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5200000004

第4章 运用心理透视法,看透对方微妙内心

人心可测,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小动作、一个口头语,都在诉说着他内心深处的渴求,或者掩饰他真实的意图。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运用智慧的大脑,锻炼细腻的心思,去观察,去思考,去看透他微妙的心,有的放矢地去和他相处,这就是我们呈现这一章内容给你的目的。

像FBI一样,通过身体语言读懂他的心理

你的身体会随时泄露你的心事。

这并不奇怪,虽然你的意识会像个法官一样,一直检查你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但你基本不会说谎的潜意识也会随时对其进行干扰,让你的真实意愿,在不经意的某个小动作中流露出来。很多警员就会根据身体语言来识别罪犯心理。

“他声明,自己从未见过受害者,并曾沿一排棉花地前行,然后左转,最后径直走回家。我的同事们快速记下了他的供词,而我则一直在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我发现,当他说到左转和回家时,他的手打了个向右的手势,正好指向犯罪现场。如果不是一直在观察他,我不可能抓住他的这一破绽——即言语(左转)和非语言行为(向右的手势)的不一致。看到这个手势后,我立刻确定这个人在说谎。于是,过了一会儿,我们再次与他展开了较量,最终他不得不认罪。”

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乔·纳瓦罗根据身体语言准确解读罪犯心理的精彩一幕,其实,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除了使用到语言以外,每个人基本都会用表情、手势作为辅助工具,或者强化自己的观点,或者表达自己的拒绝等等。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传播的总效果等于7%的语言,加上38%的语调语速,再加上55%的表情和动作。而实际上,即使是在没有刻意地运用身体辅助表达时,我们的身体依然会在不知不觉间向他人传递一些信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身体动作传达的信息:

头部动作。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点头就是“我同意”,或者赞赏的意思。其实,在不同的场合,例如,上级面对下级、长辈面对长辈的鞠躬礼敬时,会回以点头,表示礼貌。另外,点头频率不同,其内在含义也不同。缓慢点头表示对你的内容感兴趣,或认同你的言论。如果频繁点头,可能就是对你的谈话感到不耐烦了,这时你可以结束话题了。

另外一种头部动作是摇头。当然其寓意是不赞同,或拒绝,在某些场合,也有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儿,或无能为力的意思。

表情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情持续的时间来判断它的真假。通常的自然表情,并不会只有1、2秒钟那么短暂,有的可能持续4~5秒钟。不过,停顿的时间过长,表情就可能是假的。特别是如果超过10秒钟,除非感情极其强烈,否则就不可能是真的。另外,一个人脸色的变化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变化。如人遇到害羞或尴尬等情形,就会脸红。而极度愤怒时,脸颊就会瞬间变得通红。人在痛苦、压力、恐惧、惊骇等状态下,脸色就会变得苍白。

眼睛变化。我们常形容一个人眼睛有神时,说他的眼睛会说话,确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人们真实意图的反应器。

人们在吃惊或有防备时,会把眼睛睁得特别大,一般还会加上一些面部表情,例如,眉毛会抬起,且向上弯曲,而下腭下垂,双唇分开。

在表示怀疑时,会眯起双眼,皱起前额,并不住地盯着你,打量你。

一个人在愤怒时,会直接盯着另一个人,眼睛眯成一条缝,用以宣泄内心的感受,甚至达到吓唬对方,或威胁对方的目的。

一个内心恐惧的人的眼睛会直愣愣地大睁着,好像要把那预示着迫近危险的最细微的动作都看个一清二楚。与吃惊的情绪不同的是,感到恐惧的人眉毛会抬起并锁在一起,呈水平形态。

唇部动作。当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将嘴唇抿成“一”字形时,说明他已经做了某个决定,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嘴唇撅起一般是撒娇的表现,也有可能是一种防卫心理。

对美国和英国政坛人物的肢体语言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彼得·科利特解读小布什时,他说:“当布什觉得紧张或有压力时,他就会咬嘴唇。”而2011年,布什得知“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确实下意识地咬了嘴唇。可见,人在承受压力时,会咬嘴唇,当然,他在做这个动作时,也可能同时在想办法找应对方案。

手臂动作。我们的手臂也能传达出很多社交信息。如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个动作确实很常见,如果在一个人在陌生环境或聚会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做这个动作,它说明这个人缺乏安全感,有防备和否定的心理。因此他有意地为自己的身体筑起一道防线。

还有一种拒绝拥抱的姿势,就是把双手放在臀部,肘部从身体两侧突出。做这个动作的人在告诉你:“你别和我待在一起”、“你离我远一点儿”。当然,这也是一个人独立、自信的表现。

脚部动作。可能很多人会怀疑,这里为什么没有告诉大家手势、站姿、坐姿等等传达的意图,偏偏选择了脚这个平时很少人注意的部位。其实,在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中枢的部位传递出的人类心理活动的可信度越高,因为当一个人在天花乱坠地说,并经营自己的表情时,他就不会照顾到脚的动作。这正是给我们捕捉他内心的绝好机会。

首先,一个人真正感兴趣的地方不是他双眼注视的地方,而是他脚尖指向的地方。如当一个美女走过几个男人身边时,他们可能表面上不为所动、目不斜视,但他们的脚尖如果随着美女的移动而转动,就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这个女人带走了。

其次,当一个人总是抖动脚步时,说明他比较紧张,想借这个重复动作让自己放松。

再次,当你看到你的朋友和你谈话时,双脚蹬地,恨不得马上蹦起来,那说明他可能遇到了好事,或者谈恋爱了。这就是反重力脚的内含,蓄势待发的双脚就代表着人们想摆脱重力的束缚冲上蓝天,以释放自己的喜悦。

最后,一个人双脚交叉时,他的一只脚总是无意地藏在另一只的后面,说明他正在试图掩藏心中的秘密。例如,当你和同事说业务时,他总是做这样的动作,你最好能换个话题,否则继续深入很有可能引起对方的恐慌。

虽然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但人的每个微小动作都会不时地向你传达他的喜好与需求。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捕捉他的身体语言,这样才会使你更准确地把握他人的心理,从而随时调整话题,以让交谈或交往愉快地进行下去。

当然,人的各种身体动作错综复杂,繁复多样。上面仅列举几种,也实在难以兼容并包,还要靠大家平时多观察,多琢磨,这样,我们也会想FBI一样,瞬间就看透我们周围的人。

【心理课堂】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试图脱离心灵的掌控,它们有着强烈的“说话”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它们就会肆无忌惮地暴露一个人的心理意图。所以,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解读他人身上“沉默的小秘密 ”,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洞察先机。当然,你在观察别人时,自己也是一道被观察的“风景”,因此我们也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小动作,别不经意间泄了自己的老底。

透过各种“微动作”,看破他的狡猾谎言

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谎,这点毋庸置疑。

英国一家报纸对人的撒谎行为进行了调查,他们调查了2000个人,结果发现:男人一天平均对他们的伴侣、老板和同事撒谎6次,而女人一般是3次,男人可能会在喝酒问题上撒谎,女人则在购物问题上不实话实说。

很多人一听到说谎,第一反应一定是这很不道德,这很让人愤怒。其实,人类的大多数谎言都是为了摆脱麻烦、避免惩罚、得到好处,或者希望在别人眼中我们看起来更完美等。因此,这些谎言中一定有一些是无关痛痒,或者是善意的,这些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在意,即使识破,一笑了之就可以了。但是,还有一些谎言是某些人为了得到某些利益而精心编造的,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谎言很有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因此,我们要善于应对,这里就要学一些识破谎言的技巧。

那么怎么识破这些精心编造的谎言呢?我们的密码武器就是观察他的“微动作”、“微表情”,从而让他无所遁形。

有些人说谎的时候,不敢直视你的眼睛,或者往右上方看,或者东张西望,他们的表情也非常紧张,而且会脸红,一般这样的人,平时都很少说谎,即使他们说谎,也是善意的成分居多。但大部分老练的说谎者,都会目光坚定的看着你,这时,我们要结合其他方面的线索,来看透他的谎言。

首先,是看他的眉毛。一个人的眉毛可以传递更多信息。对于有些人来说,撒谎会让自己感到不舒适,这种不适也会反应到眉宇之间,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被问到性丑闻案件时,每次说谎之前他的眉头总是要不经意地微微一皱。

其次,看鼻子。人们常说“鼻子直通大脑。”确实,鼻子也是一种传达知性信号的工具。人们在说谎时,鼻子的神经末梢会被刺痛,很多人摩擦鼻子就是为了舒解这种感觉。当然,另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当不好的想法进入大脑之后,人们就会下意识地指示手遮住嘴,但到了最后关头,又怕表现得太明显,因此会很快在鼻子上摸一下。摸鼻子和遮嘴一样,摸鼻姿势在说话人使用时是表示欺骗,对听者来说就是表示对说话者的怀疑。相比捂住嘴的姿势,用抹鼻子来掩饰谎言的人更世故。这种姿势可能是轻轻地来回摩擦着鼻子,也可能是很快、几乎不易察觉的一触。

也有人会用搔脖子的动作掩饰说谎行为,他们一般有两个相似之处,那就是都用惯用的那只手的食指,被搔的部位是耳垂下边的颈部。有人还对此做了细致的观察,他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说谎者骚脖子通常都是5次,很少有少于五下或超过五下的。

同时,很多人也发现,人在说谎时,面部或颈部会有刺痛感,所以说谎者必须用揉或搔抓来缓解这种感觉。另外说谎的人如果感到对方怀疑他时,会感到愤怒或沮丧,脖子就会冒汗,这时他们会下意识地拉一拉衣领,好让脖子透透凉空气。如果你看到对方使用这种姿势,只要向他提出“请再说一遍,好吗?”或“请你再说明白一点,好吗?”之类的问题就可以使他泄底。

为了掩饰内心的慌张与虚弱,大多数人说谎时声调会不自觉地上扬,同时还可能伴随着音量变大、语速变快的行为。而且他们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往往会省略说“我”或者自己的姓名,因为说谎这个行为会让他感到不自在,于是本能地把自己剔除出去。

很多人还会通过夸张的手势来掩盖事实真相,他们或者伸长胳膊,或者使用具有节奏性的手势来强调一点。这里我们也可以从克林顿的的举动中得到证明。在面对性丑闻时,他曾一面充满节奏感地上下飞舞着双手,一面一字一顿地说:“我没有与莱温斯基小姐发生过性关系!”可见,说谎不仅是个脑力活儿,而且还要浪费体力甚至有动作过猛导致肌肉受伤的危险。

另外, 舔嘴唇也是人们说谎时的一种安慰行为,因为这个动作能让超级紧张的说谎人镇定。有时,耸肩也是个值得参考的动作,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博士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在给护理系学生观看恶心的医疗影片,并观察他们是否企图隐瞒情绪反应时,我看到了非语言破绽。当访谈者问他们还想再看吗?几乎每个护理学生都在口里说是,但都伴随着微微耸肩,这一耸,就把她们出卖了。”因为艾克曼博士知道,当人们耸肩的时候,意味着他们没有说实话,不坦率,或者觉得无所谓。

总而言之,假的始终是假的,一个人在撒谎时,他的身体总会有各种各样不相称的细微反应,即使一个人的意志力量再强大,他的身体也会忠诚地在他说谎时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活动。只要你足够细心,就会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心理课堂】

人心深奥难解,尽管有人常常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模样,喜欢夸口炫耀,但内心仍有脆弱的一面,而且时常无意识地以各种肢体动作将这些秘密表露无遗。人们为了隐藏自己的谎言,总会以触摸自己的身体作为掩饰。这也是人们说谎时,在压抑心理下进行的自我安慰行为。

不断向你提问的人往往想阻止你提问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和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随时观察对方的微妙的反应,这样才能抓住对方的内心变化,适时给出相应策略,让交往朝良性的方向发展。那么,假如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在和人聊天时,对方不回答你的问题,反而不断向你提问,这是什么心理呢?下面我们先看看一位将军的例子。

某位著名的将军喜欢和不同的女人交往。一次,当他进行演讲时,听众中有人指责他生活作风有问题。

“将军,您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官员,但是听很多人说,你喜欢随便玩女人,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这个问题嘛……怎么说呢,对了,你不也是一个男人吗?”

“我当然是啊。”

“如果有个女人很在乎你,要求你爱他,你会拒绝吗?”

“这……我想我不会的。”

“我想我也不会的”

谈话中,这位将军并没有从正面直接反驳对方,因为这只会让对方与自己在有没有“随便玩女人”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他采取的方法是提问,让对方不知不觉间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之后他巧妙地将问题转换成了“如果女人爱你,你会拒绝吗”,从而巧妙地转移了话题,这个听众原有的问题“你随便玩女人是不是真的”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忽视了,这位将军的目的也达到了。

由此可见,就像这位将军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触及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隐私,或者是令自己尴尬或痛苦的事儿,他们害怕别人问题这类问题,因此,很多人就会通过各种提问的手段来阻止你向他询问相关情况。其实,他这样问,就是在暗示你,“你问得太多了”,“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例如,他们会说:

“嗯,你说的话的确非常有道理,对了,昨天我跟你谈的那个方案你觉得怎么样……”

“你是假期去欧洲度假吗?哦,对了,我刚想起来,今天我上班时遇到一个老朋友……”

这样的对话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当人们遇到对自己不利的场面或者自己不再想讨论某一话题的时候,就会巧妙地转移主题。那么还有哪些情况人们会有意转换话题呢?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种:

谈话出现冷场;有人失言或出现意外的尴尬局面;产生不同意见,不便争论、不必争论或不想争论;原话题无积极意义、低级趣味,或可能伤及他人;交谈一方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某个话题触及了昔日的伤痛,令人产生不良情绪;或者话题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

我们与人交往、说话办事关键在于分寸的拿捏,火候的掌握。如果谈话内容涉及到对方隐私,听到他频繁转移话题的话,你就要停止提问。好的交谈者不会没完没了追问别人,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听话,什么时候应该问话,这是把握社交分寸的一个基本常识。很多人就因为把握不住这个分寸,从而让人心生烦恼,避之唯恐不及。

梅琳,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她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对身边的朋友也多了几分热情。一次,她参加大学同学的十年聚会。分别十年再相聚,大家都无比激动,有聊不完的话题,有开不尽的玩笑。

在自助餐厅,梅琳和她隔壁宿舍的白雪坐在了一起,梅琳以前就听别人说过,白雪现在在外企工作,职位很高。再看她,妆容细致,气质高雅,相比大学时那青涩的小丫头,简直判若两人。两人聊着大学的美好生活,回忆里充满着青春气息。聊着聊着,便聊到了家庭的话题:

“我现在是孩子的妈了,人老珠黄了。不过女人都得走这一步不是!”梅琳大声地说着。

“嗯,是啊”,白雪淡淡地应着。

“看你现在条件这么好,老公一定也很出色吧?”梅琳好奇地问道。

“你老公怎么样?一定很有实力,才能让你做全职太太!”白雪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他呀!自己开了家公司,平时就是忙啊,也没时间理我们娘俩。你怎么样,都三十几岁了,怎么还不要孩子。我和你说女人过了三十五,就是大龄产妇,危险着呢!”

“是啊,你的宝宝很好带吧?”白雪问道。

“那是当然,小家伙已经上小学了,好带。哈哈,你再不生真要被我落下了!”梅琳大笑着说。

白雪眉头微皱,又勉强笑了笑。

“不是老同学,我就不说这句话了,回家让你老公好好努力。”梅琳又说道。

后来只听梅琳一人在说话,白雪偶尔回应一下,其他时间只是低头拨弄盘子里的饭菜。

聚会结束后,白雪没有和梅琳打招呼,就匆匆离开了。几个月后,梅琳才听说,原来白雪那时因和老公感情不和,刚刚离婚,心情非常低落。梅琳这时才知道是自己失言了,她心理充满了懊恼。

梅琳就是因为没有看出白雪的心思,以及她不断用提问拒绝回答问题的态度,从而无意中伤了这位老同学的心。

其实,人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动物,每个人在与他人接触时都会用各种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例如这种用提问来拒绝受伤,或者转移话题的行为,就是人们寻求自己保护的一种途径。如果我们见此情形,仍不知收敛,那么一定会让对方感到不适,从而寻找机会,与你保持距离。因此,在与人交往时,我们不仅要用心,还要用脑子,给对方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让彼此的关系不知不觉间“更上一层楼”。

【心理课堂】

人们在社交生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事方法和保护机制,当他们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不想回答你的问题时,通常会不断向你提问,转移你的注意力。这些表面现象其实都是一种假象,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后,你就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重新掌握交谈中的主动权。

语速突然加快的人心中往往紧张不安

人有两种表情,一种呈现在脸上,一种则在言谈中体现。而语速就是一个人“言谈表情”的最直接表达。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偶然间发现,当一个男人在外面做了对不起自己妻子的事情后,他可能会买一些鲜花、首饰、衣服等来讨好妻子。在妻子表现出有所觉察的样子时,他就会比平常说话更流利,语速更快。

一对夫妻吃完晚餐后,闲坐在沙发上,一边品茶,一边翻阅着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拍下的照片,突然一张陌生女人的照片进入妻子的眼帘,凭着女人的直觉,她觉得很有问题。于是她问丈夫:

“这是谁呀?”

“她是我朋友,以前的同学。”

“哦?我怎么没听你提起过?而且这张照片我以前也没在影集里见过”

这时,丈夫突然间语速加快,说:“哎呀,你肯定是平时工作太忙了,以前就有,那次我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的,顺手就放在里面了……”

妻子明显感觉到有问题,但是她并没有跟丈夫大吵,而是温柔地说:“亲爱的,我相信咱们的感情。既然是过去的同学,留一张照片又能怎么样呢?”

丈夫抬起头,看着妻子真诚的眼睛,终于卸下防备,缓缓地道出了实情:“其实,她是我以前的女朋友,我们曾经同窗五年,感情很好,可是因为毕业分开后,就再也没有彼此的音讯。前几天我外地出差,竟然碰到她了,于是去她家坐了坐,这张照片就是上次从她家带回来的。如果你不高兴,就把照片取下来吧……”

就如同这位丈夫一样,在我们遇到不想谈的话题,或者被发现了某些不想被人知道的事实时,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有“赶快说完”的想法,因为我们希望倾听者能立即结束这一话题,以便结束我们内心的尴尬与不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语速加快都是说谎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语速就很快,那么他的话就不是在故意掩饰。相反,如果平时说话慢条斯理的人,突然提高语速、拉高声调。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他的某些事情被戳穿了,想通过语速变化来掩盖内心的不安。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像上面这位妻子这样,进行完美的引导,从而在疏导他内心不安的同时,获得你想要的结果和答案。

都说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华敏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一家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面试过的人如过江之鲤,因此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阅人非常有经验,如果应聘者稍有掩饰或者撒了个小谎,华敏都可以轻易看出来。一天,她在面试时,发现一位应聘者在大三下学期曾经有过在大公司实习的经历,在华敏看来,应聘者的这段经历应该是杜撰出来的,于是华敏试探性地问他:“我在你的简历中看到,你大三下学期曾在某某公司实习过,能说说是怎么获得这次机会的吗?”

“好的”应聘者说,“其实也很简单,我没怎么费力气就得到这次机会了”但是谈到具体细节时,他却突然间语速加快,很多重要细节一笔带过,比如专业背景并不相符的他是如何被对方选中的?在三个月的实习期主要负责项目的哪方面工作等等。而且他的眼神虽然表面坚定,但是却稍有犹疑。

华敏知道应聘者是在掩饰什么。但她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而是开始转移话题,让对方谈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以使他放松下来。一般来说,人们的紧张和不安在宽容的气氛中都会被轻松化解。

果然如华敏猜测的那样,在她又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应聘者坦白地说出,他确实没有去那个公司实习,只是觉得自己的简历太过单薄,因此把同学的实习经历写到了自己身上。

当我们的谈话对象语言突然加快时,我们不能因为看透了他的紧张和隐瞒,就对他穷追猛打,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让他对你的不宽容产生反感。这时,我们要向前文中的妻子和“火眼金睛”的华敏学习,适时放缓态度,让对方放下防备,然后通过慢慢诱导,让对方说出真相。话说开了,彼此也就没有任何心结,交往也就能顺利进行了。

语速是一个人说话的基本特色。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这一细微的变化,这样就能看透他人的微妙心理,从而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及时识破谎言,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以避免给彼此的关系蒙上阴影。

【心理课堂】

在判断一个人语速突然加快的心理原因时,我们不能忽视另外一点,即对方因为太过重视谈话,感到紧张时,也会突然加快语速,特别是有些害羞的人,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内心会很紧张,就会给自己施加压力,所以他们想通过调快语速来缓解这种紧张情绪。

有不满和失意情绪的人喜欢自我夸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通过抨击上司的无能来抬高自己,喜欢靠炫耀过去的辉煌来证明自己。如果你认为这些人真的了不起,那就错了。其实他们说这些话时,只是在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失意现状的掩盖。而这些夸耀,只是他们寻找的一些借口。

确实,我们每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时,总喜欢找些理由来自己安慰,以求得内在的平衡。例如下面这位大龄女孩李然。

李然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身材和相貌都不错,只是性格稍微强势了一些,在工作中,她总是当仁不让,是人见人怕的女强人。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使得男人们都对他敬而远之。大家都觉得,与李然做工作上的搭档完全可以,但是如果要做生活中的伴侣,则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李然却不在乎这些,她的社交圈子很广,总是有一帮闺蜜陪在自己身边。但是,随着时间渐渐流逝,本来的死党们都有了自己的男朋友,一个个都嫁做了他人妇。眼看着自己迈入大龄剩女的行列,李然的心理也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

一次,大学时的好友美佳出差到这个城市,请李然和另一个好朋友亚宁吃饭。几年不见,大家的话题自然很多。但是,聊着聊着,美佳和亚宁发现,李然现在跟过去不大一样了。她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哎,我跟你说啊,刚才给我打电话的那个帅哥是我上次去上海参加会议认识的,人挺不错的,我觉得他可能是对我有意思……”

过了一会儿,对方又打电话过来,说刚刚忘了,想跟她要一下上次会议的一份资料,因为当时只有她一人拷贝了这份资料,所以不得不麻烦她。美佳和亚宁随便搪塞了几句,就聊起了其他的话题。

聊了一会,李然突然说:“有件事我一直没跟你们说过,大一军训的时候,咱班有两个男生有事没事总是跟我说话,听音乐会的时候还特意给我留了位子。现在想想,我也是蛮有异性缘的,怎么当时不懂得珍惜呢?”美佳和亚宁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这顿饭吃到后来,都成了李然的一堂自我夸耀课,最终不欢而散。事后,美佳给李然打电话时,对她说:“李然,这次我发现你现在变了很多。以前你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孩,但是现在你怎么总是爱标榜自己,夸大自己呢?你说的那些事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只是你把他们扩大化了。我知道,现在我们距离这么远,而且好友们几乎都结婚了,只有你还孤身一人。你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电话那头的李然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她说到:“也许吧!还是你比较了解我。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其实条件挺好的,为什么那些长得没有我漂亮,工作没有我好的人都有了另一半?我对自己的现状就是不满意!但是,我又不想承认这一点……”

李然对自己的分析很到位,正是因为对恋爱婚姻问题的担忧,让她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失意和不满情绪。她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其实是想通过这些事情向大家证明“我也可以”,以此获得心理平衡。

聪明的美佳当然看得十分透彻,她真诚地安慰李然:“你有很多优点,只是你没有发现。很多男人不敢接近你是因为你的业务能力太强了,他们都自惭形秽,又怎么能征服你呢?听我的,男女相处之道就在于刚柔相济,如果非要改变的话,你这么聪明,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在美佳的劝说下,李然渐渐打开了心结,也从不满情绪的怪圈中走了出来。她虽然没有采纳美佳的意见,变成那种“人见人怜”的温柔型淑女,却也懂得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自己成熟女人的另一面。周围的人也再没有听到她自我夸大的种种说法了。半年之后,美佳接到电话,李然已经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人,邀请美佳再出差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饭呢!

骄傲自满,夸大自己的人有很多,有些人是为了炫耀,而有些人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满,李然则属于后一种。幸运的是,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见到李然这样的人,千万不能妄下定论,觉得他们清高自傲或者目中无人。如果这样看他们,从而对他们避而远之,就会让你失去和他们交心的机会。我们要明白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心中有很多不满情绪无处发泄。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他,并用恰当的方法去安慰他,让他释怀。而这也是一份无形的“感情投资”。

【心理课堂】

我们看到一个失意的人不断自我夸耀、拔高自己时,千万不要当面揭穿,或者反驳,要给他留面子和余地。毕竟他们发泄心中的不满也是应该的。只要不损害你的利益,最好还是试着在倾听中去包容他们。

轻易点头是在想如何拒绝你的要求

点头,在中国文化中,就是答应、是接受的意思。然而,当你有求于你的交往对象时,他轻易点头,那么往往所表达的就不是有求必应了。

实际上,轻易点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他明明心中很不耐烦,然而碍于面子或者某种特殊情况,不得已作出点头的动作,而实际上,这是一种拒绝的表现。

有一位名叫华莱士的少年,他在一家地产公司工作。公司有一块地皮要推销给当地的大商人皮特。这是华莱士的第一个工作任务,他满怀信心地去拜访了皮特。

刚一进门,华莱士看见皮特正坐在他的摇椅里,悠闲地抽着雪茄。

“您好啊,皮特先生。”

“你好,小伙子,你有事儿吗?”皮特悠哉地问着。

“我们公司一块地皮,您知道那位置,可以建一座很棒的别墅。现在我们想出售,不知您是否有意?”华莱士问道。

“哦,好啊”皮特点点头,漫不经心地看了华莱士一眼,继续摆弄他的雪茄。

“这块地环境非常好,靠着山,还有小溪流过,空气好极了,您不想去看看吗?”华莱士看皮特没什么反应,稍稍加快了语速。

“好,好。”皮特依然享受着雪茄,眼睛盯着他的那个金丝雀鸟笼。

“您真应该去看看,皮特先生。”华莱士再次强调。

“当然,会去。过几天就去。”皮特应和到。

“好的,先生,到时您可一定要联系我。”华莱士见皮特答应去看这块地,于是高兴地说道。

“好,好,一定”,皮特点了点头。

于是,华莱士便离开了皮特的家。后来过了很久,皮特也没再联系华莱士,最后华莱士才知道,皮特早已选好了一块建别墅的地,这块地正属于他们的竞争对手,另一家地产公司。皮特之所以会约见华莱士的公司,其实就是为了逼迫对方在价钱上让步。而对与华莱士,皮特只不过是敷衍罢了。

确实,我们应该看清这种敷衍,才能避免华莱士最终的失意结局。要知道,当我们向别人提一个要求时,对方没听完就频频点头答应,最后他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这就是一种应付式的答应,其真实含义为含糊式的拒绝。而这通常发生在陌生人中间,就像华莱士和皮特。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一个对你的性格、目的所知不多时,对你的请求就会显示出“闻一知十”的态度,一旦开始就不感兴趣,他们就不会让你继续说下去。通常情况下,总是我们话还未说完,对方就连续地说:“好的,好的……”,或者心不在焉地说“行,就这样吧!”其实这些都属于敷衍的回答。因此,当你听到这种轻易的答应时,一定不要被这种假象所迷惑。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往往会先好好地“稳”住你,再考虑如何拒绝你。比如你邀请朋友周末一起去郊游,他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到时候联系吧!”周末临近的时候,他们往往给你打来电话:“我这边有个意外情况,得去参加一个会议,有空咱们再出去玩吧!”其实他本来就没打算安排这次郊游,只不过不想让你失望而已。一些电话销售人员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还没把产品介绍清楚,对方就直接说:“哪天我亲自去看看。”然后就把电话挂掉。当对某个话题完全不感兴趣的时候,人们迅速地表态,其实只是搪塞而已,他们想赶快结束这次谈话。如果你还不想结束的话,那就要想办法再度引起他的注意力了。

一位时尚靓丽的女孩在商场的首饰柜台前停了下来。

导购小姐马上热情地迎上来:“您好,想买点什么?”

“哦,随便看看”,这种回答显然缺乏足够的热情,但她仍然在盯着闪闪发光的首饰看。这时,导购又说:“我觉得您的气质比较适合这款手链”,接着,她把手链拿了出来。这位小姐说:“嗯,还行。”她把玩了一下,并没有真正戴在手上。

导购每天见过形形色色的顾客,这位女孩的心思被他看得一清二楚,其实她根本就对自己推荐的手链不感兴趣,而且她也只不过是随便在柜台前看看,并不是真的打算买东西。如果想要她成为自己的顾客,她必须要略施小技才行了。

过了一会儿,导购找到了切入点:“您这件衣服很漂亮呀!是某某牌子的吧?”

“呵呵,确实是这个牌子的,你眼力还不错。”美丽的女孩把视线从首饰上移开。

“这个牌子现在咱们这没有专柜吧?您在哪儿买的呢?”导购不失时机地问道。

“那当然了,北京现在还没有专柜,我朋友给我从国外带过来的!”这位女孩显然来了兴致,侃侃而谈起来。

“我说呢,这件衣服跟您的气质真的很配!”

“谢谢!”

“对了,我觉得,如果再配上一条合适的项链,那效果会更好,我们店里刚好有一款限量版的项链,目前只剩一条了……”

“我就喜欢与众不同的东西,能给我看看吗?”

导购适时的拿来一条项链给这位女孩看,项链的款式和做工都很不错,而且确实也和女孩的气质十分搭配。女孩开心的付了钱,并且对导购说:“你的眼光还真不错,其实我今天本来没打算买项链的。你和其他导购不一样,以后会经常来你家店逛逛的。”

导购微笑着说:“当然欢迎了,对了,给您办一张我们的会员卡,以后再买东西的话就可以打九折了……”

如果客户在没有听你介绍完产品就轻易点头,他们多半不会购买商品。而对于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不断地提问。当导购发现顾客在转移话题时,她采取了迂回战术,从夸奖她款式独特的衣服出发,最后做成了生意。

确实,很多人会用敷衍的方式拒绝我们的要求,我们要认清这种拒绝,但也不要甘于被拒绝,要适时展现自己的社交技巧,拉回对方的注意力,让他真正答应你的请求。这也是人际交往的高妙之道。

【心理课堂】

在社交中,人们敷衍对方的手段有很多,轻易点头说是就是其中一种,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真的同意你的观点,其实他们只是在拖延时间想办法拒绝你,或者想赶快转移话题。如果有必要的话,一定要再次拉回他们的注意力,让交谈继续下去。

自我表现欲强的人喜欢说 “我”

“我跟你说,这个产品我特别了解,我曾经做过市场调查……”

“我们学院这个周末有这个问题的讲座,你想来的话联系我就行了。”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弹吉他,现在我喜欢街舞了……”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喜欢说“我”,很少听到他们问你的意见或者你怎么样。这样的人往往自我表现欲强,喜欢时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人们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我”,在接受调查的500个电话中,“我”字共出现了3900字,远远超过其他字的使用量。“我”字能够如此常用正是因为“我”字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吸引他人注意。

当我们在社交场合中遇到那些满口都是“我”的人,就要学会看穿他的心思,或者避其锋芒,或者因势利导,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某著名服装品牌的负责人常说:“有些商场的经理,总认为自己对商场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谈到如何合作时,总在说‘我怎么认为’、‘我的意思是怎么样’。为了把商品打入他的商场,我不得不让他满足这种表现欲,否则生意就要泡汤,通过谈话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太重要了。”

有一位著名作家,他的名气很大,也很繁忙,找他约稿的人络绎不绝。这位作家常常应付不来,他经常说的话就是:“我真的太忙了!”“我确实没时间。”但是,一位聪明的约稿人却别出心裁,让这位名作家无法拒绝自己。

每当他打电话给作家的时候,都会无比诚恳地说:“某某先生,我知道你确实很忙,甚至有时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然而正因为您的忙,我才无论如何请您一定为我们写一部稿子。因为那些过于清闲的作家写出的作品,真的不如您写的好!”就是这样巧妙的一句话,让他总是能约到作家的稿子。

即使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你把他放在比别人“出色”或者“优先”的位置上时,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别说那些善于自我表现的人了。另外,对自我表现欲强,凡事都想自己做主的人来说,欲擒故纵也是收服他们的好方法。

有一次,美国著名工程师莱芬惠想换装一个新式的产量指数表,但单位中有个十分自以为是的工头一向都不太愿接受别人的意见,什么都喜欢自作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别人对他提出意见和建议,他必定会大加反驳。这次要换装一个新式产量指数表,看来他是肯定要反对的。怎么办呢?莱芬惠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下午,莱芬惠去找这个工头,腋下夹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要征求他意见的文件。当他们讨论文件的有关问题时,莱芬惠把那个指数表从左腋换到右腋,又从右腋换到左腋,移换了好几次,那工头终于开口了,“你拿的是什么?”他问莱芬惠。“哦,这个吗?这不过是一个新的指数表。”莱芬惠不经心答道。“让我看一看。”他说。“哦,你不会喜欢的。”莱芬惠假装要走的样子,并这样说:“这是给别的部门用的,你们部门用不着这种东西。”“但我很想看一看。”他又说。于是莱芬惠又故意装做一副勉强答应的样子,将那指数表递给他。当工头仔细审视的这个指数表时,莱芬惠就随便又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他听。工头终于叫喊起来说:“我们部门用不着这东西吗?哎呀!这正是我早就想要的东西!”

人人都有表现欲,只是强弱不同而已,懂得交际心理学的人都明白,要与工头这样的人和谐相处,就要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有时候越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越感兴趣。等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你吸引过来的时候,你就可以轻松达到自己的目的了,正如莱芬惠做的那样。

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人是自己。因此,我们在社交中想要赢得他人的好感,一定要记住“你”比“我”重要,如若遇到那种频繁强调“我”的人,我们就应该见人下菜碟,充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当他们的表现欲和价值感被满足之后,就会变得容易交往和合作了。

【心理课堂】

当一个人说话时,总说“我怎样”、“我认为”,或者“我应该”,那么他就是对自我的关注程度很高,有强烈的表现欲。对这类人,我们不可与其强势对决,而应放低姿态,满足他的表现欲,这样才能赢得他的心。

权威主义者喜欢用“名言”来强调自己

很多人喜欢引用名言,用来强调自己话语的正确性与不容争辩性。这种人崇拜权威,是不折不扣的权威主义者,他们会借用专家或者权威人士的话来给自己撑腰,巧妙地运用“名言”来佐证自己,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让自己更加理智气壮。

小宁是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他带着手下的五个人负责公司的客户经营工作。

平时,小宁特别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和下属说话时,总是一板一眼,还经常喜欢用名言或领导的话来强调自己。

一次,部门内部组织年终投票选举优秀员工的活动。六个人在会议室里开起了圆桌会议。小宁坐在面向会议室大门的位置,开始投票前的陈词:“大家都辛苦了一年了,我代表公司感谢大家的努力。今天虽然优秀员工只能选出两名,但我们是一个团队,就应该友好团结,对吧,雷锋就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次不论谁评上了优秀员工,大家的功劳都不可磨灭。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吗:‘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大家不要看别人获得就嫉妒,要看自己的付出,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所收获,是吧!我们今天将要评上的这两位同事,就是付出的榜样,我们领导就说:‘公司会尊重大家的每一分创造,只要你有创造,就有收获。’所以,大家开始投票吧。记住:要对自己负责,要慎重。”

“领导,这最后一句话是谁说的啊?”平时最爱逗嘴的、业绩一般的小王在一个角落里笑嘻嘻地问道。

小宁狠狠瞪了小王一眼,没有搭理他。

小宁就是典型的权威主义者,当他们在听到某位名人讲了一个观点或者一句话,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引用这个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们会再加上一句权威或者大师的话,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激励大师安东尼曾经说过……”“要成功就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某某为成功学大师所讲的……”其实,权威主义者所相信的并不是“名言”本身,而是“名言”所代表的权威,并且需要借助这种权威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另外,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经常引用“他人的话”的人大多是不太信任自己的人,喜欢用名人的气势来给自己壮胆。这一点与那些经常把说“我”挂在嘴边的人正好相反。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与这种人打交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假设他们喜欢引用名言,你也可以同样用“权威”来与他周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迷信”观点是错误的,这样能够让他们心服口服。

汉武帝与东方朔君臣二人流传下来很多佳话,我们来看一则关于他们的小故事。据说,汉武帝读过《相书》之后,非常相信《相书》上的话,甚至把它奉为金科玉律。一天,汉武帝问大臣们:“我看《相书》上记载说,一个人的人中决定他的寿命,如果一个人的人中有一寸长,那么他就能活到一百岁,你们觉得呢?”

东方朔在一旁笑着说:“陛下,按照您的说法,那我猜测彭祖的脸一定很长,大约得有一丈长!”

“哦?何以见得?”汉武帝问。

东方朔接着说:“据说彭祖活到800岁才死,那么他的人中该有8寸长,他的鼻子该有多长呢?脸又有多长呢?陛下,您说,彭祖的脸是不是要有1丈多长呢?”这几句话把汉武帝逗得哈哈大笑,以后再也不问臣子们类似的问题了。

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也善于察言观色,他懂得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说服汉武帝。既然汉武帝喜欢“权威”,那么他也同样搬出“权威”人物,用归谬法让汉武帝自己意识到自己言辞的不妥。这里我设想一下,假如东方朔直接驳斥汉武帝的观点,恐怕会引得龙颜大怒,甚至使得自己的小命不保。现实生活中,我们当然不会因一两句话丢了性命,但说不好,就难免要得罪人,因此我们与那些崇拜权威的人相处时,如果他们话说得太过,我们也可以使用这招,当你举出的例子同样权威时,通常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名言”之所以能让他人信服,主要是因为“名言”一般都是名人所说,名人即代表权威。因此,很多人说话时都喜欢加上一句“某某曾经说过”以强调自己,让对方信服。我们在看透这类人心理的同时,要适时见招拆招,识破他的小小把戏。

【心理课堂】

为了提高自己的说服力,我们平时引用一些“名言”或“格言”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使用过频的话,就可能给他人缺乏独立见解的印象。同时,如果我们对一些简单的谈话内容,也要随意堆切很多深奥的字眼,让别人听得莫名其妙,这也恰好暴露了我们自己的无能和自卑,给别人肤浅的感觉,这是要不得的。

同类推荐
  • 自信心 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 一个微笑的价值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积极的心态、一次鼓励、自信是永远的东西、经历过挫折之后、把自信放在身上、思想能走多远、带着自信出发、奋斗使人快乐等。
  • 影的告别(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影的告别(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青少年礼仪教育

    青少年礼仪教育

    本书作者为成都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教师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社交礼仪的教学与研究,对青少年素质养成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针对青少年编写,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 国文趣味

    国文趣味

    本书分为六章,以讲故事、杂谈形式,讲述文字、文体、文章、文人、读书、作文等语文知识。
  • 女人的资本:心态智慧篇

    女人的资本:心态智慧篇

    本书从智慧的角度阐述了女性应当如何把握自己,并塑造自我,获得成功的方法。
热门推荐
  • 龙的盛宴

    龙的盛宴

    刚考上大学的赵文斌在潘家园买到一块神奇的玉佩,从此踏进了神秘莫测的修真世界,掌握了极度诱惑的双修秘笈,赵文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这个欲望腾飞的时代逍遥自在,而被搅动的现代修真界却对他这个异类诸多打击,且看赵文斌如何坐拥美人财富,斗垮那邪恶腐朽的修真集团。
  • 莉和媚:爱恨青春泪

    莉和媚:爱恨青春泪

    离开校园,一切从零开始。爱情,能断却不能续;暧昧,零零碎碎,纠缠不清。职场就如残酷的战场,辛劳,赌气,却也不能好好安生。累,疲乏,也有爱情的甜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历历在目,却也渐行渐远。
  • 斗灭九霄

    斗灭九霄

    少年自有少年事,少年自有少年狂,风起云涌,九霄之上,谁与我笑傲九霄,俯瞰苍生,道!何为道?待我成神,自身就是道,道由我定,法随我身。天!又奈我何?莫笑少年穷,有朝一日虎归山,定要血染天涯,破灭九霄,一道一刀,一语一乾坤。天若拘我,我就劈开那天,地若拘我,我就踏碎那地。少年事,天奈何?地又能奈何?一部属于强者的修炼历程,一段属于王者的道古心路往事,世人的天在最后也不过是一刀之下化尘为烟,世人笑我太疯狂,我笑众生不懂道。
  • 驱人者

    驱人者

    凡人都有私欲,无外乎凭外力为自己躲灾避祸、争权夺利,能驱使机械的人只需数日之功,能驱使鸟兽的人就要数月之功,如果要成为能驱使人的人,那是虽然用尽十年之功也不一定能修成的。
  • 快穿,为你

    快穿,为你

    我是谁?一个快穿任务者?心中有个人始终支撑着我,就算不去想他也会永存于心。世界上最美的情话,不是天长地久的誓言。而是:你若死了,那便一起。不能同生,但求同死。死了便一了百了,若真爱那该多痛?萧止,我早已没有退路……曾经有人说他爱我,没我不能活,我信了。费尽心思,最后得到一句‘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他从来不说爱我,一直默默守着我。我杀人,他递刀;我做尽一切恶事,爱着别的男人。
  • 冥婚:错惹腹黑鬼夫

    冥婚:错惹腹黑鬼夫

    我叫吴香香,在殡仪馆给死人化妆。自从当上这份职业,我总是撞到鬼。还莫名其妙被冥婚,腹黑男鬼夜夜入梦……哭笑不得的调侃:自打我入殡仪馆以来,就独得鬼王恩宠~这后宫佳丽三千,鬼王就偏偏宠我一人。我就劝鬼王,一定要雨露均沾,可鬼王啊,非是不听呢。他就宠我,就宠我,都特么把我宠哭了……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讲述了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小穆克》揭露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和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年轻的英国人》写一只猴子扮成绅士在上流社会厮混,受到市长等人的赏识,最后使他们丢尽了脸面。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市民阶层盲目崇拜外国风尚、追求时髦的坏风气。
  • 临溪听雪

    临溪听雪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结局是否有所不同。她叶听雪,绝不会再错过,再放弃任何一个人。
  • 妖怪来了,慢慢逃

    妖怪来了,慢慢逃

    七岁,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她说我的理想是有条毛茸茸的尾巴,大家说她想象力丰富。十五岁,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二十年后的我的作文,她说无聊的时候跟自己毛茸茸的尾巴玩,同学们看着她目瞪口呆。二十岁,大学迎新晚会上,她自我介绍说,她做大的愿望是有条毛茸茸的尾巴。所以,某个早上她起床的时候,怀里果然抱着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顺着尾巴往上看去,她觉得自己再也不想要一条毛毛茸茸的尾巴了。姐姐,救命,有妖怪。
  • 暴君BOSS,抱一抱

    暴君BOSS,抱一抱

    “我爱你,哪怕宇宙荒芜,我的魂魄也会化作漫天风雪陪着你!”洪荒初开时代,赢纣以燃烧元神的惨痛代价强行破开时空之门,送薰酒酒去往另一个空间,他则元神碎裂……重生后,薰酒酒突然开窍,振振有词对他道:“阿纣,我要嫁给你,给你生小猴子。”赢纣邪魅一笑,将她压在身下,强势堵住女孩的红唇低哑道:“本帝不才,除了一统万界,我的心愿,是想陪你烹雪煮茶,白首天涯,万家灯火,月落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