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9000000002

第2章 国学概论

章太炎

一、治国学之方法

(一)辨书籍的真伪研究国学第一步要辨书籍的真伪。四部的中间,除了集部很少假的,其余经、史、子三部都包含着很多的伪书,而以子部为尤多。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很指示我们一些途径。

先就经部讲:《尚书》现代通行本共有五十八篇,其中只有三十三篇是汉代时的“今文”所有,另二十五篇都是晋代梅颐所假造。《汉魏丛书》中的《子贡诗传》系出自明丰坊手。孔安国《尚书传》、《郑氏孝经注》、《孟子孙爽疏》……

之类,都是晋代的产品。

以史而论:正史没人敢假造,别史中就有伪书。如《越绝书》、《飞燕外传》、《汉武内传》、《竹书纪年》年代通行本。

子部中伪书很多,现在举其最著者六种,前三种尚有价值,后三种全不足信:《吴子》,《文子》,《列子》,《关尹子》,《孔丛子》,《黄石公三略》。

(二)通小学读唐以前的书,都非研究些小学不能完全明白。研究小学有三法:通音韵,明训诂,辨形体。历来讲形体的书是《说文》,讲训诂。的是《尔雅》,讲音韵的书是《音韵学》。

(三)明地理不明白地理而研究国学,普通要发生三种谬误:臆测的谬误,纠缠的谬误,意会的谬误。

(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社会更迭地变换,物质方面继续地进步,那人情飙俗也随着变迁:不能拘泥在一种情形的。我们既不可以古论今,也不可以今论古。

(五)辨文学应用文学可分二项:有韵的谓之诗,无韵的谓之文。文有骈体、散体的区别。

二、国学之派别

(一)经学之派别

秦始皇焚书坑儒,六经也遭一炬,其后治经者遂有今文家、古文家之分。汉代治经学,崇尚今文家的风气,到了汉末三国之间,渐趋销熄。汉末郑康成治经,已兼重古文和今文。王肃出,极端的相信古文。三国时古文家的色彩很鲜明,和汉代有不可混的鸿沟。古文家盛行以后,自己又分派别:治《易》有王弼,郑康成;治《毛诗》有郑康成,王肃;治《左传》有服虔,杜预;治(《尚书》有郑康成、梅颐。南北朝时南北学者的倾向颇有不同:北尊上述派别的前者,南尊后者,只有《毛诗》南北无十分异同。唐人本有“南学”、“北学”(即南北朝时南朝和北朝的经学)之分,后来北并于南,所有王弼、服虔的学说,因此散失无遣。唐代学者思想不能自由,成就很少,除孔颖达、贾公彦而外,竟没有卓异的经学家了。宋儒治经以意推测的很多。南宋朱文公(按即朱熹)凭他的臆测酿成很多谬误。失氏治经,有些地方原有功于经,但是功不能掩过。与朱文公同时有吕东莱(按即吕祖谦)治毛诗很精当,却不为时人所重。元代,朱子学说大行,明代更甚。在这两代中,经学无足观,士子受拘束也达极点,就激成清代的大反动。清初,毛奇龄首出反对朱子的主张。继起为胡谓,汉学便应运而起。阎若璩力攻古代书籍已和汉学接近,后江慎修(按即江永)出,也倾向到江学,但未揭明汉学的旗帜。揭汉学旗帜的首推惠栋(苏州学派),后惠而起有戴震。戴震有四个弟子:孔广森、任大椿、段玉裁、王念孙。

上列二派,在清代称为“汉学”,和“宋学”对立,厥后崛起的为常州派,是今文学家。今文学家的后起,王闽运、廖平、康有为辈一无足取,今文学家因此大衰了。今文学家既衰,古文学家又起。孙诒让是一代大宗。在他以外,考典章制度原有江水,惠士奇,金榜,金鹗,黄以国等人,但和他终有上下床之别。

自孙以后,经典大衰。

自汉分古今文,一变而为南北学之分,再变而为汉、宋学之分,最后复为今古文,差不多已是反原,经典的派别,也不过如此罢。

(二)哲学之派别讨论哲学的,在国学以子部为最多。和哲学最有关系的,要算儒、道两家,其他要算“法家”、“墨家…名家”了。“道家”老、庄两子的主张,都和哲学有牵涉的。管子也是道家,也有小部分是和哲学有关的。儒家除《论语》一书外,还有孟子、苟子都曾谈谈哲理。名家是治“正名定分之学”,就是现代的“论理学”,可算是哲学的一部分。尹文子,孙龙子,和庄子所称述的惠子,都是治这种学问的。韩非子治法家之学,自谓出于老子,太史公也把他和老、庄合传,其中有一部分也有关哲理的。他如宋经(按即宋钎),《汉书.艺术志》把他归在小说家,其实却有哲理的见解。告子,庄子说他是兼学儒、墨,告子的“生之为性,无分于善不善”的主张,看起来比苟子的“性恶”和孟子的“性善”都高一着。西汉一代,对于哲理有精深研究的,只有扬雄一人,东汉学者迷信渐除,而哲学方面的发见仍是很小,儒家在此时渐出,王符《潜夫论》,王充《论衡》,可称为卓异的著述。王符专讲政治,和哲理无关。王充在《论衡》中几于无迷不破,真是独具只眼。他的思想敏锐已极,但未免过分。

魏晋两朝,“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辈的主张和哲学没有关系,只何晏、王弼的主张含些哲学。自魏晋至六朝,其间佛法人中国,当时治经者极少,远公(按即晋释慧远)是治经大师。后来治经者差不多都是他的弟子。隋唐统一天下,讲哲理的只有和尚。宋初时说不到哲理。后来周敦颐出,才辟出哲理的新境域。

北宋诸学者,周子(即周敦颐)浑然元气,邵子(即邵雍)迷于五行,张子(即张载)偏于执拗,二程以明道(即程颢)为精深,伊川(即程颐)殊欠涵养,这是我的判断。南宋,永嘉派,金华派,和哲理无关。朱文公师事延平(按即李侗),揭“道学问”一义,陆象山和朱相反对,揭“尊德性”一义。比较起来,陆高于朱。

陆后传至杨慈湖(简),学说是更高一步。元朝,陆派的名儒,要推吴澄。朱派仅有金华派传他的学说。金华派传至明初,宋濂承其学。宋之弟子方孝儒。明初,陆派已散漫不能成派,这也因明太祖尊朱太过之故。明白永乐后,学者自有研究,和朱、陆都不相同,学说也各有建树。

永乐时,薛(碹)、吴(与弼)两人立明代哲学之基。明代学者和宋儒厘然独立,自成系统,自陈献章始。

清代,理学可以不论,治朱之学远不如朱。颜元、戴震、是清代大儒。戴别开学派,打倒宋学。

(三)文学之派别

东西汉文人在当时并无派别,后人也不曾有人替他们分成派别。三国时曹家父子三人(操、丕、植)文名甚高。人们所以推尊他们,还不以其文,大都是以诗推及其文的。陆家父子(逊、抗、凯、云、机)都以文名,而以陆机为尤,他是开晋代文学之先的。自陆出,文体七变:两汉壮美的风气,到了他变成优美了;他的文平易有风致,使人生快感。东晋好谈论而无以文名者,骈文也自此产生了。在南北朝文家亦无派别,只北朝人好摹仿南朝,因此有推尊任昉的有推尊沈约的等不同。中唐以后,文体大变,变化推张说、许颈为最先,此后韩文公,柳宗元,刘禹锡,吕温都以文名。宋初大都推重李商隐,我们正可以说李是承前启后的人,以前是骈体,以后变成四六体了。北宋文人以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为最著。明人称“唐宋八大家”,因此使一般人以为唐宋文体相同。实在唐文主刚,宋文主柔,极不相同。南宋文调甚俗,开科举文之端。后来相沿而下,为明初宋谦辈的台阁体。明有“前七了”(李梦阳等)、“后七子”(王世贞等)之分。他们学问都差于韩、苏,摹拟不像,后人因此讥他们为伪体。归有光出,所学的是欧、曾两家,确能入其门庭,因此居伪体之上。桐城派,是以归有光为鼻祖,自成一派,称文章正宗。清代除城而外,汪中的文也卓异出众。

诗经只有风、雅、颂,赋不为当时所称,但是到了战国,赋就出来了。屈原、孙卿(按即苟子)都以赋名。后世言赋者,大都本诸屈原。汉代如贾生、面马相如、枚乘等。三百篇以后直至秦代,无诗可见。一到汉初,诗便出来了。

大风歌,虞兮歌,可说是独创的诗。此后五言诗的始祖当然要推古诗十九首。

继十九首而振诗风,当然要推曹孟德父子。三国以前的诗,都从真性情流出,他们的好处,是无句不佳无字不佳的。曹氏父子后,就不能如此了。曹氏父子而后,阮籍以《咏怀诗》闻于世。晋初,左思《咏史诗》、《招隐诗》风格特高,与曹不同,可说是独开一派。东晋无诗家可称。陶渊明出,诗风一振,他讲“田舍风味”,极自然有风致,也是独树一帜。渊明以后,谢灵运和颜延之两家继起。谢眺写风景很自然,和渊明不相上下。梁代诗家推沈约(永明体自他出),律诗已有雏形了。宋鲍照、齐江淹,也以诗名。唐初,自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出,作品渐含律诗的气味。成就五言的是沈俭期、宋之问。五言古诗此时也已穷极,五律七言不能不产生了。七言初出,若李太白、崔颢的诗,都苍苍茫茫,信笔写去,无所拘忌。盛唐诗家以王维、孟浩然,张九龄为最。

李,陈(子昂),张,三家都是复古诗家,三人中自然推李为才最高。王、孟两家是在古今之间,到了杜甫,才开今派的诗。韦应物、柳宗元两家,和昌黎虽同时,而作品大不相同,他们有王、孟气味,很自然平淡的。同时有元微之,自居易两家,又和别家不同,有《小雅》的风趣。晚唐,温庭筠、李义山两家爱讲对仗,和杜甫爱典故是一样的结合,便成宋代的诗风。“西昆体”染此风甚深。宋初,欧阳修、梅圣俞对于西昆体很反对,但欧爱奇异的诗句,梅开考古之源。总之,宋人的诗是合“好对仗,引奇字,考据”三点而成,以此病人膏盲。苏轼的诗有时用些佛典之法理,太随便了。王荆公爱讲诗律,但忽其大者而注重小者。南宋陆放翁含北宋习气也很深,唯有范成大、刘克庄自有气度,与众不同。黄山谷出,开江西诗派之源,元、明、清三代诗甚衰,一无足取。

其间稍可人意的,要推查慎行的,但也不能望古人之项背。

三、结论一一国学之进步

中国学术,除文学不能有绝对的完成外,其余的到了清代,已渐渐告成,告一结束。我们若不故步自封,欲自成一家言,必须别创新律,高出古人才满足心愿一一这便是进步之机。我对于中国学术求进步之点有三:

1.经学

以比类知原求进步。即把经看作古代的历史,用以参考后世种种的变迁,于其中看明古今变迁的中心。那么,经学家最忌的武断,琐屑两病,都可免除了。未来所新见的,也非今日所可限量呢!

2.哲学

以直观自得求进步。要知哲理非但求之训诂为无用,即一理为人人所共明而未证之于心,也还没有用处的,必须直观自得,才是真正的功夫。

所以,不能直观自得,并非真正的哲理,治哲学不能直观自得便不能进步。

3.文学

以发情止义求进步。“情”是“心所欲言,不得不言”的意思,“义”就是“作文的法度”。文学非但要“止乎义”,还要“发乎情”。我们若要求进步,在今日非从“发情止义”下手不可;能发情止义,虽不必有超过古人之望;但诗或可超过宋以下诸诗家,文或可超过清以下诸文家!努力!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新释

    《道德经》新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漯……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为延参法师讲禅理故事合集。延参法师在本书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禅理故事,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要地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与风采,还充分体现了法师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个性以及深厚的禅宗底蕴。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热门推荐
  • 陌上花开云飞雪:风尘绝色

    陌上花开云飞雪:风尘绝色

    她,陌云雪,21世纪女杀手!代号煞血,执行最后一次任务的时候,被自己最爱的人杀死,有因为一条古老的手镯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朝代,他,瑶池派掌门,也是,当朝国师丞相,带着前世的记忆轮回,只为复活最爱的人,可是,当他遇上她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一场扑朔迷离的陷阱,一场上古万年的风波。(本文前甜后虐,前喜后悲,入坑需谨慎哟)朱砂泪,泪珠砂。
  • 穿越时空邪倾天下

    穿越时空邪倾天下

    她美丽妖娆,她腹黑贪财,她机灵可爱,她冷漠坚定。不同的她们会在异世会闹是怎样的天地呢?当他们遇到她们会撞出怎样的火花呢?p
  • 神之创造

    神之创造

    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但却有好多基友,无意间得到上古魔书改变了一切,让他拥有美女老师漂亮空姐邻家小妹。。。。。让我们来见证一代魔神的到来
  • 源来我爱你

    源来我爱你

    一个普通的女孩,一个明星男孩,从小定下的娃娃亲,长大也坠入爱河。却因为她的闺蜜。从此他和她从此形同陌路,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我发誓!是我第一次写小说!文笔不好请多有见谅~
  • 傲娇首席请接招

    傲娇首席请接招

    五年时间过去,她带着一双萌娃回归到了那个男人的身边,他对她恨之入骨,却却始终不肯离婚。她与他在爱情的烈火中焚烧,一切还能否回到最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修之都市真仙

    重修之都市真仙

    神秘消失三年,没人知道,叶默是去了传说中的修仙界。地球三年,修仙界三百年,三百年后,叶默,傲然归来!通俗版:在修仙界苦修三百年的虚仙大能叶默回归地球,轻松干翻各路高手,调戏所有妹纸的故事。
  • 视刀环歌

    视刀环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好口才让女人一路畅通

    好口才让女人一路畅通

    本书从白领丽人如何练就攻心术、如何练就应变口才、如何练就求职口才等多个方面,为女性揭示了练就完美口才的全部秘密。
  • 横刀莫问情

    横刀莫问情

    仗剑天地笑,横刀莫问情!这是一个关于人心的故事,有爱情,有悲情,当然也有激情,或者也有基情。这一切都要从那件事说起,那件关于老子和儿子抢女人,抢的还是一个妓女的事情。……爱恨情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这个世界也是这么温柔,因何残酷,又为何温柔?只因为两个字的存在:人心!
  • 一首歌的时间

    一首歌的时间

    内容简介:7年前,他是高高在上,站在镁光灯下,只可远观的大明星,而我是躲在角落,偷偷爱慕他的疯狂粉丝。7年后,因为一件意外,我们原本平行的生活居然有了交集!时间虽然流逝,但是当初那种心动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当粉丝遇上偶像,怎样的结局才算是完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