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谶言
阳明十四年,八月十五,绫罗城灯火碧连天。
琴川浩荡的水势因途经骊山而渐趋平稳,孕育了这个丝织业繁盛的水乡小镇。由于地处南方,这里四季分明,冬短夏长。琴川的支流穿城而过,故亭台楼阁皆临水而建,厚重的青石板路上斑驳着青苔。民风淳朴,生活安康。
这日正值中秋,家家户户都挂出了丝制灯笼,五光徘徊,十色陆离。衣着华美的女子三五成群,笑语盈盈暗香去。孩子们放起了莲花灯,一盏盏如薛涛笺般随水流下,火光映照水中月影。
城中最负盛名的乐坊春风十里,门前依旧车如流水马如龙。雕栏画栋中灯火通明,觥筹交错,佳人美酒,如天上人间。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上石板桥,手里攒着一只竹编小鸟。她的目光有些艳羡地看着岸边一个女子带着她的儿女放河灯,三朵莲花盈盈绽放于暖黄色的火光中,慢慢地飘向河中央,随水而去。
“愿郎君得志,儿女平安。”
安歌听到那个女子虔诚地说,向着月亮盈盈一拜。一双儿女年幼无知,兀自在一旁打闹。
现世安稳,平安喜乐,是百姓之福。自高氏阳帝登基后,天下再无战事,十余年风调雨顺,圣上励精图治,天下归心。
不过国家大事,安歌并不了解。她一直和娘亲林宛相依为命,寄宿于春风十里。娘虽然柔弱安静,却精通歌舞音律,能为赵姨娘的歌姬们谱曲排舞。今日是她的生辰,她早该过了上私塾的年纪,娘却不愿意让她上学,她一气之下,便跑了出来,独自在街上游荡。
再过一会儿,便是今夜月最圆满之时。她也想对着月亮许个愿,希望娘可以改变心意,让自己跟其他孩子一样能去私塾求学。
“凤凰凤凰,我们的心愿,嫦娥是否真能听见呢?”
她看着手中的竹鸟,喃喃道。
这么晚才回家,若被赵姨娘逮到,多半又要挨骂了。不过中秋之日园子里人来人往,姨娘肯定在前厅里迎送那些达官贵人,自己只要走院子里的小门就好了。
她眨了眨眼睛。不知道是因为水面灯火摇曳或是自己太过疲惫,水中的满月竟是妖冶的红色。她转过头望向天空,发现一片暗红的云逐渐遮去了月华,乍看之下,月光竟泛着诡谲的红色。
“娘亲,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
一个小孩拉扯着母亲的裙摆,指向天空。不少人都因为这异象而驻足观看。
“血月初升……血月……”
一个银发女人蓦然出现在人群之中,她的容颜惨白而苍老,银色窄袖下,瘦削的十指紧紧地攒着一个圆形物件。她直勾勾地盯着月亮,并没有看路,径直地撞到了安歌身上。
“哎哟。”
安歌摔坐在地,吃痛惊呼,竹鸟也落在了一旁。
“你……你,是你!”那个女人脸上闪过一丝狂喜的神色,她蹲下身,视线与安歌平齐,仔细地端详着安歌的脸。
“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安歌有些害怕地望着她,却感觉那双温柔的眼眸仿佛似曾相识。
“皓月既出,灵镜为辅……七载锁心,尘事难离。”
她喃喃自语着,忽然伸出手,拉过安歌的手腕,翻起袖口,露出了那方胎记。
“你弄疼我了……”
安歌挣扎道,她的手指滚烫无比,接触她手腕的地方一阵刺痛,却无法挣脱。
“高山月出,江山易主……高山月出……”
那个女人松开手,眼神迷离,似乎是看到了什么,她旋身离去,很快便消失在人海中。
安歌惊魂未定地呆坐着,被她碰过的地方依旧带着灼人的热度。闭上眼,她的脑海中忽然划过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
“歌儿……快走,此生再也不要踏足京都!”
有一个女子凄声尖叫着自己的姓名,凶神恶煞的官兵将她推倒在地,下一秒,濯濯鲜血便喷涌而出。
“姑娘,你怎么了?”
一个温和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她惊恐地抬起头,发现眼前站着一个清瘦文弱的少年,一袭白衣,嘴角蓄着友善的笑意。他伸出手,似乎想扶安歌一把,又觉不妥,手便有些尴尬地悬在半空。
“我……没事,谢谢你。”安歌勉强冲他笑了笑,虚扶他的手,轻巧地站起身来。
“中秋集市,鱼龙混杂,小心为妙。”
安歌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刚才那一瞬间的闪回太过真实,她竟莫名地为那个过世的女子感到难过。
“我得先走了。后会有期。”
“姑娘,你的东西!”少年在身后喊道,安歌头也不回地摆摆手。
“送给你吧。”
安歌不知,少年一直目送着自己的背影远去。
乐坊灯火如昼,而另一边却是别样光景。月上柳梢头,映照出空荡而干净的窄小院落。屋内点了一盏长明灯,纤细的身影摇曳于纸窗上。
一首《入阵曲》,曲风雄浑开阔,似千军万马奔腾于琴川之上。但在此情此景下,却又透着道不尽的哀戚。
安歌在外游荡了一天,娘亲却没有来找自己,已是反常。今夜她却弹起了这首古曲,安歌更是摸不清楚她的心意,于是便有意放轻了脚步。
进了屋门,琴声停了,林宛回头望着她,没有说话。
“娘,我不该赌气出门的……”
安歌温顺地将头靠在林宛的膝上,怯怯地开口。林宛留意到她手上那抹胎记变成了血红,却只是轻轻抚着,没有说话。
她神色如常,安歌却感觉,她的脸庞似乎比往日更苍白。
“娘,我真的想上私塾……”安歌嘀咕道。
“好。那便去上吧。”
林宛突然转变了心意,却是安歌始料未及的。她一时喜上眉梢,不知道是什么让娘亲改变了想法。
“但歌儿,你需要答应娘两件事。”
安歌忙不迭地点头答应,坐直了身子,满脸笑容。
“一,不可强出风头,谨言慎行,方有宁日。”
林宛站起身,走到书柜前,从最上层带锁的箱子里取出了一些东西。
“二……从此往后,娘也有功课,要你学习。”
窗外晚夏的蝉鸣声聒噪,隐去了屋里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