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婴堂里出来,我拉着雨晴继续逛街。如今硝烟弥漫,征战连连。老百姓的脸上也满是焦虑不安的神情。而且,战争也大大影响着他们的谋生。如今人人都留着钱保命,除了买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大米、猪肉、蔬菜和油盐酱醋外,人们都不舍得再花一分钱买,似乎连瓜果、包点、烧饼等都成了奢侈品。我们想看到的人们幸福快乐的笑容,大概也只有等国泰民安后才能看到了。
纵使生活再怎么艰难,包点摊、水果摊、烧饼摊的老板依然要卖力地吆喝着:“卖包子咯,热乎乎的包子咯。”“卖烧饼咯,又脆又香的烧饼咯。”“卖桃子咯,很甜很多汁,快来尝尝咯。”
市集上的摊档多如牛毛,种类也很齐全,卖什么货的都有,但就是门可罗雀。好不容易有人走过来瞧瞧,却都是看热闹的,没人掏钱买。
琳琅满目的美食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忽然一股诱人的香气勾着我的鼻子,把我引到了其中一个摊档。原来是烧饼摊,再看招牌,竟吓了一跳:武氏烧饼。莫非这就是传说中得武大郎烧饼?
看着那薄薄的烧饼躺在油锅中,我实在是太想用我的肚子去收纳它了。老板是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伯。他带着慈善和蔼的笑容,迈着老态龙钟的步伐过来招呼我,道:“公子,新鲜的烧饼,来一块吧,可好吃了。”
“多少钱一块?”
“不贵,一文钱两块。”
“好,给我来两块。”
“好咧,稍等。”老伯从一沓厚厚的烧饼中夹出最上一层的两块,放进油锅里煎。然后笨拙地夹捞起烧饼,装在盘子上,再配上筷子递给我和雨晴。
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还真是香脆可口,油而不腻,不负“美食”之称。
“真好吃。”雨晴赞道。
“还想要吗?”我问道,其实我也想要。
“好啊。”
“老伯,再要两块。”我再掏出了一文钱递给老伯。
“好的,谢谢两位公子。”
老伯又再给我们烙了两块。
一个年约五十多岁的老妇人走过来,对老伯说:“孩儿他爹,我们的牛儿发着高烧。去看大夫,还得二钱银子呢。”原来,她是老伯的老婆。
老伯吓了一跳:“什么?二钱银子?我今天才赚了十二文,昨天才赚六文。哪有钱看得起大夫啊?不妨让他自己在家喝点热汤,拿被子捂一捂,看能不能退烧。”
我怔怔地看着着老伯,忍不住问道:“你们家孩子是你捡回来的吧?”
雨晴也搭一句:“就是啊,那么严重的病怎么能喝碗汤,拿被子捂捂就了事呢?”
老伯叹了一口气,道:“两位公子啊,你们有所不知,我们的生意实在不好啊,我倒是想给他看病,可我们实在拿不出这钱啊。要说,病呢,是富贵人才有资格有的,他们看完大夫后还能买点人参燕窝补补,可我们穷人家呢?即便有钱看病,可看完后连吃饭的钱都没了。”
我从怀里又掏出两锭银子,塞到老伯手里,道:“老伯,这是我给令郎看病的诊金。看完病后,给孩子买点好东西给孩子补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