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的期限到了之后,三个人回到公司。结果,甲卖出了一把,那是他遭到了一番责骂之后,侥幸卖给一个正头皮发痒的小和尚的;乙卖出了十把,他是将木梳卖给了寺院的主持,让其提供给进香的善男信女们梳理散乱的鬓发。他们俩为卖出木梳可谓煞费心机,可是,与丙比起来,他们的成绩实在微不足道。原来,丙竟然推销出了1000把木梳。
丙说他去了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他对寺院的主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以之作为赠品。”主持一听颇为赞同,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和香客也十分高兴,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寺院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最后,丙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该大公司的营销主管。他的成功,就是正面思维的作用。他只是将推销木梳看成一件普通的任务,从其所直接显示的一面去寻找机会和方法。试想,如果他当初也同其余应聘者一样知难而退,不是去积极寻求推销木梳的办法,他也会与机会擦肩而过的。
把木梳卖给和尚,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但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手段,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推销人员来说,思维就是销售业绩,思维就是成功的敲门砖。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市场来,这才是卓越的推销员。而从老板和上司的角度考虑,他们也正需要这种善于发挥正向思维,积极进取,不轻言放弃的员工。
好好思考你的现在
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个员工,其实都曾经思考或者正在思考自己的前途,只不过,有些人的思考不是盲目的,就是不切实际的,他们会说:“看着吧,总有一天,我会飞黄腾达的!”可是,要是问他现在正在做什么,他就变得不知所措了。这就是卓越与平庸的分水岭。一个卓越的员工,他当然也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但是,他们相信,现在才是关键,所以,他们会好好思考自己的现在。这种注重把握现在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正面思维。
富兰克林曾说过:“把握现在等于拥有两倍的将来。”“现在”这个词对成功妙用无穷,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而现实中,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无法做好的人,占了大约一半以上。这种人即使有很多比较好的计划,也往往难以实现,这只是因为他们在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事事找借口的习惯,那么他再做任何事都找不到踏实的感觉,结果到头来依然平庸。
假如你为了能够按时上班,把闹钟定在早晨6点,然而,当闹钟响起时,你睡意正浓,于是起身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睡。久而久之,你肯定会养成早晨不按时起床的习惯,同时,你又会为上班迟到寻找借口。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是否踏实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弃这些不良的习惯,一定要学会把握现在。
一个卓越的员工,当他有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会马上去付诸行动。这就像是赛车一样,当你把自己的车加满了足够的油,检查好了所有的设备,并且对赛车的线路十分清楚,这个时候,如果想成功地抵达目的地,你就要把车发动起来,并保证有足够的动力;而且,这个时候,你还要专注地往前开,否则就会被你的对手抛在后面。
在人生的前方设定一个目标,不仅把它当作理想,而且也把它当作是一个约束,就像跳高,只有设定一个高目标,才能跳出好成绩来。与此同时,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今天的路,才能为明天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同样的时间内,有些人学到的知识比别人多,做出的成就比别人高,这是因为他们全身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能够为今天全力而赴。他们做起事来,都有一股废寝忘食的劲头。据说爱迪生在新婚之夜想到一个问题,就到实验室里研究起来,忘记了新娘,直到有人来叫他,他才想起这是什么日子。他一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影等等,这些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不是一个连睡觉都想着发明的人,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高效率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从小就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的人,他在父亲的造船作坊里迅速掌握了修理航海仪表的技术,工匠们夸他“每根手指头上都刻着好运纹”,事实上,在拥有自己的工作台之前,小瓦特就把课余时间消磨在车间里,观察大人们干活,静静地思考。他是一个非常内向、文静的孩子,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无论他准备做、正在做、还是暂时中断,他的心思都在上面。像他这样的人所取得的进步,是那些三心二意的人永远都望尘莫及的。为了改进老式蒸汽机,他沉浸在对大气压、真空、冷凝、传热、冲和、能量、效率等等错综复杂的五一节的思索中,在工作中、在散步时、在水壶边、在床上……不停地考虑那个模型和环环相扣的难题,是旦心有所得,就扑到实验室里检验。这东西一旦成功,将对工业文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此之前人们普遍依赖自然界的不稳定的风力和水力来驱动机械设备,老式蒸汽机由于燃料消耗过大,只能在煤矿里运用,而且它发出的巨大的噪音使几英里内不得安宁。瓦特撇开其他事情,一心扑在蒸汽机上,他写信告诉朋友:“除了这台发动机之外,我对任何别的事情都可以一概不加以考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5年的时间里,把60多年中无人改进的震天响的矿井蒸汽机变成了可以牵引轮船和火车的动力,他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社会地位。
一个能够运用正面思维、时刻把握现在的人,在他工作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分散自己的精力。而且,他一定是一个坚忍不拔、意志坚定的人。对于这样的员工,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还没有做到一半,老板就知道他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一定会善始善终。而且,老板也有理由相信,他是一个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作为自己上升阶梯的人;他是一个从不惧怕失败的人;他是一个永远坚持目标,永不偏航,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狂风暴雨都镇定自若的人。总之,他是一个卓越的员工。
让思维在探索中飞跃
正面思维的关键在于用正确的或创造性的方式思考,其最根本的原则是让员工将注意力放在发现和抓住机会上。事实上,发现和抓住机会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即使一个员工将他所接手的任务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也并不意味着他抓住了自己可以利用的机会。相反,一个员工若是让自己的思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那么,即使他一时之间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他的思想无疑已经得到了升华。
吉姆·伯克晋升为美国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供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总裁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探索。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翰森公司的总裁,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卓越的员工就应该勇于探索,让思维在探索中飞跃,勇敢面对失败,将失败当成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著名的安利公司是一家消费品制造公司,其麾下拥有一个超过100万名独立分销商组成的全球直销网络。它所直销的产品超过4000多种,其中包括安利自己以及其他品牌的商品。公司完全通过上门推销和邮购的方式销售,年营业额以数十亿美元计。安利的口号就是:“我们送出的产品是最好的!”这样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其创始人就是之一的狄韦斯就是一位勇于探索的成功人士。
早在安利公司诞生前,狄韦斯就注重与积极、乐观、勇于尝试的人结交,他自己更是以敢于尝试而出名。
狄韦斯的父母是非常虔诚的教徒,因此他被送入了一所教会学校就读,在那里他感受到一种“上帝爱我,而我是一个有用之人”的氛围。学校里充满了自信和上进的学习气氛。只是,年轻的狄韦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他回忆道:“我的同学都有相同的学习态度,同时奉行工作伦理。不幸的是,由于我的成绩并不突出,因此我的父母便对是否还要继续支付如此高昂的学费产生了怀疑。”
由于这一缘故,第二年他就转学到一所公立学校,而那里的学习环境截然不同。狄韦斯无法忍受那里的学习氛围,于是只过了一年就又转回到教会学校。那是他有生以来自己做下的第一个清楚、自觉的决定,而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当时相信,同时直到现在还相信,高中时期奠定了我未来的基础,而我未来的方向也是在那时候就确立了。这就是为什么选对一个正确的环境是如此重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狄韦斯决定自己想办法支付高昂的学费,这是他从小就树立的独立思想。尽管后来父母替他支付了学费,但狄韦斯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出去打工,他在加油站为人加油,也卖报纸,每天下课后都要工作好几个钟头。
可以说,狄韦斯从那时候起,就已经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为他以后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说:“重要的是,回到教会学校是我对人生方向所做的第一次探索,而我愿意为它付出代价。”
他说:“我应该为出生在一个培养了我勇于尝试的思维方式的家庭中长大而感到荣幸,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使我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失败,而又不断超越自己。虽然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无法左右的,但是,只要行动起来,一切总会变得好起来。”
狄韦斯在教会学校里读高中时,遇到了他后来的搭档——安利的另一位创始人杰文·安岱尔,那是一个与狄韦斯有着相同梦想、希望和目标的年轻人。他们一起计划探索并创建自己的事业。
最初狄韦斯和杰文·安岱尔开设了一间小型的飞行学校,同时提供一些飞行服务。可以说,这是一次纯粹的探索,因为他们俩没有一个懂得飞行,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却几乎都是领有执照的飞行员。他们很聪明地将飞行业务交由别人去做,这样他们就可以只专注在公司的经营和招揽客户上。他们的这种思维,完全不同于自己的那些同行们,那些人只把重点放在个人飞行的教练上,而狄韦斯和杰文·安岱尔则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招揽大批的学员上,同时他们还雇用了十几个飞行员来教导学员们如何驾驶飞机。正如狄韦斯所说:“我们所看重的是建立一项事业。”
后来,狄韦斯和杰文·安岱尔退出了飞行学校的经营,开始了另一项挑战。那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们在一家小车库里开始了一项新事业,它就是后来的安利。这项事业在当时来说的确很简单,只不过是倒卖清洁液而已,可是,在狄韦斯和杰文·安岱尔的不懈努力下,它成为后来直销千百种家庭及个人产品的先驱。他们为安利所设计的行销策略是建立一个复式的经销网,在这个网络下经销商会发现,他们无论是将商品卖给其他经销商,或者直接推销给安利的客户,都可以有相当丰厚的利润。
不可否认,今天的理查·狄韦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敢于探索的态度对于成功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态度虽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你却可以设法改变你的态度。在你前进路途中的每一步,你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态度,始终坚持探索!”
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熊彼特说:“看一个员工能否成为大有作为的人才,关键不是看他有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勇于尝试,要知道,一个勇于尝试的人,只要他的思维永存,终有一天,他能创造出令人震惊的成绩来。这样的员工千万不能放手。”
从狄韦斯的身上,你可以找到通向卓越的秘诀。或许你感觉工作毫无挑战性,或者压力太大,但是,只要你能够勇于探索,始终保持正面、乐观的心态,凡事都能够两面、甚至多面看,你一定会发现,其实工作中需要你去发掘的,还有很多很多。
正视知识的力量
常言说:“知识就是力量。”正面思维者都是善于用知识武装自己的人,他们绝不会在知识上落于人后。因为,在知识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了知识,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吴士宏——我们不得不再次提起这位卓越的“员工”——这位“打工皇后”,曾经只是北京椿树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用吴士宏自己的话说,十几岁时她除了自卑地活着,其他一无所有。
后来,在得了一场白血病后,吴士宏忽然觉得,她不能这样默默无闻地过一辈子,拼一把,反正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上,大不了再两手空空地离去。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的信念占据了她的心灵,她决定干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