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那徐家小姐可真真是良配,人家徐家家大业大,能看上小叔也是咱家的福气。”潘氏舌灿莲花,只把这徐家小姐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丝毫没有察觉出婆婆贺氏和大嫂文氏眼中的厌恶。
“二弟妹,虽说咱家现在落魄了,可毕竟也是官家出身,哪能娶一个商户姑娘。更何况徐家的情形你难道不知?三弟现在正准备科考,是万万不能分心的。”文氏看着婆婆贺氏似是忍不了了,忙开口说道。
潘氏刚想反驳,突然眼珠一转,又说道,“大嫂,我也知道,可咱家毕竟不如从前了。巧儿马上就要出门子了,下面的孩子们也巴巴的等着用钱。徐家也是看中了小叔举人老爷的身份。若是咱能和徐家结亲,岂不是两全其美?”看着文氏不再说话,潘氏刚想乘胜追击,却被贺氏泼了冷水。
“当初在西边,不管多难,我也没让老二娶商人女,定下了出身农家的你。如今老三正出息,你想让他与商户结亲?士农工商,商户最下,这是百年不变的规矩。”贺氏看着潘氏似是不服气,马上又说道,“我知道,徐家那边给你许了好处,可你要知道,你是孙家的儿媳,不是他徐家的奴才。你要是觉得徐家好,我立刻让老二给你一封休书,你且奔着徐家去吧!”
一席话不仅唬的潘氏哭着求饶,便是文氏也大吃一惊。自从文氏进门,到后来潘氏进门,老夫人从未为难过二人,如今这般,看样真的是恼了潘氏和徐家。
贺氏看着两个儿媳,心里气恼不已。不是她看不上商户,不说别的,自己的姐妹亲友里也有嫁进商户的。商户也有义商、雅商、儒商,若真的是家教好姑娘好,她也会替老三聘来。可这徐家却是用那买卖人口的黑钱发的家,方圆几百里没有几个不厌弃他家。偏偏那徐家小姐却是个眼高的,前段时间与京里一个官家攀亲没成,便把主意打到了老三这,真真是不知羞耻。
贺氏沈默不语,手中一直转着佛珠,文氏见状忙先打发潘氏去厨房忙活,自己宽慰贺氏。婆媳俩没说几句话,就听见孙老大孙玉峰在房外说道,“母亲,林姨娘那边派了人来见母亲。”
贺氏一听,忙说道,“赶紧请人进来。”
话音刚落,就见着林姨娘身边最得力的连翘进了房,规规矩矩的给贺氏和文氏见了礼。林姨娘最心腹的丫鬟只剩了连翘一个,哪怕是现在身边的大丫鬟云雾、云霞也比不上连翘。如今连翘已经由林姨娘做主嫁给了宋家一个小管事,如今两口子都是伺候林姨娘的。
“老夫人,昨儿宫里赏了端午节礼,今年连咱们小主也赏赐了不少东西。姨娘怕您挂心小主,便让咱们来给您请个安。这些都是宫里和小主的亲自打点赏赐,姨娘嘱咐我给您送来。小主进宫前便知道您家大小姐马上便出阁了,也单独备了一份贺礼。”
孙家不算是宋家的正经亲戚,可是有了明妆的意思,也不能随随便便的打发了。可老夫人和怀庆县君是不屑出面打理的,便由着林姨娘给备了一份礼。
“小主在宫里可好?你家姨娘可好?”贺氏忙问道。
“老夫人放心,是小主身边的秋云回府送赏的,只说小主在宫里很好,嘱咐咱们不必担心。咱们姨娘最疼小主,便是为了小主也会好好保重身子的。这也多谢老夫人了,上次您给的那个偏方极管用,现在换季时姨娘都不怎么咳嗽了。”连翘语音温柔,让人听起来十分舒服。
贺氏舒了一口气,说道,“这样就好,小主年幼,只怕她想家。听你如此说,我也能安心几分。烦你回去好好照顾你家姨娘,她说得对,便是为了小主也要好好保重身子。”
几人客套了几句,文氏便亲自送了连翘离开。不一会儿文氏回来,贺氏便让她把几个儿子和潘氏一并交叫了来,又特意把孙巧儿叫了来。
贺氏指了指炕上的物件,慢慢的说道,“林姨娘那边打发人来了,昨儿宫里赏赐,小主挂念着咱们家,便也赏了些东西。这些缎子料子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都拿回一匹去,两匹给巧儿做嫁妆,两匹给几个孩子做衣衫,一匹去给我外孙女外孙子送去。剩下的放在我这,以后有的用处。这一套首饰是小主给巧儿添妆的,你们别眼红。除了文房四宝给老三,其余的东西老大媳妇看着办吧!”
贺氏知道,这个家应该是也只能是老大当家,不然依着老二媳妇的性子,不知难堪到什么地步。说了许多,便摆了摆手让众人都离开了,只有孙玉陵留了下来。
“娘,宋家来人时,连翘夫君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没有信,只有五百两银票。”说完,便把银票放在了桌子上。
贺氏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年咱们家进少出多,如今明妆进了宫还要为咱们打算,真叫我没脸去见你姐姐。”
孙玉陵一听也是难堪的不行,这些年家里最大的支出便是供自己读书。后来侄女侄子们大了,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四个侄子陆陆续续要启蒙读书,自己一开始在家时还能辅导他们,省下束脩。等自己也去了书院准备科考时,四个侄子也只能去附近的私塾,家里供着这些人读书,自然是难。虽有明妆时不时贴补,大哥二哥也倒腾小买卖,却也只是勉强支撑。
母子俩看着桌上的银票,相顾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