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光孝寺
一
游历岭南光孝寺,滨海法窟接天光。
海上丝路始发地,历代高僧智慧彰。
二
诃林沧海烟雨朦,光孝山门缅虞公。
忧国忧民忠言进,才人迁谪隐愁容。
专致学问云霞灿,虞易经史美名红。
古今多少兴亡事,留取丹心贯日虹。
三
隆安海路迎法明,光孝大殿传古今。
三藏精通经律论,最早翻译《差摩经》。
开山祖师弘佛法,法度弟子汉语精。
传薪播火普明受,岭南尼姑第一人。
注:隆安,即东晋安帝隆安年间(397-401)。
法明,即昙摩耶舍(是译音),意译为“法明”。梁代慧皎《高僧传》记载:耶舍自幼聪明灵慧,勤奋好学;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律、论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
四
诃林成荫觅仙踪,功德贤师屹神峰。
创建戒坛设道场,文帝迎京客坐龙。
胜鬘楞伽众生度,笔译经书无量功。
预言受戒肉身骨,慧能剃度弘禅宗。
注:“功德贤师”,即求那跋陀罗(394-468)。在元嘉十二年(435)来到广州,住制止寺,见诃林成荫,创建戒坛,被视为光孝寺第二位开山祖师。
五
智药三藏西竺来,毕钵罗树随行怀。
诃林戒坛菩提种,预言树下上乘开。
灵僧光孝功无量,禅宗六祖发剃斋。
明镜非台古可鉴,菩提无树适宜栽。
六
光孝菩提越千秋,中外游人任去留。
唐宋尔后名声卓,西来灵源宝林陬。
南华禅寺留言预,胜境瑶台漫畅游。
罗浮山佛寺林立,智药入海乘龙舟。
注:智药三藏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航海来到广州。据载,这位高僧千里迢迢带来了一棵菩提树(又称毕钵罗树),种植在光孝寺戒坛前。因其是一位具有先知先觉能力的神奇高僧,被视为光孝寺第三位开山祖师。
七
拈花微笑诞禅宗,菩提达摩数奇雄。
惊涛颠簸传衣钵,彻悟真性面壁功。
慧可僧粲传道信,弘忍法脉惠能丰。
东土初祖因缘立,不二法门伴群峰。
注:“菩提达摩”是梵文的音译(简称达摩),音译为“道法”,其生卒年月不详,南天竺(今印度)人,学大乘佛法。据说,他是奉了师父的临终遗命,来到中国弘扬禅宗妙法。梁武帝普通七年(526),菩提达摩历经三年风涛颠簸抵达广州,在珠江北岸登岸后便结草为庵(亦称“西来初地”、“西来庵”)。
八
达摩西来始禅宗,禅宗祖地光孝弘。
黄金有价无法计,心由水悟洗钵中。
注:为纪念达摩开凿水井之功,人们称之为“达摩井”;相传还开挖了一口井,用来洗钵,因与当年慧能有关,后人为纪念六祖曾在此洗钵,又将此井叫做“洗钵泉”。
九
真谛弘法坎坷行,劲风吹船到羊城。
三藏诃林言六论,驻锡光孝著雄文。
讲经授法华夏来,翻译广泛意境新。
摄论俱舍佛光耀,法相宗源振沙门。
注:真谛(499-569)是音译,音译梵名为“波罗末陀”(或“拘罗那陀”),西天竺优禅尼国(今印度)人。是一位学通“三藏”、胸吞“六论”的佛教学者。真谛在华23年,据《续高僧传》载:他共翻译了64部278卷佛经,其中大约有50部是在光孝寺翻译的。他是中国佛教史上尊为最著名的“四大译师”之一(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真谛翻译的《摄大乘论》、《俱舍论》等佛经,对陈隋之际的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
十
法界枢纽万象幽,中外高僧气方遒。
说风论幡六祖显,开演顿教广交流。
岭南法门添胜境,东山佛光普琼楼。
禅宗从此传华夏,一花五叶誉神州。
注:慧能(或作惠能),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慧能出生。24岁时,因听《金刚经》有所领悟,龙朔元年(661)抵达湖北黄梅县,谒见禅宗五祖弘忍。八个多月后,慧能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一看,知道慧能理解了佛法真谛,就在一天夜晚把慧能唤入内堂,密授《金刚经》,把禅宗衣钵传给了慧能,并于当晚亲自送其到九江渡口。
慧能南归后,辗转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隐居。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五祖大师圆寂。慧能肩负弘扬东山法门的重任,结束隐居生活,来到广州。唐仪凤元年(676)正月初八日,在法性寺,印宗法师正在讲授《涅槃经》。一阵风吹来,众僧议论,一曰风动;一曰幡动。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语惊四座。慧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出示了五祖所传信物袈裟。正月十五日,慧能在菩提树下正式落发;二月初八日,授具足戒;四月初八日,慧能“开东山法门”,在菩提树下为众人说法。归纳主要有:
一是提倡心性(自性“真如”、“般若”)本净、佛性本有。
二是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
三是主张顿悟,“见性成佛”。所谓“一悟刹那至佛地”,“立地成佛”。
四是主张即心是佛,“常行直心”。反对死背经文,主张不礼佛、不立文字。
五是以“无念”为宗旨,即心不受外界影响。
慧能所传的禅宗,因强调顿悟,被世人称为“顿门”或“顿教”,又因最初活动于南方,故称“南宗”。他的师兄神秀同时也在北方弘传禅宗,主张“渐修”,正如其偈中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所以被称为“渐门”或“渐教”,又被称为“北宗”。因此,后世并称为“南能北秀”,或并称为“南顿北渐”。
毛泽东评价慧能,说他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慧能弟子将慧能讲法的语录汇编成书,名《六祖坛经》,是唯一被尊为“经”的汉语佛教典籍。
南宗后来又发展出五个宗派,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后世称为“一花五叶”。宋时,又从临济宗分出黄龙、杨岐二派,与上述五个宗派一起,合称为“五家七宗”。之后,禅宗传遍神州大地。
十一
义净西行学玄奘,广州扬帆港始航。
驻锡光孝三次伫,有志佛学四同行。
海上颠簸重洋远,高僧求法献身亡。
鉴真六渡日本国,律宗始祖普佛光。
注:义净(635-713),俗姓张,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义净求法历时共25年,先后游历30多个国家,带回梵文佛教经籍近400部,共翻译了68部289卷佛经。永昌元年(689),光孝寺在义净第二次来到时,向其推荐的四位广东僧人是:贞固、怀业、道宏和法朗,他们都成了精通梵语佛经的翻译家。
天宝(742-756)初年,扬州大云寺律宗大师鉴真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赴日本传播佛教,多次东渡不成。天宝七年(749)六月,鉴真率弟子14人第五次东渡,遭遇强烈风暴,后来到广州(在光孝寺讲律学,写下重要一页)。直到天宝十二年(753)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并成为日本律宗始祖。
2008年8月9日
洪山禅寺
洪山禅寺壮南洲,神圣宝殿添新楼。
延心法师晋方丈,拈花微笑佛光留。
2008年8月16日
雨后探荷
雨露浸淋荷叶知,莲花沉醉鸳鸯池。
伫立荷塘睁慧目,参天古树鸟争枝。
宝殿诵声滋心肺,石榴呈祥待赋诗。
秋风送爽游人兴,雨后新荷梳后姿。
2008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