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心风者何。盖君火在心。因怒发之。相火助盛。痰动于中。胁气上攻。迷其心窍。则为癫为狂。所怒之事。胶固于心。辄自言谈。失其条序。谓之心风。与风无干也。若痰不盛则有感亦轻。
一论久患心风。癫狂健忘。怔忡失志。及恍惚惊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此药大能安神养血。宁心定志。以紫河车一具。长流水洗净。慢火焙干为末。炼蜜为丸。空心。酒送下一人癫狂乱打。走叫上房。用瓜蒂散。吐出其痰数升。又以承气汤下之。即愈。
一人患心风。即痰迷心窍。发狂。用真花蕊石囗。黄酒淬一次。为细末。每服一钱。黄酒送下。
一论癫狂五痫眩晕。时作时止。痰涎壅盛。心神昏愦。此属气血虚。而挟风痰郁火也。
驱风化痰汤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半夏(姜炒) 陈皮 枳实(酒炒) 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 桔梗(去芦) 南星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栝蒌仁 白附子 僵蚕天麻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甘草 怀生地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温服。
一癫狂健忘失志。及恍惚惊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一切真气虚损。用紫河车入补药内服之。大能安神养血。宁志。治健忘惊悸。怔忡不寐。以六味丸加远志。石菖蒲、人参、白茯苓、当归、酸枣仁炒。
一治心恙狂惑。用无灰酒一碗。真麻油四两。共和匀。杨枝二十条。逐一条搅一二下。
搅遍杨枝。直候油酒相和如膏。煎至八分。狂者强灌之。令熟睡。或吐或不吐。觉来即醒。
一治狂言乱语。用虾蟆一个。烧为末。酒调服。
一治癫狂诸病。
将军汤大黄(四两酒浸一宿)上用水三升煎之。分作三服。
癫狂病者。多怒为癫。多喜为狂。癫者。精神不守。言语错乱。妄见妄言。登高骂詈是也。
狂之病始发。少卧少饥。自贤自贵。妄笑妄动。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是也。癫病者。贼邪之并于肝。狂病者。贼邪之并于心也。此皆实病。宜泻而不宜补。故用大黄以泻之。取其苦寒无物不降。可以泻实。又必数日后方可与食。但得宁静。便为吉兆。不可见其瘦弱减食。
以温药补之。及以饮食饱之。病必再作。戒之戒之。缓与之食。方为得体。故曰。损其谷气则病易愈。所以然者。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也。又宜滚痰丸下之。
一治癫狂不止。得之惊忧。极者用甜瓜蒂半两为末。每服一钱。井水调一盏投之。即大吐。
后熟睡。勿令惊起。神效。
一治邪狂癫痫。不欲眠。妄行不止。用白雄鸡二只。煮熟。五味调和。作羹食。
一治因惊忧失心。或思过多。气结不散。积有痰涎。留灌心包。窒塞心窍。以致妄言妄语。叫呼奔走。
雄朱丸朱砂(颗块者二钱半研) 雄黄(明净者研一钱半) 白附子(一钱)上和匀。以猪心血和为丸。如梧子大。另用朱砂为衣。每服三粒。以人参、菖蒲汤送下常服一粒。能安魂定魄。补心益智。
一牧童小子。平日口中胡说。一片乱话。令人惊骇。予诊之脉洪大。是实热。以蚯蚓数条研烂。井水调服。立愈。
痫症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
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内经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闷乱无知者。浊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闭也。舌者心之苗。而脾之经络。连于舌本。阳明之经络。入上下齿缝中。故风邪实于心胸。则舌自挺。风邪实于阳明。则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吐沫者。风热盛于内也。此风来潮涌之象。背反张。
目上视者。风在太阳经也。足太阳之经。起于睛明。挟脊而下。风邪干之。则实而劲急。故目上视而背反张也。手足搐搦者。属肝木。肝木主筋。风热盛于肝。则一身之筋牵挛。故令手足搐搦也。搐者四肢屈曲之名。搦者十指开握之义也。或作六畜声者。风痰鼓其气窍。而声自变也。譬之弄笛焉。六孔闭塞不同。而宫商别异是也。
夫痫之为病。角弓反张。手足搐搦。口吐涎沫。俗云猪圈风也。亦因金衰木旺。生风外出。
惊邪入内以致之。盖痫病一月数发者。易治。周年一发者。难治。虚实之判也。实则即攻之虚者先补可也。治法。当先以瓜蒂散吐之。用甜瓜蒂为末。每服一钱。井水调一盏投之。
即大吐。后熟睡。勿令惊起即效。后以汤药调理。
一论痫者。宜下宜吐。茶子喜涌而能吐顽痰。宜取一升。捣烂。煎汤服。得大吐便止。
一论诸痫神智不宁。时发狂躁。多言好怒。面容不泽。
定神至宝丹生地黄(姜汁炒五钱) 橘红 贝母 白茯苓(去皮) 黄连 远志(去心) 石菖蒲酸枣仁(炒) 枳实(麸炒) 栝蒌仁 天花粉 甘草(少许)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论痫者。痰涎壅并然也。
加减导痰汤 主方神效。
南星(姜制) 半夏 陈皮(去白) 白茯苓(去皮) 栝蒌仁 枳实(麸炒) 桔梗 山栀子 黄芩(各一钱) 黄连(姜炒一钱) 甘草 木香(五分另研) 辰砂(五分为末)上锉一剂。生姜煎。入竹沥、姜汁。磨木香末。调辰砂同服。
一论痫属气血虚。而兼痰火者。此攻补兼施。平肝解郁。清火化痰。除眩晕诸痫之症。
清心抑气汤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 竹茹 石菖蒲 黄连(姜炒) 香附(炒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 川芎人参 远志(去心) 甘草(各四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论大人小儿。忽然昏晕倒地。五痫之症。
朱砂(水飞用猪心一个割开入砂末五钱湿纸包漫火炙熟取砂净入后药猪心病患空心食)南星(沸汤浸三次锉姜制二两) 巴豆仁(五钱锻石一碗炒红入仁在内灰冷取仁将灰又炒又以仁在内再炒拣出用草纸捶去油灰不用) 全蝎(去头足尾炙二钱) 龙胆草(二两)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姜汤送下。
一论风痫搐搦。心志发狂。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数日不愈。逾垣上屋。
妄言骂詈。不避亲疏。妄见鬼神。一切潮热。及风中厥逆。牙关紧闭。并可治之。
三圣散防风(去芦三两) 瓜蒂(炒二两) 藜芦(去苗加减用或一两或半两或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用齑汁二盏煎三沸。滤于大碗中。再用齑一盏。煎渣三沸。却入先煎药同熬三沸。澄清。候温。徐徐投下。不必尽剂。吐。如吐不止。煎葱白汤咽三五口。立解如不吐。再加服之。如服药多。不吐出涎。再饮齑汁盐汤各一二盏投之。如不出。以光钗喉中探引。即出矣。须用白盆一个。黑盆不见涎形状。吐出青黄涎沫二三升为效。吐罢之后。吃微温白粥一二顿。
此三圣散。汗吐下三法俱行。防风发汗。瓜蒂下泄。藜芦涌吐。凡用法则禁忌症候。小者勿服。病久虽合吐。勿服。吐血人勿服。主病不正勿服。众口不能正勿服。先正病患心神。居净室中。善侍病者一二人。温克和柔。善诱病患则妙矣。提防吐后眩晕。跌扑呼叫。病患既吐必损津液作渴。与冰水及新水。降心火。勿食热物。
一论诸风螈囗。不能言语。怔忡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晕。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倦。心气不足。神志不宁。惊恐忧惨。虚烦少睡。或发癫狂。小儿惊痫风搐。大人暗风羊癫风癫。发叫如雷。其效如神。
千金保命丹 侍御何中寰经验。
朱砂(二钱) 珍珠(一钱) 胆星(三钱) 甘草 麻黄(去根节) 白附子(炮) 雄黄薄荷(各一钱) 防风 琥珀 金箔 牛黄(各一钱) 僵蚕(炒) 犀角 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穣) 桔梗(去芦) 地骨皮 神曲(炒)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人参(各三钱)远志(去心三钱) 柴胡(三钱) 天麻(一钱) 胆矾(一钱七分) 冰片(少许) 黄芩(七钱)麝香(少许) 紫河车(七钱) 天竺黄(一钱) 荆芥(七钱) 蝉蜕(一钱七分) 川芎 牙皂(各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用蜡包裹。用时取开。每服一丸。薄荷煎汤磨化下。不拘时服。忌猪羊肉虾米胡桃动风之物。
一参伯王 庵公子。患痫七年。诸医罔效。召余治。以追风祛痰丸、安神丸。二丸兼进半年而愈。
逾四年未发。复因不善保守。病发如前。差役复求余治。余以此方制药一料。投之辄效。迄今数年不发。气体已撤消矣。余因此方治痫屡验。故名曰医痫无双丸南星(一两) 半夏(一两二味用白矾皂角生姜煎汤浸一日夜透切片随汤煮干去矾皂姜不用)川芎(三钱) 归身(酒洗) 软石膏(各一两) 天麻(七钱) 僵蚕(五分) 生地黄(酒炒一两)荆芥穗(五钱) 辰砂(五钱) 川独活(五钱) 乌犀角(五钱) 白茯苓(去皮)参(各一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麦冬(去心) 白术(去芦油) 陈皮(去白各五钱) 酸枣仁(炒五钱) 黄芩(三钱) 川黄连(去毛五钱) 白附子(煨) 珍珠 甘草(各三钱) 金箔(三十片)上为细末。好酒打稀糊为丸。如梧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最能祛风化痰。降火补益。养血理脾。宁心定志。轻者半料奏效。重者全料。
一儿十五岁。御女后。复劳役。考试失意。患痫症三年矣。遇劳则发。用十全大补汤。
加味归脾汤之类。更以紫河车生研如膏。入蒸糯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三四服而痊。后患遗精。盗汗发热。仍用前药。及六味丸而愈。此方治痫。不拘老幼皆效。
清心滚痰丸 治诸风癫痫有殊效。
一治惊痫方。
白矾(一两半生半枯) 荆芥穗(二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健忘
夫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尽心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盖主于心脾二经。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度。伤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伤脾则胃气衰惫。而疾愈深。二者皆主人事。则卒然而忘也。盖心主血。因而少而不能养其真脏。或停饮而气郁以生痰。气既滞。脾不得舒。是病皆作。治之必须先养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智之剂。日以调理。亦当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惫。远其六欲七情。如此渐安矣一论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吐或下。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发热盗汗。
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或血虚发热。或肢体重痛。妇人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或晡热内热。瘰 流注。不能消耗溃敛。或思虑伤脾。而作疟痢。
归脾汤 主方。
人参(三钱) 黄 (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当归(三钱) 远志(一钱甘草水泡去心) 龙眼肉(十枚) 酸枣仁(三钱炒) 木香(八分) 甘草(六分炙)上锉。姜、枣煎服。加柴胡、附子。名加味归脾汤。神不宁而健忘。倍酸枣仁、茯神、当归。加柏子仁。
一论诸虚健忘。及惊悸怔忡等症。
加减补心汤人参 白茯苓 陈皮 白芍(酒炒)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酸枣仁(炒) 知母 白术生地黄 当归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黄柏(酒炒) 甘草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
除惊悸。定怔忡。育养心神。大补元气。读书劳神。勤政劳心。并宜服之。
天王补心丹 大中丞松石刘公传。加石菖蒲、百部、杜仲、甘草。
怀生地(四两) 天门冬(去心) 桔梗(各五钱) 当归 柏子仁 酸枣仁(炒) 五味子(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白茯苓(去皮) 元参 丹参 人参(各一两)一方。加酒炒黄连五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灯心、枣汤亦可。如饮食不思。大便不实。恐不宜也。又当服后方。
安神定志丸 功同补心丸。
人参(一两五钱)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白茯神(去心)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石菖蒲(去毛忌铁) 酸枣仁(炒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牛黄(另研一钱) 辰砂(二钱五分水飞为衣)上为细末。元眼肉四两熬膏。和炼蜜三四两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三十丸。
清米汤送。不拘时。日三服。
一论凡人多识不忘者。心血足而无所蔽也。若心血不足。邪气蔽之。则伤虚灵之体。而学问易忘矣。龟介虫之灵物也。龙鳞虫之灵物也。假二物之灵。以养心之灵。欲其同气相求云尔。
远志辛温味浓。辛温可使入心。味浓可使养阴。菖蒲味辛气温。味辛则利窍。气温则通神。
以之而治易忘。斯近理矣。
聪明丸 春元周用廷经验。
败龟甲(炙酥) 龙骨(入鸡腹中煮一宿) 远志(去心苗) 石菖蒲(九节者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服。
一论读书辛苦。而有房劳者。
当归 生地黄 白术 元参(各一钱) 川芎 白芍 白茯苓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麦门冬(去心) 山栀(炒) 甘草(各五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论癫狂健忘失志。及恍惚惊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一切真气虚损。用紫河车入补药内服之。大能安神养气宁志。治健忘惊悸怔忡不寐。用六味丸。加远志、石菖蒲、人参、白茯神、当归、酸枣仁炒。
一论诸虚健忘等症。以十全大补汤。去川芎、肉桂、黄囗。加陈皮、远志、石菖蒲、麦门冬、酸枣仁、黄柏、知母。
惊悸
寸口脉动而弱。动为惊。弱为悸。心中惊悸。脉必大结。饮食之悸。沉伏动滑。夫惊悸即动悸也。动之为病。惕然而惊。悸之为病。心下怯怯。如恐人捕。皆心虚胆怯之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