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由
传说汉武帝时代,有个名叫东方朔的人,虽然个子很矮,但却足智多谋,风趣滑稽。他因常在汉武帝面前逗乐,很得汉武帝喜爱,汉武帝特许他可以随便进出宫门。
一年腊月,大雪纷纷扬扬连下数日,汉武帝想看看寒雪中的腊梅,便叫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东方朔刚到园门口,只见花园里有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地要投井,东方朔急忙上前拦救,打听宫女投井的原因。宫女平时就常听人说东方朔心地善良,经常在汉武帝面前为别人说情,便将心事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原来,这位宫女叫元宵,家住在长安西北的山上,家里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妹妹,在家时,一家人相依为命,恩爱万分,可自从被选进宮后,便难与父母相见。这几天,又大雪弥漫,父母将更难度光阴。“想我生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倒不如死了好。”
东方朔听完元宵的叙述,安慰了她一阵,告诉她已有妙计让她与父母团聚,元宵听说有了妙计,破涕为笑,离开了御花园。
第二天,东方朔来到西北山上的元宵家,对元宵的父母和小妹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然后便来到长安大街算卦。不一会儿,就有一大批人围上来算卦,但奇怪的是,他们所占所求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封条签语。一时人们以为是神仙下凡,纷纷寻求解脱的办法。东方朔抬头望望天空,神秘兮兮地对他们说:“我见你们心地善良,便违抗天命来救你们。正月十三火神君要来长安察看,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道口等候,到了未时,你们会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穿一身红衣服的姑娘向你们走来,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火神君,见她到来,你们要拦路哭求,让她生怜悯之心,这样全城或可得救,切记!切记!!”
人们信以为真,亲朋邻里互相串联,不久就传遍了全城。正月十三,长安西北十里的大路口人山人海,到了未时,西北方向果然有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向长安城走来,人们惊恐万分,纷纷下跪哭求,一时哭声惊天动地,红衣姑娘望着黑压压的人群,也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地对他们说:“我本是领旨来火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现见你们一片诚心,为使你们免遭苦难,我把偈语给你们,你们把它献给当今的天子,让他想想办法。”说罢,赐给驴前一位老者一张红帖,然后掉驴回身,扬长而去。
老人望着姑娘远去,然后拿着红帖,来到长安,跪在午门,要献红帖。汉武帝立即传老者进殿。老者双手递上红帖,并将所见所闻复述一遍。汉武帝心想,会有此等怪事,便将红帖打开,只见红帖上有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汉武帝看罢仍然不信,再传人上殿旺实,一连传了几十人,都说是亲眼所见。汉武帝这才相信是天意,便急忙招东方朔商量对策。东方朔听说天意要火烧长安,也惊恐万分,滴滴汗珠不断从额头沁出,不停地来回踱步。然后似有所悟,对汉武帝说:“听说火神君最喜欢吃汤元,你不是经常夸宫中的元宵做的汤元好吃吗?您可命元宵在正月十五晚上做汤元在宮中上供,传谕京城百姓家家产户做汤元在家里上供,让火神君吃了人家的嘴软。传谕京城臣民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燃放爆竹,好像满城大火,必能骗过在南天门观望的玉皇大帝。传谕城外的臣民,正月十五晚上进城观灯,万岁、妃子、宫娥、彩女都出宫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避难。”
汉武帝听罢,转忧为喜,立即传旨臣民按东方朔的话去做。正月十五傍晚,长安城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爆竹连天,武帝脱下龙袍,与娘娘、贵妃、宫娥、彩女、近臣一起来到城中,与臣民们一起观灯。城外的人也涌进城里,元宵的妹妹乘机领着父母来观灯,一边走一边看,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立即眉飞色舞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喊声,立即来到父母跟前,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闹了一夜的灯火,长安城平安无事,汉武帝非常高兴,认为是东方朔的谋略起了作用。第二年为了防止再发生这种事,他照样让人们正月十五做汤元供奉火神君,全城照样挂灯放爆竹,元宵也借此得以与家人团聚。因正月十五上供的汤元元宵做得最好,人们就把汤元叫元宵,又因正月十五挂灯放爆竹是为了让元宵与家人团聚,所以把这一天叫元宵节。
龙头节的来由
相传武则天篡权后,改国号周,自封为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听说武则天大逆不道,扰乱君纲,恼怒万分,立即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准降雨,以惩罚忤逆之徒。
四海龙王接到传谕后便不布阵行雨,从立夏到寒露,整整一百五十多天滴雨未下,庄稼干得枯死,放一把火可烧得精光,河塘见底,连吃水也非常紧张。人们天天敬香叩拜,盼望雨神降雨,有的在烈日下晒得奄奄一息,有的跪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有的头上磕得鲜血直流。也许是人们的祈祷感动了雨神,一天,远处忽然飘来一朵云彩,那云彩越来越大,一会儿就把整个天空都遮住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雨倾盆而下,不一会就将沟塘河堰下满了。
是谁敢违抗玉皇大帝的命令,私自布阵行雨呢?原来是司管天河的玉龙。这玉龙一贯心地善良,上次为拯救人类行雨,被打到凡间受罪,变成一匹白马,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后因取经有功,被玉皇大帝重新召回天河。这些天来,他每时每刻都听到了人间的祈祷哀求声,看到人间的惨景,冒着被再次打下凡间的危险,喝足天河之水,张开巨口行雨。玉皇大帝听说玉龙又私自行雨,违抗命令,怒不可遏,传谕把它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山下受过。并在山上立下石碑,石碑上写道:“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
人们见救命恩人遭受折磨,心里非常不安,都急待金豆开花,让玉龙重上云天。但是他们找呀找,总也找不到开花的金豆。转眼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一,这天正是逢集日,集市上一个老太婆在卖苞谷,由于没注意,袋口松开了,金黄金黄的苞谷籽撒了一地。这时,一个老头走过来,看着一地的苞谷籽心头一亮,心想这苞谷籽不就是金豆吗,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转身回家,叫老伴炒苞谷,炒出一看,果然像金豆开花。老人兴奋异常地挨家挨户地相告,不久便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了。第二天,各家各户把头天晚上炒好的苞谷花用簸箕盛着,摆在院子当中,有的人还将苞谷花送到玉龙身旁。玉龙见人们为救它不辞辛苦,到处寻觅开花的金豆,见人们聪明异常,解出了玉皇大帝的难题,便大声喊道:“太白金星,金豆开花了,还不快快放我回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不清楚,便一招手收了拂尘,镇压玉龙的那座大山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玉龙一声长啸,腾身跃入云间。
玉皇大帝此时正在灵霄殿里观看仙女跳舞。忽然卫士进来秉报,说:“玉龙已返回云间,要见大帝。”玉皇大帝心想,玉龙已经压在山下,怎么会再返回云间,便差卫士招来太白金星责问,太白金星见玉皇大帝怒气冲天,小心谨慎地说:“你那时不是说金豆开花便放他吗?今早我看凡间的金豆都开花了,就收了拂尘。”玉皇大帝不信,说:“凡间哪有金豆开花?你带我去看看?”太白金星领着玉皇大帝来到南天门,低头一看,只见凡间真的是遍地金豆开花。玉帝无话可说,挥挥手回到了天庭,恢复了玉龙的职务。
以后,每年二月二那天,人们很早就起来炒苞谷花,感谢玉龙的救命之恩,有的还边炒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寒食节的来由
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骊姬,骊姬想把君位传给她的儿子奚齐,便找借口把太子申生杀害了。申生的弟弟重耳见形勢对己不妙,为了保全自己免遭株连,就离开晋国,开始流亡。
重耳流亡在外期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历尽了千辛万苦。有一次,他在一座大山中迷了路,走了几天几夜才走出大山,可走出了大山,又到哪里去弄吃的呢?此时的重耳已几天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半步也走不动了。他坐在一张破席上仰天长叹:“饿死重耳事小,晋国的百姓恐怕就难有康乐了。”跟随流浪的介子推一听这话,想到重耳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念念不忘百姓,这种忠义之人,应当尽力辅佐。于是跑到山背后忍着巨痛将自己左腿肚子上的肉割下一块,用火烤熟后送给重耳吃,重耳见是一块熟肉,接过来便狼吞虎咽,片刻间吃了个精光。重耳咽下最后一口肉问:“哪里来的肉?还有吗?”介子推把裤子向上提了提:“公子,实不相瞒,肉是从腿上割下来的,您若喜欢吃,我愿再把这个腿肚子割下献给您。”重耳望着介子推鲜血淋漓的腿,感动得直流眼泪,说:“您如此情深义重,我不知如何相报?”介子推说:“公子,我割肉奉君,不求报答,但求您日后不忘我的一片丹心,您我流亡在外,历尽千辛万苦,深知民间百姓的疾苦,若日后能登基称帝,多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我就满足了。”
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之后,晋国臣民终于清除了奸佞小人,国家百废待兴,臣民们急切呼唤重耳回国称帝。重耳顺应民意,当了国君,所有随他流亡的臣子都得到了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的好友在重耳面前为介子推鸣不平,重耳想起介子推割肉奉君,不觉有愧,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就是不来,重耳只好自己去请。当重耳来到介子推家门口时,大门早已上锁,便向他邻居打听,邻居告诉重耳,介子推不愿见他,已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重耳更加惭愧,便派御林军上山搜索。可是御林军搜来搜去,也不见他母子俩的身影。正在重耳大声训斥御林军无用时,其中一个御林军战战兢兢地说:“介子推是孝子,若在山的三面放火,介子推必背着老母出来。”重耳一听此计,立即就下令火烧绵山,可一等再等仍不见介子推出来。待火熄灭后,只见介子推背着母亲靠在一棵烧焦的大树旁死去了。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放声大哭,哭了一阵,移尸安葬,发现介子推靠着的柳树洞里有样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只见上面有几行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捉心毛愧,愿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看罢,将血书藏入袖中,将尸体埋在柳树下,改绵山为“介山”,命今全国君臣百姓在介子推烧死那天严禁烟火。吃冷食,以表示对介子推的哀悼,自此以后,形成寒食节。
端阳节的来由
相传战同时候,七国争雄。当时秦国有虎狼之心,利用“连横”的策略,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兼并其他诸侯国。楚国大夫屈原,面对楚国的危难处境,提出厂挽救楚国的联齐抗秦的主张。
郑袖早就视屈原为眼中钉,在屈原未进谏怀王之前,她已在怀王面前说了屈原的许多坏话。当屈原满怀希望地上毆进谏时,昏庸专横的怀王哪里还听得进屈原的忠告,没等屈原把话讲完,就下令把屈原囚禁起来。
屈原被囚后,张仪见时机已到,暗中与郑袖勾结,将怀王骗到了秦国,怀王万万没有想到,一到秦国,张仪就翻脸无情,立即把他软禁了起来,胁迫他割地献城。怀王又悔又气,不久便死于秦国。
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屈原被重新启用,屈原为报知遇之恩,立即上书希望顷襄王能亲贤臣、远小人,不要被小人所迷惑,精选精兵强将,洗雪国耻,为怀王报仇。可谁知,满腔热忱换来的是一瓢凉水,顷襄王也是昏庸之徒,忠心耿耿的屈原又一次被削职流放。
秦国见顷襄王如此昏庸,立即出兵攻打楚国。顷刻之间,楚国失地千里,尸体遍地,血流成河。屈原眼见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人民被蹂躏,痛不欲生。自己虽胸怀救国大志,但却不能救国,美好的理想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个地破灭了。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消息传来,屈原泪流满面,心想:国部已被秦国占领,活着又有何用,倒不如与国同尽,于是自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听说屈原投了汨罗江,纷纷跑来搭救,可是,屈原却永远离他们而去了。人们非常悲伤,用各种方式祭奠屈原。以后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自动到江边纪念屈原,从而形成了“端阳节”。
七夕节的来由
相传古时候,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子里有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弟,哥哥叫憨儿,弟弟叫灵儿。灵儿十岁那年,哥哥好不容易才娶了亲,灵儿实指望有了嫂嫂,家中的日子会好过些。谁料,她嫂嫂刁钻刻薄,对灵儿不是打就是骂,想把灵儿从家中赶出去,独霸父母留下的那一点可怜的家业。
一天,灵儿干完活刚回来,还没有坐下喝口茶,他嫂嫂就逼他去放牛,并对他说:这次去放牛与往常不同,你去时是一头牛,回来时要有两头牛,没有两头牛就不要回来。灵儿一听,顿时傻了眼,“这不是成心整人吗?公牛又不下崽,哪能一头牛变为两头牛呢?这分明是要赶我走啊!”灵儿越想越伤心,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了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