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2100000002

第2章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

【原文】

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注释】

①捭阖:捭,分开、撕裂,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阖,本意为门扇,郑玄注曰:“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引申为关闭,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捭阖,在这里指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是鬼谷学说中一种基本的方法。

②粤若稽古:粤,语气助词;若,顺;稽,考察。粤若稽古,意为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

③众生之先:众生,众多有生者;先,先知,意指尊者,指导者,先驱者。众生之先,在这里指广大生众的老师。

④阴阳:阴,本意为山的背阴面;阳,本意为山的朝阳面。被引申来概括对立统一的两类事物或现象。

⑤命物:辨别事物。

⑥筹策:就是计算、谋划。

⑦万类:就是万物。

⑧朕:征兆,迹象。

⑨守司:看守和管理。

⑩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规律。全句指圣人的“道”始终是一样的。

(11)归:归宿。

【译文】

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可以知道: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如一。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宿,是有章可循的: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

【延伸阅读】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柔刚、开闭、张弛之道,如果能够灵活掌握、运用自如,自可以在人生的各个领域轻松自如、有所成就。

捭阖之术即为阴阳之术,意思是行事时要或开或合,或阴或阳,灵活处之,多方探寻,必要时以假象迷惑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唐高祖李渊就是一个深谙阴阳之道的权谋家。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致使众叛亲离、国运岌岌可危。蓄谋已久的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可是当时群雄割据,各路兵马纷纷抢夺天下,李渊并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其中,瓦岗军是隋末最为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李密在杀死翟让以后,建立了自己在瓦岗军中的领袖地位,此时的李密得意忘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被各路英雄推为盟主,自然也包括李渊。李密写信给李渊,希望和李渊戮力同心,共同取得天下。读完李密的密信,李渊给李密复了一封措辞极为谦逊的回信。对讨伐、诛杀昏君、取而代之之言,表示不敢从命。而且申明自己“志在尊隋”,这番虚伪之言掩饰了李渊夺取天下的野心。李渊还极力推奖李密,说“天生万民,必有其主。当今能为民之主者,非君莫属”,并且说自己已年过五旬,别无奢望,自己非常乐意拥戴李密,希望李密早登大宝,以安天下。只要李密能让自己复封于唐,就心满意足了。

李密接到李渊的回信,果然大喜过望。但是实际上,李渊如此做法是想利用瓦岗军的强大力量牵制住东都洛阳的隋军,以便让自己可以顺利进军长安。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9月,瓦岗军与盘踞洛阳的王世充作战失利,只好到河阳(今河南孟县)去找瓦岗军将领王伯当。李密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这种企图东山再起的主张,遭到部下诸将的反对。诸人劝李密道:“今兵新失利,众心危惧,若更停留,恐叛亡不日而尽。又人情不愿,难以成功。”李密在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前往长安,投靠李渊。

李密带领两万人入关的时候,李渊派人迎接,冠盖相望,异常隆重。李密非常高兴,洋洋得意地进了长安城。李渊对李密非常尊重,并将其表妹嫁与李密。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份待遇了,李密一到长安,“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累日不得食,众心颇怨”。而且,“朝廷又多轻之,执政良贿”。李渊这样做无疑是个阴谋,目的无非是蓄意制造事端,让李密众叛亲离。

这时,李密已经自投罗网,当然只能任李渊摆布了。

正是因为李渊善用阴阳之术,才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成就:既利用瓦岗军牵制了隋军,让自己的军队顺利进军长安,又控制和瓦解了瓦岗军。

一个好的将帅,不仅善用阴阳,而且还能够刚柔并济,甚至以柔克刚。单纯的柔和、软弱,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至失败;而一味的刚烈、刚强,又只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汉代的张良给高祖刘邦筹划过许多关系大业成败的重要谋略,其中刚柔并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例子颇多。

当秦军主力与项羽会战时,刘邦决定由南阳入武关攻秦,张良反对硬拼,认为秦军将领是屠户人家出身,商人可用利引诱,劝刘邦以重宝招降秦将贾竖。而当贾竖同意投降时,张良又恐士卒不从,乘敌懈怠之机,一举破之。结果直下咸阳,擒获秦王子婴。后来楚汉相争,汉弱楚强,张良劝刘邦处处退让,以柔制刚,不但避开了鸿门之宴的生命危险,而且取得了汉中、巴蜀之地。接着,又火烧栈道,使项羽疏于防范、屡屡上当。刘邦转弱为强,终于以布衣取得天下。

张良的高明谋略,据说来自黄石老人所授的三略。三略并不是一味只讲以弱制强,而强调刚柔强弱都要得当,做到“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所以,不柔不刚,刚柔并济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点,才是运用刚柔的最佳状态。

阴阳之理、刚柔之术、张弛之道对我们的现实人生颇具指导意义。

阴阳协调、风雨调顺、万物各得其所、万事各得其宜是一种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规律的理想状态。阴阳互补、协调运行,人才能健康,社会才能稳定,大自然才能和谐,做事才能顺利,做人才能安乐。

天人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如何才能体现出人在天地间的固有价值呢?如何才能求得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相处与和谐发展呢?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人生问题。阴阳之道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不但要利用、改造自然,更重要的是适应、协调自然,从而达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目的。这是阴阳之道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意义所在。

阴阳作为权术,在敌我对垒和斗争中则是克敌制胜的智慧和法宝,但它绝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谓“上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谈感情还是谈生意、求合作,都应该以真诚为最高前提,而不能做“阴阳双面人”甚至阳奉阴违,否则,就可能失去朋友、真情、信誉、合作和发展的机会。总之,善于玩弄阴阳之术只是一种应对敌人的策略和手段,用之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刚柔之术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武器。刚,是一个人刚直不阿、坚守自我立场、把持自我原则,即为“方”,但一味的刚,则难免变成脆,脆,则易断,所以不足取;柔,就是要在不失大原则的前提下,在细枝末节和一些技巧上适时、适度地让步、弯曲,以达到双方满意、不失和气的双赢状态,即为“圆”,但一味的柔,则难免变成软,软则弱,易受人欺,所以亦不足取。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刚柔并济、外圆内方,才能顺利而快捷地达到目标,走向成功。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张弛有度。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能够兼顾严肃和活泼,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潇洒自如。一味的张,就会让自己绷得过紧,往往会导致自己失去弹性和张力;一味的弛,往往会让自己变得松垮、懒散,失去进取心和斗志,进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失败的时候不要灰心绝望、萎靡不振,只要坚持就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个平衡,包括有度的工作和生活。

同类推荐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热门推荐
  • 削弱异能

    削弱异能

    削弱异能,就是削弱人,动物的异能,可以削弱能力,体力,毅力,速度,实力,还可以削弱人的智力。“美女,被我摸过胸都会长大,现在正在打特价,只需破盘价998!”“我没这么多钱,900可以吗?”“你有种打我一次试试?”“啊!我手怎么这么疼!”看着世界人,道“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你们都是辣鸡,你们都是傻b。”
  • 帝国重启

    帝国重启

    三流学渣穿越清末,重铸中央帝国,再现泱泱华夏!
  • 异世纪的恋爱

    异世纪的恋爱

    三位王子竟然在结婚当天逃婚了。穿越时空大门,来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三位公主心里非常生气,一气之下也穿越时空大门。待获得圆满的爱情回到他们的世纪,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情,她们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 我会想念你

    我会想念你

    我愿意去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有梦去追,我愿意陪你走过一段时光,吹完了牛,然后拼命实现它。
  • 厄斗

    厄斗

    为身世,他孤身闯入冥界。为真相,他卷起冥界风云。为朋友,他独挑三界群雄。为和平,他掀起战争风暴。灭族之谜,厄难之始,他如何揭开谜团,查出真相?三界追杀,绝境怒吼,他如何逃出生天,笑傲三界?当血仇面临芸芸众生的挑战,他如何选择?血与仇的疯狂,厄与难的漩涡,痛与苦的挣扎,爱与恨的纠缠,一切尽在《厄斗》。PS:本书坑多。多而不烂,意在求精。读者需谨慎之
  • 百合花之梦想盛开的季节

    百合花之梦想盛开的季节

    一个爱花的花季少女,和她的白马王子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迁就

    迁就

    当爱情面临冗长的生活,当平平淡淡不再是一句话的事情,当感情失去张扬冲动的多巴胺,我们又该如何?可是,爱情却有着另外一面,平淡是真,迁就与包容是最好的良方。这就是一个迷茫的小女人和一个闷瓜专一男的甜蜜故事。
  • 撞上校草,呆萌校女狠倾城

    撞上校草,呆萌校女狠倾城

    活泼开朗的元气美少女蓝真心,开学第一天就遇到这种事,尼玛!这什么鬼……蓝真心冲着叶以泽喊道:“明明是你撞到我的好吧!”叶以泽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流氓!”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我我我……喂!”蓝真心真心气结,妈蛋,自己怎么就成流氓了呢!颠倒黑白的家伙……然而……令蓝真心没想到的事还在后头…………好戏才刚刚上演…………(PS:宝宝们请耐心看下去,前面写的不好,宝宝们别介意,因为本宝宝也没时间去改,所以……………耐心看哈!)
  •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本书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觉醒”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意识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教育观念、课程意识、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三维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化等概念为着力点,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说课”、“教学案例的撰写”、“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等为载体,通过设置“一线心语”、“案例解析”、“专家视点”和“相关链接”等板块比较全面和通俗地阐述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三维目标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等关乎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知识。
  •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