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0400000014

第14章 道家的自然哲学(3)

宇宙问题乃是一玄而又玄、及今仍然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原始儒家对宇宙问题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他们所采取的是一种“存而不论”的立场和态度。原始道家则不同,在他们的自然哲学中,不仅有着极为深刻的本体论思想,而且还有着颇为丰富的宇宙论思想,他们的政治论、认识论、人生论、道德论乃至艺术论和养生论等等都是基于其对本体和宇宙的认识和把握而一步步推演出来的。道家的宇宙论和它的本体论一样,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欲论道家的宇宙论,须先明“宇宙”二字的基本涵义。《三苍》云:“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淮南子·齐俗训》亦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辞海》释“宇宙”云,宇宙乃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便是物质世界。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总之,“字”说的是空间,“宙”说的是时间,由于时空乃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故宇宙亦便是指物质世界。通观《老子》,找不出关于“宇宙”的明确的解释。《庄子》的解释虽不如现今的认识和定义准确和科学,但已大体揭示出“宇宙”二字的基本涵义。庄子说:“出无本,人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人。人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按庄子的意思,宇宙虽然“出无本,人无窍”,“入出而无见其形,”就中却“有实”、“有长”,而其“实”、其“长”又都是没有究极、没有穷尽的,一切的一切都存在和包容在宇宙之中,不能以某一具体事物之实和某一具体时间之长来限定宇宙、论说宇宙之地位。要之,宇宙乃是一切有生命的物质与无生命的物质生灭变化之“天门”。此所谓“天门”当近同于老子所说的“众妙之门。”

宇宙论所要解决的乃是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的来源问题,即天地万物是如何形成和变化发展的。道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派生而来的,正是那无名无形的不可言说的永恒绝对的道派生出有名有形的可以言说的有成有毁的具体事物。那么,这个派生过程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对此老庄皆有许多具体的论述。他们首先从有无的角度来讨论万物之生成。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须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所谓“有”、“无”不同于老子在另处指出的“有无相生”和“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之“有”、“无”,按陈鼓应先生的理解,后者指的是现象界的具体存在物和非具体存在物,用英文来表示,“有”相当于“existence”,“无”相当于“non-existence”,而前者均指超现象界的形上之“道”,勉强用英文来表示,则“有”约略相当于“Being‘’,“无”约略相当于“Non—Being”。要之,此所谓“有”、“无”皆是道的性质,在宇宙生成论的意义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揭示了万物从无形质演化、过渡到有形质的过程,不过,这种演化的表述有些过于简略和抽象。道家既重视“有”,更重视“无”,他们视“无”为更接近于“道”的一个范畴。庄子也说:“万物出乎无有”,,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无有”就是“无”,而“无”又不是“空无”,它乃是一种“未形”的状态,道一无一有一万物,这便是老庄所论宇宙生成也即万物生成的过程。庄子又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如果宇宙在时间上有其开始的话,那么更有那未曾开始的开始,更有那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如果说宇宙在空间上有有和无的话,那么更有那未曾有的无,还有那未曾有的未曾有的无。如此继续上推,还可以推衍出若干个层次。这种推论固然显得有些玄妙,但与老子的见解却并无二致。胡哲敷先生释解说:“他虽然在‘有始也者’之前,加上未始有始,与未始有夫未始有始的两重境界。在有无也者之前,加上未始有无,与未始有夫未始有无的两重境界。然而他究竟是以‘始’与‘无’

做标准的,始与无以前的境界,不过是究极之论,与《老子》首章玄同的境界,与玄之又玄的境界正同。”以式表示即是:玄之又玄→玄→无→有(老子)

未始有夫→末始→无→有(庄子)

未始有无有→无→

从有无的角度来论述天地万物之生成,未免过于抽象和玄妙。老庄怕人们难于理解和把握,故又引入“气”的范畴,以之作为中介来探索宇宙之生成过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这一段宇宙生成论表述虽亦很简略,却极精粹,极著名,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极为深巨,后世哲学家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和发挥大多渊源于此。对这一章的理解,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首先在于“道生一”的“一”究为何指?一种意见认为,“一”指一种混沌未分的元气;一种意见认为,“一”指“冲气以为和”的“冲气”,而“冲气”也就是“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还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上述两种意见虽有差异,却是相通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一”指“道”,“一”就是“道”。如苏辙解释说:“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吕吉甫解释说:“道之在天下,莫与之偶者。莫与之偶,则一而已矣,故日‘道生一’。”今人也有不少论者谓“一”即“道”的。我们认为,这种意见不能成立,因为它混淆了老子使用的“一”的概念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含义。老子有时确实将“一”等同于“道”,如《老子》39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22章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这几处所谓“一”皆指“道”不疑。但“道生一”之“一”却显然不是指道本身,而是就宇宙生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言的。如果说这里的“道”就是“一”,依此类推,岂不可以说,一就是二,二就是三,三就是万物,更进而岂不可以说,道就是万物。显然,这不但抹煞了宇宙生成的过程,而且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我们且看《淮南子》对这一章的释解:“道始于一(从王念孙校改),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夫精神者所受于天,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诱紧接着注云:“一者元气也,生二者乾坤也。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设位,阴阳流通,万物乃生。”后来许多注家如何上公、李约、唐玄宗、司马光等都将“道生一”的“一”解释为气或元气,我们认为是接近老子本意的。“一生二”的“二”,指阴阳二气或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力量),这是众所公认的,不必深究。关于“二生三”的“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三指阴阳相合所形成的一种均衡和谐的状态;一种意见认为,三指阴阳相合所形成的“和气”,阴阳二气加上“和气”为三。笔者同意前一种意见,“三”不应看成是一个定数。还有一个分歧点在“冲气以为和”的解释,有的学者将“冲气”解释为“虚气”,笔者以为非是,《说文》:“冲,涌摇也。”“冲气”就是指阴阳二气相互涌摇激荡。“和”字有两种解释,一谓阴阳合和的均适状态,如吴澄云:“‘和’,谓阴阳适均而不偏胜。”一谓阴阳二气之外的一种气叫“和气”,如高亨先生云:“‘冲气以为和’者,言阴阳二气涌摇交荡以成和气也。”笔者同意前一种解释即吴澄的解释。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老子》第42章所

描述和揭示的宇宙生成过程,即绝对无待的道向下落实,产生出那原始的混沌未分的元气,这种元气由于自身内部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作用而开始分化,这样轻清的气上升而为天,浊重的气下降而为地,阴阳二气的对立和斗争必然达到新的统一——谐调适均的状态,达到“三”。这个新的统一体同样含藏着阴阳两股对立的力量,经过内部的矛盾斗争,又重新打破沉静,产生出宇宙万物(“三生万物”)。而天地万物也都包含着阴阳的对立,万物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交流激荡而达致新的统一。

《老子》第51章又从一般的意义上阐述万物的形成和发展,指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说,道产生万物,德乃物得之于道的属性,它被赋予一定的形体,从而成为具体的事物,而任何具体的事物又都在一定的情势之下变化与发展。道、德之所以尊贵正在于它生、畜万物,并使之成长发育、成熟结果,使之得到养护爱护,却不据为己有,不自恃有恩,不主宰万物。这种宇宙生成论与神创论是截然对立的。

与老子一样,庄子也引入“气”的概念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

他所谓“气”虽泛指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若夫乘天地证,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但主要指阴阳,以阴阳为大,“阴阳者,气之大者也。”他认为,阴阳二气相因相成,“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阴阳的对立统一乃是一切事物的固有性质或属性,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就如同以为有天而无地或有地而无天一样,显然是极其错误的,也是不能成立的。

庄子进而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无不由气或阴阳二气变化而来,“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阴阳二气的交通交流、相靡相荡,使宇宙的原始浑沌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出万物,这个过程极为漫长,很难看出它的踪迹。不仅万物的生成源于气的作用,其实人的生成也不例外。庄子借助舜与丞之问答而言日:“舜日:‘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日(丞):‘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人的生命乃是天地的造化,所谓“委形”、“委和”、“委顺”,“委蜕”等等皆是天地造化的体现,而造化于天地实质上也就是造化于“气”,因为不仅天地由气演化而来,而且天地形成之后,整个宇宙中又无不为气所弥漫,“通天下一气耳。”故而庄子又直接了当地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手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气的运动变化乃是导致生命现象之出现的关键,没有原始混沌状态的破裂和气的产生和变动,就不会有有形事物的产生,进而也就不会有生命的诞生,而人的生与死又正取决于气的聚与散,“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在庄子看来,气的运动变化,万物的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是循环不已的,就好象春秋冬夏四时不停的运行一样。

同类推荐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热门推荐
  • 生命本能

    生命本能

    主人公:韩峰,从小到大很废柴,一直受别人的欺负。一天,因为太郁闷到市中心的公园山上去玩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的异能,因此引发一系列的惊吓、恐惧、奇妙的事件,历经无数的磨难和痛苦……
  • 火影纪

    火影纪

    意外重生,家族弃子,独创人生,逍遥天下,我为谁狂
  • 重生之不良千金

    重生之不良千金

    人生得意须尽欢!重来的人生,不潇洒怎行?且看豪门千金如何玩转潇洒人生!
  • 极天神传说

    极天神传说

    用本文算是半个同人,有兴趣的话可从猜猜主角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吧!?好吧,是标标题标成了仙侠(一~一)明明是玄幻?奇幻?好像都不是…认命了啊!?
  • 蛊真人之幽灵空仙

    蛊真人之幽灵空仙

    一个抛弃尊严的现代乞丐,奇妙的命运让他进入残酷疯狂的蛊世界,他会登上巅峰?还是陨落在追逐理想的路上?
  • 虫脑

    虫脑

    为了一个阴谋,为了一个真想。他踏上了战天斗地旅程,一路高歌,将所有敌人才在脚下。挡我者,杀、杀、杀逆我者。亡、亡、亡,我与逆天,于天一斗,斩天灭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纪争的江湖奋斗记事

    纪争的江湖奋斗记事

    这是一个小屁孩在江湖上摸爬滚打顺便搅基谈恋爱的故事。前期慢热,后期打boss感情明朗开始谈恋爱。以上。
  • 致命神话

    致命神话

    这是2250年,人类如愿以偿发现了外星生物,却发现外星生物不是我们想象中那般,他们具有攻击性,以毁灭人类为目的,千万人口丧生,繁华都市被毁灭。人类们只能用最有力量的钢铁战甲来抵抗。
  • 遇见,在最美好的季节

    遇见,在最美好的季节

    她,没有什么太大奋斗目标,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人。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爱美食,爱旅游,爱看电影。活的简单而又满足的她,以为自己会一直这么简单,快乐的活下去。直到遇见了他,她的生活开始变的复杂,麻烦不断。她只希望早点甩掉他,回到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他,智商180,情商0,冷心冷情,孤僻冷傲,毒嘴毒舌的腹黑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当他遇见她,他开始当机。他最讨厌“麻烦”,在他的概念里女人,小孩和动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勿近。她最喜欢女人,小孩和狗。在她的概念里每个女人都是很美的;每个小孩就是上天送到人家的天使;而狗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当简单的她碰到复杂的他;当怕麻烦的他遇见制造麻烦的她····
  • 半冷微凉

    半冷微凉

    “你说,若一日我欺你,骗你,负你,将你魂魄灭得纷飞破散,或叫你坠入地狱,享烈火焚身之苦,刀剑穿刺之痛,直叫你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你可还会从我,可还会如那日许诺我的一般,护我一世安好?”她倚在他的身旁,一如既往的替他沏茶,明是在笑,可眼底却如十一月飘零的飞雪,寒冷至极,亦是悲凉到了极致。她明知他的答案,却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问。她是妖女,拥有着不该拥有的东西,天下无一不想得到它,或,毁了它。他又何尝不是?他为了梦寐以求的江山社稷,又何尝要因为儿女私情而变成黄粱一梦?他不甘,不愿。春雪微凉飘落染青丝,半冷细雨纷飞衬红妆;笑看红尘,一生凄楚点白裳。默叹,默叹:君不知何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