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无毒 植生黄精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名医所录 名:重楼 菟竹 鸡格救穷鹿竹 葳蕤 垂珠 马箭 白芨 黄芝 仙人余粮 太阳之草 苗: 图经曰 苗高一二尺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细青白花如小豆花子白如黍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黄色肥地生者大如拳薄地生者如拇指山人蒸曝作果食之甚甘美 地: 图经曰 生山谷今处处有之 永嘉记云 出崧阳永宁县 道地 嵩山茅山 时: 生 三月生苗 采 二月取根 收:曝干 用:根肥而脂润者佳 质:类嫩生姜 色:生黄熟黑 味:甘 性:平缓 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臭:腥 主:补中益气 制: 日华子云 九蒸九曝 雷公云 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已至子薄切曝干 治: 补 日华子云 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驻颜 赝:钩吻为伪
草之草
无毒 丛生菖蒲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久服轻身聪耳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名医所录 名:昌阳尧韭 苗: 图经曰 春生青叶长一二尺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佳有一寸十二节者采之初则虚软干则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于干燥砂石土中腊月移之尤易活 陶隐居云 生碛上概 音既 节者为好在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 雷公云 石上生者根条嫩黄紧硬节稠长一寸九节者是真也 地: 图经曰 出上洛梁州池泽及蜀郡严道今处处有之 道地 池州戎州者佳 时: 生 春生叶 采 五月五日及十二月取根 收:曝干 用:根一寸九节坚实者为好 质:类知母细而盘屈有节 色:微赤 味:辛 性:温散 气:气之浓者阳也 臭:香 主:聪耳目通心气 助:秦皮 秦艽为之使 反:恶地胆 麻黄 制: 雷公云 铜刀刮去上黄黑硬节皮一重用嫩桑条拌蒸去桑条曝干锉用 治: 疗 药性论云 风湿 痹耳鸣头风泪下鬼气杀诸虫恶疮疥瘙 日华子云 除风下气丈夫水脏女人血海冷败多忘长智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脏虫及瘙虱耳痛 合治:菖蒲一二寸合吴茱萸煎汤饮之治心腹冷气逆痛 合酒煎服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 禁:露根不可用 忌:饴糖羊肉铁器 解:大戟巴豆毒 赝:溪荪为伪
草之草
无毒 丛生菊花 出神农本经 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 名:节花 日精 女节 傅延年 更生 周盈 女华 回蜂菊 阴成 玉英 女茎 蔡苦蒿容成 金精 长生 地薇蒿 羊欢草 苗: 图经曰 初春布地生苗夏繁茂至深秋着花然菊有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种青茎而大叶细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也叶正相似惟以甘苦别之尔南阳亦有两种白菊叶大似艾叶茎青根细花白蕊黄其黄菊叶似茼蒿花蕊都黄然今服饵家多用白者南京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有小珠子如实谓之珠子菊十一月采实入药亦佳 衍义曰 菊种不啻数十惟单叶花小而黄叶深绿小薄应候而开者宜入药用月令所谓菊有黄花者是也 地: 图经曰 生雍州川泽及南阳山谷田野中南京 川汝南上党建安顺政郡河内今处处有之 道地 南阳菊潭者佳 时: 生 春生苗 采 正月根三月叶五月茎九月花 收:阴干 用:花蕊甘美者为好 质:类旋复花 色:黄白 味:甘 性:平缓 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臭:香 主:除风明目 助:水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治: 疗 药性论云 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 日华子云 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 别录云 头风目眩胸中汹汹目泪出风痹骨肉痛作枕疗头目风热 叶捣汁疗疔肿垂死神效 补 日华子云 花上水饮之益色壮阳 合治:白菊花三斤以生绢囊盛贮用酒三斗经七日服之日用三次疗丈夫妇人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结发时即头旋眼昏暗不觉欲倒者 白菊合巨胜茯苓蜜丸主风眩益颜色变白不老 甘菊花叶茎根等分以成日千杵为末合酒调下一钱或合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七丸日三服之能轻身润泽明目黑髭 九月九日采菊花为末酒饮方寸匕治酒醉不醒
草之草
无毒 植生人参 出神农本经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 名:人衔 鬼盖 神草 人微 土精 血参 苗: 图经曰 春生苗初夏有花细小如粟蕊如丝紫白色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自落根如人形者有神其苗初生小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四五年后生两桠五叶未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名百尺杵多生于深山中背阴近 音贾 漆下湿润处故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辽东者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远矣 衍义曰 今之用者皆河北榷场博易到尽是高丽所出率虚软味薄不若潞州上党者味浓体实为佳也 汤液本草云 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泄肺之阴也若便言补肺而不论阴阳寒热何气不足则误矣若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不宜用也肺为天之地即手太阴也为清肃之脏贵凉而不贵热其象可知若伤热则宜沙参然人参补五脏之阳也沙参苦甘微寒补五脏之阴也用者宜当审之 地: 图经曰 生上党山谷及闽中新罗今河东泰山诸州皆有之 唐本注云 潞州平州泽州易州檀州箕州幽州妫州太行山 药性论云 渤海 道地 辽东高丽上党者佳 时: 生 春生苗 采 八月上旬取根 收:以竹刀刮净曝干勿令见风和细辛密封经年不坏 用:根滋润坚实者为好 质:类桔梗而似人形 色:淡黄 味:甘 性:微寒温缓 气: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 臭:香 主:保中守神生津益气 助:茯苓马蔺为之使 反:藜芦恶卤盐溲疏 制: 雷公云 凡使要肥大块如鸡腿并似人形者采得阴干去芦锉碎用 治: 疗 药性论云 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 汤液本草云 泻脾肺胃中火邪 补 药性论云 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痰弱 海药云 养脏腑益气安神 汤液本草云 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补而缓中又云补阳利气脉不足者是亡血也人参补之 合治:合马蔺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 合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水煎服疗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 合麦门冬五味子名生脉散夏月服之以救肺金生化之源 茯苓为之使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 人参三分合升麻一分为引用补上升之气 合干姜治里虚腹痛益脾补气 禁:肺热者勿服 代: 易老云 沙参代人参取其味甘可也 解:金石毒 赝:桔梗荠 为伪
草之草
无毒 丛生天门冬 出神农本经 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保定肺气去寒热养饥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不饥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 名:淫羊藿 颠勒无不愈 百部 淫羊食 颠棘 筵门冬 管松 体 满冬门 音门 浣草 蘼门 苗: 图经曰 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夏开白花亦有黄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者大为胜颇与百部根相类然圆实而长一二十枚同撮洛中出者叶大干粗殊不相类岭南产者入伏后但无花暗结子余无他异 抱朴子云 神仙食服方云在东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门冬在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在京陆山阜名颠棘虽处处皆有名虽各异其实一也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为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为下亦可服食善令人下气为益服之百日皆力壮兼倍 于术及黄精也 唐本注云 此有二种苗有刺而涩者无刺而滑者俱是门冬颠刺浣草者形貌 音冥 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故互名之也 地: 图经曰 奉高山谷金城今处处有之 道地 北岳地阴者尤佳 时: 生 春生苗 采 二月三月七月八月取根 收:曝干 用:根圆而短实者为好 质:形类百部而脂润 色:赤黄 味:甘苦 性:平寒缓泄 气:气薄味浓阳也阳中之阴 臭:朽 主:保肺气血热 行:手太阴经足少阴经 助:贝母垣衣地黄为之使 反:畏曾青 制: 衍义曰 凡使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去心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药欲其神不可得也 治: 疗 药性论云 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肺痿生痈吐脓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令人白净 汤液本草云 泄滞血及血妄行 补 汤液本草云 助元气 合治:合地黄为使服之柰老头不白能冷补患人体虚而热 合贝母为使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合蜜煮之食后服补虚劳肺劳止渴去热风 暴干捣筛合酒服方寸匕治风癫引胁牵痛发作则吐耳如蝉鸣又除瘟痹症瘕积聚风痰癫狂 合人参黄 为主保肺气血热侵肺止喘气促用之神效 禁:勿食鲤鱼误食中
草之草
无毒 丛生甘草 出神农本经 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 时勇切 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 名:国老 蜜甘 美草 蜜草 草大苦 与苓通 苗: 图经曰 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生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然有数种以坚实断理者为胜其轻虚纵理及细韧者不堪惟货汤家用之 尔雅云 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 似地黄诗唐风云采苓采苓首阳之巅是也 与苓通用而先儒所说苗叶与今全别岂种类有不同者哉 地: 图经曰 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 陶隐居云 河西上郡及蜀汉诸夷中者佳 道地 山西隆庆州者最胜 时: 生 春生苗 采 二月八月除日取根 收:曝干十日成 用:根坚实有粉而肥者为好 质:类黄 皮粗而赤 色:皮赤肉黄 味:甘 性:平温缓 气:气味俱浓阳也 臭:香 主:生泻火炙和中 行:足厥阳经太阴经少阴经 助:术干漆苦参为之使 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恶远志 制:炙去芦头刮赤皮生亦可用 治: 疗 药性论云 腹中冷痛并惊痫除腹胀满及肾气内伤令人阴痿及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 日华子云 安魂定魄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解冷热 别录云 小儿中蛊欲死 补 药性论云 益五脏 日华子云 五劳七伤一切虚损益精养气壮筋骨 合治:合去皮生姜治赤白痢 合豆蔻治冷热赤白痢及霍乱 禁:中满者勿服 忌:猪肉 解:百药毒乌头巴豆毒
草之草
无毒 植生生地黄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 名医所录 名:地髓 音虎 芑 苗: 图经曰 二月生叶布地似车前叶上有皱纹而不光高者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其实作房如连翘子甚细而沙褐色其根色状与南胡萝卜逼直但粗细长短不一 日华子云 生者水浸有浮者名天黄不堪用半沉者名人黄为次其沉者名地黄最佳也 衍义曰 地黄叶如甘露子花如脂麻花但有细斑点北人谓之牛奶子花其茎微细短促而有白毛者是也 地: 图经曰 咸阳川泽及同州今处处有之 陶取根 收:阴干 用:根肥大者为好 质:类南胡萝卜而脆 色:黄 味:甘苦 性:大寒泄 气:味浓气薄阴中之阳 臭:香 主:安心神凉血热 行:手太阳经少阴经 助:得麦门冬清酒良 反:恶贝母畏芜荑 制:酒浸上行或捣汁用 治: 疗 药性论云 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不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患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李杲云 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 补 汤液本草云 生血益肾水真阴不足 萧炳云 黑须发 合治: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 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铜铁器
草之草
无毒干熟地黄 出神农本经 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久服轻身不老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 名:熟 苗:谨按苗叶文具生地黄条下旧本制治混而不分考其功用随其生熟故表出之然蒸曝者谓之熟地黄其制之法以生地黄去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晒令干拌酒再蒸如此九度谓之九蒸九曝乃平易之法耳及据图经曰八月取根以水浸验其浮者名天黄不堪用半浮半沉者名人黄为次惟沉水肥实者名地黄为上以水净洗并去细而根节瘦短者取二三十斤曝干又以二三十斤捣取汁置银瓷器中入地黄浸令透先于饭上蒸三四过时时蒸曝使汁尽为度其色黑如漆味甘如饴脂柔而润泽此法为至精也 收:瓷器藏之 用:根肥大柔润者为好 质:类干黄精而细长 色:黑 味:甘 性:寒缓 气:味浓气薄阴中之阳 臭:香 主:补诸虚益肾水 行:手少阴经厥阴经足少阴经 助:得麦门冬清酒良 反:恶贝母畏芜荑 治: 疗 药性论云 温中下气通血脉吐血不止 日华子云 止鼻衄妇人崩中血晕 李杲云 伤寒后胫股最痛新产后脐腹难禁 补 药性论云 补虚损久服变白延年 日华子云 助心胆气安魂定魄止惊悸劳劣心肺损助筋骨长志 李杲云 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水补益真阴 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铜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