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体育运动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体育锻炼也是如此,锻炼项目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运动量也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才能适应。
(2)全面锻炼的原则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参加体育锻炼只单纯从兴趣爱好出发,如有的人偏爱跑步而不喜欢其他,这样不利于各部位平衡与协调发展。
(3)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
参加体育锻炼要根据自身条件来选定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或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锻炼项目。既要适合自己,又要坚持不懈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六、热爱自己的身体
如果你热爱身体,热爱自己、当你感到身心疲惫,生活乏味,遇到事情提不起精神,引不起兴趣时,你不妨用被子蒙住头大睡一觉。
保证身体健康是生命的巨大工程,它需要具有生命全程的最佳设计,将人生存的健康调整到一流状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年龄还不到四十岁,但看起来都显得老态龙钟,精神憔悴,他们开始工作、创立事业时也有着巨大的资本,比如强健的体魄、雄壮的体格和智慧的脑力;但是,他们在功成名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不会去追求成功,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久而久之,引发许许多多的病症,将原有的资本挥霍得一干二净,最后成为一个失败者,再也无法显示伟大的力量。
还有不少人,由于日趋紧张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意识,迫使他们付出高额的健康成本来适应生存的需要,他们于是终日东奔西走,忙忙碌碌,日夜工作,不注意积蓄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资本,不注意保持自己强健的身体,操劳过度,使自己的年龄正处于黄金阶段,事业处于巅峰时期,却大病缠身,卧床不起,最后病逝。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宰相诸葛亮,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都是由于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的典型例子。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小渊惠三,他们的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固然值得我们敬仰。但是,如果只顾拼命工作而赔上了自己的健康,生命中的光和热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过早地离开人世,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所以,人生存在世间,健康是第一位的。保住身体的健康,你才有资格谈将来。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热爱自己,热爱身体,你不忽视健康,你就可以得到它!
下面是对获得健康的几类建议:
第一,到医院定期检查。今天的医学十分发达,各种仪器能探测出潜伏在我们身体内的疾病,只要我们定期检查身体,就会提前发现问题。
第二,有效地节制欲望。在社会上生存,和各种人打交道就难免应酬,而应酬时要有所节制,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酒、色、财、气、赌等陷阱,更不能跌入其中,否则伤身坏体,害人害己。
第三,忙中偷闲做运动。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感到疲于应付,你不妨每天根据自己的时间、场所,做一些适量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嘛!只要你长期坚持,就能锻炼出一副强壮的体魄,就有了生存的资本。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现代人对于健康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健康,我们不能只把它理解为没有疾病,在精神上,应该让它也处于饱满状态,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人的健康订立了十条标准:
(1)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2)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反应敏锐;
(3)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4)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5)体重合适,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
(6)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7)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8)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9)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10)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这十条健康标准,其中有六条属于身体健康观念方面的内容,有四条属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新的健康观念要求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健康。
如果你热爱身体,热爱自己、当你感到身心疲惫,生活乏味,遇到事情提不起精神,引不起兴趣时,你不妨用被子蒙住头大睡一觉。
如果你热爱身体,热爱自己,能挤出几天空余时间,去野外散步、旅行、游览,这样,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赶走那些困扰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迅速恢复体力、精神振奋。
如果你热爱身体,热爱自己,懂得自我珍重,你就可以享受健康的幸福,你就可以拥有强健的体魄。
七、好习惯是健康银行
习惯的力量很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习惯的力量起初看起来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滴水,以致常常被人忽视。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先天的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而这种条件是相差甚远的。所以我国总结教育性读本《三字经》,开首就指出了这一段规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而且完整的个性是在良好的习惯中养成的。
王夫之说:“习成而性成也。”因此学校的工作并不是完全教学生多少知识,教学生多少道理,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素质,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
李光伟先生的《第四代人之梦》之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清代刘容,小时候在一间斗室读书,喜欢贴墙根踱步,室内有一个一尺见方的窟窿,往往绊脚,刚开始觉得很不自在,想不到走的次数多了,竟也习惯了,每次通过它,踏如平地,后来,家人把坑填平了,刘容踱步到此处,好像突然“隆起”,“蹴然而惊”。仔细一看,地是平坦的,习惯的力量由此可见非同一般。
习惯看不见也摸不着,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形为。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在论述优良习惯在人一生中的意义时写到:“良好的行为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他的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由此,我们看到,一种“质”的规定性,是另外一种质的规定性行为的条件,一个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一生中将释放具大的能量。
习惯的力量很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习惯的力量起初看起来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滴水,以致常常被人忽视。但水滴石穿,当人感觉到习惯的巨大力量时,再想改变它,可谓难矣。一个好习惯的力量,它可以给你无限的动力,使你走向好的命运。反之,一个坏的习惯如果一直蔓延,将会影响你进步,在许多情况下,是你创业失败的根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会有所体会:“习惯有好与坏之分,好习惯造就人,而坏习惯即使不毁损人,至少也会成为绊脚石。”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努力保持“无日不动笔”的创作劲头,即使“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这个伴其一生的习惯使他用雄壮的音符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爱因斯坦说得更直接:“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也可以说,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其实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失败的事业与人生,则大抵是坏习惯导致的恶果。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话足令听者自危:“要断送一个人,只用叫他染上一种嗜好。”可见坏习惯对人危害之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做习惯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隶!”每个人都应该以崇高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改掉自己不良的习惯,并时刻注意养成各种良好习惯,走向好的命运。
拿破仑的黄金法则之一就是运用宇宙习惯的力量。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反复是习惯之母。你应该让习惯为你服务,而不是限制你的机会、耐性、信心和热忱。任何不良习惯都可以被打破,代之以好的习惯,这就是成功学的核心。习惯的力量,正是将成功法则融入你生活的最有效手段。
好习惯是健康银行,可从“健康储蓄”中提取“健康利息”,且享受终生。
广而言之,大众的习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养和精神追求。所以,在新世纪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习惯对我们命运的影响,正在前进的每一个“我”,都应该勇于做好习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