更不行了。所以,刘厚想把他们弄到南中这个大后方,让他们在这里安度晚年算了。

一系列任命安排作出后,还不能立即生效,要报给刘备批准才行,毕竟刘备才是皇上,刘禅不过一太子,他只能作出提议而已,不是最终决策者。

换了其他朝代,太子连这种提议也是不能做的,6个郡的郡守,这么重大的人事任命安排,如果那个太子敢置喙,不是脑子秀逗了就是准备造反的前兆了。不过在蜀汉这个特殊的情况下,刘厚却敢提出这种建议。

一来,刘厚继承人的身份是板上钉钉的;二来,南中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三来,这些官员除了糜芳和傅士仁外其他都是刘备派下来的,他们不是刘厚的嫡系,反而全是刘备的人,所以他也不怕引起什么闲言闲语。

就算是糜芳和傅士仁也是刘备的旧臣,特别是糜芳,刘备是他的姐夫,他和刘备亲密程度比和刘厚亲多了。只是,他不一定肯过来益州上任,刘备也不一定肯让他来就是了。

不过刘厚也有办法,他打算会后私下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甘皇后,让甘皇后负责劝说刘备让糜芳调到益州上任。

就跟她说荆州四战之地,兵凶战危,在那里随时有生命危险。糜夫人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有义务照顾好她的弟弟,所以不能让他再待在那么危险的地方了。所以他想将这个小舅调到益州郡来,这里安全得多了,只有几个蛮人作乱而已,很好对付。自己也是为了照顾小舅才做出这个安排的。

这样去说的话,刘厚有八成的把握刘备会同意这个提议。

分割南中和任命官员的问题整整讨论了两天最终才定下来。

接下来会议讨论民族政策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难办。历史上很多名人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次,自己这班人能不能提出什么好的方法呢?

首先由张裔提出第一个建议:

“太子殿下,裔以为,南中地区,山高路远,部队行军艰难,粮食运输不便。我们可以启用当地有名望的土人为官,让他们负责管理这些夷人,这些当地土人是望族,在当地很有名望,那些夷人一定会信服他们。这样我们就不用费一兵一卒,也不用浪费一粒粮食就能使得南中地区太平稳定,皇上就可以集中精力以图中原。”

真是个猪脑子。刘厚一听心里就大骂。这张裔的意思是民族自治,而且是完全的自治。自治也不是不行,不过要等局势完全稳定才行,起码要全国统一以后的事了,现在这种情况让他们自治,等于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拱手再送给别人。

这些夷人根本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你强势时就表示臣服你,你稍微表现得有点虚弱,就反咬你一口。这次雍闿和孟获的反叛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让他们自治,等于是给机会他们抱团,给机会他们安心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这就更危险了。可惜这种意见是当时很多文人所持的意见,连诸葛亮都是这样考虑的。

历史上诸葛亮南征后就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李恢、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中,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

他认为留兵镇守有“三不易”:若果留下外人,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则要粮食,这是第一个不易;加上夷人新破,死伤甚多,有的父死兄丧,如留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这是第二个不易;又夷人忧怕有废杀的罪名,自怕过失过重,若果留下外人,终不会得到信任,这是第三个不易。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政策不怎么地,在历史上蜀汉军撤退后,蛮人多次作乱,幸好李恢、吕凯、马忠等人还算得力,多次进行清剿加上一些怀柔的政策才没有导致出大乱子。

“这可不行,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怎么能就那么轻易拱手送人。”刘厚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

“可是,驻军不易,运粮更不易……”张裔还想争辩。

“有多不易,你看我们这次出兵,本来才一万兵马,三万辎重队,结果打到现在变成总数11万人马,越打越多,这些人都是怎么来了?还有,粮食我们出发时就带了那么多,打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吃饭的人数从四万人变成11万人,但是从来没出现缺粮的情况,粮食怎么来了?”刘厚反问道。

“这…….这……”张裔羞得涨红了脸,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当然不知道刘厚一路上是怎样无耻地“因粮于敌”的。

刘厚这一路下来,非常重视获取粮食问题。攻陷城池必定搬空府库,虽然没有祸害百姓,但是一府的储备是颗粒不剩了。攻下寨子就更狠了,必定将粮食、牲畜全部没收,虽然没有杀光那些蛮人,但是丝毫不管他们会不会在战后饿死。

就算是后来那些不抵抗的寨子,刘厚大军经过时,也会勒令他们交出部分粮食,名曰“****”。所以蜀军这一路下来,没有再从成都调运一粒粮食,不但没有缺粮之虞,反而因为搞到的粮食太多,辎重队一扩再扩也难以全部带走。

“凡大汉治下百姓,无论汉人还是夷人,均需缴纳赋税,有这些赋税就能就地供养军队,当然,还有一部分要上交朝廷。兵员问题,这次我带了一些过来,等征战完毕,可以留下来一部分镇守当地,还可以就地征召一些,作为镇守部队足够了。

交通、运输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等以后局势稍安,各郡守可以组织修建官道。虽然这里山林多,开山修路很不容易,但是再难也要做,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刘厚道。

“这……太子殿下,目前南中刚逢大乱,宜轻徭薄赋,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个时候如果大量征发徭役,恐怕……”李恢这个时候出来说话了,修路不是一个小工程,如果大规模征发徭役,恐怕又会逼得蛮人造反。

“我的意思不是征发徭役,而是出钱聘请工人。之前大战,很多蛮人寨子被破,很多人失去了生活来源,这些人会变成流民,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我们招募这些人修路,除了给他们吃饱饭外,还付给他们一定的工钱,这样,这些流民就不至于饿死。吃得饱饭他们就不会再造反。这有个名堂,叫‘以工代赈’。”刘厚道。

“这……可是我们那里来那么多钱粮可供这样用……”李恢道。其实他还想说,历朝历代,修路这些事从来都是征发徭役的,那里听说过官府出钱聘请人来干。

“这个你们不用操心,钱粮的问题我会想办法的,你们只要做好招募工作和组织他们去劳动就行了。喔,对了,除了修路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采矿。南中地区多铜、铁、煤等各种矿藏,到时候也可以广泛招募蛮人去开采这些矿藏。”刘厚补充道。

“太子殿下,祎听说,南中之地,有焦、雍、娄、爨、孟、量、毛、李等大族,他们普遍得到当地夷人的拥护。我们不让他们自治,只要不让当地人做主官即可。但是还是可以适当招揽当地这些有名望的大族子弟,让他们出仕充任一些不怎么重要的职位,只要控制得当,这样的方法还是有利于我们迅速稳定南中地区局势的。”费祎这时候也出来说话了。

“嗯,这也无不可。地方主官一定只能是异地为官,这以后要成为常例,对,还有,要经常轮换,每五年或者十年,必须轮换一次,这样官员就不会成为当地的地头蛇,不会在一个地方坐大,他们就少了很多造反的基础。

不但是蛮人地方的官员要如此,其他地方也是一样道理。费先生,你将这个意见记下来,回去慢慢琢磨一下,看怎么样完善成一项制度,然后上表向父皇建议一下。”

“诺,太子殿下这个建议真高明,祎回去一定会好好琢磨琢磨。”费祎拱手答道。

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太子那么厉害,随口就提出官员任职制度方面一个很有益的提议,都在啧啧称奇,这个太子才多少岁,难道真如传说中那么早慧?

同类推荐
  • 三国隐将之曲阿小将

    三国隐将之曲阿小将

    东汉末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名将如云,但我要写一串被埋没在历史里的名将,用自己的内心去写出那些隐藏在三国时代里的名将,本作按《三国演义》剧本编辑,不按历史记载!!!
  • 天骄之王

    天骄之王

    一步踏入历史的长河,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子,却是掀起滔天波浪。凭借惊人的战力和对自由的向往,一脚踏碎山河,一手整肃乾坤。我,名为林凡,我,为天骄之王!
  • 零之轨迹

    零之轨迹

    宿命与宿命的碰撞,英雄与英雄的交锋,泪水与泪水的交替。且一同来看在乱世中的少年英雄们的成长与消逝,来看那时代与时代交替之间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 德国入侵波兰

    德国入侵波兰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重生凤后异世恋

    重生凤后异世恋

    时间如匆匆流水,改变了人心。曾经的信念,许诺都磨灭。从快乐,懵懂到成熟,淡然,这切的一切伤害着最执着的人。过去了的都不值得一提,就像陌冰漓一样,为了保护住这可笑的曾经,可笑的自己,可笑的自尊,把自己深深的藏在那些黑暗中,冰冷无情只是一个外表,只是她仅有的武器。后来却还是逃不过一个情字,逃不过那同样可笑的命运!一次死亡换来了一次重生,后来又会怎样呢?她与他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敬请期待哦~~
  • 将门毒女

    将门毒女

    一朝穿越,她成为将军府上被丢弃在外的嫡女。她的父亲遗弃她,祖母厌恶她,姨娘设计她,母亲被逼疯,兄长被践踏。素问涅槃重生,既然你们今日无情,就别怪我从此无意。面对这个冰冷无情的家族,她誓要护母亲,保兄长,惩贱人,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 复仇王者

    复仇王者

    十年前,他的族人一夜之间被神秘人杀害,他伤心的离开了燕京。十年后的今天,他强势回归,只为复仇!看王雄辉的复仇之路,尽在【复仇王者】!
  • 宫心计之谋妃为凰

    宫心计之谋妃为凰

    她,中原苏国名动天下的熙和公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面对国家存亡,毅然远嫁蛮夷之地。他,金国二百年来最出色的君王,登位三年攻城略地,华夏大地触手可得。那一场战争,苏国兵败如山倒,他俯视苏国求和使臣,点名要她来和亲,甚至不惜许下十年罢兵之约。薄薄的一纸和亲册文,将她的命运和他结在一起,金宫里暗潮汹涌,杀机四伏,她究竟能不能在这个牢笼里安稳度过十年之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无名晚霞

    无名晚霞

    “那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有人呼唤你的名字,你将始终是这样一种奇幻而模糊的存在,即便如此,你仍不想要名字吗?”白衣男子的话语似乎至今还在我的耳畔回荡。最后的最后,我行走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没有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任何人,我突然意识到,这也许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死亡。恍惚间她的脸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刻我就这样被吸引入这一片无名晚霞中无影无踪。
  • 圣能合体

    圣能合体

    瀚海之铠在身,时空之戟在手,混沌之翼在背,血之披风在肩,治愈之冠在头,暴风之靴在脚……圣能合体后的少年,镇压四方……
  • 长刀立天下

    长刀立天下

    他,身带九阴之体他,身负血海深仇他是最年轻的厂公他是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他是天下武学的巅峰*************************************************************新人新书,立志不太监我喜欢武侠,就想把心中的武侠写出来文笔不好,请见谅*************************************************************本书只是借鉴了一些历史,但是与历史无关本书可能借鉴了多个朝代的制度请不要说与历史不符
  • 灵魂禁头

    灵魂禁头

    灵魂便是人生不愿离去的那个尽头,而让灵魂不愿离开的只是心中的执念。
  • 天开地辟

    天开地辟

    传说,是盘古开辟三界,演化众生。那么,盘古是在鸿蒙之中自然演化而生的吗?开天神斧从何而来?造化玉碟中的三千大道从何而来?混沌青莲何处而生?《天开地辟》给您讲述一段,盘古开天之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