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员工都是一家公司,
都在销售自己的产品
职场就是市场
从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角度看,职场就像是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顾客和消费者就是老板和公司,而每一个待业者和员工就是产品。
在职场这个市场里,各种各样价位、各种各样层次和各种各样类型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个市场里的一个最大特征是普通商品已经供大于求了。在过去,大学本科毕业生可是抢手货,但如今,即使是当年的“金领”MBA,如今也不得不放在“货架”上任用人单位挑选。
当然,市场规律决定了,在市场里有无人问津的滞销品,就必定有抢手货。有些拿着博士头衔的“产品”会在这里受到顾客冷落,而那些只有初中或中专学历,但有着某项出色技能的“蓝领”技工,却往往受到很多企业的欢迎。为了能够让自己销售出去,以免在货架上呆上个一年半载甚至遥遥无期,很多产品只好靠低价来吸引顾客了。
然而,现在的顾客可是越来越挑剔了,经常是挑得自己都累了,还不停地抱怨职场这个市场里的东西虽然很多,但是合适的好像并不多。
一方面是很多拿着这个证那个证的“产品”还在以为自己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卖不出去的“产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这些顾客的抱怨逐年增多,认为好“产品”太少了。造成这种市场状态的原因何在呢?
在职场这个市场里,近年来造成大量产品滞销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手里拿着大学本科毕业证、研究生学历证等的“产品”日渐增多,参与竞争的产品就越多。再加上出国留学的“洋品牌”也回国创业或工作,与国内的大量土产品竞争职位、争夺顾客,竞争氛围自然空前激烈了。
二是顾客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使得产品不能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买主了。以往用人单位和老板这些求职者的主顾,通常只是简单地看一下产品的产地,是哪个大学的,他们的学历、经验、活动能力和业绩等质量如何,便凭着自己的感觉挑选。但近年来,随着可挑选产品越来越多,过去曾吃过“学历高能力就强”、“名牌大学的产品一定比普通大学的要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当然也好”等想当然吃了亏的顾客,现在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变得不像以前那么好骗和好糊弄了。顾客的日渐理性也使得很多当年的畅销产品如今只能放在仓库里,渐渐变得多余。
三是很多“产品”并没有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来生产自己的产品。如果产品满足不了市场,达不到顾客的要求,自然产品只能遭受冷落。任何一位顾客都不会买一种“物无所值”的东西,除非他钱多得撑钱包。
当然,也有一些质量很不错的“产品”,由于缺乏自我营销的意识,不懂得推销自己或者不屑于让别人知道,造成了自己的滞销。但是,市场的规律是,你要是产品,你就必须主动地去适应顾客的要求,而不是等着顾客来找你甚至适应你。否则,你将会被淹没在竞争者的海洋之中。
你要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就必须认识到产品定位的重要性。对员工而言,你的“产品”就是你要知道自己应做什么,从事何种工作,以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来为你的顾客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能将市场需求、自身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准备,找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为自己的“产品”作出准确的定位。
同时,你不要天真地认为自己只要有学历、有能力就一定会供不应求,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再好的产品,缺少了自我营销也只能等于滞销产品。要想在职场这个大市场里成为畅销产品,你除了具有能力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吸引顾客的注意,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让他们乐意掏钱把你“买”回去。
老板是让员工赢利的顾客
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定义,“顾客”就是直接花钱购买东西的人。从商品经济意义上看,当员工把自己作为一个劳动力商品出售时,购买者是谁?是老板。老板出钱购买员工的劳动力价值,员工难道还不应该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顾客吗?因此,员工一定要把老板当作自己的顾客,并以此开始规划自己的赢利。
若想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那么,任何一位员工都要从现在开始确立一种观念:“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自己用全身心经营的事业。”你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家旭日初升、大有前途的公司,也可以把自身看作是一件产品,你的产品是在你能力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的各种服务。
经营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赢利,而要赢利就必须赢得顾客们的认可,使你的产品能够畅销。一个企业只有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
作为公司职员,我们的顾客应该包括我们的老板、我们的上司、我们所在的公司和所面对的客户。其实简单地看,顾客就是我们的老板。从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角度看,作为经营者和领导者,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主要是为自己的赢利负责。
我们要为自己这家企业赢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要获得就必须首先付出,这是大自然的铁律。在经济领域也一样,任何一家公司要赢利,都只有先让顾客获得了相应的利益,自己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再好,也必须通过顾客的认可和购买,才能实现其赢利。顾客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实现利润的真正关键。当顾客购买我们的商品或服务时,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才能转化为财富。
对于任何一位职员,老板都是你赢利的顾客。员工要实现赢利,就必须为老板创造出价值。
很多人给老板工作时,满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希望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心只是想着如何让老板给你加薪水,却从来不重视对公司对你的老板的奉献,哪个老板会这么傻愿意请一名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员工呢?
是的,金钱是我们生存的一种基础,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没有金钱我们就难以生存。但是,要获得金钱就必须要有用来换取的某些东西,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越大,你的金钱和金钱之外的回报才能越大,也就是说你的赢利才能越大。若你的自我经营毫无意义,你的产品和服务毫无价值,那么,赢利只能是一种空想。
对于任何一家经营者而言,追求赢利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自我经营的员工也一样。但是每一位经营者都应该记住,你给顾客创造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你赢利的多少。对老板这位顾客,员工只有更好地提高为其服务的质量,更多地为其创造价值,他才能给你更多的赢利。
当员工当老板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开公司办企业究竟为了什么?“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是这么认为的:企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由此我们得到了开公司办企业的合适原因,那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对个人和社会作出某方面的贡献。
由此引申,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员工当老板实际上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其主要工作就是为顾客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当员工把自己作为一家公司来经营和发展时,就必须考虑自己工作的意义。正如公司必须解决好“是追求利润,还是追求给社会奉献,然后由此获得社会回报”一样,我们必须问自己:“到一家公司去工作,是为了薪水而被动地为老板工作,还是主动地提高为老板服务的价值,然后从中获得除了金钱以外的更大回报?”
其实,当员工当老板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当老板的开公司办企业,如果他能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生产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获得了顾客的认可,这样老板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当老板通过自己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为顾客为社会贡献了价值后,社会和顾客自然就会认可其价值并给予相应的回报了。
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其实也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当你为老板和公司创造了价值,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老板和公司的信赖和认可,老板和公司自然也会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当你贡献出你的价值使社会和集体获利后,你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任何一家公司和企业都必须追求利润以维持和发展自我,任何一位员工都必须通过领取薪水来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和人必须要喝水、吃饭、呼吸是一样的道理。但我们每一家公司和每一个人都必须意识到,人不是因为喝水、吃饭、呼吸而存在的。人还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实现自我价值。
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就深有体会地说:“我必须承认,一直以来我只是把心思放在了如何经营沃尔玛公司的商店和山姆俱乐部,我从来都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虑如何处理财富上去。”
沃尔玛公司认为自己存在的目的是为顾客提供价值。为此,他们会通过降低价格和扩大选择余地来尽量满足和改善顾客们的生活。他们认为,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同理,当员工把自己作为公司来经营和发展时,也应该把追求为顾客、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理想、使命和追求金钱的关系处理好,使自己能赚钱,但也有着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
基业长青的企业往往奉行“利润之上的追求”,这不仅没有妨碍他们获取利润,反而赚取到了比那些一心只想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多的利润。自我经营的过程本身就是成就顾客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千万不要单纯追求金钱利润的最大化,而不关注是否对顾客和社会有所贡献,否则你就会走上一条畸形发展之路,被暂时的利益冲昏头脑,直致产生投机取巧心理。
办企业做事业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点,惠普公司创始人大维·普卡德在回答“惠普为什么存在”时说的话最能给予我们启发:“让我们在牢记下面这一点的基础上来讨论惠普公司存在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存在的真正目的是向公众提供某种独特的、有用的东西,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