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1800000028

第28章 定大位张枝主教兴 书院群贤骤趋(1)

话说张栻登坛开讲,把自己主讲岳麓书院的宗旨、意图,开宗明义,一股脑儿端了出来,摆上了岳麓书院这个神圣的理学祭坛,他的标新立异与严密的论证,让与会者心悦诚服。张栻登坛开讲以后,又简洁而准确地回答了学子的问题,湖湘论坛,顷刻间树起了一面崭新的旗帜,天下学子景仰项背,争相与游,从而使得岳麓书院再度名重天下,誉满神州。其时已是天下大儒的朱熹,正罢居故里,听了张栻的传说,不竟产生山许多的羡慕与神往,产生了千里出访拜晤张栻的念头。

两个月后,朱熹在弟子林择之、范伯的陪同下,历尽千辛万苦,自闽而潭,造访了张栻。

却说朱熹,字晦庵,号紫阳,福建崇安人也。其父朱松,字乔年,乃当朝大儒,授迪功郎。这朱家传到朱松之时,当年鼎食钟鸣之家已是式微,四壁萧然矣,只是世代业儒,积德五世,却是日渐见兴。朱松因为得罪了秦桧而被罢了京官,贬到福建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却说这南宋从靖康元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以来,小朝廷几乎都在逃跑和挨打中苟延残喘。建炎元年金兵三路大举南下,赵构逃往扬州;建炎二年逃到杭州;建炎三年七月,金兵再分四路南侵,势如破竹,赵构仓皇逃往明州。拨离速所部金军在这年十月用小船和筏渡江穷追孟太后。孟太后只得乘舟夜行,到天亮时赶到太和县;舟人景信造反,杨惟忠兵溃,孟后火散宫人一百六十名,周围护卫不足一百人,于是前往虔州,孟太后和番妃由农夫用小轿抬着而逃。

且说金兵追孟后未遂,有一支金兵从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烧杀抢掠。赋闲五年的朱松刚在建州任职,听说赵构和孟太后仓皇逃走的消息,慌忙弃官携全家避往政和县,躲居在一寺庙里。后来浙中龚仪的叛兵又乘机烧杀抢掠,直下龙泉,朱松又仓促买舟沿松溪南下,避到尤溪县,将家小安顿在郑氏馆舍。

在闽中奇山秀水的环抱中,尤溪碧水如带,与奔腾而来的三溪水汇入壮阔的闽江。刚遭战乱洗劫的尤溪县,像一颗蒙尘发黄的暗珠遗落在尤溪两岸。这败落的山城,只有篱边不知国难之恨的菊花伴随着颓败老屋下的淡淡桂香,在瑟瑟的西风中开放。恰在这时,江西婺源南街朱氏故宅门前的古井,忽而有雾气升腾如白云,经久不散,忽然又紫气如虹,滚滚东来。

其时朱松正在尤溪,寄居在尤溪一个唤做郑安道的馆舍,其妻祝氏正身怀六甲,不久将产,所以他在听了这个紫气的传说后,禁不住心头暗喜。

“紫气盘旋,这岂不是帝王圣贤之兆?”他不断地徘徊,反复地唠叨,内心却是十分激动。他听先君朱森说过,当年他朱松降世之时,这古井亦有过白气涌冒,有如云烟,他联系自己的身世和处境细细地一想,却又有了些丧气:“国难如此,家境如此,该如何是好耶!”

朱松的暗喜与忧虑,终于没有能够改变造物主的安排,三天后,也就是九月十五日,重阳过后不久,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终于打破了郑氏馆舍的宁静。尽管这一声声的啼哭是那么的微弱、低沉,是那么的无助与无奈,却好像是在低诉,是在告诉着世人,一个时代的伟人,就如此诞生了!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朱松那颗久悬之心终于平静下来,他顾不了忌讳,竟直奔内室,抱了婴儿,左看了看,右瞧了瞧。他终于发现,婴儿的右眼角旁有明显的七颗黑痣,排列成北斗七星的样子。

他觉得他的心跳得很快,热血直往上涌,他太激动、太兴奋了,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他轻轻地把婴儿放到祝氏的身边,却是一路地狂奔,一路地呼号!如此折腾一回,回到馆舍,他就备了三牲时蔬跪拜起列祖列宗来:“祖宗有灵,佑我朱松,喜得贵子,丕振家兴。”

祈祖已毕,转入书房,翻开了《春秋纬演孔图》。他好像记得,当年至圣出诞之时,亦有奇异黑痣长于其身,近看像昴星,远看似斗星之说。难道自己所得之子,亦如孔子一样将成为一代圣人?

朱松翻阅《春秋纬演孔图》,果见其上载有“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之说。他就坚信“此儿非凡人也!”于是喜滋滋地踱出书房。

少顷,却有一老僧飘然而至,口中大念:“世间因果,前生注定;身前身后,贫僧尽知!”

这朱松是极具宿慧的,听老僧言语,心中自然升起一股好奇来,于是急出馆门,向老僧施礼:“老神仙从何处来,而今又将往何处去耶?小生这厢有礼了。”

老僧抬头望了朱松,极是兴奋:“老衲从来处来,今又将往去处去。老施主,老衲这厢有礼了。”

老僧回答了朱松所问,又主动启发朱松:“老衲观施主神色,老施主天庭饱满,印堂发亮,喜在眼前矣!”

“听老神仙所言:‘世间因果,前生注定,身前身后,贫僧尽知”小生听来,很是有趣,小生命途多舛,很是困惑,老神仙能否馆舍一聚,替小生解个疑团如何?”朱松相邀,老僧很是欣慰。

却道这老和尚是何模样?鹤颜慧眼,银须飘拂,一领火红袈裟斜披于身,手执锡杖,声若洪钟,真如山中老怪降临,天国佛祖面世。

却说这老僧,真如其自己所言“从来处来,到去处去”么?非也。这老僧一日仰观天象,见一团紫气飘忽尤溪,很是有些惊奇,于是步了紫气踪迹,一路云游。见紫气盘旋于此,也就于此停住。老僧清楚:“紫气者,佛道之祖,人间圣贤,帝王将相之征兆也!”见朱松相邀,老僧欣然入馆,二人分宾主坐了,献茶已毕,大讲了一回佛理以后,朱松就把小儿的生辰告诉了老僧。

“老神僧所言,小生有喜于眼前,实不相瞒,小生适才得一子矣。却是有些奇怪,新生小儿右眼角旁,却有七颗黑痣而北斗七星状排列。不知是福是祸,请老神仙说个玄机如何?”朱松说。

听朱松说了缘由,老僧先是一阵欣慰,继而却是愁容满面,不言福祸,却是高声吟了四句:“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儿子,便是孔夫子!”

朱松再问,老僧却言:“天机不可泄漏。”然后,飘然而去,顷刻问不见了踪影。朱松追至门口,哪里还有老僧的影子?

“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儿子,便是孔夫子。”

朱松反复地叨唠,回至馆舍,却终究有些惆怅。朱松是饱读了圣贤之书的,自以为腹藏经邦治国之道,而今又如何?

岂不是空有屠龙之术?兵荒马乱岁月,“子日诗云”之类,抵挡得金人的刀枪利箭乎?朱松真的不希望小儿成为“孔夫子”,他希望小儿成为一代明君或一代贤相。

转眼已是三朝,按俗朱松举行三朝洗儿会。亲朋登门庆贺,对月吃汤饼,烧了艾叶香汤,倒入汤盆,在汤盆四周摆了果子彩钱,盆中漂着果子、钱、葱蒜。

朱熹坐在盆中,围观的亲友争着把钱撒在汤水中,这唤做“添盆”。那些生子心切的妇女却是嘻嘻哈哈地争食盆中的枣子,毫无顾忌地大吃大笑,意为早生贵子。沐浴已毕,将朱熹抱到中堂,参拜祖先,又一一地与亲友见面,聆听亲友的祝福与赞誉。

且说郑安道,字义斋,乃郑氏馆主,他仔细地看了朱熹,见其右眼旁有七颗黑痣排成北斗七星样,很是有些惊奇。他认定,此儿前途不可估量。于是扯了朱松,来到别室,神秘兮兮地向朱松低声说道:“乔年兄,令郎右眼旁,七颗黑痣,状若北斗七星,日后定是人中蛟龙,大富大贵矣,乔年兄是否见过?”

“义斋兄所说,小弟已是见过。”

“见过就好,莫作等闲视之,据说当年至圣孔子出诞亦是如此,汉高祖刘邦其臀有七痣,亦为北斗七星之状!”

“义斋兄所诲,小弟谨记就是,只是唉!”

听了义斋所言,朱松更是坚信了自己的看法。

“此儿定当前途无量耳!”

“乔年兄,应当高兴才是呀!却如何唉声叹气的?”

见朱松如此喜忧参半,郑安道很是有些不解。

“此儿生不逢时也。义斋兄试想,如此兵荒马乱,内忧外患,该如何是好?小弟终岁漂泊,东躲西藏,只恐怕难以抚养成人矣!”朱松说了内心的苦闷,竟是露出了无限的悲哀之情。

郑安道很理解朱松,同朝出仕又是同怀国忧,岂不是有同样的感叹?郑道安,乃进士出身,时官光禄大夫,也是得罪秦桧而被罢居于家的。见朱松如此忧悒,很是感叹,大骂了秦桧一番。“朝局如此,岂可奈何?终非老兄与乔年所能扭转也!”他作诗赞了朱熹,亦算是对朱松的劝慰,其诗云:今宵汤饼会,满座桂香来。

圆月飞金境,流霞泛玉杯。

渥洼原异种,丹穴岂凡胎。

载路声闻彻,祥光烛上台。

朱熹终于在朱松的半喜半忧中成长起来。他异常聪颖,年四岁,刚会说话之时,朱松抱之,以手指天而相教,朱松说:“天也”,小朱熹眨着那双圆圆的大眼,顺了父亲的手指,抬头望了望天,却是稚声稚气地问道:“天之上何物?”

朱熹如此一问,却让朱松惊呆了。

“是也,天之上到底何物耶?”

朱松被四岁的朱熹问住了。年五岁,入馆开蒙,六岁却是老成持重,才思不凡了。一日,同众儿童嬉戏于郑氏馆舍前的沙洲之上,众童却是打闹不止,你追我赶的,做战争的游戏。小朱熹便独自端坐,以手在沙上画写。众童见了,很觉奇怪,复围了过来,见他所画,有些古奥,众童不识,同馆诉诸先生,引先生而观,先生大惊,朱熹所画,实乃八卦符号也。“神童,神童也。”先生盛赞,日后告诉朱松:“令郎非凡品,乃神童,人中蛟龙也。”

此刻朱松尽管有朱熹这么一个聪颖之子足可慰藉,然而国事糜烂,家运多舛,几乎让他应接不暇。他的两个大儿子的相继去世,又几乎让他悲哀得不能自己,他强打起精神与命运抗争了一回,却终于无力回天而日见衰老了。朱松不希望朱熹成为“孔夫子”,然而朱熹的成长,却俨然有孔夫子像,年十四即饱读诗书,超然而悟圣贤之语。

朱家没有因朱熹的降临而改变命运,依旧贫穷,依旧备受排挤打击。却是应了老和尚之言:“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经历了兵荒马乱的惊悸,历尽了贫穷的艰辛,饱尝了排挤与打击的苦楚,朱松终于熬到了风烛残年,而卧床不起了。眼见病重日渐,朱松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他把朱熹叫到面前。朱熹跪在榻前,朱松用他干枯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朱熹的头,却是断断续续地安排了后事:

“为父一生,奔波于仕隐之间,徘徊于战和之际,到头来,却正如老和尚所言:‘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矣

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仲,此三人者,吾好友。

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既死,汝往,父事之,而惟其言是听,则吾死而无恨矣。”

“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儿子,便是孔夫子。”

朱松断断续续地说完,却是低声地吟了老和尚禅语。干枯、蜡黄的老脸,却堆满了笑容。他很欣慰,慢慢地合上双眼,睡觉一般的,却永远地去了

朱熹了结了父亲的丧事,依礼结庐于父墓之傍,于此苦读守了三年,他编辑整理了朱松的遗作文集。期满依了父亲遗言,偕了母亲祝氏,求学于武夷三先生。举家迁居刘彦仲的紫阳书堂,住晦堂,朱熹因此而改字晦庵,号紫阳。见朱熹乃好友朱松之子,质地聪颖,且勤奋好学,其母祝氏亦辛勤抚教,因此三先生极力栽培,视如子侄,倾其所学而毫无保留。白水刘致中,观朱熹言行举止温文尔雅,才思敏捷,很有儒者之风,圣贤之相,更是器重,乃以女妻之。胡与二刘三位先生皆师事罗从彦,崇二程之学,秉理学而兼明佛老,特别是对儒家《易经》有很深的研究。由于家学的熏陶,加之三位先生的极力栽培,朱熹的学业真是突飞猛进。“彼时四旁皆无津涯也”,十八九岁就成了国朝的一代鸿儒,而名扬天下了。年十九,正值大比,他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竟是春风得意,一路过关斩将作了举人。不久赵构在集英殿亲自策试合格的举人,赵构出了一道御策而大言“中兴”。赵构云:“朕观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意向举子求“中兴”之策。朱熹听了却是心中暗笑:“卖国乞和之人,亦敢以光武自比乎!”

朱熹目睹了自定都临安以来国朝的一切,他亦侍随其父聆听过忠君爱国之士的悲愤。“你赵构何许人也?光武又是何许人哉?”朱熹觉得赵构所言御策真是十分滑稽可笑了。但他没有办法,他仅仅一一个举人,能撼动赵构这棵大树乎?尽管此刻,他悲愤已极,想大发议论,大骂卖国乞和的赵构、秦桧之流。然而,他想了想自己的身世,想了想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却不免有些黯然。

“漂泊无度,寄人篱下。

一介寒士,岂敢言天下大事耶?”他清楚:要做人间蛟龙,必须得有一个功名,于是强压了心中的怨怒,没有发表用兵的激烈议论。他的策论正中了赵构的下怀,朱熹中了第五甲的第九十名,赐同进上出身,赵构授他做了个左迪功郎的京官。

朱熹中了进士以后,武夷三先生自度其学不足以为朱熹之师了,就把朱熹介绍给了他们的学长延平李侗。“延平,鸿儒也,从罗先生学,最得先生器重,而独得先生真传矣。贤侄往,师事之,其受益必匪浅矣。”依了三先生之言,朱熹并没有急于前往,只是作了书呈延平,很是谦逊地介绍了自己。

“小生熹,迪功郎松季子也,幼承家学,难以举业,家父去,师事武夷三先生。仰先生大名久矣,意欲趋庭,只恐冒昧打扰多有不恭,故今作书奉上,以达小生敬意”其时朱熹正在研读《孟子》,他把自己研读《孟子》的最新收获,亦一一地写入信中,很自得地向先生做了汇报。

同类推荐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
  • 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本书介绍了美国传媒界的头面人物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故事。内容包括:童年生活、求学生涯、初涉新闻、婚姻大事、总裁之位、妇女解放、劳工问题、罢工事件、老年生涯等十五章。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热门推荐
  • 云胭宫词

    云胭宫词

    月上出云,淡扫娥眉细细描,待君宠。霞光倾泻,着缕轻裳落落怡,待君赏。宫深深几许,妃斗斗几春……
  • 那年五班

    那年五班

    每个人都有,或将要经历过一段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欢笑。
  • 火色花海

    火色花海

    她,家境富裕,自小便博学多才,受人宠爱......十年前,命运跟她开了很大的玩笑。那一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她崩溃地跑出了医院,认识了沐晨阳。十年后,她性情大变,冷若冰霜不苟言笑。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仇恨富家女的徐夕,一段爱恨纠葛就此展开了......
  • 神级提取

    神级提取

    高三学生林儒,幸得神级提取系统,马上高考了,提取个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获得入门级知识结晶;提取鸡血,获得劣质血精;提取废弃毛料,获得逆天原石;蚂蚁之力,蟑螂之体,螳螂战斗本能,神级提取,提取世间万物!
  • 九转魔仙记

    九转魔仙记

    以先天九转魔仙体修仙是怎样的体验。看热血少年如何问鼎苍穹。
  • 广袖流仙裙

    广袖流仙裙

    一件广袖流仙裙将她召唤回大兴王朝,然而她失去了对大兴王朝的所有记忆,是在秦府里和相识的人厮守一生,还是找回记忆再续旧爱……
  • 无心女神:假小子闯天下

    无心女神:假小子闯天下

    她本是异能杀手,却没料到好姐妹的背叛,一朝穿越。从此以后,在那个玄幻的世界,少了一个废材,多了一个鬼才......
  • 空城吹寒

    空城吹寒

    这是陈先生的故事,也是大家的故事。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 圈之四分之一

    圈之四分之一

    监狱里面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回归社会的一些青春感悟和所遇到的一些人世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