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前夫改嫁,妻爱为两个男人同舟导航
哥哥在老山前线牺牲,17岁的她没有悲伤落泪,毅然入伍报效祖国。
转业地方,婚后丈夫被病魔击倒,她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压垮,顽强迎战厄运。
她要携前夫改嫁的消息,深深感动了另一位心胸辽阔的男人。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阳新县人民医院的护士潘桂花与前夫、丈夫之间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
病危丈夫的遗书浸满泣血泪痕
1994年元旦这天,是潘桂花和黄劲松结婚十周年的喜庆日子。夫妻俩给两个可爱的儿子换上崭新衣服,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到照相馆照完纪念照归来,顺便请了几位亲戚朋友到家中庆贺。
中午时分,正当客人们围桌吃饭的热闹之际,黄劲松突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潘桂花赶快撂下厨房的活计,迅速跑到丈夫身边,发现丈夫已经休克。
潘桂花凭着当护士的经验,赶快拿筷子撬开丈夫的嘴做人工呼吸,而后和客人一道将丈夫送到医院抢救。
经医生诊断,黄劲松是因风湿性心脏病引发脑血栓,从而导致中风瘫痪,病情十分严重。
幸福的家庭突遭厄运,潘桂花欲哭无泪。这一夜,她一直恍若梦中,她不相信英俊强健的丈夫就在转瞬之间人事不知。
潘桂花深情地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丈夫,往事历历在目:哥哥潘龙国1979年在老山前线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自己刚满17岁,强烈要求继承哥哥遗志,入伍到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当了一名护士。
潘桂花酷爱文学,憧憬着将来当一名军旅女作家。然而,在一次抢救伤员中,自己不幸摔倒造成粉碎性股骨骨折,手术后落下了左腿微跛的残疾。
闲暇时光,潘桂花喜爱阅读文学报刊,当经常读到一名叫黄劲松的作者的诗歌或散文时,十分羡慕黄劲松的文学才华,后经打听才知黄劲松是阳新县新建中学的一名教师,便写信向黄劲松请教文学创作经验,共同的志向很快将两颗文学青年的心紧紧地融在了一起。
1984年4月潘桂花转业时,主动要求回到家乡离黄劲松所在中学不远的陶港镇医院当了一名护士。从此,她与黄劲松同心协力地勤奋创作,不断在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有的作品还获了奖。
1985年元旦,两人结婚。后来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给和睦的家庭更增添了幸福。
1989年黄劲松调入县实验中学教书,两年后自己也调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婚后十年里,生活虽然有苦有累,但更有夫妇俩相随相爱的甜蜜。
当潘桂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丈夫几近植物人后,她抹干泪水,告诫自己不能悲伤倒下,为了治好丈夫的病,更为了两个年幼孩子的未来,自己必须坚强!
躺在病床上的丈夫不能进食,大小便失禁,全靠注射药物维持生命。潘桂花白天服侍完丈夫,就匆快赶回家料理两个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要买菜做饭洗衣,准备第二天丈夫的衣物及费用,忙完家务后,又赶到医院陪侍丈夫过夜。
丈夫住院,每天都要治疗费用,潘桂花和丈夫原有的几千元存款很快花光了。她开始变卖家中值钱的家具,实在没有什么可卖的了,便向单位和亲戚借款,有时为能借到300元、500元钱,她顾不了自己昔日的自尊与自强性格,不知跑多少路,低声下气地向别人求情说好话。
半年过去了,丈夫的病情仍不见好转。潘桂花贷款6000元,将大儿子黄婧夫委托给乡下亲戚照管,自己带着七岁的小儿子把丈夫送到武汉几家大医院求治。她瘦小的身躯背着丈夫,牵着儿子吃力地辗转在武汉街头,不知流过多少汗,饿过多少餐,她都毫无怨言,只要能治好丈夫的病,让丈夫重新站起来,她认为再苦再累也值。
又过了几个月,丈夫依旧昏迷不醒,潘桂花已经身无分文了,再也无力负担丈夫的医疗费用,她只好把丈夫抬回家中护理。
潘桂花尽一个妻子的所能,利用所学的医术和寻求的一些民间祖传秘方,精心护理着丈夫,丈夫大脑开始有了反应,左肢终于有了一点知觉,这令潘桂花喜不自禁,她近一年来的心血总算换来了丈夫的“部分复活”。尽管此时她已欠债三万多元,但潘桂花无怨无悔。
为了继续治好丈夫的病,潘桂花能借钱的地方借了,能贷款的地方也贷了,家中再也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可以变卖了,眼看又没有丈夫所需的药物和流食,两个儿子也没有钱交学费,她忧心如焚,擦干泪水,拖着虚弱的身子来到血站准备卖血,医院同事见瘦弱苍白的潘桂花本身就需要供血补养,就极力阻止她卖血。
第二天潘桂花安顿好丈夫和孩子,乘车赶到黄石市血站卖血。当她揣着300元卖血钱返回阳新县城已是黄昏。
她想到家中一点菜都没有,便赶往菜场趁人收摊之际捡些白菜叶,突然间潘桂花一阵眩感,便晕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