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唐代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性格旷放超脱,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诗人过从来往,诗名颇高。李颀的诗常常以边塞风物入题,慷慨豪放、悲凉遒劲。其七言歌行尤具特色,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有《李欣诗集》传世。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①,黄昏饮马傍交河①②。
行人刁斗③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释】
①烽火 是古代战争时候用的一种警报。
②交河 指的是今天新疆吐鲁番的西面,此处泛指边疆上的河流。
③刁斗 是古代军用的一种铜制炊具,其容量为一斗。白天用它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④蒲桃:即葡萄。
【赏析】
公元八世纪初正值“开元盛世”,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同时这也是一个边境战争频发的时期。许多诗人取材边塞风物,其风格悲壮苍凉。这首诗是边塞诗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诗人借汉讽唐,批判了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开篇两句写从军者在边塞辛苦的军旅生活。白天他们爬到山上去观望四方的烽火;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饮马。
三四句,“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中,“行人”指出征的将士,他们和远嫁公主一样从中原来到塞外,因而琵琶声声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诗人借此表达征人的思乡哀怨。这两句写漆黑夜幕之下,风沙弥漫,空旷的荒漠中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幽怨的琵琶声,一派凄凉。
五六句“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中,诗人用“万里”形容边境原野的辽阔。军营驻扎之地,放眼望去一篇荒野,没有一座城郭,可见荒凉至极。下句中,诗人描写了纷纷雨雪中,大漠冰天雪地之境,可以想象这里的寒冷。
前四句诗人描绘了一天之内不同时段远征军的凄苦生活,突出从军生活的艰辛。五六句诗人极力渲染了边陲的自然环境。其后,诗人有用胡地景物来烘托出从军者内心的凄凉孤苦:“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在这荒凉的大漠,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都忍不住哀啼落泪,远征而来的军人更是夜夜日日无论观烽、饮马、夜宿都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两个“胡”字重复,加之前句“纷纷”,这两句的“夜夜”、“双双”都用叠字叠韵,强化了烘托的力量,也为音节增色。
条件如此恶劣,但军士仍坚守在此,是因为“闻道玉门犹被遮”。“玉门”,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而得名。玉门关是通往西域各地必经的门户之地。“玉门被遮”涉及一典故。据《史记》载,太初元年,汉武帝派兵出塞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兵不利战不胜,请罢兵。武帝知道了非常生气,派人遮断了玉门关,下令入者斩。诗人在这里引用汉朝的典故,意在讽谏当朝统治者一意孤行,穷兵黩武。
玉门关入路已断,有家难回,何况据圣意逃回中原也只有一死,那么只有跟着“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条路可以走了。“应将性命逐轻车”正写出了远征军被逼上阵的无奈,侧面反映了统治者的残忍无情。
战士们被逼上阵杀敌的结果是“年年战骨埋荒外”。“年年”意在突出战争之频繁、时间之长。即便如此,人们依然可见“蒲桃入汉家”。在此,诗人用“空见”置于“蒲桃入汉家”之前,说明他对战争意义进行了思考:唐王穷兵黩武,最终只不过是皇亲国戚等富庶人家吃到了葡萄而已。这里,诗人同样用了汉武帝时的典故。汉武帝为了求天马以开通西域,乱启战端。结果葡萄的种子也随天马进入中国境内。诗人用这个典故,讥讽统治者好大喜功,草菅人命,最终换到的只有蒲桃而已。
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写边塞凄凉,环境恶劣,战事不利,这样的情况下本应该班师回朝,但皇上不准。士兵们只有拼死作战,万千尸骨埋于荒野,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李颀认为这样的代价得不偿失,这些悲剧都是君王好大喜功造成的。这首诗结构完整,句句蓄意,充满非战的思想;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显出诗人的讽刺笔力。
【大师导读】
音调铿锵,风情儋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的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邢昉《唐风定》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赏析】
魏万是诗人李颀的好友,他早年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也曾慕访李白,在广陵与李白相遇,临别时李白也曾赠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给他。时当魏万往长安,李颀送送别而作此诗。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中,前句“离歌”二字点明出魏万将离开。后句是诗人回忆到昨夜萧瑟的秋景。“渡”字将秋霜拟人化,形象地写出秋霜初降的情形,透露出隐隐的愁绪。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渲染离别的氛围。孤雁嘶鸣而过,正是伤心之时,诗人自然悲不自胜。“云山”像过客一样飘忽而过,亦如即将远行的游子,前路渺茫。“不堪”、“况是”两个虚词使诗情转顿起伏,韵味别致。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中,“关城”、“御苑”指的都是长安。这两句的意思是秋天来了,草木摇落,一派萧瑟,变黄的树叶好像在催促冬季的到来,长安的捣衣声到了夜晚更多。“催寒近”、“向晚多”两者相对,饱含了诗人对时不我待、青春渐逝的感慨。
诗人在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中,用长者的语气,语重心长地劝导魏千万不要迷恋繁华帝都,沉浸在纸醉金迷之中,贪图享乐。“行乐处”指的是长安,与上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暗示长安虽然是“行乐处”但年华易逝,不要白白地蹉跎岁月,当好好珍惜大好青春时光,成就一番君子事业。
纵观全诗,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汇一处,由景生情,合情合理,后半部分的联想声色兼具,既承接前半部的写景又顺应结尾的抒情,可见炼句之精。
【大师导读】
此篇起语平平,接句便新,初联优柔,次联奇拔,结蕴可兴,含蓄不露,最为佳作。
——顾璘《批点唐音》
此首诗二句平衍而已,三四句叙客况。句中以“不堪”“况是”四字相呼应。遂见生动。
——俞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