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的确很重要。心理学家经过观察、了解,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提问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一是回答不知道,甚至对孩子的提问感到不耐烦。
二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有时也会耐心帮助孩子寻求答案。
三是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耐心陪伴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前两种方法对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是非常不利的,但现实中有许多家庭是这样做的。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种情况显得更为普遍。表面上看,家长似乎也在鼓励孩子提问,但直接告知答案的做法恰恰抑制了孩子继续提问的兴趣。长此以往,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往往就不喜欢主动提问和思考,思维方式也会趋于狭隘。
第三种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提倡。
家长应该知道,在对一个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求孩子问一连串很连续的问题,问到他不知道没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为止。孩子在问问题的过程中,不时地得到一些新的不理解的问题,这样就会一直有新的问题可以问,从而不断地锻炼着思维能力,养成了这种习惯之后,就开始经常发问,从而不断地吸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变得更聪明机灵了。孩子们的问题多了,不是孩子们笨的表现,而正是他们逐渐变得更加聪明的过程。
然而,父母要明白,这里所说的刨根问底并不是让孩子去钻牛角尖,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深入。学习的深入,使知识更加清晰化,明朗化,透彻化。读《红楼梦》的人,有的也许只是被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及故事本身凄美的爱情故事所征服,这就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真正懂得红学的人,会进行思考,深揣作者之意,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孩子“天真”固然可爱,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到十来岁了还和五六岁的孩子一样“天真”的话,那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趁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提问吧,因为问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制造家庭的学习氛围,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学习不是孩子的唯一,培养孩子健全的能力和优良的品格远比单纯灌输知识更为重要。家长过分关心孩子学习,而忽视对孩子生活和心理的关注,只会滋长孩子的厌学情绪,用批评和打击来教育孩子,除了扼杀孩子自信心和上进心外,还有可能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因此,身为父母,有时就需要另换思维,创建学习型家庭。
许多学生学业不良,没有学习兴趣,正是由于他们生活的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气氛。环境是影响人们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正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地。家庭的学习环境也决不能忽视。一天24小时,孩子在家里要呆16小时以上。每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必须回到家里来进行消化吸收。
因此,家庭这个基地的学习环境如何,对孩子学习的好坏及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万万不可大意。
但是,现实中一些家长自己下班回来只顾自己娱乐,不是放录音机,就是开电视机,或是把一些无所事事的人约到家里喝酒聊天、玩牌、打麻将。有的家庭连孩子读书学习必备的学习用品也不添置,如《现代汉语词典》,英文字典等,更不用说其他辅助用具。有的家庭夫妻感情不好,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家庭纠纷不断,搞得孩子每日心事重重、精神紧张。
有的搞个体经营的家长,晚上回到家里,不是叫孩子帮忙经营,就是算经济帐……试想,在这种气氛中,孩子怎么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怎么能够热爱学习呢?所以,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建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呢?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1.家庭学习环境的硬件
家庭学习环境的硬件包括:安静的住所、明亮的书房、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必备的学习用品等等物质条件。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住房条件渐趋宽敞。有条件的家庭,一定要为孩子增设一个单独书房,里面配上写字台、书柜和电脑等。房间的布置不要花哨,以免孩子在学习时分心,可以在内墙上挂上名人名言、制定好的家规、家庭学习守则等。如果孩子年龄较小,而家里又有足够的空间,还可以专门为孩子设置各种功能角,如家庭儿童乐园、学习角、操作角、亲子游戏角等等。家庭儿童乐园可以有小型滑滑梯、健身器、益智与娱乐玩具;家庭学习角,可以放置大人、小孩的图书与纸笔;家庭的操作角,可以有收集的废旧材料,有美术用具,有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家庭亲子游戏角,可以有供亲子体育与娱乐游戏的玩具。
住房条件不充许的家庭,也要为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墙角,放一个书桌。这张书桌不能用做他用,是专门供孩子学习的。书桌要美观舒适,抽屉里要备有做各门功课所需的工具:剪刀、裁纸刀、胶水、胶带、颜料、水彩笔、白纸等,这样当他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不会因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断作业,心生烦躁。书桌要整洁,在学习前把书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干净,只留下学习用品、书籍、作业本等,这样既免得其他东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孩子铺开了写。
总之,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非常重要。孩子在学校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好多学业不良的儿童不写家庭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里没有地方写。
2.家庭学习环境的软件
家庭学习环境的软件包括:家长的榜样力量、家庭环境的安静、家庭学习气氛与父母对学校的态度等等。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习惯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地直接从父母那里“移植”或学过来的。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会自觉地模仿父母认真学习。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家长,自己业余时间不看书、不读报,整日沉迷于赌场、舞场和酒场,却口口声声要求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结果使孩子逐渐对父母的“苦口婆心”产生反感。有近1/4的学生表示,父母的过多的休闲、娱乐活动行为对自己学习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学习创造安静的、无噪音的学习环境。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自己要安下心来。家长必须明白,良好的学习是以一个安静的、无噪音的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为条件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善于节制自己,应该做出点牺牲,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打扑克、打麻将;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大声放电视、收音机、录音机;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干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或批评)”,“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弄得孩子一阵急,一阵恼,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是总被打断;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在孩子面前与客人谈天论地,更不能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全然忘了还有孩子在做功课……
此外,家长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就会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容易形成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父母督促孩子学习,必须要在融洽、民主、宽容、快乐的家庭环境下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父母必须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努力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慎用奖励和外部惩罚,让孩子轻松学习
奖励与惩罚是比较有分量的表扬与批评,家长在使用时一定要弄清事实,做到公平合理。奖励孩子要有明确条件,不能随成人的情绪。奖励条件高了,孩子做不到,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奖励条件太容易,孩子轻而易举得到,兴趣就不高了,奖励也不能持久。对孩子来说,奖励金钱或昂贵的礼品不如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更有意义,特别是给孩子一次他盼望已久的机会,如看一次电影、逛一次公园等,孩子会特别高兴。可以让孩子提出奖励的愿望,合理的就该答应,答应了就要做到。
现在,奖励和惩罚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了大多数家长的头脑。但是,这个手段有用吗?有用,但是效果是暂时的、表面的、局部的,他们并不能教给孩子自信、自律、自立,也剥夺人的创造性。奖惩制度最大的效用是奴役一部分儿童,再将另一部分儿童变成造反派。
用站在那里去好好想一想的惩罚方法,只要态度不带恐吓,对两三岁的孩子是可行的,但大孩子是不情愿的。打骂不是一种好的惩罚手段,因为父母在打骂孩子时情绪比较偏激,不容易做到公正和掌握分寸。有时成人情绪失控,动手打孩子的头和脸,甚至用脚踢,这不仅损伤孩子的肌体,而且伤害他的自尊心,绝不可行。
那么,合理的惩罚是什么呢?对低年级儿童惩罚的手段以取消其权利为好。美国有位女教育家,曾写过一本书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在奖惩方面她叙述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天8岁的女儿到朋友家去玩,说好十二点半准时回家,她们要去看戏。结果女儿晚回来10分钟,她认错了,可母亲说太晚了,戏不看了。女儿哭了,从此她不敢再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了。
这位母亲做了一个行为表,包括服从、礼仪、宽大、亲切、勇敢、忍耐、诚实、愉快、清洁、勤勉、克已、好学和善行,共13个项目。如果孩子做事符合这个要求,当天贴上红星,如果违反就贴黑星,每星期六作一次总结。如果红星多,下一周就给她买书和玩具等予以奖励,若是黑星多,成绩不好,就不买。这一行为表星期六总结完就毁掉,让她有勇气和希望下周消灭黑星。总的来说,这位母亲既严格又能给孩子改正机会的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使用奖励手段,同样会造成不良后果,孩子逐渐学会,无论父母要求自己做什么,都必须提供奖励。今后无论做什么,即使是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奖励就没有动力。如果他人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没有“甜头”
是绝对不行的。奖励还会让儿童泄气,“今天要是乖乖的,妈就给你买巧克力。”潜台词是“你本来是个不乖的孩子,如果今天破格表现好了,我就给你点甜头。”奖励手段无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当一个孩子自律、负责地行动时,这是他应当做的,我们没有必要额外奖励他。
任何过偏或绝对化的东西都难免会出现错误,奖励和惩罚作为几千年来延续的一种方法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在内,就像是神话中达摩克利斯的双刃剑,每一面刃都有它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时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奖励和惩罚应该是相宜的,因人、因事、因机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自然会收到它应有的成效。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下面几点是在家长奖励和惩罚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家长应该全面认识奖惩教育的观念。应该以奖励和赏识孩子为主。在奖励不起效果的情况下,再使用适当的惩罚手段。不要动辄就对孩子进行惩罚,那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次,奖励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适合的奖励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幼儿期的孩子可以给予某种物质的或可替代物的奖励;儿童期的孩子更希望奖励能带给他在同伴之间的自豪感;而跨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心中权威人物的理解和支持,更重精神的需求,等等。
第三,奖励方式要多样化、不固定化。当你的孩子因为你的奖励而变得自信或有了进步时,要注意开始适当地减少奖励的次数,做到间歇性的不固定的奖励,要少而精。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对奖励这种方式的感觉适应。不是说赏识教育就是要把孩子泡在夸奖当中,明明孩子做的很不对,做家长的还要挖空心思去在这事情中发现所谓的“闪光点”。这样的“赏识教育”,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的含义和作用。另外,奖励不一定就是好吃的、好玩的这种消费性的代名词,也可以是一些活动类,赋予某种特权类等,以避免孩子对奖励方式的“饱厌”现象;
第四,适当地运用惩罚,达到辅助效果。惩罚是用不愉快的事件或刺激,抑制或消除个体不适当行为的发生,从而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否定。惩罚有两种:一类是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另一种是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实施惩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惩罚的时机,即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对他(她)这样,让他(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和接受,让他(她)知道要为自己所做的行为负责任和学会承担后果,而不是孩子一做错事就劈头盖脸地进行惩罚。其次,要把握好惩罚的度,不要把对孩子的惩罚当成是自己发泄情绪的时机,而丧失应有的理智。最后,要注意惩罚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不能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侮辱或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奖励和惩罚如果用不好,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适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