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你能在每天再抽出那么十来分钟时间安静地独处一会儿,把自己的工作计划快速检视一下,看看需要做些什么补充,那这十几分钟时间所起的作用将会对你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起到极大作用。
(1)制定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一般指从现在起的半年时间内的计划。
制定短期计划,需要有3个步骤:
①将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工作确定下来。
②把所有工作都排列起来,重要的排在前面,次要的排在后面。
③把各项工作安排到每日的日程表中去。
一幅大的墙历可以使日程安排栩栩如生,挂在你的眼前。如果你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而不需外出访问客户或顾客,墙历是你最佳的选择。有些时候你需要匆匆记下约会时间,但手头没有日历,你可以将其记在袖珍笔记本或者一张纸上,然后在第一空闲时间里将它写到日历上。
如果你大部分时间在是路上或者客户的办公室里,那么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日历是很有必要的。
尽管任何一种日历都可以用来记录每日工作及约会,但是每月日历对每个来说应当是最有帮助的。因为它可以为你提供一次对近期工作的展望,有利于你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你还可以很精确地看到你正在干哪件事,可以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扩大工作量,也可以避免工作量过大。
有个人谈到他使用日历的体会时,这样说道:“今年我的最大突破之一就是我决定随身携带一个日历,我用的是那种墙上挂着的普通日历,但它可以对折,放入我的包里。那种只有一周日期的日历,对我不起作用,我需要立即看到整个月的日期,给我有个整体概念。”
选择哪种日历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都要经常翻翻日历,特别是在星期天晚上回顾一下一周内所做的事情,然后看看下周的日程安排。
翻阅日历的时间,也是你回头看看自己目标、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走了弯路的最佳时刻。
你在每天晚上或早晨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笔记本上写下你已完成的事情,以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查看一下你每周或每月日历以及每天的日程事务安排表,看看日程表中的事情是否已经完成。如果完成得好,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如果没有完成,那么就要想办法尽快补偿回来,并要给自己一点惩罚。
(2)制定中期计划
中期计划是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的计划。
无论是在你的生活中还是在你的工作中,中期计划无疑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期计划的时间和内容总是在变化的,对于不同的时间管理者来说,中期计划可能是三四个月的时间,也可能是一两年的时间;而对一个大石油公司或一个国际银行来说,它可能会长得多,但它总是长期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制定一个合适的中期计划就要将眼光放远一点,构想一下自己或公司在两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预定的目标,逐项进行安排。
比如,你打算在两年内将公司的利润提高到现在的两倍。那么根据这一目标,将目标细化为各项小的目标。而又将每一个小的目标结合到具体的日程安排中去。使中期目标具体到多个短期目标,完成一个短期目标,也就是向中期目标迈进了一步。
毕竟,中期计划是由相对较长的日常工作组成的,比较机械化,没什么灵活性,提不起人们的精神来。所以,它常常被人忽视。事实上,它们是非常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考虑的。因而,在下次计划前,你一定要找出既定的和重复出现的活动,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摆在目的、目标和任务的面前对照一下,看看它们到底有多重要。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发现那些花费时间不当的日常行为以便你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律。
(3)制定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一般是指1年时间以上的计划。
长期计划的时间跨度更大,它是一个远期目标。长期计划的实行依赖于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
长期计划是在长期的时间内都要遵循的一个计划,完成了这个计划,对你来说,也就完成了其工作的目标,实现了工作的梦想。所以,完成计划所需的时间越长,那么目标相应也就越大,也就越能吸引你,令你心动。
许多成功的人在计划开始时,都是因为怀有美好的、激动人心的目标,才开始他们的工作的。
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最初成立时,只有2000美元的注册资金。公司的创始人比利·杜兰特在创业之初就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成为汽车工业的老大,独立成立若干汽车企业,再用联合的方式控制整个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杜兰特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的制定是以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为基础,合理安排好时间,分期完成计划。同时,用短期计划带动中期计划,中期计划又带动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的完成、目标的实现,是激动人心的。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你长期的坚持,付出不懈的努力,任何中途退缩都不可能有长期计划的完成和梦想的实现。
放远眼光,站高望远
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和失败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会做事的人眼光不短浅,他们总能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有大计划、大目标、大步骤、大行动。
会做事的人通常具有战略眼光,即使他们在决定眼下需要的改革时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许多见解是以目标、质量或价值为导向的,但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问题是”,这种想法无疑为他们明确“未来”目标提供了催化剂——考虑未来目标是一种来自突破性思考的远见。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三位砌砖工人做事的态度。
有人问:“你们是在砌砖吗?”
第一位工人爽快地答道:“对,砌砖。”
第二位工人也跟着说:“对,我们是在砌砖。我们在做每小时10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则摇了摇头,说:“你问我在砌砖吧?不。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虽然这个故事没有告诉我们3位工人的未来,但我们能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会有不同的结果。很可能,前面两位工人仍是砌砖工,他们缺乏远见,他们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并没有什么动力推动他们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可以推测的是,那位认为自己是在建造教堂的工人,不会仍然是砌砖工,也许他已经成为一个工头或承包人,或者是一位建筑师。他会不断地因为他的远见卓识而得到提升。
被誉为清代“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曾经有一句名言:“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被世界各地华裔商人奉为“经营之神”的范蠡便是一位极有眼光的人,他的成功源自他的眼光和他的长远思考。
范蠡是越国大夫。约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亡吴兴越。恢复越国后,范蠡高瞻远瞩,不为诱人的官位所左右,而是认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他预见到官场上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便急流勇退,弃官而去。
范蠡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家人,一边在海滨垦荒、种地,养殖五畜,一边看准机会做买卖赚钱。由于范蠡聪慧敏捷,理财有方,时隔不久便积累了巨额资产。齐国国君闻其贤名,欲请他当齐国的丞相。范蠡听到这个消息后,悄然隐退,并将家中财产尽数赠给亲戚朋友。
最后,范蠡来到山东定陶。范蠡认为定陶位于天下中心,交通便利,从而定居于此,自号陶朱公,因此,后人更多的只知陶朱公,而不知范蠡。
范蠡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从不只顾眼前利益,就事论事,而善于用长远的思考技巧去指导日常活动,处处比别人棋高一着。
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和失败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决定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决定掌握自我而不受制于环境、决定把眼光放远、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这种种决定做得好,你便会成功,做得不好你便会失败。
把你的眼光放远大些,没有哪个人是因为短视而成功的。
也要让自己站得高些吧,因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彼此越来越复杂。怎样将各种关系调理得清清楚楚,并适当地驾驭它,这就离不开谋略。科学越发达,谋略的法门越神奇玄妙。能够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就事办事,就理从理;能够正确计划,妥当处置,这也不失为有见识、有作为的人。
深事深谋,浅事浅谋,大事大谋,小事小谋,远事远谋,近事近谋,都要具备深远的策略和高明的见识。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高人一着。能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能谋划别人不能谋划的,能思虑别人不能思虑的,能推测别人不能推测的,这才称得上远谋大略。
刘邦起兵后,萧何担任他的后勤部长,负责后方粮草供给,未有一次令刘邦失望。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收集法令制度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那样忙着抢掠财物。刘邦当上汉王后,请萧何担任丞相。其时,项羽和一些诸侯杀死秦王子婴,烧毁咸阳城,然后扬长而去。刘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各地的要塞,户口的多少,形势强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获得了秦朝的全部地图、书籍等资料的缘故。
刘邦入关后,在张良的劝谏下,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灞上,以待项羽等各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集团还实施了一系列极有远见的政治措施。刘邦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宣告说:“父老们,你们在苛酷的秦法之下生活,痛苦很久了。秦法规定,如果人民有诽谤朝廷的,就灭族;人民有相聚谈话的,就是犯弃市死罪。我,和诸侯有约,先入关的,就为关中之王。现在我当为关中之王。今天我要和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抵罪;盗,抵罪。此外一切秦法,完全废除。官吏都依原来位置,全不迁动。”
秦国人听了约法三章大喜,争先持牛羊酒食献给沛公的军士。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所献食物,民众们更为喜悦,惟恐沛公不做秦王。这些安民措施,为刘邦争得了民心。对于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做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成功者需要站得高、望得远,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的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预见它的发展趋势。而且事物是多变的,要根据其时间、地点不同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各利益的差异来做出战略决策。这需要有统率全局的战略头脑而成为有口皆碑的人物。当然,我们不是要求你能成为萧何,我们只是强调一点,做事要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