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5900000003

第3章 南山回望:心中有物,方外得存(2)

又有一次,一个女尼问赵州和尚:“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就是这个。”女尼道:“没想到您心中还有这个?”赵州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禅师的话语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人为什么放不下种种欲望?为什么追求种种虚华?就因为他们还有没有看清事物的表象,心存欲念,执著不忘。

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都被现象骗了,人生永远不断地有明天,何必总是看过去呢?明天不断地来,真正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

其实,一切事物都是不增不减的,它有它自然循环的道理。繁华的世态看似好,让人可以过享尽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但它背后的真实不过如此,为了追求它,人们在不留神之际便沦陷成名利的玩物,失去快乐的生活。在这里,并不是要人们面对幸福和易于得来的金钱而不去享用,只是把这些看得透彻些,活在当下,自在自然,坦然接受所拥有和能够拥有的一切,面对贫富的变迁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坦然,真正的幸福才能不请自来。

怀质朴心性,还生活原色

一个屠夫手起刀落,以一把利刃在牛肉和牛骨之间潇洒纵横,数分钟之内拆解一头巨牛,其手法和用心,近乎绝妙,这便是《庄子》内所载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所含的是正是“游刃有余”之境界。小小屠夫之所以能够达到 “刀无挂碍”,应该可以其用心一也来解释。自古用心专一、功成名就的人,多是心思单纯、目的明确,只为了一件事情而努力。然而如今,世上真正能做到丝毫不被外物影响的人已经失传0。

南怀瑾先生认为,社会与环境是不足以影响人的。一个人误入歧途,不在于外物的影响,而在于他自身钻进故纸堆里,在原地始终徘徊,不肯把自己原本的灵性和初心掏出来。他以前曾举过《金刚经》里的一段故事,来说人是如何把自己给捆住的。

《金刚经·第二十品偈颂》里有佛偈讲道,雪窦禅师写过这样一首诗: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

可怜猎犬无灵性,只向枯桩境里寻。

一只兔子横躺在一条路上,打猎的时候,老鹰在空中一看,大路中间躺着一只兔子,这个老鹰冲下来就把兔子叼走了。可怜猎犬无灵性,打猎的时候,那个猎狗靠鼻子闻,跑过来闻了半天,到处找兔子。只向枯桩境里寻,只好向枯树根的空洞里拼命找。

南对这一佛偈解释说,雪窦禅师是禅宗的大师,他借诗讽刺世上一班学禅的人,这些人参公案,参话头,都像猎犬一样,只向枯桩境里寻;如果是大智慧的人,其实应该像老鹰一样,在空中翱翔亮相,见到兔子就叼上去,如此才能找到真正的“空”。而那些后面的猎狗勤快得拼命跑,转啊转啊,跑啊跑啊,就在那里找这个境界,找到的是什么?也是一个空啊!

南先生的意思是,一个学禅的人,一定不要误入歧途,在原地流连,不要让自己沉迷于某种追求当中,而应跳脱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让自己的胸襟和眼光都放开。学禅如此,做人更应如此。人不可以局限于眼前此刻的快感和欲望,必须将自己的灵性解剖出来。一个失去灵性的人,到死都会浑浑噩噩。

难么,灵性由何而来,这就需要人们回归到质朴心境当中,从本色里挖掘。

质朴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人没必要活得虚伪,每一天都在为树立自己的形象而不懈努力,其实这是很累的,不如就那么自然而然,无拘无束。

南先生在2004年的一次演讲时,一上台便微笑着说:“诸位先生,今天我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可是今天要讲的题目,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今年八十七岁了……对自己的评价八个字,平生‘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不是故意谦虚,是真的。”南先生坦率的发言令聆听的学子们充满了敬佩。他是一个集儒释道三家宗派精华于一身的人,却不想因此而倚老卖老。他直言自己的不安,实则他毫无惧怕,这就是人的本色。

其实,但凡老一辈文化界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谦逊、质朴且务实。陈寅恪、胡适、冯友兰、季羡林……包括南先生在内,他们总是活得光明磊落,永远保持着一颗初心。他们听凭自然,或游刃有余,或逍遥自在,他们如同庖丁,然而比庖丁更加不为世物所叨扰。

南先生常说,每一位佛都在放光,何以众生看不见?因为众生被自己的业力盖住,所有看不见佛光。当你开悟看到真心,就与与佛的光明相接。你们打起坐来,不管开眼也好,闭眼也好,如果黑漆一团,证明地狱在你面前,因为你内心污染得厉害,自己的光明被遮盖住了,佛光想灌都灌不进来。是以有棵污染的心,念佛没有愿力,只有一肚子的怨,如何见到光明?

人们的真心没有了,不是它不存在,而是被人的虚妄遮蔽。生活在纷扰的世界里,那些尔虞我诈让人们多了份虚伪,钩心斗角让人们多了一些狡诈,世态炎凉让人们多了一些冷漠。世界因此而变得苍凉、无情和可笑。南先生不禁叹息,人之所以苍老,是由于受一切外界环境和自己情绪变化的影响,而保持一颗质朴本真的心,可以让生命永远保持健康,让生命永远保持青春。人们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累,还不如把自己归于自然,回归生活的原始本色。

生命不息,前进不止

现代社会的繁荣与匆忙,使人们一面欣喜,也一面痴狂,有时心灵疲惫,便会对生活、对周围感到无比的厌倦,萌生别意。以出世的角度看,告别尘俗是妙事,但身在现世,又如何能逃脱,人们所能做的便是面对。

孔圣人便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他的意思是圣者的境界与仁者的境界,以他的修养不敢担当。不过他虽不是圣人、不是仁者,但他一辈子在这条路上摸索,而且没有厌倦过;至于学问方面,他永远前进努力,没有满足或厌烦的时候;他教人家,同样没有感觉到厌倦的时候,只要有人肯来学,他总是不遗余力的教诲。只有这两点,孔子自言可以做到。

南先生在《论语别裁》里说“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作为实在不容易实现。自己求学,永远没有满足、没有厌倦,从不自以为是,任何事业都“为之不厌”;有人来请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会说同一个问题有人问了三次之后,第四次还来问时就觉得讨厌;不会有厌恶此人,乃至不愿再教而放弃他的心理。

孔子不厌不倦的境界,高明至极,人们又哪能完全学成呢,有时连半分皮毛都学不到。但是人们早早地就让自己驻足,不再前进,所得的将是生命的枯竭。

有一天,池沼向在自己身边奔流而过的河流问道:“你整天川流不息,一定累得要命吧!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大船,一会儿负着长长的水筏,在我眼前奔流而过。小船小划子更不用说了,它们多得没有个穷尽。你什么时候才能抛弃这种无聊的生活呢?像我这样安安逸逸的生活,你找得到吗?我是一个幸福的闲人,舒舒服服、悠悠闲闲地荡漾在柔和的泥岸之间,好比高贵的太太们窝在沙发的靠枕里一样。大船小船也罢,漂来的木头也罢,我这儿可没有这些无谓的纷扰,甚至小划子有多重我都不知道,至多偶尔有几片落叶飘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风把它们送来和我一起休息的。一切风暴有树林挡住,一切烦恼我也沾染不上,我的命运是再好不过的了。周围的尘世不断地忙忙碌碌,我却躺在哲学的梦里养神休息。”

“哲学家,你既然懂得道理,可别忘了这条法则,”河流回答,“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我成了伟大壮阔的河流就是因为我不躺在那儿做梦,而是按照这个法则川流不息。结果呢,我的源源不绝的水,又多又清的水,年复一年地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而赢得了光荣的名誉,或许我还要世世代代地川流不息下去。那时候,你的名字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多年以后,河流的话果然应验了,壮丽的河仍旧川流不息,池沼却一年浅似一年。池沼的表面浮着一层黏液,芦苇生出来了,而且生长得很快,池沼终于干涸了。

水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够保持新鲜,而水不断承载他人也得到了无上的荣誉。死水沼泽只看到了今日,而川流大河看到的是永久,二者的境界之不同不言而喻。由此,人只有在不断进取的状态下才能够永葆生命的活力,如果始终活在自己的一亩心田当中,便如同浮游之虫,朝夕即死,志向何谈?

庄子就曾于《逍遥游》内写道:“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短话是些,如果到近郊的草木间去,一天在那里吃上三顿,回来了肚子还饱饱的;假如走一百里路呢?就不同了,得带一点干粮,说不定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如果走一千里路,那就要准备带两、三个月的粮食了。

南怀瑾先生对此进一步讲解,这段话看上去是庄子在告诉我们出门旅行该怎么准备,实际上讲的却是人生的境界。前途远大的人,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只看现实的人,恐怕只能抓住今天。我们应该做的不只是拥有今天,还应该抓住明天、后天,抓住永远。

歌德说,我们的一切追求和作为都是一个令人厌倦的过程,做一个不识厌倦为何物的人最好。或许人们常常会对生活感到枯燥无味,单调又平凡。但是如果简单地将生活视为机械运动,人将如一滩死水,波澜不兴。需看到日新月新,生活的起色才能浮现,让每一刹那都是新的人生,每一刹那都有新的生命在跃动。生命不息,旅途无尽,这才是活着的快乐和动力所在。

如善:慈心杨枝露,化雨如春风

孔子行善无迹,庄子至善无痕

人的灵魂奏出的最美音乐便是善良,“善”这个词汇,一直是古代先贤和儒释道各家宗派所赞同和推崇的,虽然他们的做法各有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孔子的善是以“仁”为中心的,主张行善无迹。《论语》中有载:“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其中“不践迹”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不必要让人看出来是善行。南先生进一步指出,为善要不求人知,如果为善而好名,希望成为别人崇敬的榜样,这就有问题了。“亦不入于室”,意思是不要为了做好人,做好事,而用这种“善”的观念把自己束缚起来。

南先生说孔子平时做得一些小事里,都可以看出这位圣人贤德之处。孔子看到有丧事的人,心里会萌发一种同情心,态度也随之肃然;看到执政者、可怜的人,自然肃敬;看到残疾人为弱者,孔子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了他心理上的修养。

一位名叫冕的大乐师来看孔子。古代的乐师,多半是瞎子,孔子出来接他,扶着他,快要上台阶时,告诉他这里是台阶了。到了席位时,孔子又说这里是席位了,请坐吧。等大家坐下来,孔子就说某先生在你左边,某先生在你对面,一一详细地告诉他。

等师冕走了,子张就问,老师,你待他的规矩这样多,处处都要讲一声,待乐师之道,就要这样吗?孔子说,当然要这样,我们不但是对他的官位要如此;对这样眼睛看不见的人,在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上,都应该这样接待他。

小小的善意行为,不用言表,信手做来,于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莎士比亚曾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给予的人。所以,行善无迹的人通常才是最幸福的。

而庄子的“善”与孔子有很大不同。庄子不但强调为善,同时也强调为恶地方法。《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讲:“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意思是做善事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在做善事才这样;而作恶事也要达到犯法的边缘,而不是真正的犯法。庄子的意思是说,善恶之间应恰到好处,一个人该不好也不坏。

南先生说庄子的话表面上看着消极、逃避,对人生处世非常滑头,实际上却包含着更加积极的意义。“为善无近名”,说的是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如果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事,为了做好事的名声,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善事。“为恶无近刑”,更不是鼓励我们去做坏事,反而是告诉人们要慎重去考虑为恶。

经由南先生这一解释,庄子的“善”与孔子的“善”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南先生还引证孔子的思想来论证了这一点。孔子提倡“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矣”,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做人做事不超过道德的原则范围,小地方有时也可以马虎一点。实际上,孔子是讲道德的大原则绝对不能违反,小地方不是叫你可以违反,而是要慎重考虑,小过错也不能犯。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将自己的过错界定为不触犯“刑律”的一层,所以小过错一样是不该犯的。

同类推荐
  • 魅力说话100招

    魅力说话100招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话是何等的重要。在相同的环境中,因为说话的方式和技巧的不同,往往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话说好,把话说到位,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 能说会道好办事

    能说会道好办事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由陌生变为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激励了万千上万的青少年发愤读书;马丁·路德·金一篇充满豪情壮志的演讲让美国黑人风起云涌寻求自由;贝多芬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更是激发了许多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样,周围的人给你一点小小的赞扬和鼓励,就能使你找回自信,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 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

    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

    有见地的人都会说能力重于学历,其实口才更重于能力。身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如果没有说服别人的能力,没有推销自己的良好口才,也难免落个终生郁郁不得志的结局。很多人是败在口才而不是能力上。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名人语录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名人语录

    名人语录是一盏盏智慧的烛光,照耀每一颗年轻的心灵;名人的语录是一粒粒健康的种子,催发每一颗思想的萌芽。繁华尘世中,在心的行囊里怀揣一句语录的智慧,那么你也就比别人多拥有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的属于自己的精彩。
  • 人气决定财气

    人气决定财气

    赚钱者懂得攒人气,赔钱者处处得罪人。其实,商道与人道是共通的,会做人才能赚大钱。很多生意人只想着捞票子,却不知如何做人,到头来往往一无所获。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功,关键要看他身边有什么样的人,他在和哪些人交往。没有人气,没有人脉,就没有财脉。只有把维护和拓展人际关系当成日常功课,才能够无往不利,左右逢源,最终敲响财富之门。
热门推荐
  • 凤跃异世妖孽误靠近

    凤跃异世妖孽误靠近

    一朝醒来,她已身处异世。乙炔大陆---紫荆王朝一个斗气为主,练武为辅的国度她沐家千金娇艳绝色天赋惊人他紫荆皇子邪魅冷酷宠她异常且看他们二人如何在这异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渺万里层云。在这异世,共享这盛世荣华
  • 玄王神剑录

    玄王神剑录

    一介书生误入了江湖,并在江湖的磨练中不断成长,机缘巧合练就一身绝世神功,携带着救万民于水火之心行施侠义之为,却发现原来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兄弟之间的豪情侠义,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构建出一个复杂矛盾、光怪陆离的江湖世界。
  • 师兄师兄求扑倒

    师兄师兄求扑倒

    自从被师傅捡回宗门,便一直在宗门修习仙术的她,竟在某一天无意得知自己还有五位师兄......这里是小白,第一次写文请多多指教。
  • 女王会长很嚣张

    女王会长很嚣张

    『初瑶°』『溺海°』“你去死吧!宋宛歌,不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了!”那晚,少女狞笑着将她推入海中,她微微眯着眼,松开了那个少年微暖的手,坠入深海。||“为什么?我不可以代替她吗?宋宛歌已经死了啊!”少女看着所有的人,都是那般的期待着那个死去的女孩的归来,不禁红了眼睛。||当三个月后,她回归圣伊,看到的,然是安伊雪和他们在一起的场面,她然是浅笑着转身离去,却再次被所有人拥入怀中,宠她上天,留安伊雪独自一人在原地苦笑。||为什么我付出一切想要你们多看我一样,都不可以?——安伊雪。||||你说要是有一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你可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人。——宋宛歌||
  • 寒裂苍穹

    寒裂苍穹

    几世轮回,主角向寒被宿命选中,带到了阔别亿万年的异世大陆。无数次的生离死别,无数回的欢笑羁绊,他的眼睛愈发腥红,心却是逐渐清晰。“我尊重以及敬畏一切生命,但必要的时候,我会夺取它,这就是万物生存的法则,异界的法则,我的法则。”
  • 微风吹过树梢

    微风吹过树梢

    话剧社社长林木因为几次和吉他社的社团合作,而喜欢上了吉他社社长林风,但却始终没有勇气向林风表明自己的心意。小说以林木的视觉围绕着林木以及林木身边的年轻男女的感情线展开,讲述了一群大学生的青春故事
  • 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本书包括干部基本理论研究、干部成长轨迹研究、干部成长机制研究、干部成长条件研究、干部培养规律研究等共七章内容。
  • 人族大道

    人族大道

    何为人?顶天立地是为人,何为道,人人如龙是为道,何为大道?人人称道做祖,组成人族大道。且看人间地球人王带领群臣来到宇宙中心元源大陆带领人族征战诸天,创人族大道,引领人道代天道,以人法代天法,创造......
  • 重生之女王风采

    重生之女王风采

    即墨卿在外流浪十年,回归家族,却意外卷入家族争斗,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整日训练自己,她迷茫,她不解,却在一次又一次争斗中长大,父母的人为车祸让她失去了活着的希望,在绝望中,她惨死于家族争斗,异世重生,她又会有怎样的风华。
  • 龙吟至宝

    龙吟至宝

    远古的一位修仙者升入仙界之后,为了挑战至高的法则而用笔将金龙火凤画入纸中,并将它们做成了一把神器送入人界。为了这把神器,灵界人界无数的人皆趋之若鹜,如扑火的飞蛾般付出了生命,并让战火在大地上肆虐着。这把神器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位仙人又发现了世界的什么秘密,才不惜让无数人为他的计划送命?这一切的谜底都隐藏在漫漫的时光长河中,只等待着那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推动主角来到真相的彼岸。