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8700000008

第8章 中国企业之怪状(6)

上了天的能人即使不从云端里掉下来,日子也不好过,因为高处不胜寒啊!在地上时吃饭睡觉旁人能理解,到了天上还吃饭睡觉旁人就不能理解,你已是神了啊!如此,那就再回到地上罢!也不行,自古上山容易下山难,一不小心会摔个粉身碎骨。没奈何,上了天的能人只有苦着个脸,咬紧牙关撑下去。

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理解的不理解的无不张开热情的双臂,绽放着一张张一往情深的笑脸。理解而后倡导自然是可敬可佩,不理解却也跟着倡导究竟为何?原来企业文化暗合了他们道德高消费的心理,他们在巧借企业文化的时代快车搭售他们道德高消费的陈年老酒。他们精心炮制的企业文化几乎全是些与提升企业竞争力不着边际的道德高调。倡导这类贴上企业文化标签的道德高调,对公有制企业尚情有可原,它至多是一种左倾,因为从理论上讲让员工忠诚奉献于公有制企业还有着崇高的精神价值。但对于民营企业却纯粹是令人恶心的自私。是农耕社会狭隘忠诚文化的翻版。什么是民营企业员工的忠诚奉献和集体主义至上呀?说白了不就是员工多干活少拿钱,让老板多获利。作为员工,不论在什么性质的企业,爱岗敬业总是天经地义的,但作为企业该给的报酬也不能少,或者起码不能少了国家法律规定的最低保障。该给员工的不肯给,反这来却去指责员工斤斤计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不肯认同企业文化,不愿与企业共进退。让如此丑陋的企业文化见鬼去吧!

民营企业主张道德高消费除出于自私的需要外,还有消除员工因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扭曲失衡而产生的抵触情绪的企图。他们的如意算盘是:问题不在于企业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是否公平合理,而在于企业送给员工一个什么样的认知标准,如果员工都能认同谦让、服从、尊师敬长之类的价值理念,那所有的扭曲失衡都是正常的。我不能断定他们的想法荒诞不经,但至少要有一个前提:即员工的脑筋少根弦,不会睁开眼睛看世界。

讲民营企业道德高消费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高消费是企业的每个成员都能切实按高道德标准行事。民营企业提倡的道德高标准仅仅是针对员工而言的,老板自己并不打算那样做,他们实际上奉行的是刻薄、贪婪、自私的道德低标准。(千万看清楚,我讲的是主张道德高消费的民营企业,而不是泛指一切民营企业)依照孔圣人提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教化规律,这类道德高消费企业必然不会收到任何好的结果,他们必然要从一个极端——道德高消费,滑向另一个极端——道德低消费。在毛泽东时代就当厂长的杭州正大青春宝公司董事长冯根生先生有段朴实平常的话,很值得所有主张道德高消费的企业老板记取:“你要员工关心企业,企业就先得关心员工;你要员工做到的,你自己就要先做到;你自己不想做的,你就不要强加于员工。”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贡,一个叫子路。子贡做了好事按鲁国法律应该得到官府的赏赐,但他选择了谦让;子路做了好事,当事人送给他一头牛,他老实不客气地收了下来。孔子知道后表扬了子路,批评了子贡。我第一次听到这则趣闻时,的确大大地吃了一惊,以我的想象:孔子乃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位居第一的道德大家,无疑会薄子路而厚子贡,但事实却偏偏不然。可见,即使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阔得可怕,大得吓人的孔圣人也是反对用悖逆人性的高道德去教化万民的。

再回到开头“三个火堆”的故事中来,如果我们进一步把火看作是企业的经营,那么奉行道德高消费的企业将如同奉行道德低消费的企业一样,都不能把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唯有奉行道德适度消费的企业才能红红火火地永续经营下去。事实也正是如此,与中国企业的道德高消费、物质低消费相反,欧美企业是物质高消费、道德适度消费。他们主张的道德是员工能身体力行的道德,是合于天理人性的道德,说到一定能做到,因而他们的员工是富有激情的员工,他们的企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

不久前,中央已提出:要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真是太及时、太英明、太好了!但愿到最后不只是一纸红头文件而已!

9、戏不足,神来凑

当老板因一连串失误导致自己在员工中的威信急剧下滑时;当老板无法凭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魅力赢得员工的尊重时,他们常常会想到神,想到神的神通广大,神的神妙莫测,想到信神、敬神、造神、装神。他们企图借神威、神力、神气来帮助自己捡回失落的权威,一句话戏不足时则神来凑。于是有人烧香磕头、求神拜佛,把难解的症结交给道士,把皮球踢给菩萨,特别是在企业猝不及防,接二连三的遭遇血光之灾后,老板会想:从投资兴业到尔今,这么多年了一直太平无事,一帆风顺,为何今年突然一反常态,祸不单行?莫非自己无意中得罪了某方神圣。他不懂得他的企业规模已超出了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内疏于管理仅仅是个效益高低问题,在临界点之外,管理的重要性凸现,疏于管理必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乃至企业的生命。接二连三的血光之灾正是无声的警告。此刻的他理应反躬自问:近期管理上有无伤害员工积极性的举措?有,赶紧纠正,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有人把自己关进深宫大院,人为地增加管理阶层,虚高身份,用一道道铁门,一张张公文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轻易不肯露脸,偶尔露脸一次也是一副高视阔步,降尊纡贵的架势。中下层员工要见他一面比晋见中央首长还难。大清早,手下人出于礼貌跟他打招呼,他故意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色,“哼”都懒得“哼”一声。他以为这样一来,大伙就会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神,对他必恭必敬,百依百顺。他也不忘进一步为自己编织一系列神话故事:想当年自己是如何地英雄盖世,名震一时,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小菜一碟,横扫市场卷如雪,气吞万里如虎。他不断地往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打扮成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救世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老奶牛,他不时告诫员工:“我完全是为了干一番事业,为中华民族争口气,为社会作贡献,为政府排忧解难,我可不是为了钱,我顶讨厌别人跟我讲钱了,诸位同仁可要牢记在胸噢!”如此热衷于装神的他,大多也是年青守旧的他,因为年青的他容易被人们看作“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可信度低,年青的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只好求救于中国农耕社会的礼治而出此下策。

还有人在公司内大肆营造神秘气氛。踏入他公司的门槛仿佛进了保密局一般,到处有竖起的耳朵,到处有警惕的眼睛。三个一档,五个一群,说话的声音犹如蚊蝇谈心,小得不能再小,且左顾右盼,闪烁其词。言语中充满了使新来乍到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暗示,动辄来一声“嘘”或做个暂停的手势,摇摇手,踢踢腿,惟恐一不小心走了风声,泄漏了国家核心机密,人人做出庄严肃穆的神情,千金难买一笑,步履沉重,空气中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压得人没办法喘气。从老板到员工围绕信息所进行的保密简直是天衣无缝,里三层外三层,重重叠叠。搞营销的不知道一年的销售收入与客户名录;管人事的不了解员工的薪水和人员调配;负责生产的不清楚工艺配方;肩膀上扛着财务总监头衔的不晓得公司的支出多少。营销、财务、人事、行政、技术、生产事无巨细,无不罩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当然罗,顶神秘的还数那密不透风的老板办公室,差不多成了戒备森严的军事禁区,里面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动,哪怕是一支笔、一只杯子、一把椅子都会让老板神经质的想上半天。每次出门前,老板总要三番五次地看看橱柜,拉拉门锁,既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然而,恰恰是这样的公司偏偏喜欢整天将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词句挂在嘴边,写在墙上,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10、本土化的陷阱

胡适先生早年曾将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冲突的态度列为三种,一是抵抗西洋文化。二是选择折衷。三是充分西化。他还进一步指出:“抗拒西方已成过去,没有人主张了,但所谓”选择折衷“的态度看去非常有理,其实骨子里只是一种变相的保守论。”我以为把胡适先生的这一意见放到对当今中国企业进行的本土化管理的评价上同样适合。因为跟“选择折衷”相类似,本土化管理看去有根有据,充满了辨证思维,其实骨子里也还是一种变相的保守论,或愿望虽好但可行性太差。我们首先承认:对待欧美企业的管理经验、理论,的确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应结合中国文化、中国企业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加以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问题是准确的合乎企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扬和弃,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扬也好、弃也好都是具体企业管理者的扬和弃,都是在具体企业管理者的价值理念指导下的扬和弃。如果具体企业管理者内心拥有的价值理念是落后、保守、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理念,那么他所进行的扬和弃,很可能是把该扬的弃掉,该弃的扬起来,取了糟粕舍了精华。我这样说决不是想当然的信口雌黄,而是有大量的现实根据的。比如:法人治理结构应该讲的是规范而不是强调中国特色,但有多少企业在建立自己的法人治理结构时,不是以中国特色为由把其中最宝贵最核心的民主决策和相互制约精神弃之一边呢?何为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与生俱来的须臾不可分离的,分离就不能称之为中华民族的东西,还是生产力发展的某个阶段才有的东西。如果我们总是把在生产力的发展的某个阶段才出现的东西,如农耕社会的价值理念贴上中国特色的标签,并据此作为拒绝引进西方管理经验、理念的理由,那么中国企业永远都不会融入到当代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体系的主流中去。在法人治理结构难以规范的问题上,扬弃者照顾中国特色是假,迎合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家长制、一言堂是真。再如,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上,企业大多将它作为一种钳制员工思想的手段。弄一些过时、陈旧、落后、貌似大公无私,实则自私自利的价值理念去束缚员工、愚弄员工,把该弃的扬起来,全然背离了西方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宗旨是用先进的符合人性,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价值理念去集中员工的意志,增强企业的长久竞争力。

主张本土化与扬弃的人总喜欢抬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做大旗。诚然,鲁迅先生是有资格对西方文化进行扬弃的,他不但透彻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谙熟西方文化,融贯中西,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代表了先进的社会价值理念,他能真正运用扬弃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请问在眼下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中可以上升到鲁迅先生的境界,既精通西方企业的各种先进管理经验、理论,又洞悉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并知道什么是先进的、代表未来社会走向的,什么是低级的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什么是完全不适宜于中国企业,无论现在和将来都无可取之处的,什么是暂时不具备实施条件但经过努力可以采用的人能有几个?缺少扬弃的能耐而强行扬弃之事难免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坠入本土化的陷阱。更有甚者对西方文化的先进管理经验、理论,根本就一窍不通,一无所知也摇头晃脑,煞有介事地奢谈什么本土化、什么扬弃,在他们那里本土化、扬弃已沦落为一种保守卫道的工具,毫无半点进取向上的意义。

常听有的企业老板讲:“什么西方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对我们概不适用,自己的企业自己最知道怎么管。”不错,以狭隘的小老板眼光看来,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自己熟悉自己最知道怎么抓住员工的软肋,驾驭员工,打压员工,但若站在做大做强的高层次上去看问题,他就不知道怎么管,他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他满脑子的小九九带虾兵蟹将可以,带精兵强将则一团浆糊。

本土化、扬弃说多了很容易把人带进一种误区:似乎所有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理论都不能照搬照抄,却需要以本土化、扬弃的眼光去审视、取舍,虽然决大多数人并不能准确地扬弃;照搬照抄成为不动脑筋的同义语,而本土化、扬弃则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代名词。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与辨证法精神背道而驰的,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理论有技术与艺术之分,管理技术是基于对人性、对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正确认识而产生,而基本的人性、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又是无国界、非个性化的,放之中外企业而皆准。对管理技术就是要照搬照抄,不打折扣;只有对个性化的管理艺术,才需要结合中国企业、中国文化的特色予以必要的扬弃、取舍。但即使如此,本土化、扬弃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一方面对管理艺术的把握同样有可能受制于落后、低级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高超的管理艺术必须以掌握娴熟的管理技术为前提,离开娴熟的管理技术做支撑的管理艺术会危机四伏,好看不中用,很多人不用讲管理艺术,就是对规范的管理技术也还是一知半解。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墨墨编著的《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正针对口才的训练而特意创作的,全书立足说话艺术的角度,从“亲近术”“攻心术”“幽默术”“论辩术”“变通术”“拔钉术”“淘金术”“度量术”“加分术”“避雷术”“拒绝术”“倾听术”十二个方面来全方位地阐释语言艺术的要义,采用论述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指导读者如何掌握说话的技巧,《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内容贴近生活,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说话水平。
  • 商道核裂变:现代经商新观念

    商道核裂变:现代经商新观念

    这是一本管理成功学著作。经商观念的与时俱进是管理成功的关键。伴随着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从四大皆空到名利双收的观念演化。
  • 营销诊断

    营销诊断

    本书详细论述了20种营销常见病,并从经典案例分析、专家诊断、理论剖析与思维方式点拨等视角提出了一个个颇为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
  •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民营企业成长与治理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沿海对外开放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宁波凭借体制和机制的先发优势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从家族式管理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民营企业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富有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是具体、生动、有形的,而推动其发展的“无形力量”是宁波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成熟与升华的经营理念。可以说,宁波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企业经营理念形成与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甬商精神实践与升华的过程。
  • 店铺资金与成本管理

    店铺资金与成本管理

    本书主要从店铺现金流的管理、成本的控制,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的方面入手,阐述了店铺的管理。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简洁明了地讲述了创业人必备的财务知识。针对管理人员的特点,内容上实用性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既帮助店主准确而又轻松地理解和认识管理方法与财务知识,又帮助店主更好地经营店铺,实现店铺的利润最大化。这本书不但是店铺从业者实际工作的必备手册,还是一本日常管理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复仇记:抢亲冷王爷

    复仇记:抢亲冷王爷

    她本是一介民女,有着许配的好将军夫君,只能时候到了就成亲。岂料成婚当日,却被他强行抢亲,他是当朝王爷,后面有皇帝罩着,就这样她莫名奇妙成了她的王妃。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岂料她的苦难生活才刚刚掀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 巨岩碎涛

    巨岩碎涛

    《巨岩碎涛》是一部跌宕起伏,惊险曲折,磅礴厚重,悬念叠生的探案小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爱恨情仇的交织,案情经纬的交错,罪行令人不寒而栗!官迷心窍的副市长潘登高,对市长的宝座垂涎三尺,认为市长张政明阻碍了其升迁之路,由怨生恨,暗动杀心,勾结企业家高一峰,不惜重金,雇佣梦想一夜暴富的马彪伺机行凶,不料却杀错了人。正义邪恶,形同冰炭。一场正与邪、红与黑、警与匪、违法与护法的铁血较量,随着这桩扑朔迷离的谋杀案而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地展开。
  • 极品全能少年

    极品全能少年

    一个穷屌丝,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一点点从零到世界顶端。篮球,围棋,聪明,一样好的技能便能立足华夏,不,这些我都要!极品校花,美女护士。商业女强人,一个便可倾国倾城,不,这回不是我要而是她们投怀送抱。看他如何做到,尽在全能极品少年
  • 鼠帝

    鼠帝

    没错,我是怪胎。虽然我和大家长得很像。两只脚,两条腿,两只手,十根手指,一个脑袋,两个眼睛,两个小耳朵。只是我的耳朵实在太小了,连手掌大也没有,只有一块奥利奥差不多大。我的老爹有两对紫红色的大耳朵,和济公的蒲扇似的一般大,每次我抬头就见老爹弧线的大肚子,却挡不住那两对在阳光下发亮的大耳朵,像是紫红色的荧光果冻般的质感,可以看到耳朵表面的细细的毛绒绒的血管,那里面流动着可能和我一样的血液(他们那样说的)。
  • 混沌神晶

    混沌神晶

    主角:白天,侥幸获得了混沌神晶,并与混沌神晶认主。神器,灵丹、道符。想要什么自己做出一大堆。单挑?我先给你个几十万个初级道符玩玩,打不死你打痛你。(写的不好,有意见可以提,更新慢,可能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断更更是常有的事。慢慢来,不着急。主角名字也是随便搞的)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来到末世当善人

    来到末世当善人

    叶云能行走于两个世界,在丧尸满地的末世,获得了奇特能力赏善罚恶。为了获得善德,叶云从此走上了一条乐善好施的不归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小心公子

    小心公子

    【已出版上市】女扮男装追贼,楚汐自认步步为营,哪儿知遇到贼祖宗,一路骗着她耍着她,这已经够悲催的了。岂知那贼一转身,成了一朝之主,离他远儿点吧,惹不起咱能躲得起。可她不论怎么躲,他总有法子逼她现身。于是楚汐总结,遇到公孙瑾,她从前的所有不幸都不过是倒霉前的开胃小菜……
  • 16年的日记

    16年的日记

    岁月有痕,心无痕。芳华易逝,转眼间,人生又回到原点,在无数轮回中,哪些梦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