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怀疑型性格的人生性多疑,对什么事都能草木皆兵,我们也时常能听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语,这些都是对怀疑型人性格最贴切的描述。
万事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种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一切都疑神疑鬼,就因为有这种多疑的性格,所以极不容易和人相处,更是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怀疑型性格的人是自我实现型、艺术型和自尊型。自我实现型通过对某些理论问题的怀疑和探索,从中享受到精神劳动的价值。艺术型通过对新的艺术流派的实验,从中享受到艺术创作的价值。自尊型在追求虚荣的过程中得到似是而非的满足。
一、生性多疑,捧杀亲子——伊凡
惟一的快乐是欣赏人被处死时的挣扎。
伊凡四世继任莫斯科大公时年仅三岁。他生性多疑,凶残,少年时代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将小狗小猫从塔楼顶上推下,欣赏其垂死挣扎时的惨状,从中取乐。伊凡不但乐于看动物之死时的惨状,也喜欢欣赏人被处死时的挣扎。13岁时他在舅父的授意下,下令将自己的保护人安德烈王公让狗活活咬死,然后暴尸宫门示众。15岁时他下令割去一个贵族的舌头,“因为他说粗话”。
伊凡17岁时加冕,他不满足“大公”的称号,采用了表明有无限权力的尊号——“沙皇”(意即皇帝,源于古罗马皇帝的称号“恺撒”(Caesar)。加冕那天,伊凡戴上了据说是从东罗马皇帝传下来的皇冠(其实是仿制品),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伊凡四世在位51年,一生打了25年战争。1547年,莫斯科市民利用“大火灾”的机会举行起义,打死了群众痛恨的大贵族格林斯基。伊凡四世乘机掌握了国家大权,提高中小贵族和商人的地位;他颁布新法典和军役法,强化了专制统治。
为了扩大领地,伊凡亲自率领15万大军去远征各公国,在攻打喀山城时,遭到抵抗,他甚至下令将几百名人质当作“肉盾牌”,让他们排在他的冲锋队前面,掩护部队进攻,待他攻至敌阵,即将人质刺死,然后冲入城内;城被攻陷后,又下令屠城。
在并吞喀山汗国以后,为了打入欧洲,与西欧列强争雄,伊凡四世开始准备用武力开辟一条贯通波罗的海的航路,为此,从1588年开始,他又同波兰和瑞典进行了长达24年的利沃尼亚战争。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对刚刚兴起的俄国来说可谓劳民伤财,使莫斯科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但是,伊凡四世却认为,为了取得出海口,即使花更大的代价也值得,因为“波罗的海的海水是值得用黄金来衡量的”。为了对付波兰、瑞典等国的反俄同盟,伊凡曾乞求英国的援助,甚至卑躬屈膝地向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侍妇玛丽·哈斯汀求婚,并恬不知耻地开玩笑,他想退位后到英格兰去生活。
伊凡四世为了强化沙皇的权力,消除封建割据,他废除了总督制,将全国划分为两部分,一为普通区,为贵族组成的地方谘议机关“杜马”管理;另一为特辖区,受沙皇直接管辖。当时大贵族竭力的反对这项措施。伊凡为对付大贵族的反抗,从中小贵族中挑选1000人组成“特辖军团”,不久特辖军团又扩大到6000人。这支由伊凡特辖的部队,其成员装束特殊,他们身穿特制的黑袍,骑黑马,马脖子上挂着狗头,鞭柄上系着一把扫帚。表示他们将像狗一样忠实,把国家清扫干净。
伊凡亲率这支私人卫队血洗诺夫哥德区,在六个星期时间里将1000多人扔进沃尔霍夫河,将城市周围二三百公里内财物洗劫一空。
特辖兵团成立七年里,就有4000名反对派贵族被处死,无辜遭到连累的百姓达数万人。后来,特辖兵团的头头害怕事态扩大危及他们自己的利益,曾建议停止屠杀。伊凡怀疑他们不忠,1570年7月25日,在莫斯科惩办了他们。史学家记载这骇人听闻的场面:广场上架起了圆木断头台,升起了篝火,火堆上吊着一口盛满水的大铁锅,在一片阴森窒息的气氛中,沙皇伊凡身着全副甲胄威严地步入刑场,身后跟着杀气腾腾的特辖兵团队员,接着举行审判,沙皇命人列举第一个罪犯、特辖军创始人之一巴斯诺夫的罪行,下令将他判处“裂尸刑”,手持利刀的特辖队员三两下工夫就将他砍成碎块;第二个罪犯被当场用开水烫死;第三个罪犯处鞭笞刑……一时间,广场中充满了血腥和恐怖。
伊凡建立特辖区措施和利用“特辖兵团”摧毁大贵族的封建割据势力,在当时的条件下虽然具有加强俄罗斯统一的作用,但其所采取的手段却是令人生畏的。
伊凡凶暴残忍,为了将自己的继承人、太子伊万造就成另一个自己,他通过各种残酷办法加以培养,例如要太子跟他一起去欣赏行刑场面,有一次父子俩共同主持了对为沙皇提供毒药的御医的刑讯,这个御医被他的仇人们指控与波兰秘密通讯。父子俩认为御医不忠,命人将他捆在拷问架上,当时御医的四肢关节已被人拉脱臼,全身也被鞭打得遍体鳞伤。沙皇父子定要他供出同党,为了折磨他,下令对他用烘炙刑,浑身是血的御医被绑在一个木架上,放到火盆上面,火舌舔着他的后背,背后的皮肉随即冒着烟干瘪下去。
另一次,沙皇和太子并肩欣赏了对几个执拗的教士动刑。这几个倒运的教士不肯把财产清单交给沙皇,伊凡命人把他们都带进一个四面是高墙的院子,还“恩准”他们拿着念珠和长矛、然后他命人将供他消遣的一群饿极了的野熊从笼子里放入院内。饿极了的野兽向这几个教士冲去,抓住后从腹内掏出内脏。一个目击者说,那情景“就像猫吃老鼠一样”,父子俩既欣赏了这一令其心惊胆战的场面,又共同培养了兽性。
长期残酷的宫廷斗争养成伊凡四世冷酷无情的性格,又加重了他病态性的多疑,甚至变得神经失常。
1581年11月15日,伊凡四世突然怀疑儿子伊万有抢班夺权的念头,狂怒之下从宝座上跳下来,举起铁头王杖朝儿子乱刺,太子额角上立即被戳穿一个洞,鲜血喷射而去,太子像一块木头似地摔倒在地。
伊凡四世一时如醉如痴,手里持着沾满血迹的棒杖呆立一旁,好像眼前这一切是别人干的。突然,他狂叫一声,伏在儿子身上,不停地吻着儿子那灰白的脸,但儿子已经两眼翻白。伊凡一只手猛捂那喷血的伤口,另一手紧抱那快僵直的身子……他惊呆了,绝望了,用刺耳的尖声喊叫:“不幸呵,我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沉重的罪孽终于使他精神失常
太子死后,伊凡开始生活在绝望和歇斯底里之中。有一次他看到天空出现了怪异云霞,认为这是上帝向他昭示死亡的征兆,不久就重病缠身,自知寿命不长。他吩咐大主教替他削发为僧,并取名约拿。从此以后,他非常害怕在没有忏悔、没有圣餐礼的情况下突然死亡。他从各地召来60名巫师和巫医,由卫队看管起来,沙皇每天派亲信别林斯基去了解并向自己报告这些人的占卜和预言。据说女巫们曾对别林斯基讲,天上最强有力的星宿都反对沙皇,她们还预言沙皇死亡的日期。沙皇狂暴地说,在这一天他要把星相术士们统统烧死。
据说,伊凡四世晚年为了拯救自己的罪过的灵魂,曾下令编写“失宠人员”(即被其无辜处死的人)名单。伊凡手里拿着笔,苦忆冥索,搜出那些久被遗忘的幽魂,记下他们受的各种酷刑。将他们的名字用大写字母列在羊皮纸上,然后,将死者名册和施舍的重金送往修道院,以便为他们祈祷超度。死亡名册是这样开头的:
“上帝,请记住,你在诺夫格罗德信徒的亡灵有1507人……(以后是一大串姓名)还有三人被锯断双手后死去……”
这样的死亡名册有几份,其中有一份人数有3184人,另一份人数有3750人。
究竟被他亲自下令处死的人数有多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直到死前几天,他还在不断追忆补充他那份“失宠人员”的名单。
伊凡四世生性多疑又独断专行,性情凶残而手段严酷,因而被称为“令人敬畏的”、“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
二、爱情命运:追求真理自有人喜欢你
怀疑型性格的人的爱情机遇来自何方呢?
怀疑型性格在科研和治学方面有巨大潜能,“怀疑一切”是发明家和创立学派最大的特点。他们往往在校学习时就是佼佼者,因此爱慕者很多。只不过越是全身心探索科学的人,对爱的信息反应就越迟钝,因此,许多爱慕者会擦肩而过,留下终生的遗憾。
但是,随着学问的增多和科研成果的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也在增多,范围不断扩大,这就为异性科研工作者、学者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于是相互了解并表达爱情的机会增多。因此双双成为科学家、双双成为学者教授的很多。怀疑型性格的人只要是为发展科技而不满足,为创立新学说、为探求真理而大胆怀疑,其爱情机遇或在自己所致力的领域产生,或在旧日同学中产生,当然也许从来自各方面的热烈追求者选定。青年科技工作者、学者多参加学术活动、社会活动、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
真理要发展、科学要进步离不开众多敢于怀疑前人、怀疑未知世界的探索者的穷追不舍;而这些探索者的后面总有爱慕者穷追不舍。人们总是钦佩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的人。
三、婚姻家庭:别样的享受
双方都是科研工作者会把家庭变成试验室;双方都是学者教授会把家庭变成学术研讨会。这种家庭生活是凡夫俗子无法体会的。但是,这种家庭如果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整天为买菜做饭牺牲许多宝贵时间多么不值得。而一方为科研工作者或学者教授,另一方从事其他工作,其优越条件是一方支持另一方搞科研做学问,而自己主动承担起生活重担。虽配合得天衣无缝,但作为夫妻的生活可能有些枯燥。这对于做出牺牲的一方也许是一个遗憾,可这遗憾让人觉得那么壮烈。
四、事业命运:质疑是孕育科学家的温室
人类的每一步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质疑。当初富兰克林怀疑闪电和打雷是带电的,于是在雨天放风筝,终于证明他的怀疑是对的。人类也曾经怀疑月球上有生命居住,后来当人类登上月球时,证明这种怀疑是错的。这些都说明科学和进步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