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丞相聊着聊着才发现已经出了城。自从来到这城阳国,我尚未出过城,亦不知道城外是何种光景。如今出来之后再看,田地里有人在耕种。这个时节,冬将至,气温亦会越低,现在种下去的作物,有没有收成,还得看老天爷给不给脸。
“下雨之后,朝廷发放了种子与灾民,希望他们尽快播种,只是这天气越来越冷啦……”听着丞相这没有说完的话,我突然想起了北方冬天的大棚蔬菜。只要温度足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个时代没有塑料薄膜那种东西,想要给作物御寒,恐怕得再想办法。
“丞相,我倒是有个办法,只是不知能否可行?”
“你且说说看。”
我把那大棚蔬菜的构想告诉给了沐封,这个时代没有塑料薄膜,可以用其他的来代替。比如,建一个草棚,或许不及塑料大棚保温效果那么好,但肯定比露天的温度要高。只要温度能起来,农作物的发芽生长亦不是问题。
沐封听了之后有一阵没作声,我这样的构想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会比较难。如果要建大棚,就得有足够的材料。要木料,要干草,而且田地那么广阔,这也不是一丁半点能够建起来的。
“办法倒是可行,只是……如今倒也没有别的办法,不妨一试。可以户为单位,按照各自的情况来建这些棚子。现在是秋,山上倒是有不少的枯枝野草,虽然没办法让每处田都达到有一个保温棚子的程度,但一户建上一处,当是不成问题的。那么,这个漫长的冬天,应该不至于没有收成。”
沐封远望着城外广阔的田野,如此肥沃的土地定能带给人希望。我亦看着这片土地,两千年之后,我也来过。只是,如此空旷的原野已然不再了。
回城的时候,沐封邀了我去他的府邸。关于我的那个建议,他似乎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在我们商计这个办法如何去执行时,几位官员陆续来了相府。许是因为王宫里最近的传言有些盛,这几位官员听闻我的名字之后,都有些别样的神色。
我瞧着这时间已经不早,便告别丞相回了府里。钟离砚可是一直臭着脸,路上半句话没说。我这刚踏进府门,云娘便迎了出来道:“姑娘,你可是回来了。刚才宫里来人传你进宫。我这让人在城里好找,也不曾寻到姑娘。”
“云娘,你来帮我换身衣服,我马上进宫。”
云娘半点不含糊,立马跟我进了屋子。这曲裾深衣果真是麻烦,一层又一层的要穿整齐了,还真是个费力的事。
钟离砚驾了马,我坐在车里饥肠辘辘。此时已是午饭时间,若不是怕刘喜发狠,我当真是想吃了午饭再进宫的。因为出来得急,也忘记了让云娘给我带上点能填肚子的,这会儿肚子已经连了好几回了。
在宫门口下了车,我抬头看了一眼,这城阳王宫我又回来了。当然,若是没这钟离砚跟着,我也进不了王宫。这刘喜也是个小气,也没说给我弄个腰牌什么的,好让我进出比较方便。
我与钟离砚在刘喜的寝宫外等了许久,宫人说刘喜去王美人那里用午膳了,这言下之意我就得等着。平常等着也就罢了,今天这肚子饿得不行,我靠在那回廊边,有气无力地叹着气。
差不多等了快一个时辰,刘喜总算是回来了,而他的身边还跟着位恬静的女子。这位女子我是有印象的,她是刘喜的姬妾,宫人们唤之李夫人。李夫人生得温柔甜美,与那王美人的娇艳有些不同。她在我的印象里是安静的,仅有两次见到也是在王美人的庆祝宴上和王后的丧礼上。
因为着宫里的规矩,见到大王及夫人是要行礼的,我与钟离砚亦不例外。那李夫人冲我恬静地微笑,然后视线便转移到了刘喜的脸上。刘喜没拿正眼瞧我,也就是不屑地一眼,然后自顾着领了夫人进寝宫去。我与钟离砚在后面跟着,心想他这不是病了嘛,既是病了,这既是美人在侧,又是夫人在怀,那精力可好着呢。
在这间我最熟悉不过的寝宫里,刘喜斜靠在榻上,李夫人在旁边侍候着,我这思绪总是轻易地被他们带走了。
“不知大王叫子衿前来有何要事?”我这好不容易才拉回思绪。
“你既食六百石,好歹也得替朕分分忧。朝堂上的事,想那为国为民的丞相定是跟你说了,你倒说说看,可有什么法子?”刘喜的话里尽是漫不经心。这个男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比想象的要沉得住气。人家都说,经历也是一笔财富,于他便是如此吧。
我把今日与丞相所议之事大概说了说,刘喜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地还让李夫人给他揉揉肩,又或者是喂上一颗水果。我瞧着,疑心他这是做给我看的。可是又一想,他一个堂堂的诸侯王,即便是再喜欢我,也不至于对我如此上心,所以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丞相与几位主管的官员尚在合议中,我想,等他们有了结果,定然会呈递给大王。子衿不才,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这话刚说完,我那肚子便叫了起来,声音还挺大。刘喜与那李夫人定然都是听到了,我有种想撞墙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