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作了番准备后,赵飞终于出发,前往青城山,探查师门秘密。
青城山,为Z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东汉顺帝汉安二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成为天师道的祖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Z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晋代以后,山中道教渐盛,极盛时有道观七十余处,胜景一百零八处。
青城全山有三十六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全境周围一百二十公里,故名青城。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由于气候的缘故,选在这个季节上山的游人流并不算多,赵飞跟随着游人,慢慢悠悠的沿路随走随看。
他心中装着事,也无心游玩,在看过建福宫后,就放弃了乘坐索道,而选择了从左边道路北行登山,经过天然图画、五洞天等景点后,直接来到了天师洞。
天师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天师洞殿宇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
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五十余米,树围超过七米、直径有二米多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一千八百余年。
在观中供奉的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前,以前从不曾求神拜佛的赵飞,此时也点燃了三拄香,无比虔诚地拜倒在地。
这是拜老祖宗的师尊,不虔诚不行。
一个年老貌瘦的道人,盘坐在天师像侧,手持一个小型的钹,阶下香客每向上叩一个头,他就敲击一下,声音清脆悦耳。
赵飞抬头观望,只见观内香烟缭绕,不少游人依次上前烧香许愿,模样十分的虔诚。右手边上坐有两位中年道人,身前摆放着装满竹签的签筒。
赵飞上前随意抽取了一支竹签,向功德箱里放了一张百元大钞,然后被指引到一位年纪略大的道人面前解签。
那道人头上束发盘髻,戴一顶扁平的混元帽,顶髻用木簪横别住,身穿一袭青蓝色道袍,面无表情的欲替赵飞解说签文。
赵飞一脸肃容的躬身说:“这位道长,鄙人是从南洋星洲过来的商人,欲向贵观捐赠一笔巨款,用于道观修葺。”他看见那道人张大着嘴吃惊地望着自己,就接着说,“但鄙人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能由贵观住持或监院替我解这支签。不知贵观能满足我这个愿望否?”
那道人连忙起身,作了一揖,说:“敬请檀越入静室奉茶暂候,待我先去禀告。”他起身吩咐旁边一小道士几句,就向内飞奔而去。
赵飞随着那小道士向左侧走去,来到一间面积不大的小屋,看里面的摆设倒也别致,古香古色的,看似招待客人之处。小道士手脚麻利,很快就泡好了一杯茶水,一阵香气传来,竟是上等好茶。
“小师父出家多久了?”赵飞一边吹着杯中的浮叶,一边随意的和小道士聊天。
小道士摇头说:“我还没经过授箓呢,再说我也不想出家,最好做个散居道士。”
“散居道士?”
“嗯,就是不蓄长发和胡须,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可以结婚、吃荤腥的那种。也叫居士。”
赵飞奇道:“这样修行也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观里的居士多着呢……”
正聊着,刚才那中年道人走进来,行礼道:“这位檀越,我们住持有请,请随我来!”
在一间大厅门前,一位身着黄色道袍的老年道人一手持着拂尘,单手向走近前来的赵飞行礼:“无上太乙天尊!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贫道清寂恭候施主!”
中年道人道:“这是鄙观的监院。”
赵飞行礼道:“有劳道长了!”
清寂道长举手说:“鄙观住持在内,施主请!”
进入厅内,见里面房屋中间用两条茶几并排在一起,上面摆放着一些水果、糕点、茶水,两边各放着几张凳子,两位身穿黄色道袍的道人正站立起来。
指着上首那位道人,清寂道长介绍说:“这就是鄙观住持。”接着又指着旁边一位说,“这是鄙观都管。”
上首那位道人呼了一声道号,单手作揖道:“贫道清虚,未曾远迎,莫怪。”他用手做了个请坐的姿势。
赵飞按其示意坐在清虚左侧。他知道,因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楚人,楚人尚左,所以道家以左边为尊,以左手为敬手,上香用左手插香於炉,跪时右膝先屈,左膝后屈,起时左膝先起,右膝后起。
赵飞默默的打量着眼前的三人,住持、监院、都管,这三位可以说是这道观里最核心的负责人了。心下略有些失望,因为从他们身上,赵飞没有发现一点能量波动。
难道整个正一道,真的就此没落了么?
“施主,听我师侄说,施主欲让贫道代为解签?”
赵飞将手中竹签掷于桌上。只见上面写着:诸葛亮出身《旭日东升》大吉之卦,谋为果决之兆《马》。
诗曰:一日赴东升,二日水中明,春风和气暧,禄马进门庭。
清寂道长赞道:“恭喜施主,大吉之卦!”
赵飞慢慢地摇头道:“这种卦像,不解也罢!”
清虚住持诧异地抬起头,不解地问:“那施主之意?”
赵飞并不说话,却把眼看向那中年道人。清虚略皱了皱眉,向伺立一边的中年道人说:“明真师侄,你且先去吧。”
中年道人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仍然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见三位老道都看着自己,赵飞便向清虚问道:“请问清虚道长,如今的正一道中,不知《正一经》还是否保存完好?”
清虚住持闻言,不禁羞惭地说:“历经历代战乱变故,《正一经》早已残缺不全,我们通过在《无上秘要》、《道教义枢》、《三洞珠囊》、《仙苑编珠》、《云笈七签》等道教类书中搜寻到一些佚文来补全,但还是差得太多。施主何故有此一问?”
“三洞虽三,兼而该之,一乘道也。太玄为大乘,太平为中乘,太清为小乘,正一通于三乘也……”
“不错,这是《正一经》中的内容……”
“清虚道长,如果我说我能将《正一经》的内容补全,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